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選繼位人,為什麼不立德才兼備的永瑆,卻傳位平庸的嘉慶?

2020-12-22 劇透歷史

歷史上,乾隆後宮中的大贏家是令妃,即電視劇《延禧攻略》裡的魏瓔珞,不但自己深得乾隆的寵愛,是為乾隆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而且兒子永琰還繼承了大清皇位,即嘉慶帝。

但令妃雖贏了,清朝卻沒贏。為啥,因為嘉慶實在是位平庸天子,乾隆晚年,朝中本就有很多弊端,各種社會矛盾層出不窮,需要一位精明強幹的統治者力挽狂瀾,而嘉慶擔不起這份責任。

很多史學家認為,與雍正、乾隆相比,嘉慶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氣。在他的時代,清朝國庫空虛,由盛轉衰。

當然了,這也不全是嘉慶的鍋,許多弊病是乾隆遺留下來的。乾隆估計是以為,嘉慶能像當初的雍正給康熙收攤子一樣,也給自己掃個好尾。

可惜他看錯了,嘉慶沒有雍正的才能。毋庸置疑,嘉慶很勤奮,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兢兢業業地處理朝政。但他的勤奮是一種做出來的姿態,就像念經時有口無心的小和尚。

遇上危機時,他並不去根據實際情況思考真正的解決之道,習慣於遵循舊例。只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他都依樣畫葫蘆地執行貫徹,祖宗沒提過的,那他就不去做不去想。

嘉慶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和珅造成的,因而乾隆一死,他就誅殺了和珅。然而事與願違,死一個和珅,並不能扭轉清朝逐步衰弱的局面。他只看得到表象,看不到實際根源。

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想問,既然嘉慶才智平平,為什麼乾隆還選擇他為下任皇帝,卻不選擇更聰明的皇子?比如德才兼備的十一子永瑆。

這其實是犯了事後諸葛亮的毛病。嘉慶沒把清朝治理好,咱們由此得出他平庸的結論。但在皇子時期,他的表現還不錯。而永瑆,並沒有優秀到讓乾隆有很深的印象,換他做皇帝,也未必會更好。

永瑆的母親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他未取名時被稱為五福堂阿哥,史書中的記載是幼年工書,乾隆很喜歡他,常到他的府邸遊玩。

單看這一條,似乎乾隆對永瑆另眼相看,但實際上根本算不了什麼,因為每位皇子,都和乾隆有過一些交集,乾隆對他們也都是喜歡的,並沒有太過厚此薄彼。

例如嘉慶,被乾隆認為是最像自己的兒子,大臣們也都誇他聰慧多才,說什麼「度量豁達、相貌奇偉、中外屬望」之類的,拍起馬屁來毫不含糊。那個時候,誰能看出他當起皇帝如此無能?

或者說,乾隆的所有兒子中,就沒有特別突出的,乾隆的選擇餘地根本沒有康熙那麼多。

康熙愁的是兒子們太能幹,隨便拎出一個來都是當皇帝的料,可皇位只有一個,沒法切開西瓜那樣分。而乾隆愁的是兒子們沒自己這麼英明神武,只能矮子裡面挑高個,必須睜大眼睛才能挑出好的。

事實上,作為漢化觀念很深的皇帝,乾隆骨子裡很有嫡出情結,選擇繼位人首先考慮的是兒子是不是正宮娘娘所生。從這個角度出發,嘉慶並不是他的首選,永瑆更不是。

乾隆看中的第一位繼承人,是孝賢純皇后所生的皇次子永璉,稱他「聰明貴重,氣宇不凡」。就連雍正也很喜歡這個孫子,還親自為其賜名「永璉」,隱示承宗器之意。

乾隆登基沒幾個月,就採用秘密立儲制度,將永璉的名字寫在傳位詔書上,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這就是在心底裡確立了他是未來皇帝的身份。

可惜永璉沒有皇帝命,到了乾隆三年就夭折了。乾隆極為痛苦,但沒想過讓庶子繼位,8年後孝賢純皇后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大喜過望,準備立其為太子。

只過不有這個想法還沒多久,永琮也夭折了。更嚴重的是,孝賢純皇后悲傷過度,沒多久也跟著去了。

乾隆大受打擊,一邊傷心於皇后之死,一邊懷疑自己沒有立嫡子為太子的命。因而繼後那拉氏生了皇十二子永璂之後,乾隆不願早早確定他為繼承人,免得他像前兩位嫡子那樣承擔不了這份天大的福氣,也早早地夭折。

但毫無疑問,乾隆對永璂還是很在乎的。然而,那拉氏不得乾隆寵愛,嫉妒心又強,行為失當,後來更是在南巡途中剪了頭髮,徹底惹怒乾隆,連帶著永璂也失寵。

嫡子之外,乾隆較為欣賞的是永琪。沒錯,就是前些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小燕子的戀人。

電視劇描述,永琪是隱形太子,乾隆最喜歡的是他。因為整個劇情十分浮誇,大家可能感覺這點也是在給主角抬身價。但這是真的,乾隆的確對永琪另眼相看。

據傳有此九州清晏大殿失火,永琪不顧危險,親自將乾隆帝背出火場。這樣的孝心無疑感動了乾隆,此事過後就將永琪封為榮親王。

這個封號有講究,當初順治帝的寵妃董鄂妃所生的兒子就是被封為榮親王,外界盛傳順治想立他為太子。乾隆不可能不知道這事兒,因而封永琪為榮親王應該是某種暗示。

可永琪也不長命,26歲時病死了。剩下的皇子中一扒拉,乾隆選了嘉慶。所以,不是嘉慶有多好,而是好的都不在了,矮子裡拔將軍。

相關焦點

  • 乾隆明明有17個兒子,為什麼非要把皇位傳給平庸的嘉慶呢?
    其實嘉慶皇帝並不是很差,只是嘉慶確實導致了清朝的衰落,外加嘉慶在政治上的作為確實有些平庸,所以很多人都很納悶乾隆為什麼會選擇了嘉慶,其實乾隆不管把皇位傳給哪個兒子清朝的沒落都是在所難免,都是一樣的結局。
  • 嘉慶被立為太子之後,乾隆為什麼帶他祭拜一個九歲去世的孩子呢?
    在完成太子宣讀之後,永琰也被乾隆帶去祭拜一個九歲便去世的孩子,甚至要求已經貴為皇太子的永琰向其行跪拜禮,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再看清朝前四個皇帝(除努爾哈赤外),都是妃子所生,沒有一個是嫡出,這都是因為清朝是講究「立賢能者為儲」,而乾隆卻決心讓自己的兒子開始變為嫡出皇子繼承皇位,至於什麼原因,我認為也是受到中原漢文化的影響,產生對皇位繼承人的轉變,乾隆繼位之後,按照「秘密立儲制度」,將永璉確定為自己的接班人,並將傳位詔書藏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 乾隆帝皇儲之問題,為什麼舍德才兼備的永瑆而立中庸的顒琰?
    其實了解乾隆子嗣的人都知道,乾隆帝除了顒琰,還有一位兒子永瑆也是比較有能力有才華,而且為人還比較有德行,所以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乾隆帝在繼承人問題上捨棄了德才兼備的永瑆,而立了比較中庸的顒琰?乾隆帝繼承人的問題其實要從三個女人說起其實乾隆帝關於對繼承人的選擇從很早就開始了,而他的繼承人選擇主要還是從這一生跟他關係最親密的三個女人說起。
  • 乾隆有17個兒子,卻選了資質平庸的嘉慶當接班人!因乾隆活得太久
    不過他的長壽也讓大清走上了不歸路,就因為他的長壽,結果選了資質平庸的嘉慶為接班人。而嘉慶皇帝一生基本沒什麼政績,庸庸碌碌,毫無作為,以至於本來就千瘡百孔的大清在他手裡進一步走向沉淪。那麼,乾隆為何會選嘉慶為接班人呢?
  • 乾隆皇帝17個兒子,為何傳位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皇帝?這點是...
    乾隆在繼位滿六十年時公開兌現登基時的承諾,將皇位傳給了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日後的嘉慶皇帝,自己則退位做起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帝。從嘉慶帝即位後的種種舉措來看,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守成的的平庸君主,他既沒有雍正皇帝那樣大刀闊斧、改革時弊的統治魄力,更沒有乾隆帝文治武功、縱橫捭闔的統治手段,除了快刀斬亂麻的處理了和珅外,嘉慶帝二十五年的統治生涯再找不出一個亮點,所以他的個人能力及統治手段被普遍定義為平庸。那麼為何英明一世的乾隆大帝會選擇資歷平庸、亦步亦趨的嘉慶帝作為帝國的繼承人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句話:無人可選!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永璘當時十分年幼,因此乾隆只有選擇年長且各方面才能都比較均衡的顒琰為皇儲,其實說嘉慶是能力十分均衡是美譽,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嘉慶太過於平庸,沒有優點也沒有明顯的缺點,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乾隆只能選擇了他。因此來說乾隆不止生兒子比如祖父康熙的多,而且最關鍵的是乾隆所生育的兒子們質量也遠不及康熙那般。
  • 為什麼乾隆會傳位給並不出彩的嘉慶?
    ▵清仁宗嘉慶嘉慶皇帝是清朝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
  • 乾隆傳位:看十全老人如何把最後一件大事做圓滿
    而乾隆25歲才得以登基繼位,60年後,將至85歲的耄耄之年。儘管他在口頭上表示自己不敢超過皇祖康熙在位61年之數,但就其本意而言,則是希望自己比康熙在位更久一些。可以說,繼位之初乾隆就已萌發了這種傳位思想。
  • 嘉慶著急殺和珅,真是因為他貪汙嗎?錯了!其實是乾隆的意思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在繼位後,都會處理一批大臣,不是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皇帝要安排好自己的忠臣,所以新皇帝在即將繼位時,總會有大臣不斷的巴結,就是希望在改朝換代後能保全自己。可有這樣一位大臣,對新皇帝根本就沒放在眼裡,他就是和珅。
  •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們差得多,為何乾隆還是選他做接班人?
    ,為何乾隆還是選他做接班人?答:提起「十全老人」乾隆,大家可能都能聯想到他所謂的「乾隆盛世」,而他繼位的兒子嘉慶,大家可能只能想到一個捉拿和珅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嘉慶的各種表現都不出色,乾隆為何還要選他做接班人呢?
  • 有人說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
    乾隆三十年,永琪被封和碩榮親王,其實就是被立儲的前奏。可是親王冊封禮儀剛結束,永琪就病了,一年後,25歲的永琪英年早逝。 兄弟十七人,早逝、被過繼、才德問題不受待見、受累於母親、年齡序齒問題等幾方面原因,淘汰了十五位。所以,繼承人只剩兩個人: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顒琰。
  • 乾隆一生有50多位妃子,嘉慶繼位後是如何安置這些後宮小媽的?
    乾隆當了六十年的皇帝,被她冊封過的嬪妃有42人,未上冊的後宮女子就更多了,那麼乾隆退位嘉慶繼位後是如何安置乾隆的嬪妃的呢?1796年,乾隆舉行了歸政大典,將皇位禪讓給了嘉慶,但是乾隆仍然掌握著軍政大權,雖然乾隆修建了寧壽宮作為自己退休後的住所,卻依然住在養心殿中。
  • 乾隆晚年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退位之後他又都在幹什麼呢?
    乾隆退位的緣由乾隆元年,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去拜謁景陵時,想起當年康熙將他留在宮中親自教養的往事,勾起了他對康熙皇帝無限的懷念和崇敬之情,於是,他在康熙皇帝的神位前焚香默禱:「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 聰明絕頂的和珅,能夠討好乾隆,為什麼卻不能搞定嘉慶呢?
    很多影視劇把和珅塑造成了逢迎媚上、貪財好色,胖乎乎的一看就傻裡傻氣的人,甚至還經常被人戲弄。但其實真實的和珅,絕對不是這樣,能夠在乾隆朝權傾一時,得到乾隆的寵愛。事實上,和珅是個不可多得的既能文又能武的人才。
  • 嘉慶繼位後為什麼誅殺和珅放過紀曉嵐?只因為他幫過自己
    文丨 笑傲天下史 (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紀曉嵐和和珅作為一對歡喜冤家經常出現在電視熒幕上,很多人都為他們倆之間複雜又深厚的友誼而感慨。
  • 精通帝王心術的乾隆,為何讓無能的嘉慶接班?歷史學者:龍種不好
    但是,翻遍這本《高宗乾隆》,最令我感興趣的地方,不是這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帝王心術,而是他對身後事的安排。我們知道,乾隆死後,將帝位傳給了十五阿哥愛新覺羅·顒琰,也就是嘉慶皇帝。應當說,嘉慶皇帝並沒有過人的能力和才幹,最多稱得上是中人之姿。
  • 為什麼乾隆和嘉慶兩人,都覺得只有道光皇帝才能繼承他們的皇位?
    公元1791年,年僅十歲的旻寧跟隨爺爺乾隆皇帝第一次打獵就打了鹿,乾隆皇帝見孫子旻寧打到了鹿,十分高興,賞賜了孫子旻寧黃馬褂,看到孫子旻寧,乾隆皇帝好像看到了年幼時期的自己,後來乾隆皇帝時常親自教導這位皇孫,讓還是皇子時期的嘉慶看到了繼位的希望
  • 乾隆朝盛極一時的富察家族,為何被嘉慶拼命打壓?一切都為了報復
    孝賢純皇后的侄子——富察·福康安,更是「經(乾隆皇帝)多年訓誨,至於成人」的囂張人物。被時人評價為「異姓世臣,叨被至此,本朝第一人也」的福康安,就因為所受聖眷太過,以至於被後世懷疑為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福康安病逝後,被追封嘉勇郡王並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再度刷新了富察家族的榮光紀錄。
  • 嘉慶為何能當皇帝?全因乾隆太高壽,把自己兒子活活熬死了
    乾隆借著康熙和雍正勵精圖治功績,坐享盛世,清朝也在經歷短暫的盛世之後,急速下墜,而這次下墜正是始於乾隆,到了嘉慶時,也無力逆轉局面,衰落的速度逐漸加快。 乾隆雖然在晚年時幹了不少「昏事」,但仍可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可是為什麼他卻偏偏選了一個資質平庸的嘉慶作為自己繼承人。
  • 為什麼乾隆和嘉慶都認為繼承皇位非道光不可?
    其實在之前很多人都有疑惑,為什麼朱元璋沒有將皇帝傳給自己已經成年了、並且已經經歷了大風大浪磨練的兒子們?其實朱元璋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朱元璋對於長子朱標的感情濃厚,久而久之使得皇帝更加愛屋及烏的喜歡朱允炆。而另一方面,老人都有隔輩親的習慣,所以他對於自己這個懂事又孝順的孫子很是看中和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