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雨:發現一家書店的驚喜,往往來自於不期而遇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說到看著書店地圖找書店,我倒真有些慚愧。之前寫書店也好,現在拍書店也好,往往都是在網上查找資料,或者找人打聽,尋找好評書店。然後上門「踏勘」,最後再採訪寫作或者拍攝的流程。這麼看來,偶遇一家書店,然後因為「嘆為觀止」而喜歡上的驚喜,就少了很多。

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若說發現一家書店的驚喜,往往來自於不期而遇,或者說超出預期,這樣的書店在我的記憶裡倒是真的有。之前在家附近有一家主打人物傳記的書店,裡面的書都是有些質量的,布置得也好,沙發很舒服,關門也不算早。這麼說來,沒事的下午,去坐著看會書真是不錯的選擇。只可惜,這家書店是大集團旗下的小書店,最開始的時候是作為一家「生活館」(或者叫餐廳也可)的附屬,隨著結構調整,這裡不再賣書了,也不再對外,頗為遺憾。

若說一個人喜歡的書店往往可以有很多家,喜歡的理由也可以千奇百怪,就連喜歡書店的名字都可以包含在內。但是一個人常去逛的書店,往往就那麼一兩家,而且多集中在自己的生活半徑裡。我後來發現的一家書店就是如此。三環邊上,時常去的一座寫字樓裡,就有這麼一家連鎖書店。發現的時候本來沒抱什麼希望,覺得無非就是進去逛逛打發打發時間。跟旁邊的麵包房無甚大區別。出乎我意料的是,這家書店那陣子的選品真的好,讓我幾次掏出手機,把想買的書放進了購物車。

之後,三次去那座寫字樓的話,我總有一次會進那家書店。直到春天的時候,這家書店居然有第二本半價的活動,算下來比在網上購買還便宜。更讓人驚喜的是,上次我在這裡相中的書,還在架上,我趕緊從書架上取下來放在手裡捏緊。為了買這本書,我還特意挑了一本售價差不多的,一起買了。從此,這家書店就變成了我每次去這座寫字樓都必去的店。每次都要進去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書,有沒有什麼讓我看了就想買的驚喜之書。

這麼看來,自己的生活半徑裡有一家書店,我是很幸運的,因此很快樂。這種快樂有點像小時候去新華書店位於禮士路的庫房挑漫畫的快樂,也有點像放學的時候,路過小賣部買些糖果冷飲的快樂。

沒錯,能在離家不遠、經常涉足的地方,隨便逛逛,挑書看書,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不高層次的需求,或者說,書店本來也不應該是多麼高大上的地方,它只是我家附近的一個商店,我經常去。

(原標題:家附近有書店)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袁新雨

流程編輯:L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為了寫畢業論文,我開了一家書店
    所以我申請成為荒島圖書館的一家分館。 荒島圖書館主要的業務是接收大家閒置圖書的捐贈,這是一項很被動的事情。姜太公釣魚不是我的性格,我覺得要主動出擊。所以短短的4、5年時間,圍繞閱讀這件小事,我策劃了荒島共讀計劃、揚州閱讀榜、揚州慢讀書單、戀愛圖書館、潤田詩歌讀本、揚州72小時書店、繪本故事會、苔計劃等等閱讀活動項目。有成功的,有不太成功的。
  • 世界這間大書店,你不該只去一家
    Bookstore老址的地位及獨特價值是任何一家書店都無法比擬和超越的。該書店始建於1927年,店名來自英國一本古老的文學雜誌,這也正符合Strand盛產絕版二手書的特色。世界上或許再也沒有一家書店可以比City Lights更適合詩歌。自1953年詩人Lawrence Ferlinghetti在舊金山北部海灘創辦「城市之光」起,這裡就一直都是詩歌、政治中心,以及反主流文化的堡壘。
  • 一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將提供給愛書者們怎樣的想像?
    一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將提供給愛書者們怎樣的想像?本報製作BGM:海邊 椰樹 落日 與你一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將提供給愛書者們怎樣的想像?經過一段很長的公交路程,小編來到了位於上海奉賢區的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這裡,有一家新書店誕生。九棵樹藝術書店是上海第一家開在劇場裡的書店,與演藝緊緊相連,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在開業儀式上表示,九棵樹藝術書店是大隱品牌走出上海中心城區在郊區的首次布局,從「最美書店」到「最好書店」,書店比拼要從顏值向內涵、服務拓展。
  • 疫情下的愛知書店_安徽頻道_鳳凰網
    而通常在過年期間,她的微信會不停收到來自老顧客的信息,詢問書店初幾開業,又迎來一年新的生活。2月,她卻等來了書店暫時無法開業的消息。在群裡,她和其他門店都接到了通知,按照疫情期間政府規定,香街暫時封閉。這個時間,距離愛知書店搬到香街,正好兩年。
  • 書店 全世界最好吃的書店
    如果告訴你,有這麼一家搜遍全球美味的書店,你會猜它在哪裡呢?法國?義大利?中國?沒錯,英國可能是你最後一個答案。英國菜以不好吃著稱,英國人以不善烹飪聞名,然而這並不代表倫敦沒有好吃的。在那條開了許多咖啡館小飯館的街上,一路找著門牌號碼,突然被一家小店外擺著的蛋糕甜點吸引住了。抬頭一看店面,這就是廚師書店,果然名符其實。一位心寬體胖的美食作家在為她的點心書做籤售,特意做了些甜點給讀者品嘗,吸引了不少路人。這位帕裡太太並非專職美食作家,她是一位封面設計師和插畫家。因此,她的書裡沒有一張照片,所有點心和食材配料都是她的手繪作品。
  • 一份來自貓空創始人的十年書店文創操盤心得
    31如何選擇供應商才能避免出現同質化情況有了以上兩個基本準則,選品就相對來說比較精準了,核心還是圍繞著你的客群展開,儘可能避免按照自己的喜好選品,不要擔心自己客群狹窄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因為在每個產品層級,都有相應的供應商存在,比如我們認為供應商分為海外品牌、國產品牌以及地方區域性品牌三種,一般一家書店選品如果能從這三個級別的品牌庫中選品
  • 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書店之夜」點亮石景山郎園Park
    北京國際圖書節組委會承辦活動得到了石景山區各委辦局的大力支持圖書節文化之光點亮儀式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石景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新,石景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姚茂文蒞臨活動現場,來自北京
  • 人文 我弄崗觀鳥:不期而遇的驚喜
    慢慢地我才了解,觀鳥比賽重在交流,而非分出勝負;觀鳥是一種生活狀態,而不是一場具體活動;人人都可以成為觀鳥者;一個普通的觀鳥者,首要追求的是愉悅,以及不期而遇的驚喜,在這樣的驚喜下,才會被引領去探求鳥類世界;愛鳥的人,即使到了陌生的地方,只要聽見鳥兒的鳴囀,就不會再感到孤獨。
  • 除了詩歌書店 還能有哪些「書店+」
    從這個角度來講,小而精的詩歌領域很適合被書店作為一種縱向分布的垂直領域來打理和經營。作為文學當中最精緻的那個部分,詩歌也比較容易觸發做一個小而精、小而美的書店的想法。解放周一:很多人至今記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會寫詩的人往往被認為是掌握了文學精華的人。在當時的大學校園,擅長寫詩的人往往會令人敬佩。但這道風景,近年來已經看不大到了。
  • 京都書店之旅:散步中「偶遇」也是生命裡的一種緣
    BAL裡有無印良品,某次乘電梯,意外地到了負二層,發現了一家書店,叫MARUZEN。作為一個vlogger,偶遇到一家攻略之外的書店,是很興奮的,那就拿出相機記錄吧。影像中或記憶裡,MARUZEN是一個複合空間,圖書很豐富,賣場的設計跟國內的新華書店很像。這裡文創產品也很多,以日本品牌為主。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這裡所有書籍只有兩種售價,新臺幣50元和100元。
  • 上海再掀實體書店開業潮,超越「顏值」傳遞「文化體驗」
    定睛細看,巷道盡頭是上海新開的一家可循環書店——「多抓魚書店」。  書店在二樓。迎面撲來的場景令人耳目一新:琳琅滿目的新書舊書,如菜場賣菜一般開架堆放在環保風格的木質籃筐裡,任人翻閱挑選。雖然也有個別讀者在一旁拍照打卡,但絕大多數人都在專注選書。
  • 「先鋒書店」20年堅守與突圍(人民眼·實體書店)
    「先鋒書店在南京文化人中影響廣泛。藏書的人也喜歡,想要什麼書找不到,就去先鋒碰運氣,往往帶著驚喜而歸。」作家葉兆言說,「看那麼多的好書,不帶幾本走,書店主人無所謂,關鍵是對不起自己。」   在南京大學出版科學系主任張志強教授看來,書店是商業行為與知識傳遞的融合,能夠向讀者呈現具有人文精神向度和公共文化空間的讀書氛圍。
  • 探訪東京最大的、最藝術範兒的、最潮的三家書店
    日本書店真多。除去二手店,不大的島國上竟有「本屋」一萬五千多間。  即使沒有明確想買的書,在街頭與書店不期而遇時,隨便進去轉轉,胃口都會被那些誘人的文化餐點勾起,忍不住掏腰包買上一兩本。著名的特色小街神樂坂食肆林立,書店有兩家,招牌不大,在燈紅酒綠中卻非常顯眼:一粒粒小燈泡拼成「本」字,不住閃爍。我對同行的朋友笑道:咱國內,掛這種招牌的一般是「串」,要麼就是「夫妻保健」。誰說不是呢。咱們還在繼續滿足基本需求的階段。  趁在「本年度全球最燃」的出版社講談社參觀學習之機,拜託他們市場部領導帶俺去走了走東京最大的書店,最藝術範兒的書店,還有最潮的書店。
  • 謝謝你給的不期而遇的溫暖
    謝謝你,給了我不期而遇的溫暖。談到不期而遇的溫暖,腦海裡總是能湧現出許多事情。還記得那次發了一條比較感慨的朋友圈,原專業的一位好久沒聯繫的同學私聊我「怎麼了,不開心嗎?」這些溫暖給了我太多驚喜,也正是這些一路上的善意,不斷賦予我堅持下去的勇氣。我把這些小事分享給我的朋友們。「你們也遇見過這些溫暖的小事嗎?」我收到了各式各樣的回答。朋友媛媛和我一樣,也體驗過偶遇的驚喜。
  • 哈爾濱中央大街有一家「中央書店」,滿滿歐式氣息,遊客大開眼界
    最近,我從上海來到哈爾濱旅遊,哈爾濱這座城市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這座到處都是歐式建築,充滿了濃濃的異域風情,尤其是中央大街,更是歐式建築的露天博物館,當我在中央大街遊覽時,還無意中見到了這麼一家與眾不同的「中央書店」。
  • 在陸家嘴的中國第一高樓開一家書店是怎樣的體驗?
    實體書店在線下商業的熱潮中回春,以場景取勝的「新型書店」破土而出,各個城市的人文精神也在鋼筋混凝土中破芽而出,在國家扶持主流文化的政策下茁壯成長。早在1993年就誕生於革命老區貴州遵義的西西弗書店是最早將圖書和咖啡結合在一起的書店,至今在全國45個城市開出了111家書店和咖啡店。書店賺錢不易,咖啡毛利很高,如今,書+咖啡的模式已經是大大小小的書店標配。
  • 日本池袋有一家可以睡覺的書店,大家感受下..
    意識過來時,發現自己已經睡著了。それは至福のひとときですよね。這是多麼幸福的時刻啊。そのあまりにも幸せな「寢る瞬間」を提供するホテルが、今、話題になっています。東京・池袋の駅前にある「BOOK AND BED TOKYO」。目前在東京·池袋車站前的一家店「BOOK AND BED TOKYO」成為了話題,因它提供給人們幸福的睡覺時間。
  • 坐在書店裡,就有好故事上門來
    《書店》的女主人公傾盡畢生積蓄,在偏遠海濱小鎮開了鎮上唯一一家書店。書店給小鎮居民打開了新世界,文學經典《華氏 451》和《洛麗塔》正是由這家書店引進小鎮。儘管電影中女主人公的書店夢不幸破碎,但在書店做兼職的小女孩在她的影響下,長大後也開了一家書店。上一個書店的故事結束了,但下一個書店的故事已經開始。
  • 鍾芳玲:匹茲堡書店憶舊
    下了飛機租輛車,忘卻一身疲憊,先朝東開往匹茲堡市奧克蘭區(Oakland)盤桓幾小時,逛了匹茲堡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以及匹茲堡卡內基圖書館(Carnegie Library of Pittsburgh)之後,特別去鄰近一家頗知名的古舊書店「卡利班」(Caliban Book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