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瑁失去了武惠妃的庇護,但由於他才疏學淺並對於政治不敢興趣,最後獲得善終的結局,只不過他活得有些憋屈,因為他的父親唐玄宗給他戴了頂綠油油的帽子。
世人對於唐玄宗李隆基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李隆基是個明君,因為他曾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守護住李氏的江山,上位後又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
有的人認為李隆基是個昏君,因為他在執政後期慵懶懈怠,並且寵信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奸佞之臣,致使「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從此由盛轉衰。
但不管世人如何評價李隆基,他霸佔兒媳婦楊玉環的汙點是永遠洗不掉的,那麼問題來了——受害人李瑁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李瑁
古代皇子待遇的好壞取決於他們的母親是否受寵,而李瑁因為投對胎的緣故,一出生便含著金鑰匙。
李瑁的母親是武惠妃,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當初唐中宗剷除武家勢力時,念武惠妃年幼便饒恕了她的性命,讓她進宮成為一名宮女。
武惠妃長大後完美地繼承了武則天的優點,不但膚白貌美,還能歌善舞,憑藉這些,武惠妃很快就得到李隆基的寵幸,並且逐漸成為後宮之主。
然而武惠妃的生育道路卻十分坎坷。她先是多次品嘗了流產的痛苦,好不容易生下二子一女,卻全部夭折。
在這種背景下李瑁出生了,而武惠妃因為多次經歷喪子之痛,心理逐漸發生扭曲,她下定決心要保護好李瑁,並且讓他登上皇位。
因為武惠妃的緣故,李瑁年僅七歲就被封為壽王,九歲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十七歲更是被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說他一出生就站在普通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終點。
母親逝世,李瑁失寵
武惠妃為了幫助李瑁上位,通過精心策劃,蠱惑唐玄宗在一天內逼死太子李瑛、鄂王李瑤以及光王李琚,此時李瑁迎來絕佳的機會。
然而武惠妃也因此得到報應,她時常夢到李瑛變成冤魂前來索命,此後整日疑神疑鬼,最終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武惠妃死後,李瑁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做皇帝的夢想又開始變得遙不可及。
當時李林甫全力幫助李瑁爭奪太子之位,而高力士則站在皇三子李亨這一邊,最終李亨更勝一籌,但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的王妃韋氏被迫與之離異並出家為尼,小妾杜良娣被貶為庶人,其父親杜有鄰更是被賜死。
這次太子之爭讓李瑁明白,自己再也沒有機會當上皇帝了,如果一再執迷不悟,等待著他的將不是天堂,而是深淵煉獄。
從那以後,李瑁便對政治表現出冷淡的情感,這也是他最後能得到善終的重要原因。
老婆逝世,兒媳補位
武惠妃的死,對於唐玄宗來說也是一個無比沉重的打擊,甚至於這個老色批喪失了往日對於男女之事的熱情,整日鬱鬱寡歡,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奴才高力士看到主子這樣自暴自棄,心裡也是非常難受,於是他告訴唐玄宗,有一個名為楊玉環的女子,長得花容月貌,顏值甚至不輸給武惠妃。
這個楊玉環是誰呢?她是李瑁的老婆。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當時李瑁年僅輕輕便擔任要職,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一次宴會上他邂逅了楊玉環從此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武惠妃看出兒子的心意,便向唐玄宗提出申請,後者想也不想就答應了這一門婚事,並在第二年將楊玉環冊封為壽王妃。
李瑁與楊玉環郎才女貌,兩人非常恩愛,日子也過得無比幸福,然而這一切的美好都因為唐玄宗而化為泡影。
在高力士的引薦之下,唐玄宗來到壽王府並見到了傳說中的楊玉環,他頓時被後者傾國傾城的容貌驚豔到,從此腦海裡再也裝不下其他女人。
為了得到心愛之人,唐玄宗找個藉口稱要遊幸驪山溫泉宮,然後很不要臉地點名讓楊玉環前來見駕,李瑁知道妻子此去是「羊入虎口」,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想要給他戴綠帽子的是全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唐玄宗李隆基!
貪得無厭的李隆基不滿足與楊玉環一時的陪伴,於是在開元二十八年十月(公元740年),他以祈福的名義讓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使後者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幾年後,李隆基命楊玉環還俗,將她納入後宮並且冊封為貴妃,此後開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爛生活。
李瑁的結局
對於父親李隆基的胡作非為,李瑁是敢怒不敢言,哪怕後者是在給自己的頭上種草。
後來李瑁的養父寧王去世,李瑁為其守孝三年,期間遠離楊玉環等人,也算是眼不見心不煩。
開元三十三年(公元745年),霸佔楊玉環多年的唐玄宗突然想到自己搶了兒子的媳婦,心生愧疚,為了補償對方他讓韋昭訓之女韋氏成為李瑁的王妃,韋氏也算得上一等一的美人,並且她出身不凡,這或許是對李瑁最大的慰藉。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著楊玉環逃往四川,李瑁與之同行,期間手下將士發生兵變,唐玄宗只能含淚賜死楊玉環,事後他還讓李瑁安慰隨行士兵。
安史之亂結束後,唐玄宗主動退位,太子李亨繼承他的位置,是為唐肅宗。至於李瑁,徹底遠離政治中心,與韋氏相依相守,他們共生下五個兒子、兩個女兒,日子過得還算幸福美滿。
唐代宗大曆十年(公元775年),李瑁無疾而終,享年五十九歲,死後他被追贈為太傅。
執筆君言
總的來看,李瑁雖然含著金鑰匙出生,但後來的生活並沒有那麼順風順水。武惠妃死後他先是經歷喪母之痛,之後又經歷奪妻之恨,眼睜睜地看著楊玉環被唐玄宗搶走。
不過也正是他的隱忍,使得自己能夠善終,而不是向其他皇子一樣成為政治的殉葬品,也是這便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真諦吧!諸位讀者,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