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區市觀察:逆勢增長,青島高新區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2020-12-16 騰訊網

【青島新聞網獨家】

青島高新區實現逆勢增長。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全球經濟正面臨巨大的考驗,而位於膠州灣北岸中心區的青島高新區卻逆勢上揚,跑出高新經濟「加速度」:

一季度,青島高新區完成進出口總額超31億元,同比增長20.18%,在全青島市位居前列,實現了「開門紅」;

一季度,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37億元,同比增長5.0%,增幅列全市第一;

5月8日,國務院發布通報,點名表揚了青島高新區,這也是全省唯一獲得國務院激勵的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今年1—5月份,青島高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1.6%,在青島各區市中排名第一;

面對疫情的衝擊,青島高新區表現出了較強的堅韌性、穩定性和抗風險、抗衝擊能力,呈現企穩向好的良好發展勢頭,成為今年青島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

很多人想知道,高新區是怎麼做到的?

功能區改革後,

高新區明顯「提速」

2019年底,青島高新區和全市其他三大功能區一起,率先開展了功能區改革試點。改革後,高新區的社會職能劃歸城陽區管轄,高新區「一心一意」聚焦主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目標更為精確。

改革前,作為國內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高新區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排名中位列第10位,而改革後的高新區又將如何定位?青島高新區管委主任、工委副書記李鴻雁表示,高新區新一任領導班子要理清思路、明確目標,

積極推動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發揮自身創新、改革、科技等優勢,助力青島高質量發展,使青島高新區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

目標有了,如何幹更關鍵。為此,高新區首先組建起一支平均年齡35歲,本科以上學歷佔98.7%,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佔比52%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同時出臺了《關於激勵擔當作為、爭創一流的實施意見》及容錯糾錯辦法、優化營商環境正面清單等系列配套制度,引導幹部隊伍凝心聚力、擔當共識,最大限度為功能區發展注入內生動力,推動區域實現從「鯤」的量變達到「鵬」的質變。

面對高新區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短板,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同向發力,努力破除營商環境「壁壘」。將優化營商環境引入紀檢監察之力,積極創新監督方式,使紀檢監察監督與市場需求同向發力;為打造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的營商環境,青島高新區通過《意見》建立起讓企業家來評價的監督機制,建立倒三角監督體系,聘請管理與服務鏈條上的企業管理者、投資者、創業者等作為監督員,對雙招雙引、項目落地、政策落實、涉企服務等事項開展以市場為導向的全鏈條監督,建立企業家與紀工委書記的「直通車」;加快推進工作流程再造,打造「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以「親清」作為雙招雙引最大招牌,吸引高質量優質產業投資落戶,將青島高新區打造成為產業發展、開放崛起的投資新高地。

通過政策扶持和「點對點」幫扶,高新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高新技術企業營造了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種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在疫情之下顯得更有「含金量」。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的衝擊,高新區增長態勢不減,對外貿易、科技創新、雙招雙引「三駕馬車」持續發力,區域經濟發展穩中求進、逆勢上揚,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外貿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迅猛,全部位居各區市前列,跑出了高新經濟增長的「加速度」。

「我們將體制機制改革以來的制度優勢、政策響應優勢、服務優勢、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優勢迅速轉化成高新經濟增長的動能優勢。」青島高新區管委主任、工委副書記李鴻雁表示。

保外貿穩基盤,

「經濟答卷」行穩致遠

疫情的蔓延給國際貿易蒙上了陰影,海外需求萎縮、訂單不足給外貿企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而在青島高新區,外國企業家們的信心卻依然堅定。

面對復工復產後環保塗料訂單快速增加的現狀,中遠佐敦船舶塗料(青島)有限公司用一個月的時間創造了520萬升船舶塗料的生產記錄,並有望在得到相關評審後進一步擴大生產。「我們相信在高新區政府和青島市政府的幫助下,我們會拿到年產8000萬升的批覆,同時在自動化提升上加大投資。」中遠佐敦船舶塗料(青島)有限公司運營總監Jon Overbo(喬恩·歐文博)說。

而另外一家外企——青島天摩亞太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也因享受到退稅政策的利好實現了快速復甦。公司總經理Ekaitz Ezpeleta(雷凱之)說:「疫情期間,我們共申報退(免)稅額近450萬元,均實現了當日申報次日到帳,退稅提速有效地緩解了企業的資金負擔,降低了運營成本,為我們做好防疫工作和穩定外貿出口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功能區改革後,青島高新區靈活改變政策打法,增進服務舉措,藉助財稅金融組合發力,出臺應對疫情扶持企業平穩發展「11」條,從租金、稅費、金融、技改等多個方面推動企業恢復生產,並成立財稅金融穩外貿企業服務工作隊,對外貿企業開展點對點個性化服務,確保企業對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疫情防控期間,青島高新區推出了「非接觸式」出口退(免)稅服務,目前區內企業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率已達99%以上,採取先行審核、事後覆核的辦理方式,當前共涉及退(免)稅390.67萬元。」青島高新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增利介紹道。

截至目前,青島高新區先後共撥付企業各類政策獎補資金1268.25萬元,在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上提速增效,加速各項幫扶政策措施效應釋放,切實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賦能科技創新,

企業活力盡現

六月剛過,青島的企業圈就傳來好消息——疫情之下,位於青島高新區的高測股份通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審核,即將成為2020年青島市第一家科創板A股上市企業,也將成為青島高新區北部園區培育的第一家上市企業。

作為全市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和高質量發展的領頭雁,青島高新區依託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在危難時期展現出了強大的經濟活力與韌性:生物醫藥產業1—5月份累計產值同比增長67.2%,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52%,十餘家企業累計產值增速超過100%,經濟上拉作用明顯。

在日前發布的《擬認定山東省第三批瞪羚企業榜單》中,青島高新區的漢唐生物等四家企業成功入圍,目前該企業已接到來自義大利、法國、智利、伊拉克等20多個國家50餘萬人份的訂單,目前日均產量5到8萬人份。

「持續的創新能力是我們入選瞪羚的關鍵因素,」青島漢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說,「我們已搭建起了全方位的研發體系,豐富的新產品成為公司持續增長的支撐。高新區政府也為企業的發展打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在企業創新方面推出了從人才到項目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通過自主創新提升企業的「造血」能力,是突破疫情危機的「關鍵之鑰」。功能區改革後,青島高新區建立起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對潛在的「獨角獸」「瞪羚」等企業制定更加精準的政策,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創業創業生態活力迸發——青島工業技術研究院獲2020年山東半島自創區發展建設資金1000萬元,嘉星晶電公司獲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資金2500萬元;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山東省瞪羚企業11家、省級高端裝備製造業領軍(培育)企業10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企業242家,同比增長30%;上市高企培育庫入庫企業12家,總數佔全市1/5;融智生物、科捷智能裝備等29家企業獲批建設青島市首批技術創新中心,佔比21.8%,位居全市第一。

「我們會努力幫助更多優質企業度過初創期,加快培育高成長型新經濟企業,通過提高政策扶持、實施倍增計劃、優化企業服務等多種措施,全面激活企業的科技創新動力。」青島高新區經濟發展部工業和信息化辦公室負責人王筱青表示。

當前,青島高新區眾多企業紛紛亮出自己的「成績單」,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縮影:盤古潤滑產值增長近一倍,正典生物增長約40%,萬創國際營收增長近6倍,近50家在孵「四上」企業產值總體與去年同期持平……得益於抓住機遇、超前謀劃,他們在疫情期間不僅經受住了考驗,更實現了化危為機。

創新「雙招雙引」,

聚勢增量崛起

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上提出,開發區要當好「特戰隊」,全面推開各項改革任務,打造「雙招雙引」高位平臺。今年以來,青島高新區創新「雙招雙引」打法。

強化平臺招商,舉辦中國芯大會、藍貝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引入中關村信息穀專業運營團隊運營大榮生態科技園,吸引愛泊車等18個優質項目落戶;舉辦了2次線上項目集中簽約,共有利群商業綜合體、明日世界(華東)數據中心等20個優質項目落戶,總投資約260億元,為區域經濟發展積蓄新動能。

在人才引進方面,作為全市唯一的「人才特區」,青島高新區連續4年開展「人才特區」項目評審,為112個高端人才項目發放扶持資金2.2億元。累計引進院士33人、海內外高層次專家62人。

在平臺建設方面,青島高新區依託中科研發城、國家大學科技園等17個國家級孵化載體,累計引進中科院院所6家,建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00餘家。充分整合華為、百度、騰訊、招商蛇口等項目或組織的優勢資源,吸引玄機科技北方總部、大道至簡等創新型企業128家、科技型項目105個、生態圈企業10餘家。

在產業鏈培育方面,青島高新區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醫藥、人工智慧+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3+1」主導產業集群,2019年「3+1」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64.8億元,同比增長29.8%,創新創業項目突破2300個。

據了解,疫情期間,青島高新區通過短視頻、微信群、視頻會、線上批覆等信息化等形式,加大網上推進項目合作力度,共梳理了總投資315億元的20餘個重點項目信息。「我們瞄準產業細分領域,力爭全年引進主導產業項目400個以上,以招商引資的產業集聚成果打造讓企業家舒服的發展生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青島高新區招商部部長李明寬說。

此外,在全球資源配置領域,青島高新區加快中以「國際客廳」建設,成立中以(青島)國際客廳發展有限公司,中以天梯產業創新研究院等2個平臺項目籤約落戶,儲備優質項目30餘個。

在政策領域,青島高新區將出臺「1+N」產業招商政策(「1」即普惠性招商政策,「N」即針對主導產業細分領域的個性化招商政策),放大政策疊加效應,圍繞信息安全、創新藥物、機器人、總部經濟等產業細分領域,加快引進一批頭部企業和行業新銳企業,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積蓄起新的動能。

補齊短板,

高新區變得「更宜居」

康復大學、五十八中高新校區、中歐國際城初中已經開建,青島東方伊甸園、青島金茂覽秀城正式開工,世茂52+、魯商綜合體即將開業,高新嘉園、星雨華府兩所幼兒園規劃公示、華中路、雙積路貫通提上日程……今年以來,在民生領域,高新區利好消息接連不斷,令人頗為振奮。而地鐵8號線北段貫通的消息,更是給高新區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動力,讓這個膠州灣北岸中心區的區位優勢凸顯無疑。

交通硬體設施的提升,讓高新區與「宜居」二字產生了聯繫,而生態、自然環境的營造,一直都是高新區的優勢。每逢周末,高新區瀾灣藝術公園遊人如織,來自各地的遊人慕名而來,享受著這凝聚自然與工匠營造之功的雙向饋贈。而夜晚逐漸多起來的燈光,拔地而起的新樓座,陸續竣工的市級公共設施,正預示著高新區不僅將成為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的新高地,還將成為宜居又宜業的城市新空間。

今年以來,從教育、商業、文旅等各方面,高新區加快優質資源集聚整合,提升城市品質,並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以高質量的項目服務水平,精準快速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助推各大項目開工建設。

5月份開工的青島東方伊甸園項目作為中國北方地區唯一集生態環保、海洋文明、文化娛樂、科研教育、論壇等主題於一體的大型生態園區,預計2022年年底建設完成,2023年上半年正式對外開放。同樣於5月份開建的青島金茂覽秀城將打造「適度超前、半步引領」的一站式生活體驗中心,並通過智能化消費場景與創新體驗業態的打造,構建城市級未來城市生活探索中心,為廣大消費者帶來科技生活、潮流娛樂、家庭社交等全方位的未來品質生活。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努力下,青島高新區人居品質正發生著質的飛躍,城市、人口、產業不斷融合,宜居宜業的環境逐步完善。」李鴻雁表示,顯著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體系、優質的城市生活配套、優惠的政策支持、一流的營商環境將成為高新區的「標籤」,也是最大的優勢,將為高新區下一步的「雙招雙引」工作提供優質的保障。

「下一步,青島高新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為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奠定堅實基礎。」李鴻雁說。

風勁好揚帆。實現了功能區改革的自我換血與革命,突破了疫情的重重陰霾,青島高新區正以強勁的勢頭,闊步前行,破繭重生,一座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新興城市片區,正蓄勢待發,崛起於膠州灣北岸。

相關焦點

  • 青島高新區:穩中求進逆勢上揚 跑出高新經濟「加速度」
    作為城市科技創新和高新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疫情發生以來,青島高新區驅動對外貿易、科技創新、雙招雙引「三駕馬車」持續發力,依託良好的產業基礎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通過「政策+服務」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穩中求進、逆勢上揚,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 杭州高新區(濱江):「小塊頭」逆勢增長展現「硬實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高新區(濱江)實現GDP逾789億元,增長7.0%,增速居杭州全市第一。公開資料顯示,這個地域面積在浙江排名倒數第三的「小塊頭」,經濟規模總量已位居該省縣域經濟前十名。在「兩手硬、兩戰贏」要求下,高新區(濱江)的逆勢增長體現出當地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更凸顯出「硬實力」。「上半年我們淨利潤約3億元,同比增長約400%。」
  • 青島各區市前三季度GDP出爐!即墨逼近市南,嶗山增速最高
    &nbsp&nbsp&nbsp&nbsp青島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後,各區市的GDP數據也出爐。&nbsp&nbsp&nbsp&nbsp與上半年相比,各區市(不包括功能區)GDP增幅均轉正。算上功能區,增幅最高的是高新區,高達6%,最低的是保稅區,為-2.2%。
  • 天津高新區:中環半導體逆勢盈利
    不過很快,秦世龍的顧慮就被打消,在高新區相關部門的幫助下,中環半導體不僅經營沒有受損,還實現逆勢增長。按計劃,企業春節期間連續生產,除去過年回家的員工,每天在崗員工超過1600人。此時疫情來臨,「疫情防控方案怎麼做?防護物資從哪裡籌?員工是否會感染?後期的供應會不會出現問題?」一連串的擔心向秦世龍襲來。
  •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低迷,華為卻逆勢增長,這是怎麼做到的?
    國內需求飽和,各大廠商紛紛開拓海外市場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幅員遼闊,市場潛力巨大,2012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高速增長達到頂峰,國內智慧型手機業發展繁榮,各手機廠商競爭激烈,推出了不少價格低廉品質優秀的國產智能機,這讓普通民眾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成為可能。
  • 逆勢增長!茶山這家文創企業靠的是什麼……
    逆勢增長!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這家企業的銷售額相比往年取得三倍增長它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它的兒歌非常好聽,適合月齡段比較大的寶寶,剛好他們這個時候開始對聲音有所好奇,所以說買這種有聲音的布書回家,你就可以省下很多事了,爸爸媽媽們不用每天想著要怎麼講故事去哄寶寶。」這是祖利(廣東)幼兒用品有限公司在「雙十一」之後舉行的「返場活動」直播,而就在這場直播的前6個小時也就是凌晨4點,企業才剛剛忙完「雙十一」的近十萬個快遞的包裝。
  • 青島高新區醫療醫藥產業叩開海外市場
    ,順利搭乘上國際快車,實現產業外貿「逆勢上揚」。&nbsp&nbsp&nbsp&nbsp同樣地,作為青島高新區的老牌醫療醫藥企業,青島漢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初期便進入「戰備」狀態。1月21日,漢唐就完成了冠狀病毒通用型核酸檢測試劑盒研發,並不斷研發新品。2月17日,漢唐獲得了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免疫層析法)歐盟市場準入資格。
  • 整車企業工業總產值逆勢增長12.8% 青島市亮出「三民」成績單
    打出助企「組合拳」推動汽車產業逆勢上揚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產業鏈斷裂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汽車產業面臨空前下行壓力。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各區市各部門落實「六穩」「六保」部署,搶時間、抓服務、強保障,打出政策、營銷、服務等系列「組合拳」,助力企業復工達產,全市汽車產業逆勢上揚,1-10月汽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3%,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3.1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8.11%。以率先復工復產搶佔市場先機。
  • 山東十大最強區市GDP排名,青島佔去一半,濟南僅有一區上榜
    2019年山東省過千億的GDP市區出爐,全省一共13個區市超過1000億,我們選擇了排行榜前十名,其中青島市就佔到了五個,濟南僅僅有一個市區上榜,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嗎?黃島區又稱青島西海岸新區,是國家第九個國家級新區。可以說,青島的未來甚至山東的未來都在黃島,它可以比肩於上海的浦東新區,2018年部分城市GDP排行中青島的西海岸新區以3517億元排名全國第五。
  • 今年第一季度臺港澳在青島投資實現「逆勢上漲」
    原標題:臺港澳在青島投資跑出「加速度」 一季度實現「逆勢上漲」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面對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臺港澳在青島投資實現「逆勢上漲」,全市新設立臺商投資項目10個,實際使用資金3200萬美元,同比增長1648.6%;港澳在青投資項目58個,實際使用資金
  • 青島:「三我」活動98.27%辦結率是怎麼做到的
    今年3月份以來,青島市開展了「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在已受理的近兩百萬件訴求中,辦結率達到98.27%,滿意率達到95.77%。這兩個數字的背後,是「三我」主題活動形成的受理、辦理、反饋、監督「四位一體」機制運轉良好,得益於「群眾反映—渠道受理—12345匯總分流—部門(區市)解決—反饋群眾」的工作閉環機制。這些群眾投訴問題反饋和處置機制的通暢、部門的重視實現了各類訴求辦得「快」、解決得「好」。完整流暢的運轉機制是解決市民訴求、取得市民滿意的保障。
  • 新增33家五年認定112家 青島「隱形冠軍」企業逆勢增長
    日前,2020年度青島市製造業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名單公布,聚納達(青島)科技有限公司等33家企業入選,數量較去年22家大幅提高。五年來,青島總共認定五批112家隱形冠軍企業。憑藉在全國乃至全球細分市場中的領導者地位以及不斷迭代的創新能力,這些隱形冠軍企業正逆勢增長,成為青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 崑山臺資經濟 疫情下逆勢增長
    有著「小臺北」之稱的崑山市,以優質服務穩存量,以精準招商強增量,以創新轉型提質量,面臨疫情嚴峻挑戰,臺資經濟逆勢實現新突破。1至3月,該市新批臺資項目30個,增資項目14個,新增投資總額超10.788億美元,新增註冊資本4.283億美元。
  • 空調市場持續低迷,青島蘇寧如何逆勢反擊?
    而就在一個個不容樂觀的數據中,一個40%的高增長讓記者眼前一亮——青島蘇寧的空調銷售取得了40%以上的高增長,315期間更是提前超越同期3月份銷售。青島蘇寧如何在整體低靡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半島記者決定揭秘!
  • 九龍江集團供應鏈貿易上半年逆勢增長
    ●貿易營收同比增長89%,利潤比去年全年增長超100%  ●聚焦主責主業,油品化工貿易業務快速發展  作為全市國企最大的產業融資平臺,每年融資超250億元,用於服務古雷開發區、漳州高新區「兩大經濟增長極」,以及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其他重大項目的投資與建設。
  • 從即將動工的康復大學,看未來的青島高新區
    該校區辦學規模為48個教學班,建成後將填補高新區公辦普通高中的空白。防疫復工兩不誤,急著工程推進,應該是力保2021年學校能夠啟用,畢竟青島實驗學校到明年就有初中畢業生。2.膠州灣大橋連接高速,華中路旁建立交2月19日當天,青島高新區官網發布了 青蘭高速公路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及連接線工程公示。公示顯示,膠州灣高速(青蘭高速青島段)紅島段將由雙向四車道擴建為雙向八車道,同時通過連接線把膠州灣大橋與膠州灣高速連接起來。
  • 青島智谷智行中心落戶高新區
    、青島高新區管委、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承辦的中國 (青島)智行生態大會在青島高新區開幕。會上,青島智谷智行中心落戶青島高新區,60多家智行相關頭部企業成立中國(青島)智能出行共同體,智能出行「五個一」產業體系發布,同時青島市工信局發布《青島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攜手推動青島持續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步伐,助力青島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產業之都。
  • 青島小哥辦起民間酒王爭霸賽 各區市代表隊上演吹瓶大戰
    作為一名推廣青島飲食文化的美食博主,文哥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青島作為啤酒之都,青島的啤酒文化自然是深入了每一個青島人的骨子裡,正好以速飲大賽的方式展現青島人民最真實的啤酒生活。經過半年的籌備,在具體的比賽規則、承辦活動的具體店鋪都聯繫好了以後,這場民間的狂歡終於拉開了帷幕。
  • 杭州高新區(濱江)1月至4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
    本報訊  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杭州市高新區(濱江)規上工業增加值在一季度由負轉正且同比增長1.2%的基礎上,4月再發力,實現今年前四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呈現加速上漲態勢。  杭州高新區(濱江)的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量,在杭州市均居首位,工業規模大、實力強。
  • 青島高新區稅務局: 辦理髮票增量2000份 助力企業618大促
    青島高新區稅務局未雨綢繆,充分考慮到伴隨著消費者法律意識、護稅意識日益增強,銷售額的提升必然帶來發票需求量的增大。為保障消費者購物合法權益以及幫助企業規避涉稅風險,及時向參與「線上購物節」的企業推送了稅收宣傳手冊,針對復工復產、發票增量、折扣方式銷售貨物等一系列相關稅收政策,進行了精準的線上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