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如此孤獨,外在卻如此忙碌而你想要的只是一個關心你的人。——米歇爾·布蘭奇
孤獨和抑鬱
要理解孤獨和抑鬱的區別,必須首先認識到它們都是情感。我堅定地相信斯賓諾莎的格言:「情感是痛苦的,一旦我們對它有了清晰而準確的認識,它就不再痛苦了。」「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理解每一種情緒,我們就不太可能遭受它們的折磨。」
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就是這樣。讓我們開始吧。
根據丹佛大學心理學家Phillip Shaver提出的情緒原型方法,孤獨和抑鬱都是悲傷這一主要情緒的次要情緒。我們首先體驗到悲傷,然後,正如我們會在腦海中重複某些心理「腳本」,直到出現孤獨或抑鬱等次要情緒。為了理解孤獨和抑鬱之間的區別,我們需要理解產生它們的心理腳本。
來源:pixabay
導致孤獨的心理腳本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我希望我的社會關係比現在更有意義。像所有其他負面情緒一樣,孤獨是一種內在信號,讓你知道是時候改變你的生活了。它激活了英國教育心理學家帕梅拉·夸特(Pamela Qualter)所稱的「重新融入動機」,促使你努力回到社會圈子,並與他人發展有意義的關係。
抑鬱則完全不同:你會對自己重複兩種心理腳本。第一,我希望我的生活比現在更有意義。第二,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改變它,而這一點正是最為有害的。
換句話說,你可以感到孤獨(因為你缺乏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而不會感到沮喪(因為你缺乏有意義的生活並且無法創造一個有意義的生活)。
如果你感到抑鬱和孤獨,你可能已經放棄了發展中生存和成長所必需的,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換句話說,你可能已經失去了希望。這不是個好現象。在14世紀的史詩《地獄》中,但丁描述了一次寓言式的煉獄之旅。當他進入地獄的時候,門上的銘文很能說明問題:Lasciate ogne speranza, voi ch 'intrate(「進入這裡的人,放棄一切希望」)。正如烏拉圭諺語「希望是我們失去的最後一件東西」,沒有希望的時候,我們就會通過這扇門進入人間地獄,而沒有人應該去地獄。
從臭名昭著的納粹集中營奧斯威辛和達豪中倖存下來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維克多 弗蘭克(Viktor Frankl)提供了一個深刻的例子,說明了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希望的重要性。根據弗蘭克的說法,那些對自己的生活抱有更大目標的囚犯最有可能活下來——無論是回家照顧孩子還是完成他們在戰前開始的一系列科學實驗。
對於那些放棄了一切希望的囚犯來說,情況正好相反。用弗蘭克的話來說:「那些在生活中看不到更多意義,沒有目標,沒有目的,因此沒有意義繼續生活的人有難了。」弗蘭克冷酷地描寫了一個放棄了生活目標的囚犯眼中的表情:呆滯,失去了生活的動力。一兩天之內,他們就走了。
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失去聯繫
當你既沮喪又孤獨時,這不僅意味著你承認你的人際關係並不像你希望的那樣有意義(這就是孤獨),還意味著你與外在世界(社會關係)、內在世界(自我關係)的隔絕。——這就是抑鬱症。正如Frankl所觀察到的,這種斷開是你要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的。
要意識到的關鍵是,就像許多其他的負面情緒一樣,孤獨——如果你願意把它從傷害你的東西轉變成促進成長的積極催化劑——它將推動你採取行動,改變最初導致孤獨的外部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你可以將孤獨從一種痛苦的消極情緒,重塑為一種積極的內在信號,促使你認真看待生活中的各種關係,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它們。
來源:pixabay
將孤獨轉化為獨處和社交
如何?這三個關鍵的策略將幫助你把孤獨轉化為獨處和社交。這些步驟都基於孤獨的核心原則:不是缺乏人際關係導致孤獨,而是缺乏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換句話說,即使你被人包圍,你仍然會感到孤獨。
1、投資那些現在或有可能變得有意義的關係。為了讓你的投資更有價值,請參考威斯康星大學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電子交流不會刺激對方體內釋放催產素(一種與親密和養育有關的讓人感覺良好的神經肽),也不會減少分泌皮質醇(導致壓力)。然而,一個電話——如果認真而有意義地進行的話——就會起作用。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是我想要的朋友是那些能在不影響我價值觀的前提下,幫助我減輕壓力,讓我感覺更溫暖,更融洽的人。
2、脫離那些現在不存在,或者看起來沒有潛力變得有意義的關係。為了讓你的生活保持一致,你必須弄清楚是什麼讓你感覺不一致。花時間回復那些不夠重視你,不想跟你在現實生活中進行交往的人,是對時間和精力的最大浪費。
3、發展新的有潛力變得有意義的關係。參加聚會小組、歡樂時光、研討會和其他社交活動,在那裡你可以與新朋友聯繫。同樣重要的是,制定一項社會行動計劃,幫助你重新融入社會,結識擁有你所尊重的價值觀的新朋友,發展你未來需要的人際關係。
孤獨和抑鬱之間的根本區別是:抑鬱是一种放棄希望的孤獨。與其放棄希望,不如試試這些策略,創造更多與你的價值觀一致的東西,讓你的生活充滿你想像中的有意義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