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會無期》告別少年的一場旅行,後會難再有期,再見亦是不見!

2020-12-14 貴圈有點事

在這個影視劇泛濫的時代,相信許多人在看完一部電影之後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或是看完便會忘記;或是看完之後不願再想起;而有的卻是在你看完之後,一直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的去想起其中的一些道理,回味並且思考!

那麼我想《後會無期》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不過我指的並不是影片中的大道理,而是思考回味電影的本身,它的畫面與臺詞和人物關係與表現,它就像是一個謎一樣,激起你的好奇。

其實這部電影的故事劇情很簡單,韓式的段子不禁讓人想笑讓人思考,並且記得當時我在看電影時,好像不是在看電影,更像是在看韓寒的散文和雜誌。

它講述了一段旅行,旅途的主角是馮紹峰和陳柏霖演的兩個角色,中途遇到了陳喬恩、王珞丹、袁泉、鍾漢良飾演的四個角色,講述了這六個人的相遇與分別!

你可以發現的是,影片中的所有人,他們的過去和未來是怎麼樣的,每個人有什麼樣的品質與德行,甚至他們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們都不知道,一直就是點到為止,自始至終都沒有說破過,仿佛只是走到對方面前,而又馬上跑開。

如果說這只是一場簡單的旅行,不如說這是一場告別少年的旅行,我也不想說通過這部電影看出了什麼大道理,因為道理這種東西,並不是聽別人說你就會懂,而是需要自己去理解,因為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想要走自己的路,沒有任何人會替你去成長。

當陳喬恩說大城市更公平的時候,馮紹峰略帶嘲諷地作了否定;

當鍾漢良要搭車時,雖然陳柏霖毫不猶豫地同意,但是馮紹峰擔心遇到壞人而想要拒絕;

當他們在做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時,陳柏霖想證明,青蛙是會跳出來的,生活總有出路,而紹峰在青蛙即將跳出來時蓋上鍋蓋,告訴陳柏霖,這才是現實。

當我看這部影片時,強烈的覺得,電影與小說如出一轍,整部電影有著韓寒的感覺,整體聽下來就像是一本韓寒的小說一樣,在我翻看影評時,許多人都在拿郭敬明的《小時代》與這部影片作對比,雖然在人物塑造、結構與節奏的掌握他們都可以說差不多。

但是韓寒不同的是,他更多的是在訴說自己的情懷與堅持,而郭敬明好像在用每一部作品告訴觀眾們,自己是多麼厲害。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韓寒的影片大部分都是再展示真實的社會與人,這才是他的意圖,在如今這個真實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很多不信任的人,他們可能會提防每一個自己不屬於的人,不過如果能換個角度去想,卑微可能是出自於無法訴說的無奈,欺騙的背後也說不定會有溫情,頻繁背叛過別人的恩或許也是說出了許多的真話。

即便信任可能在利益面前顯得不堪一擊,但是我始終相信世上有真情在!

有人會變老,就一定有人正直少年,這世上雖然有些許的無奈,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付出,影片以公路片的形式講述了兩位男人的失去與擁有,聚散與離別,最終各自離散的故事。

個人感覺這部影片是比較接地氣的,很適合中青年觀看的故事片,笑點也不少,但是最特別的就是每個人的對白,如果你真的看進去了,就會一邊看一邊想著自己的人生,代入感很強烈。

那麼如果真的要給這部影片個評價,它是超越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和《致青春》的,理由就是,他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生活在最底層不願意千篇一律的生活,和各种放蕩不羈的中國年輕人。

年輕就是要無所畏懼,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這是一句我非常喜歡的話,年輕不就是要做一些瘋狂地事情嗎?就是要做一些可能以後想起來會後悔的,會在老了之後默默安慰自己,至少自己曾經屌過!

以說那些後會無期的人可能就是將生活看透的人,說再見的人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見了,珍惜當下,好好生活!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明天再見吧,如果各位小夥伴喜歡我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再走,我每天都會更新的哦!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後會無期》兩個中年男人的成長之路:學會告別,才是真正長大
    02告別,是我們成長的過程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電影《後會無期》,在以江河浩汗為主線的背景之下,實質上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之路。江河浩汗對家鄉的告別,就是對過去的自己告別;浩汗對對周沫的告別,就是對自己的童年的告別;江河對蘇米的告別,就是對自己理想中的愛情告別......後會無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告別。而告別,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再也不見。江河浩汗在告別家鄉的時候,浩汗把自己的房子給燒了,燒的時候他說:「帶不走的別留下,留不下的別牽掛。」
  • 後來的我們,一聲再見就再也不見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後會有期呢,那些說了無數遍的後會有期,最後也變成了後會無期,那些曾經的偶遇,讓我們此生歡喜,最後也讓我們的遺憾未完待續。曾經,我們不曾在意春秋不相見,也不相信曾發誓永不分離的兩個人,有一天會變成了一春一秋,天涯咫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電影《後會無期》:所謂成長,就是和過去告別
    電影《後會無期》是韓寒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關於電影的評價,在觀眾中兩極分化很嚴重。喜歡的仿佛能夠說出諸多的感慨,關於人生,關於夢想;不喜歡的自然會批評電影劇情全靠段子,非常散漫,頗有些無病呻吟的味道。在另一方面,韓寒的作品,大家幾乎會不自覺地和郭敬明的《小時代》作對比,畢竟他們實在太過相同。
  • 再見:如期而至還是不期而遇?
    我們經常會說再見,真的每一次都能再見嗎,還是再也不見。再見,你更期待如期而至還是不期而遇?人是懷舊的動物,大溼兄也不例外。現在還留著初中高中的畢業冊,留著那些大頭貼。最近閒來無事就翻看QQ空間,當然並不是為了偷菜。
  • 韓寒圓了我們的青春,一路向西,與年少告別,至此《後會無期》
    所以乾脆放棄道理,放棄邏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遠行,韓寒圓了我們多數人終極一生都沒有圓過的夢。「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你一定做過這樣的「天涯」夢,我說的是一定。三個男人,從東往西,一路經歷,一路告別,每一次的轉身離去,都是後會無期。從東極島離開是與鄉土告別,這一站屬於所有的遊子。
  • 《後會無期》告訴我們,所謂人生,其實只不過是一次次的告別
    常規的電影都會講述一個善惡分明,脈絡清晰的故事,也會有一條貫徹始終的主線。而《後會無期》則打破了這個常規,整部電影都帶著韓寒的風格。在韓寒的小說裡,人物都帶著幾分灑脫的江湖氣,又有一種似無非無的命運感。
  • 有一種告別是不告而別,有一種再見是再也不見
    年少的時候,每當難過或者是悲傷時,都會酣暢淋漓的大哭一場,那時覺得眼淚就是可以衝走一切陰霾的神器。可慢慢長大後,卻發現人生中有很多悲傷是眼淚衝不走的,有很委屈是說不出口的,有很多痛苦明明難受得讓人窒息,但卻擠不出一滴眼淚。
  • 轉身之後,相忘江湖,後會無期
    轉身之後,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勞;轉身之後,理應相忘江湖,後會無期。曾經深愛過的人,再見也回不到從前;曾經傷害過的人,再見只會讓傷口撕裂,讓彼此再痛一次。既然已經轉身離去,就不要再奢求重逢。過去的都已過去,重逢沒有任何意義。
  • 海門體育場,再見變成再也不見!
    01好想和你再打一場球隨著一紙《海門市人民政府關於體育場周邊地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的公告》的貼出,那個海門關於老體育場的回憶再次被人們提及。作為一名90後的小編,對於老體育場的回憶要從第一場球賽開始。
  • 電影賞析:《後會無期》帶著期許踏上平凡之路,一個人的旅行
    從未給予一部電影如此長時間而高期待的關注,一方面可能因為國民嶽父評論下的段子手實在讓人慾罷不能,另一方面則是少年時代對韓寒作品的美好懷念趨引所致。仍然記得那個時候韓寒和郭敬明也是這樣一起少年成名,兩人的作品我都有涉獵,幾乎是同時看了《夢裡花落知多少》和《三重門》。
  • 《後會無期》:一場國民嶽父的公開意淫
    筆者觀影后不禁慨嘆,如果可以量化,那麼同期上映的《小時代3》離《後會無期》的距離絕不止郭敬明與韓寒的20公分身高差!說起《後會無期》的牛逼之處,除了幾句經典臺(段)詞(子)和片尾曲樸樹蜀黍的蛋疼新作《平凡之路》,筆者還從影片中窺視到韓導由內而外投射出的個人野心,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部一路向西的公路電影更像是韓寒本人公開表演的一場盛大意淫。
  • 鬱可唯再見的不見的完整版歌詞內容 再見
    鬱可唯的聲音總是會給人帶來共鳴和溫暖,有著治癒的魔力,最近又有一首新歌了——《再見的,不見的》,非常好聽,那麼,鬱可唯再見的不見的歌詞是什麼? 《再見的,不見的》是《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題曲,由鬱可唯演唱,這首歌表達的是追憶童年之情。
  • 再見網貸:你若離去後會無期
    因為,難說再見。當你在面對一個行業不可重生的時候,如同面對你最親愛的人跟你告別。最後離別的話語最後才能說出。2019,大部分的網貸人期盼重生,而又不得不面對現實。2019,留給網貸的最後一年,我們向這一年,這一個行業告別。最近,很多人都在寫關於網貸的年終盤點,有的直接說「世間再無P2P」。準確一點,如果大家以後問皂叔是誰的話?
  • 《後會無期》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放下,遺憾的就是沒有好好道別!
    《後會無期》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放下,遺憾的就是沒有好好道別!《後會無期》的主角應該是只有兩個人,就是浩漢跟江河了,江河是一個老師,在畢業以後被分配到了東極島上面當礁石,而浩漢還有周沫都是東極島上面的居民,浩漢一直都是在外面打拼,現在回到東極島也是為了能夠拓展這邊的旅遊業,為了能夠有所作為。
  • 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鄧紫棋《後會無期》
    鄧紫棋演唱的歌曲《後會無期》改編自美國鄉村音樂歌手Skeeter Davis的作品《The end of the world》,Anthun Kent、Dee Syluia作曲,韓寒填詞。這首歌作為同名電影的主題曲,於2014年6月24日發行。
  • 戰役必勝,真正的告別,往往來不及說再見!文/王珉
    宅家避疫的我身心都已「發黴」,看著每天的新聞報導,亦引發許多生離死別的感慨。是啊,有的人可能見一面就少一面。願每一次漸行漸遠,都是為了鋪墊久別重逢的喜悅。細菌遺傳學之父喬舒亞·萊德伯格曾說:「只有病毒,才是同人類爭奪地球統治權的唯一競爭者。」
  •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高以翔,再見!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高以翔,再見!-2019年11月總結今天是11月的最後一天了,明天就是2019年的12月1日,2019年的最後一月。很快就要向2019揮手告別,這一年,我們有什麼收穫呢?我為什麼要用生亦何哀,死亦何苦這個標題,僅僅是因為高以翔。事情已經發生好幾天了,仿佛還在慢慢發酵,節目停播,負責人全部開除,骨灰回臺灣。各種後續報導連續不斷,霸佔著各種新聞版面的頭條。高以翔,生前只是稍微有點名氣的演員,意外發生之後,迅速成為全國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人類的劣根性無外乎此。用同情心來證明自己的高尚。
  •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死去一點
    馬洛告別了昔日的朋友,而特裡何嘗不是對於自己的過往人生的一種告別呢?這場漫長的告別終於畫上句號,兩人都心照不宣,知道自己將與曾經的好友徹底訣別,這段文字充滿了悲壯的浪漫主義色彩,有種後會無期,曲終人散的恍然若失。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也是因為木子,日更寫作十幾年來,三少第一次斷更,這是一場相當漫長的告別,或許直至生命盡頭,三少也無法真正放下,無法真正說一聲再見。無獨有偶,文人同悲,美國著名作家雷蒙德·錢德勒,也曾有過一場漫長的告別。他與妻子伉儷情深,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那時他的妻子病重,他也是在床旁不眠不休地照顧。
  • 《後會無期》浩瀚人海,誰是過客
    不管他會不會回來,他都不想回到原來的生活。「離開故鄉一段時間後再回來,你就會發現,原來這棟樓這麼小,這棵樹這麼矮,這段路這麼短,這條街這麼窄……總之,故鄉的一切和你想像當中,都是不一樣的了。」「這幾年我在外面認識不少人,滿地都是我朋友。你們放心,不管我在哪裡拉屎,都有人給我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