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大巖場養殖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為雲龍縣長新鄉長春村村民楊娟花。2006年2月,楊娟花聯合6戶養殖戶組建成立「長新鄉生豬養殖產業協會」,帶動周邊養殖戶共同從事生豬養殖及銷售服務;2012年10月,養殖協會籌資110萬元建設示範養殖基地,啟動培植生豬養殖示範實體;2013年6月,掛牌成立「雲龍縣長新鄉大巖場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實體經濟。自2014年起,依託脫貧攻堅產業扶持政策,合作社發展不斷壯大,發展規模迅速提升,至目前,加入合作社共同發展的成員從成立之初的132戶增加到379戶。
雲南網訊(記者 張瑪睿)10月12日,2020年「同心奔小康·奮進新雲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暨愛國衛生專項行動媒體採訪雲龍行記者團,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長新鄉大巖場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看雲龍縣如何通過生豬養殖業進行產業扶貧。
大理雲龍縣通過生豬養殖業進行產業扶貧 官喬明 攝 記者了解到,生豬產業是雲龍縣畜禽生產中的第一大產業。據統計,2019年全縣共出欄19.32萬頭,豬肉產量1.84萬噸,佔肉類總產量的58.04%,養豬產值5.69億元。生豬養殖戶佔全縣農戶的82%,全縣現有存欄2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45個,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49個(其中,國家級示範合作社1個),社員805戶、生豬養殖行業協會1個(會員114戶)。
其中,雲龍縣長新鄉大巖場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全面推進落實「養殖戶與合作社綁定發展」、「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市場綁定發展」的雙綁發展機制,不斷擴大貧困戶覆蓋面,拓寬產業到戶的精準扶貧路徑,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聯結農戶、對接市場的紐帶作用,輻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大理雲龍縣通過生豬養殖業進行產業扶貧 官喬明 攝 據介紹,大巖場養殖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為雲龍縣長新鄉長春村村民楊娟花。2006年2月,楊娟花聯合6戶養殖戶組建成立「長新鄉生豬養殖產業協會」,帶動周邊養殖戶共同從事生豬養殖及銷售服務;2012年10月,養殖協會籌資110萬元建設示範養殖基地,啟動培植生豬養殖示範實體;2013年6月,掛牌成立「雲龍縣長新鄉大巖場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規範發展實體經濟。自2014年起,依託脫貧攻堅產業扶持政策,合作社發展不斷壯大,發展規模迅速提升,至目前,加入合作社共同發展的成員從成立之初的132戶增加到379戶。
目前,合作社社員共建成養殖圈舍5萬㎡,生豬存欄2.6萬頭,出欄商品豬6萬頭,銷售收入突破9000萬元,盈利6000萬餘元,平均盈利13萬元/戶,其中建檔立卡戶平均盈利3萬元/戶。培育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示範基地4個,出欄生豬200頭以上示範場點124戶。大巖場養殖專業合作社379戶社員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8戶,佔社員比例31%。輻射帶動長新鄉12個村民委員會和周邊白石、檢槽、寶豐3個鄉鎮1657戶農戶參與產業發展。生豬產品重點銷往怒江、迪慶、麗江、大理、昆明等州市,構建起穩定的市場銷售渠道體系。
大理雲龍縣通過生豬養殖業進行產業扶貧 官喬明 攝 據介紹,當前,雲龍縣正積極爭取以諾鄧火腿為支撐的生豬產業「一縣一業」示範縣創建。按方案規劃,到2023年,按照諾鄧火腿及生豬產鏈綜合開發思路,以「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為發展方向,堅持「專心致志養好一頭豬、做優一塊肉、做精一條腿,堅定不移打造綠色食品牌」的理念,把雲龍縣打造成為中國特色發酵火腿優勢區,山區種養結合循環農業試驗示範區,高原地區無公害有機食品品牌打造先行區;優質黑豬發酵火腿的數量、品質全國第一,生豬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生態化養殖與生豬飼用綠色飼料種植面積、產量全國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