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其被孤獨煩擾,不如愛上孤獨。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孤獨

2020-12-12 騰訊網

承認自己是孤獨的,與幸福息息相關。承認自己孤獨並不是消除孤獨。

在街上走著,情侶們卿卿我我。餐廳裡,一群人正在慶祝。可是自己沒有戀人和頻繁見面的朋友,只能買便利店的關東煮,在夜晚的街道徘徊。在不同的城市打拼,身邊沒有家人,很寂寞。孤獨很痛苦。難道就沒有辦法消除孤獨嗎?

乍一看把生活排滿了好像就能與孤獨無緣,但是這樣就真的沒有孤獨感了嗎?即使有戀人,也會有因為「他不能理解我的心情」而感到空虛。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孤獨。我們之間不可能完美地互相理解,孤獨感就會由此而生。

人類本質上是孤獨的。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們就變得輕鬆了。一想到大家都很孤獨,就想邀請好久不見的朋友去卡拉OK。就會覺得手上的關東煮變得格外好吃。然而群裡一叫,沒想到大家都閒著,可約。

人類因為活著就會產生孤獨感。知道孤獨究竟是什麼,徹底地了解孤獨很重要。本文將解說讓孤獨也能為我所用的方法。

01孤獨的優點

·孤獨是交朋友的動力

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說,孤獨是為了生存而發展起來的能力。自古代以來,人類一直在自己家中生活,因此,從一群動物中走出來是一件很有可能受到外敵襲擊的事。因此我們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人類也因為孤獨而避免了被孤立的危險。

也就是說,孤獨也可以轉化為促進交友的本能。正因為感到孤獨,才會和其他的人靠近加深關係。我們不應該把孤獨看作是不好的,而應該把孤獨看作是一種重要的感覺。這樣的話,總覺得會有能量從心底湧出,讓我們知道孤獨是有用的。

·孤獨使你成長

孤獨是讓你成長的機會。在可以說是睿智的佛教中,傳承被認為是本質上孤獨的存在。所以不要害怕一個人。

即使有很多朋友,如果感覺不到聯繫的話,我們也會感到孤獨。

「他不關心我」

「他不認真聽我的煩惱」

也許這樣的煩惱又會無窮無盡。

在佛教中,我們建議與孤獨的人之間的關係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他們無法獲得這種有意義的聯繫。也就是說,與其在維持人際關係上消耗能量,不如在提高自身的能力上使用能量。

但是,這並不是說讓人單純地去變得孤獨。而是通過與孤獨的優秀的人交流,可以使我們自身也得到成長。

·孤獨能提高創造力

要交優秀的朋友,學識淵博,識真理,又聰明,能讓我們認識到許多有益的事情。愛因斯坦、牛頓、麥克斯韋、貝多芬、託爾斯泰、尼採等傑出的藝術家、思想家和科學家都比較內向,他們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在孤獨的環境中集中精神,發揮了創造性。

託爾斯泰說:「當我孤獨的時候,感到自己是真正的自己」。

尼採說:「獨自一人,人就會對自己嚴格,對他人變得溫和起來。無論哪種情況,都能磨練人格」。

孤獨的時間正是讀書和挑戰新事物的好機會。

02孤獨的缺點

前述佛教所意味著的孤獨並不是斷絕關係的「孤」。這裡隱藏著真理,我們不能切斷自己和他人之間的聯繫。

馬裡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發展心理學家肯尼斯·魯賓(Kenneth Rubin)指出,孤獨對人類是有意義的有4個條件。不符合這些條件的孤獨基本上可以認為是有害的。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孤獨的缺點。

·孤獨會帶來嚴重的壓力

芝加哥大學的約翰·卡奇奧波教授報告了調查孤獨給人帶來的不良影響的研究。孤獨感會引起壓力反應,荷爾蒙「皮質醇」不斷分泌。過量的皮質醇會導致睡眠不佳、高壓、免疫功能下降。讓身體的老化加快,容易患上心臟病、腦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風險變高。

·孤獨削弱了自身控制能力

物理學家Baumester召集受試者進行了一個自動控制的心理實驗。結果表明,孤獨感降低了自身調節能力和自身價值的邏輯思考能力。

·殘酷的孤獨感使變得攻擊性

社會學家羅伯特·維斯說,當一個人感到孤獨時,就會積極地結交朋友,並對他人抱有好感。就是我們與他人的聯繫的本能和積極的反應。但是,孤獨感變得嚴重的話,就會發生變化。維斯說,孤獨的狀態變長的人,有時會捐錢,有時會對幫助不認識的人,有時也會對他人持批判態度。他認為孤獨的人是消極的,會認為「他人和社會不好」產生報復性心理等受害者意識變得強烈起來。

03如何應對孤獨?

《孤獨的科學》將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分為3類,並提倡加強各自的聯繫。

a.個人的聯繫

和自始至終支持你的好朋友、戀人等親密的人之間的情感聯繫。

b.關係的聯繫

與朋友和家庭等大範圍的聯繫。

c.集體聯繫

大學,職場,興趣小組等特定的集團之間的聯繫。

我們需要意識到這3種聯繫之間的平衡。

a.個人的聯繫

定期和同城的朋友,戀人等見面。

b.關係的聯繫

與保持聯繫的幾個朋友一直聯繫著。

c.集體聯繫

參加興趣小組的聚會,同學聚會等。

在建立聯繫方面,最重要的是坦率地承認自己是孤獨的。不必強調自己不孤獨,也不要否定孤獨這件事。因為就我們都是孤獨的這一點而言,我們能互相感受到。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上如何解釋「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心理學上如何理解這段話?究竟可以成就一個人?還是毀滅一個人?就大多數人而言,如何更好的平衡這兩者的關係?要麼庸俗要麼孤獨?非此即彼嗎?就人生的意義來說,叔本華在愛與生的苦惱,生存空虛說等隨筆中,確實經常提到這兩個詞,其實這只是他人生哲學的一個比喻。因為叔本華是個唯意志論者,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唯個人慾望論者。
  • 戀愛心理學告訴你:孤獨等死,不如大膽一試!
    世界上95%的夫妻都是湊合的,孤獨等死不如大膽一試。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合適的年齡遇到真愛的概率只有億萬分之三。所以你能找到一個脾氣相投、興趣愛好相似、心有靈犀的靈魂伴侶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雖然,如今的戀愛感與婚姻觀較上一代人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們已經不再執拗於年齡一到就要結婚的怪圈,也不需要條件合適就要將就著一起過日子。但傳統觀念的生兒育女依然還是烙印在中國人的心中。因此,結婚仍然是你逃不掉「使命」。
  •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人生海海,與其逃避現實,不如勇敢面對
    那一刻我想,與其寫一封根本沒人想看的郵件,為什麼不寫點比『會議地點變更』更有趣的東西呢?「《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是他的處女作,完稿後一年之內就被翻譯成19種語言,在20多國出版,頗受讀者喜愛;還獲得《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等世界知名媒體及眾多暢銷書作家青睞。
  • 成年人如何面對孤獨?如何減小孤獨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三天和孤獨的深入接觸後,我卻發現孤獨也許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相反,恰如其分的孤獨,還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心理收益。孤獨其實是一種必要的社會隔離。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我們的情緒和生活步調不斷被外界影響。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真正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讀懂的人很少《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我離職了,沒有告訴任何人」:成年人怕孤獨,也應當不懼孤獨
    所以,不管是說的,還是沒說的人,其實或多或少,都是出於對我們的理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孤獨」,可能只是我們以為的。02:悄無聲息的離開,就躲過了感受「人走茶涼」的機會?孤獨,是一種主觀自覺與他人或社會隔離疏遠的感覺和體驗,而非客觀狀態。
  • 如何做到孤獨但不沮喪——理解孤獨和抑鬱之間的區別
    內心如此孤獨,外在卻如此忙碌而你想要的只是一個關心你的人。——米歇爾·布蘭奇 孤獨和抑鬱 要理解孤獨和抑鬱的區別,必須首先認識到它們都是情感。我堅定地相信斯賓諾莎的格言:「情感是痛苦的,一旦我們對它有了清晰而準確的認識,它就不再痛苦了。」
  • 這種孤獨我很喜歡
    因為這一刻,這種孤獨我很喜歡。我不玩怎麼遊戲,偶爾手機上進一下王者峽谷,就已經是很大的消遣了。至於酒吧,網吧,我似乎正在這個年紀,大那是對這些東西根本毫無興趣。好像在別人眼裡,我每天生活無聊且無味。但我自己並不覺得。
  • 《百年孤獨》震撼人心的16句話,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而《紐約時報》也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這16句最震撼人心的話,讓你學會享受孤獨1.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2.平庸將你的心靈烘乾到沒有一絲水分,然後榮光才會撥動你心靈最深處的弦。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 沒有人能掙脫孤獨,蔣勳的《孤獨六講》,與我們傾心交流孤獨之美
    《孤獨六講》確實是一本好書,一本當你走過一段孤獨的人生歲月後,回過頭來讀一讀關於「孤獨」的這個我們逃不開的人生話題,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和啟發。《孤獨六講》是一本讓你釋然生命中經歷的那些孤獨時光的人生感悟的好書,我不想把它牽到哲學的層面,因為它讀起來比較易懂,亦如蔣勳老師的聲音深邃卻平易近人,仿佛與一位經歷了無數繁華與落寞的人生智者的一次傾心交流般醍醐灌頂,感謝蔣勳老師讓我看到如此精彩的一個思想的世界。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從六個方面講訴我們生命中的孤獨。
  • 《百年孤獨》25句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3.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 蔣勳《孤獨六講》:孤獨很好,讓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在《孤獨六講》這本書中,蔣勳先生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但他要談的是:「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越來越孤獨的社會在網絡與通訊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內心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卻愈發沉重。以前每天打開報紙、電視消磨時間,現在一部手機就足以佔據我們一天睡眠以外的16個小時。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人的一生,讓你明白孤獨的真諦
    我們都知道這是一本好書,不禁對書中的內容也感到好奇,那我們就從他經典的十句話開始讀起吧。1.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2.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籤訂一個體面的協定。3.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 喜歡孤獨的人,享受孤獨,喜歡獨處,這是一種什麼心理狀態?
    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裡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百年孤獨》一說起孤獨,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空虛、寂寞、冷,從而對此產生恐懼,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逃脫不了孤獨,我們本就是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最後又孤獨地去,與其恐懼,不如坦然地去接受它。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
  • 《百年孤獨》:以一種孤獨狀態面對人生,不走回頭路,不戀舊時人
    曾經的美好終將會成為回憶,曾經再炙熱的愛情也會伴隨時間的推移而冷卻,唯獨孤獨是永恆的,人生是漫長而坎坷的,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情,如果你一直沉迷於過去,只會在漫長的人生中增添一點麻煩。大多數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會學會坦然放下,然後重新輕裝上陣;所以,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忘卻中繼續前行,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 世界巨著《百年孤獨》中深刻的一句話,短短這句話,寫出人生孤獨
    我覺得,用《百年孤獨》中最難忘的一段話就可以回應這個問題:「生命從不曾離去過孤獨而單獨存有,應對孤獨,大家能做的僅有迷上它,而且享有它。」短短的三十五個字,卻顛復了大家的原有認知能力,寫盡了人生孤獨。可是讀過《百年孤獨》後,我慢慢的逐漸搞清楚怎樣應對孤獨了。即然解決不上孤獨,那比不上嘗試迷上它如同《百年孤獨》上說的那般:「生命從不曾離去過孤獨而單獨存有,應對孤獨,大家能做的僅有迷上它,而且享有它。」
  • 《百年孤獨》為什麼被稱作世界名著?10句經典語錄,寫盡人生孤獨
    然而,這本書其實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我們可以先從他的10句經典讀起,看看你能讀懂多少呢:1.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2.
  • 賈平凹《自在獨行》:真正的孤獨是沒人理解,那如何排遣孤獨呢?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並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這段話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說的,我覺得說得很好。為什麼呢?第一、能說出來的孤獨,是需要人陪,不是孤獨。第二、真正的孤獨是沒有知己,沒有人懂。這兩點,我是十分認同的。
  • 季羨林的孤獨,是挖掘深處不傷感;我們的孤獨,是無限接納與包容
    1.一個人,該如何獨處有一次聽廣播,聽到一個有趣的題目:一間屋子,有一張床可以用來休息,有衛生間可以洗澡,有充足的食物,有電。但是,沒有表,沒有任何顯示時間的物品。這個時候,你只允許帶三樣東西,但不能帶活物,不能帶任何電子設備,不能帶書,並在這個屋子裡,呆五天四夜。當然,如果實在呆不下去,也可以按寫字檯上面的按鈕,門就會打開。
  • 孤獨就一定悲慘嗎?讓我們先來弄懂「孤獨」究竟是什麼--上觀
    他全方位解構孤獨的社會意義,拒絕把獨處與寂寞畫等號,以冷靜明晰的筆觸,探尋孤獨概念的由來,深究孤獨恐懼的根源,勘破大眾傳媒對孤獨的妖魔化,正視與挖掘孤獨時光的生產力。一個人看電影,有人看的是寂寞,有人看的是自由。在流量為王、情緒至上的喧囂中,不想隨波逐流的人,可以讀一讀《孤獨的價值》。以下為書中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