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歷史

2020-09-30 中國財富網

2020年9月25日,《奪冠》全國公映,兩天票房過億,燃哭無數觀眾。

《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歷經浮沉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展現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簡稱《中國年鑑》)作為中國唯一的綜合性國家年鑑,忠實記錄了中國女排近四十年來拼搏奮進的熱血歷程。

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以七戰七勝的戰績首次榮膺世界冠軍,實現中國三大球的歷史性突破,同時也開創了世界女排的一個新紀元。

1981版《中國年鑑》

專欄介紹中國女排重扣手郎平

1982版《中國年鑑》

記錄中國女排首次榮獲世界冠軍

刊登國務院致中國女排的賀電

刊登中國女排隊員和教練照片

1982年第九屆世錦賽,中國女排再度奪冠。

1983版《中國年鑑》

記錄中國女排榮獲世錦賽冠軍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摘得金牌。

1985版《中國年鑑》

展示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的精彩瞬間

刊登參加奧運會的中國女排合影

三連冠後,中國女排又在1985年第四屆世界盃、1986年第10屆世錦賽上,連續兩次奪冠。短短6年,創下了史無前例的「五連冠」。

1986版《中國年鑑》

用文字記錄中國女排蟬聯世界盃冠軍

用圖片呈現中國女排蟬聯世界盃冠軍的精彩瞬間

1987版《中國年鑑》

展現中國女排世錦賽奪冠的精彩場面

20世紀90年代,中國女排雖沒能站上三大賽世界之巔,但是在最低谷的時候,依舊永不服輸,砥礪前行。2003年第九屆世界盃,臥薪嘗膽之後的中國女排大勝日本女排,收穫了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驚天大逆轉,奇蹟般奪冠。

2005版《中國年鑑》

展示中國女排在雅典奧運會冠軍領獎臺上的風採

2015年第12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主教練郎平的帶領下時隔11年重返世界之巔。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逆轉取勝時隔12年再次摘得奧運金牌。

2017版《中國年鑑》

刊登中國女排在裡約奧運會奪冠後的合影

2019年第1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傲人戰績奪得隊史上第10個「世界三大賽」冠軍。

2020版《中國年鑑》(預告)

呈現中國女排提前鎖定世界盃冠軍後慶祝的場面

回顧中國女排的歷史,比冠軍更直入人心的,是中國女排展現出來的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無論勝敗,女排精神一直都在。

彩蛋

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和著名文學家茅盾為《中國年鑑》題名

中國女排聯名祝賀《中國年鑑》發行

《中國年鑑》是反映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國家方針政策和重大事件的綜合性、權威性國家年鑑,內容翔實、資料完整、數據權威,是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海內外各界人士了解中國、查閱資料、掌握信息、指導工作的重要參考刊物和具有收藏價值的大型工具書。創刊於1981年,目前已連續出版39期,2020版將於2021年1月出版發行,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
    女排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簡稱《中國年鑑》)作為中國唯一的綜合性國家年鑑,忠實記錄了中國女排近四十年來拼搏奮進的熱血歷程。
  • 四十年來,沒有電影能詮釋中國女排精神,直到《奪冠》橫空出世
    ,整整四十年過去,只要提起「中國女排」,中國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四十年來,從來沒有一部影視作品,全景式的展現中國女排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更沒有一部電影,能完整詮釋真正的女排精神。,那一個個在牆上鑿出的排球印記,成了新老女排精神交匯的核心——姑娘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女子排球隊隊員。
  • 《奪冠》:我們永遠需要這樣的中國女排精神
    文 / 追劇者們我們永遠需要這樣的中國女排精神!這部由陳可辛導演執導,鞏俐(飾演 郎平)、黃渤(飾演 陳忠和)、吳剛(飾演 袁偉民)、彭昱暢(飾演 青年陳忠和)、白浪(飾演 青年郎平)等人主演的體育運動題材電影《奪冠》(《中國女排》),向中國女排致以最高的敬意!拼搏不息,奮鬥不止!
  • 《奪冠》: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在《奪冠》中用3場大賽連接起中國女排四十年的熱血拼搏,女排從五連冠時代墜入連敗再重回巔峰的四十年。《奪冠》開篇,就呈現了那次女排奪冠的歷史。就此開啟了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徵程。20世紀80年的中國,剛剛打開國門,我們需「贏」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需要在艱苦條件下戰勝世界強敵的精神,需要「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訓練、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激發起全民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
  • 幕後臺前—評電影《奪冠》演繹中國女排精神
    2020年9月25日電影《奪冠》全國公映26日帶著父母一家人去觀賞了這部年代衝擊感很強的中國體育題材電影。從80年代五連冠的輝煌戰績、讓人唏噓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折戟、令人熱血沸騰的2016年里約爆冷奪冠等重要節點,以中國女排一代代的拼搏歷史,排演著對"中國女排精神"的共性理解。五星紅旗一次次的升起,感動的是國人對中國女排精神的深刻理解。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影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期間,幾代中國女排不同階段的狀態與精神風貌。中國女排一路成長的經歷是幾代中國人共同見證的,要把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拍成電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宋世雄憶中國女排四十年
    (劇組供圖/圖)在電影《奪冠》裡,有關中國女排的第一次高潮,出現在1981年的女排世界盃上,中國女排決賽對陣東道主、衛冕冠軍日本隊,在決勝局以17:15險勝,奪得了最後的勝利,這也是中國在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中奪得的首個世界冠軍。導演陳可辛原樣「複製」了這場中日對戰,還請來了當時負責解說的央視著名體育評論員宋世雄為比賽重新配音。
  • 《奪冠》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是「中國女排精神」
    為什麼說《奪冠》有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中國女排精神」?我們不能否認郎平在中國女排上的巨大貢獻,從1981年的女排冠軍開始,郎平可以說是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一樣存在。但如果把中國女排精神如果變成了個人傳,那檔次降低了不少,也為其他女排不娘們不值,郎平是「靈魂人物」,但不能代表「中國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一個整體,不是個人主義,個人精神或許會影響和引領女排走向輝煌,但是個人精神不能代表「女排精神」。
  • 煙標記錄女排奪冠,女排精神永存
    最近電影《奪冠》熱播,我翻起我收藏的煙標,有一些,記錄當年的歷史。在1984年的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實現了三連冠的夢想,昆明、四平捲菸廠則聯合出品了「三連冠」煙標,該標有多種不同版別,其主版既有三環,又有五環,不過其側標位置均印有中國女排奪得三連冠的「81 82 84」年份字樣。
  • 女排版乘風破浪!永遠的女排精神
    近日,一段女排版的高燃混剪被頂上熱搜引起了大家對女排精神的回憶,中國女排的不輕言放棄、稱霸賽場的英姿颯爽是每一代中國人的回憶,女排精神的光芒,永遠的照耀在每一個中國人身上!02、1984年秘魯世錦賽,再度奪冠。03、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拿到新中國歷史上首個團體項目的金牌,追平了蘇聯和日本女排曾經創造的排壇三連冠紀錄。
  • 奪冠·女排精神暨中國排球歷史珍藏品展成功舉辦
    奪冠·女排精神暨中國排球歷史珍藏品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2日17:16 來源:大眾網 一場旨在宣傳新時代女排精神的中國排球歷史珍藏品展日前在滬成功舉辦。
  • 奪冠!重溫中國女排燃情歲月,傳承中國精神
    9月25日電影《奪冠》上映,電影《奪冠》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1981年11月16日,日本女排世界盃,中國隊七戰全勝,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1982年秘魯世錦賽再度登頂;1984年折桂洛杉磯;1985年再奪世界盃;1986年榮膺五連冠。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的場景,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中國女排的勝利鼓舞和激勵了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人,走向世界,追尋輝煌。她們,是中國的英雄。
  • 【理論學習】觀看《奪冠》一刻!銘記「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奮鬥史的電影《奪冠》。,其中從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六年之間,兩屆世界盃,兩屆世錦賽,一屆奧運會,是第一支做到五連冠的排球球隊,近四十年最強的體育王朝之一。》用集體敘事的方式,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表現了中國女排史歷經沉浮卻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歷史。
  • 中國女排精神,奪冠給我們回憶
    中國女排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這個精神讓我們明白了對於任何事情都要靠自身的努力以及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這就是中國女排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我們也在這樣的精神督促下生活,完成工作。
  • 《中國女排 奪冠》女排精神 為何淚目?
    ,詮釋了幾代的中國女排的人生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 最終奪冠的傳奇經歷。奪冠真的就這麼差嗎?不,陳可辛是一個非常的聰明人,他的作品總是能將現實與虛構拿捏得恰到好處,也知道該如何令觀眾對作品和人物產生共情。而這部《奪冠》的強內核,也最煽動人心的就是——女排精神。從1977年到2020年,這43年的時間見證了三大賽上的大起大落。
  • 《中國女排》闡釋女排精神
    本網訊(記者王坤寧)9月29日,正值中國女排勇奪女排世界盃冠軍加冕十冠王一周年紀念日之際,由北京日報出版社策劃組織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及籤售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本書作者、京報集團體育新聞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等在現場分享了她們對女排的熱愛以及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 女排姑娘們是《奪冠》中最可愛的人。加油,中國女排
    >1.創造奇蹟回顧女排四十年的歷史,能夠成為戲劇核心的最佳人選必然是郎平。1981年到1986年,中國女排創下「五連冠」的傳奇,從那時起這群女排姑娘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也被中國人稱為「黃金一代」。看完《奪冠》後,或許對我們來說,片中看的是某個故事,某場戲,但是對於女排姑娘們而言,確是真真切切的以及。傳承四十年的女排精神,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只要不服輸,不認輸,肯拼搏,肯努力,就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 中國精神,女排精神
    1中國精神1952年人類歷史上,首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在莫斯科舉辦,沒有邀請中國。此時在女排競技領域,中國隊就是一個不被人正眼瞧的小孩子,積極跑去參加各種比賽,在被虐的同時只為了多些經驗。就在她生活一步步變好的同時,隨著老一代運動員一個個退役,中國女排青黃不接,成績卻急速下滑。1988年兵敗漢城,89年跌幅前三,94年被擠出前八,並在隨後的廣島亞運會上兵敗韓國,跌入了歷史最低。誰來拯救中國女排,一時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1995年,在老教練袁偉民的邀請下,加上排協一句: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
  • 資訊 | 四十年,十奪冠,誰來一起見證女排精神?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奪冠》記錄了中國女排近40年的風雨徵程,重現了振奮幾代國人的女排精神。從1981年首次奪得世界賽冠軍,到2019年斬獲第10次世界盃冠軍,這期間,中國女排抵達了高峰,也熬過了低谷。女排姑娘們頑強拼搏、永不言棄、專注於每一場比賽的精神,也激勵著以蘇寧易購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成長。
  • 《奪冠》熱血沸騰!女排精神不朽
    1月19日晚,由陳可辛導演執導的將於大年初一全國公映的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全球首映禮在北京英皇集團中心舉行,記者現場欣賞了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體育影片。整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振奮無數國民的奪冠之路,重溫跨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奪冠》讓人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