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籍「立委」聲稱,部分臺商、臺青長期在大陸賺錢,回臺只要補繳少量健保費就能享受高品質醫療「不符公平正義原則」;
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境外人士使用健保再度在島內掀起討論。
民進黨「立委」擬提案修正「健保(醫保)法」,杜絕如藝人黃安等長期住在境外卻依然享有健保者,被島內稱為「黃安條款」。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4日報道,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提案修改「全民健康保險法」,一年內在臺灣沒有住滿183天、無法提出收入證明及沒有繳稅紀錄者應改列為健保的「第七類」,以防止臺灣健保資源被濫用。
他以藝人黃安舉例稱,黃安經常在臉書吹噓自己年收入有幾千萬元,但每個月只需繳納749元新臺幣的最低保費,修法後當局將不再補貼健保費,他每個月的健保費將調升為1.2萬元,除非當事人可以提出證明。
▲旅居大陸的臺灣藝人黃安因返臺使用健保被盯上
4日林俊憲又稱,「有人說我是針對黃安,我承認,就是針對他,讓這個不公平看得更清楚」。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呼應稱,臺灣健保受到世界誇讚,一定不能讓它倒。《聯合報》5日稱,黃安在島內引發不少爭議,他長期在中國大陸發展,因經常舉報「臺獨」藝人而被稱為「臺獨剋星」。之前他因心臟問題回到臺灣動手術,花費健保80萬元新臺幣,被指「爽用健保」,引發綠營的不滿。這次新冠肺炎肆虐,黃安又回到臺灣,「因而勾起綠營的新仇舊恨」。
臺灣現行健保繳費方式根據不同對象分為六類:
一是公民營事業僱主及受僱者;
二是無僱主的職業工會人員;
三是農漁業工作者;
四是軍人及受矯正處分者;
五是低收入戶;
六是榮民榮眷及境外生等無職業居留者。
有網友調侃說,咋不說2300萬人交的健保讓70億地球人都用了呢?按照現行臺灣地區的規定,大陸人士當中能用健保的人非常有限,實際在用的更是少數。
根據臺灣健保部門公佈的統計資料,2019年大陸人士使用臺灣健保人數約為5.4萬人,其中赴臺團聚、長期居留與依親居留等3類共為5.28萬人,未成年子女只有955人。去年臺灣健保支出逾7000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大陸人士用了7.23億元,但是他們的自付金額為7.19億元,僅400萬元為健保公共支出,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大陸學生赴臺可以使用健保」,這更是無稽之談。從臺灣開放陸生讀書起,「三限六不」政策就一直存在,其中一項就是陸生不能參加健保。一直以來,赴臺陸生都是自費看病或購買商業醫療保險,而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外籍學生卻都可以在臺享受健保,歧視化對待顯而易見。
針對「黃安條款」,國民黨黨團書記長蔣萬安表示支援所有能讓健保永續發展的改革方案,但應針對整體虧損原因通盤檢討後,再提出完整規劃。國民黨「立委」溫玉霞說,黃安的言行是他的個人問題,但為懲罰「黃安們」大費周章修法,恐牽連數以百萬的海外臺商、眷屬、留學生及廣大僑胞的就醫權益。
綠營內部也有不同聲音,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明確表示,任何制度都不應該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些人。前臺南縣長蘇煥智也說,若照目前提案內容,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僑胞可能統統適用,「一刀切」的後果恐非修法本意。
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坦言,如果黃安沒有達到林俊憲列出的條件,根本罰不到他,而且黃安和「小明們」(「小明」是大陸配偶子女的代名詞)不同。他說,臺灣健保連續3年虧損,已經虧到一年400億元新臺幣,並不是被「小明們」跟他們的陸配媽媽給吃掉的,主要是癌症、洗腎、呼吸器這3種,因此不能以懲罰黃安去對付「小明」。
不少網民認為,「健保法」修法應該針對的是濫用健保資源的臺灣人,因為這群人才是導致虧損的主因。有民眾說,某些人因為肌肉酸痛等小病就跑去看醫生,而這些人累積起來的費用才是導致健保不堪負荷的重要因素。
「黃安條款不能救健保」,臺灣《中國時報》5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2300萬人繳的保費,給14億人使用」,按照規定對岸人士要享受臺灣健保必須先取得居留權,如果是依親也是有名額限制的,同時必須居留滿6個月才符合申請要件,可知大陸人想加保並沒有那麼容易。
點個「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