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屯昌「90後」黨員王凡返鄉發展杭椒種植和蛋雞、生豬養殖產業
記者 賈磊 通訊員 林小丹
近日,屯昌縣南呂鎮佳塘村的一處養豬基地裡,佳塘村黨員、致富帶頭人王凡正忙著飼餵一頭頭母豬和幼仔。返鄉創業後,憑著養殖蛋雞、種植瓜菜致富的他,又帶動貧困戶養豬脫貧,闖出了一番天地。
提起創業的歷程,王凡頗有感觸。畢業後,他一邊工作,一邊對農產品市場深入考察,並看準商機,回鄉謀發展、搞農業。2013年,王凡開始在自家60畝的檳榔園裡發展林下蛋雞養殖產業,通過對雞群進行放養和飼餵稻穀,他養出來的蛋雞,所產生態綠色雞蛋蛋黃大、蛋清白嫩、味道鮮美,很快就打開了銷路,供不應求。
王凡也意識到,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於是他於2014年開始種植杭椒。每年一月,杭椒上市,市場行情好時可賣至八九元一斤。在此期間,王凡種植的杭椒需要大量的人工進行採摘,於是每年採摘季節,王凡都會召集村裡或附近村的村民、貧困戶來務工,助對方增收。
2017年和2018年,種植杭椒都讓王凡嘗到了甜頭。他計劃著,2020年將杭椒種植面積擴大到100多畝,帶動更多群眾就近務工。
去年,閒不住的王凡又張羅著養起了豬。海南日報記者看到,王凡的養豬基地目前有3個黑豬養殖小區,存欄量500頭。規模最小的小區只有50頭,都是自繁自育的母豬,最大的一個小區可容納400頭肉豬。跟著他忙前忙後的脫貧村民、養豬基地管理員陳仕智,從2014年起便開始跟王凡種辣椒、養蛋雞,算上如今的養豬產業,已有6個年頭。
「我們從去年11月開始養豬,我的工作就是餵豬和做衛生、消毒。王凡出資,我出人工,除了成本和投入,剩下的利潤我們平分。」陳仕智說。
長期合作的不僅有脫貧戶,還有和王凡一起長大的摯友。問起為何能與王凡合作如此之久,他們均表示,這源於對王凡能力的認可和其黨員身份的信任。
在王凡的帶動下,如今佳塘村辣椒種植規模達到100畝,母雞年存欄量4000隻,肉雞年存欄量1萬多隻。從2013年至今,王凡積極發揮「領頭雁」的帶動作用,帶動5戶貧困戶脫貧、3戶一般戶增收,受到周邊群眾讚譽。
(海南日報屯城9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