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中國古代赫赫有名的皇帝,自1736年到1795年,在位60年期間開創了乾隆盛世,並且自稱十全老人。就是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皇帝,後世之人對其的評價可不算太好,這是為何?
清朝在經歷康乾盛世後,盛極而衰,從嘉慶開始走下坡路。但實際上,衰敗並非是從嘉慶開始,而是在乾隆的晚年,嘉慶上位後,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即便他想好好整頓國家,也是有心無力。
乾隆晚年期間,國庫空虛,但又想花錢。怎麼辦?於是乾隆為了自己的喜好,不斷出巡各地,大肆放任腐敗,帶頭搞買官之事,收取貢品。所謂收取貢品,就是讓官員主動上繳金銀財寶。官員們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或是為了活命,都著急巴結乾隆。每次出巡,從北京到山東,這一路上都有等待送禮的官員,而乾隆則是來之不拒,照單全收。回到朝廷後,按照官員送禮的輕重,挨個升官嘉獎。
可以說晚年的乾隆對貢品的痴迷幾乎到了病態的地步,到處收集書法字畫,動輒幾千上萬兩,為了自己的佔有欲,在書法大家的作品上蓋上自己的印章。乾隆還喜歡玉如意,被官員知道後,想盡一切辦法弄到手獻給乾隆,當時普通的玉如意也不便宜,而能入乾隆眼的,都是鑲嵌了大珍珠的玉如意,這樣的玉如意,打底上萬兩。
試問,當一個皇帝帶頭腐敗,這個朝代還能長久嗎?當然不能,其他官員一聽,花錢就能升官,還是皇帝允許的,自然前赴後繼。這種上貢之風自上而下,無論是正一品還是小縣令,無論做何事,都要用送禮打開雙方的關係。
官員為往上爬,到處搜刮民脂民膏,皇帝帶頭收取貢品,紙醉金迷,時間一長,皇帝不問政事,忙於享受,從而導致官員懶惰腐敗。乾隆向大臣們伸手要錢,大臣沒有,只得收取小官的禮,而小官的錢哪來的,無非是從百姓身上來的。百姓耕地辛辛苦苦來得的錢,全都被官員以各種名義搜刮,苦不敢言,乾隆盛世下,老百姓卻過著最苦的日子。
就是在這種風氣下,乾隆年間的貪腐貪汙受案數不勝數,多如牛毛,許多震驚朝野上下的貪汙大案都發生在乾隆盛世。像和珅這種史上最大貪官,乾隆豈能不知曉?其實,和珅早已在乾隆的默許下,大肆收取金銀財寶,珠寶名畫,然後上交乾隆。若沒有乾隆的支持,和珅早就倒臺了。
在乾隆去世後,嘉慶即位,抄了和珅的家,大約有8到11億,相當於清政府的15年財政收入總和,如此,可見乾隆對清朝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多大。百姓民不聊生,腐敗之風盛行,所謂的乾隆盛世只是假象。乾隆在位期間經濟還算繁榮的一大半原因都是康熙給打下的基礎,卻被晚年的乾隆毀了不少。
因此,清朝的衰敗其實並非嘉慶不行,而且從乾隆晚年就開始了,收取貢品、六下江南等等,對當時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當嘉慶即位後,面對著乾隆留下的爛攤子,自然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