《奪冠》:銳意進取,講好中國女排的好故事

2020-12-11 雲飛揚

有一支隊伍,叫做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做女排精神。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育的總代表。女排精神,是銳意進取、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總概括,鼓舞、激勵和引領了無數中國人不斷向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重要組成。張冀編劇、陳可辛導演的《奪冠》,通過對袁偉民、陳忠和、郎平等數代女排人的描寫,充分體現了中國女排與時代相互激揚的讚歌。《奪冠》作為商業類型片,對於訓練和比賽的完成度還原的相當充分,營造出一種沉浸式觀影體驗。主要角色的性格體現也到位,特別是鞏俐飾演的郎平其外形神似、與內在執著,都能夠讓觀眾覺得堅毅的態度、高水平的臨場反應可信,這是一個四十年始終在中國女排、世界女排在場的人。對於本片的評價,有很高的個人印象分,畢竟中國女排對於1980年代的童年印象太深刻了。

吳剛飾演的袁偉民教練,是中國女排史上最為重要的開拓者。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將科學訓練與艱苦拼搏有機高效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中國三大球在世界範圍內的突破(遺憾的是,迄今也只有中國女排奪得過而且十來次世界冠軍),袁偉民可以說是中國體育教練員的最傑出代表。白浪(郎平女兒)飾演青年時代的郎平,與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作為兩個邊緣人在國家隊訓練場上相遇。陪練陳忠和與郎平、張蓉芳等一起成長,從零到一是任何事業最為艱難的砥礪進程,訓練、訓練、訓練,不打無準備之仗,是中國女排唯一的路徑。郎平如何成為「鐵榔頭」,充分必要條件就是要對自己狠一些,不拼搏則絕對沒有勝利的可能。

《奪冠》有三場重要比賽的近乎紀錄片式的呈現,僅有第一場是中國女排第一次在日本奪取世界冠軍。現在大銀幕上回看重塑的比賽歷程,與記憶中14英寸黑白電視上的畫面相比,全然是簇新的衝擊。中國女排首次奪冠以至於五連冠,成為1980年代中國人有關體育最為重要的集體記憶。「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勇於鬥爭,勇於勝利」的女排精神,注入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女排作為龐大的社會話題,激發了有關民族、國家、性別、待遇。榮譽等等的深度討論,「中國體育陰性陽衰」的全民熱議以女排為議題設置的核心要素。

當時間進入1990年代,隨著上一代女排運動員的退役,國家隊體制有所變化,社會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女排也進入了衰落期。鞏俐飾演的郎平、黃渤飾演的陳忠和,也先後成為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從海外帶來了新理念,陳忠和則是有著對中國女排連續而紮實的認識。郎平的第一次嘗試,距離成功還有距離。2004年,陳忠和則實現了大逆轉,重獲奧運會冠軍。2008年,他們分別帶領中國隊和美國隊在北京奧運會上相遇。眾所周知,中國隊在家門口輸掉了比賽。此後,《奪冠》來到了郎平再次執教中國隊的歷史時刻。郎平這次改革大獲成功,尤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擴大國家隊規模,引進全新的訓練和比賽模式。以朱婷為代表的中國女排國家隊成員,紛紛飾演了當年輝煌的自己。體育片《奪冠》,充分體現了運動員作為「人」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並快樂著的爽,他們無論是作為運動中的人、還是愛國行為的群體,還是共同進步的戰友,情緒飽滿、道路自信。《奪冠》後兩場精彩激烈的比賽非常流暢,試聽衝擊力強烈。奪冠永無止息,女排在不斷向冠軍衝鋒。

《奪冠》既是體育片,也是主旋律電影,本質上是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故事」。在思想表達的兌現率上,介於《中國機長》與《橫空出世》之間。中國女排的奪冠,既是他們的集體勝利,也有個人的特別貢獻,當然也是中國時代的象徵。積極向上的小我、精湛發揮的技術、渾然一體的配合,追逐更新科學訓練的反饋,這是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保障。陳忠和與郎平四十來年的競爭與合作,是中國女排奪冠路上的傳奇註解。《奪冠》對中國女排不斷的改革開放的藝術表達,是對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國的修辭。對於奪冠,女排是衝鋒。對於民族復興,中國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奪冠》:銳意進取,講好中國女排的好故事
    《奪冠》:銳意進取,講好中國女排的好故事有一支隊伍,叫做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做女排精神。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育的總代表。女排精神,是銳意進取、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總概括,鼓舞、激勵和引領了無數中國人不斷向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重要組成。張冀編劇、陳可辛導演的《奪冠》,通過對袁偉民、陳忠和、郎平等數代女排人的描寫,充分體現了中國女排與時代相互激揚的讚歌。
  • 《奪冠》9.25首映!中國女排王者歸來
    中國能拍好體育電影嗎?這個問題一直備受國人詬病!中國體育歷史上從不決經典,中國人可以拍好體育題材類的電影!《奪冠》官方微博配文:王者歸來。意味著新冠疫情這個大麻煩,難不倒中國女排,更難不倒中國人。這就是,中國女排。
  • 聽王茜姐姐講女排故事
    「我最初的訓練環境與老天津女排一樣,在沙土地上訓練,現在的優質訓練環境真的來之不易……」11月4日上午,《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展廳內,天津青年女排教練、全國冠軍王茜為梧桐小學的孩子們講述著自己記憶中的女排故事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
    2020年9月25日,《奪冠》全國公映,兩天票房過億,燃哭無數觀眾。《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歷經浮沉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展現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歷史
    《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歷經浮沉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展現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協作女排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簡稱《中國年鑑》)作為中國唯一的綜合性國家年鑑,忠實記錄了中國女排近四十年來拼搏奮進的熱血歷程。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以七戰七勝的戰績首次榮膺世界冠軍,實現中國三大球的歷史性突破,同時也開創了世界女排的一個新紀元。
  • 《奪冠》是不是《郎平傳》?女排故事該怎麼講
    當時郎平與陳忠和兩位女排冠軍教頭還曾為電影站臺宣傳,大家也因為「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影片圍繞三場比賽和一個人物講故事,1981年中國女排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平大戰」,2016年里約奧運會對陣巴西女排的生死戰,而串聯起這三場比賽的核心人物是郎平。從敘事結構來看這樣的安排沒什麼不妥,但中國女排是一個已經走過40年風雨徵程的光榮集體,期間發生過太多故事,編劇很難從中取捨該選擇什麼放棄什麼。
  • 聯塑成為《奪冠》聯合營銷夥伴,看中國女排沉浮圖景
    電影《奪冠》經過重重波折終於定檔9月25日!細數過往,只餘感嘆中國女排而支撐中國聯塑一路走到今天成為隱匿在國家超級工程背後的國之重器的正是和女排一樣的拼搏精神讓聯塑在大國品牌的路上始終拼搏奮進,銳意進取
  • 什麼是女排精神?《奪冠》導演和編劇沒說明白,許多人也簡單化了
    01最近,電影《奪冠》火了,很多人都說中國女排靠精神贏了,我說女排奪冠靠的不是精神,至少不單是精神。《奪冠》的電影導演和編劇為了好看,做了一個紀錄片而已。沒想到我這一說,立刻被噴成了狗。那麼,女排奪冠靠的是不是精神呢?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02我們先來說說,啥叫「女排精神」。
  • 《奪冠》上映接近尾聲 中國排球亟需會「講故事」的人
    根據貓眼電影的實時數據,截至11月5日上午9時30分,中國女排題材的電影《奪冠》在上映42天後,票房約為8.23億元人民幣,對比《金剛川》上映14天票房7.78億、《我和我的家鄉》上映36天票房27.14億的成績,略顯尷尬。《奪冠》是否是一部好電影?這個問題了解並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自然會有自己的答案。
  • 郎平砸出中國女排輝煌時代—《奪冠》幕後故事(上)
    2020年9月25日,由鞏俐,黃渤等人主演的《奪冠》全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中國幾代女排人不斷拼搏,不斷進取的傳奇。今天,我們用文字來詳細了解一下中國女排臺前幕後的故事,來了解一下這段傳奇過往。
  • 《奪冠》電影震撼首映 雅迪冠能與中國女排勇奪冠軍
    雅迪品牌企劃中心總監石海威女士、女排冠軍隊員袁心玥、前女排隊員陳展、京東代表、雅迪經銷商和用戶代表及媒體朋友們等齊聚一堂,共賞記錄女排奮鬥歷程的大電影《奪冠》,共同見證雅迪冠能系列的冠軍能量與冠軍動力。
  • 教育不單是補習班和做作業,看《奪冠》把中國女排故事講給孩子聽
    ,從中國女排第一個世界冠軍到奪得第十個世界冠軍。中國女排的四十年正好等同於我人生的四十個春秋。四十歲想看一部值得看的電影,盼啊盼,從去年盼到今年;受疫情影響,從春天盼到了秋天……今天想帶著孩子去看《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可是周末她已經被補習班和作業們安排滿。
  • 從電影《奪冠》聯想中國女排的未來,為什麼是郎平
    情節主線從從上世紀80年代的「五連冠」偉績,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憾失冠,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強勢逆轉奪冠,從巔峰到低谷直至重回巔峰,這是一個真實記錄中國女排重新崛起的故事,所以打動了國心的心,把我們重新拉入了中國
  • 《奪冠》為何拍不好中國女排
    》並沒有講好中國女排關於「我們」的故事中國女排的核心精神或中國女排的團魂是什麼呢?以上的表達都對,但無論如何中國女排的核心精神應該更多地指向團隊精神,即中國女排如何眾志成城、如何排除萬難為國爭光。但《奪冠》沒有將中國女排的集體榮譽感與集體精神講好,更沒有講到極致。
  • 奪冠,又燃又好哭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沒讓人失望。鞏俐更沒讓人失望,一如既往的好。好演員遇見了好角色,然後化學反應就開始了。票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在荔枝姐看來,這應該是第一部講中國女排的影片。從北京奧運會開始,回溯了中國女排的四十年,電影院裡的觀眾從60後到00後,都在為中國女排飆淚。
  • 什麼是女排精神?《奪冠》導演和編劇沒搞懂,許多人也簡單化了
    》火了,很多人都說中國女排靠精神贏了,我說女排奪冠靠的不是精神,《奪冠》的電影導演和編劇為了好看,說了一個吸引人的故事而已。你想啊,過去老女排的時候,我們還有一部分人吃不飽飯,能奪得世界冠軍當然是無上榮光的事,因為我們想都不敢想。那時候,我們取得成功,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哪管什麼傷病不傷病,能取得好成績就是一切。但現在還這樣幹嗎?我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世界排球發展的潮流變化很快,原先老女排那身板,如果放在當今的世界女排比賽,估計奪冠也是難上加難,你再怎麼努力和拼搏也不行!
  • 電影《奪冠》熱映,北京冬奧特許也講女排故事
    《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的劇情運動片。自9月25日上映以來,票房已經突破2億元,一時間,中國女排成為熱門話題。在眾多冬奧特許商品中,一枚徽章同樣講述了中國女排的故事。在這屆奧運會上,許海峰拿到了中國的首枚奧運金牌,中國女排擊敗美國隊奪冠。徽章的構圖與電影《奪冠》的海報也非常神似,高高躍起扣球的形象正是郎平。
  • 銳意進取為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大家表示,一定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上來,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哈爾濱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聚焦「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問題,緊緊圍繞「健康哈爾濱」「美麗哈爾濱」工作主線,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凝聚思想共識,高質量履職建言,積極履行好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使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哈爾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 《奪冠》標註中國女排精神的時代符號
    9月25日,《奪冠》上映引發收視狂潮,在網絡得到廣泛良好反響。電影口碑炸裂的背後,是廣大群眾對女排精神的敬仰與觸動。電影以倒敘的方式,將我們拉入了那個激動沸騰的歷史性時刻。女排精神向上昂揚、鬥志堅韌、勇敢篤定、信念恆毅、精誠團結,充分展示和詮釋了中國民族精神之底蘊。與國家、人民一同成長,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不斷變富變強,讓女排精神依舊以頑強品質和革新求變跟上了時代步伐,書寫了中華民族精神譜系裡的傳奇。
  • 觀影《奪冠》有感:人活著的意義在於拼搏進取,做最好的自己
    雖然講的是球事,我的觀感是談人生成敗。人活著並非人人都能守冠,但活著的意義,得找準自己的位置,時刻拼搏進取,做最好的自己。獲取某項賽事的冠軍並非人生全部,但拼搏進取精神不可泯滅,只要始終處於飽滿的進取狀態,無論結果怎樣,人生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