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的劇情運動片。自9月25日上映以來,票房已經突破2億元,一時間,中國女排成為熱門話題。
10月3日是今年國慶、中秋長假的第三天,也是十月的北京冬奧會「特許上新日」。在眾多冬奧特許商品中,一枚徽章同樣講述了中國女排的故事。
這枚叫做《零的突破》的徽章是點燃冬奧系列徽章的第九枚,內容表現的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在這屆奧運會上,許海峰拿到了中國的首枚奧運金牌,中國女排擊敗美國隊奪冠。徽章的構圖與電影《奪冠》的海報也非常神似,高高躍起扣球的形象正是郎平。
如果說《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那麼這套叫做點燃冬奧的系列徽章則講述了中國與奧運的故事,涵蓋的內容更為龐大。
「北京冬奧倒計時1000天前夕,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出了一個命題作文,設計一套從倒計時1000天到北京冬奧開幕的系列徽章。我當時立刻就想到了春聯、鞭炮等表現形式,畢竟春節文化是北京冬奧要表現的重要文化內容,北京冬奧開幕也是在春節期間。」北京冬奧特許設計師任冬潔說,鞭炮點燃的過程和冬奧倒計時意象符合,而內容一開始想表現的是歷屆冬奧的演進,但由於涉及往屆冬奧的智慧財產權,從而改為表現中國與奧運的故事。
北京冬奧特許設計師任冬潔(右)
「奧運三問」成為了這套徽章的首枚,徽章形狀則是鞭炮爆炸的樣子。
1908年的一天,天津第6屆田徑運動會舉行閉幕式時,任天津青年會代理總幹事的饒伯森通過國際渠道得到了倫敦奧運會的幻燈片,並帶到南開學校操場給學生放映了當時正在倫敦舉行的第4屆奧運會的盛況(也有人認為放幻燈者為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對於學生而言,「奧運會」是一具有強大衝擊感的新事物,不久,這些受到震動與啟發的學生投書《天津青年》雜誌,發出了「奧運三問」: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麼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徽章的內容正是三問的答案。
由於系列徽章的形式為鞭炮,多數徽章的外形都是爆竹,那麼每一枚徽章用來表現故事的元素就大有講究。例如這套徽章的第二枚為遠東稱雄,遠東運動會最初稱為「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從1913年到1934年共舉辦了10屆。1915年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在中國舉辦,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國際性運動會。在這屆遠東運動會上,中國獲得了總錦標,激發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這對後來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從本屆遠東運動會開始,我國在足球上項目上連續奪得九屆冠軍。
而徽章選用的足球形狀便高度還原了歷史本貌。在歷史照片上,中國足球隊隊長抱著的足球就是個類似籃球的足球。
整套徽章外形設計演進過程
那麼這套點燃冬奧的系列徽章,還講了哪些中國與奧運的故事呢?讓小編和你一一道來。
第三枚:《我能比呀》
1928年,第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阿姆斯特丹舉行,中國第一次正式派出代表觀摩。宋如海根據考察見聞並將OLYMPIADE翻譯成「我能比呀」,在其所著《我能比呀•世界運動會叢錄》一書中首次向國人詳細地介紹了奧運會,並簡要介紹了當年舉辦的第二屆冬奧會。該枚徽章的主圖即取材於該書的封面,徽章上的文字摘編自作者對「我能比呀」的解讀。
第四枚:《單刀赴會》
1932年,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辦,劉長春作為中國代表團唯一的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奧運會,他因此成為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開幕式上,他執旗作為先導走在隊伍前面,在比賽中,他參加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短跑的預賽,翻開了中國人參加奧運會新的一頁。徽章上可以滑動的運動員正是劉長春,而其所在的第二跑道,也是依據歷史照片。
第五枚:《派團出徵》
1936年,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首次正式派出代表團參加了本屆奧運會,參加了田徑、遊泳、舉重、自行車、籃球、足球和拳擊6個大項的比賽。結果只有撐杆跳高名將符保盧奮力一躍,成為進入決賽的唯一的中國運動員。徽章表現的正是符保盧奮力一躍的樣子。值得說明的是,抗日戰爭爆發後,符保盧參加了1938年武漢保衛戰,在一次對日空戰中,轉彎時失速墜地,以身殉職,獻出了年僅24歲的生命。
第六枚:《五星紅旗》
1952年,新中國首次派團參加了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辦的第十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奧運村升起。由於收到邀請比較晚,中國體育代表團到達赫爾辛基的時候,很多項目的比賽已經結束了,只有吳傳玉參加了男子遊泳的比賽。在本屆奧運會的閉幕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高舉五星紅旗入場。
第七枚:《重返奧運》
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在日本名古屋市舉行,會上一致通過了恢復中國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決議。11月26日,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正式宣布,經過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通訊表決,批准了名古屋會議上通過的關於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決議,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
第八枚:《首赴冬奧》
中國奧委會於1979年恢復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權利之後,1980年便派團參加了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辦的第十三屆冬奧會,共派出28名男女運動員,參加了速度滑冰、花樣滑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和冬季兩項五個大項的比賽。雖然首次參加冬奧會的中國選手的競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但開啟了中國冬季運動走向奧林匹克新的一頁。
怎麼樣?這是不是一掛神奇的鞭炮,向您講述了中國與奧林匹克的眾多故事,而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您認為此後「這掛鞭炮」(這套系列徽章)還會表現哪些重要的奧林匹克故事,請您在下方留言。
國慶節期間,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水立方、玲瓏塔、下沉花園以及奧林匹克塔的冬奧特許店都正常營業,如果您對冬奧特許產品感興趣,不妨去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