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與臺灣】系列 汪毅夫:1950年代的臺海

2021-02-13 廈大臺研院GIfTS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學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在今年9月10日教師節當天住院,接受了高難度的眼科手術,術後情況不錯。今天看到各位,感到很親切。整整一個月,除了手術時全身麻醉的幾個小時,我和各位一樣,對於臺海風雲時時關注、事事關心,種種思慮令我不得遵醫囑而靜養也。 

我今天要談的是1950年代的臺海往事。

往事如煙亦留痕。在海峽兩岸老年居民的個人記憶、海峽兩岸舊時報章的公開報告裡,1950年代的臺灣海峽發生了一些嚴重的狀況。茲擇要舉例而言之。

1.美國高官竄臺活動

1950年2月11日,有一條報道說,蔣介石在臺北會見美國記者查爾斯·柯克。柯克本是美國的高階武官(前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當年,柯克以記者身份駐臺從事與記者身份不符的活動。據我聞見和記憶所及,此後竄臺活動的美國高官有:先後任第七艦隊司令的斯特魯布爾海軍中將、馬丁海軍中將,太平洋艦隊司令斯頓普海軍上將,侵朝「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駐日美軍參謀長阿爾孟德,遠東海軍司令孟伊,駐臺「大使」藍欽,駐臺軍事顧問團(該團成員曾達588人)團長蔡斯,海軍軍令部部長費克特斯,助理國務卿艾理生,副總統尼克鬆,美海軍軍令部部長卡尼鬆,美眾議員周以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德福,遠東空軍司令魏蘭,陸軍部長史蒂文,國防部次長福斯特,國防部長查理·威爾遜,國務卿杜勒斯,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勞勃森,等。他們中有的多次竄臺,有的則常駐臺灣。高調反共是他們在臺言論的共同點,如尼克鬆在臺說了「決不考慮承認中共」的硬話(後來,他改變了,《紐約時報》華盛頓分社社長馬克思·富蘭克爾說:「像尼克鬆這樣的長期反共產主義鬥士,居然為與毛澤東的人民共和國建立關系開啟了大門,這不無諷刺意味」)。 

2.蔣介石的好戰態度

從蔣介石當年的言論看,「喊打喊殺」是他1950年代的一種生活方式。蔣介石的好戰態度,連長期支持他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也感到擔憂。1956年3月17日,杜勒斯致電艾森豪威爾就此表示擔擾。

1950年1月6日,臺軍機空襲上海,炸死、炸傷居民60餘人。此後,臺軍機一再空襲上海、青島、南京、廣州、福州、廈門等地,造成居民重大傷亡和財產損失。

1952年1月31日,臺「海上遊擊隊」突襲擊福建莆田湄洲島。此後,臺「海上遊擊隊」等匪徒多次突襲福建莆田湄洲島、南日島,福建東山島等;1952年12月29日,臺當局宣布,1950至1952年,蔣介石的軍隊對大陸展開武裝襲擊2000餘次,攻佔大陸城鎮、縣城21次,村鎮350次,島嶼9次;1953年2月17日,蔣介石的軍隊再次武裝襲擊福建莆田湄洲島,1954年8月9日,再次武裝突襲福建東山島;……。

王文隆等撰稿,黃克武主編:《同舟共濟:蔣中正與1950年代的臺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4年版

此外,蔣介石的軍隊還武裝攔截同大陸貿易的外國貨輪,對大陸空戰、海戰和炮戰。

面對好戰的蔣介石及其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予以有力的回擊。以金、廈炮戰為例,1952年9月27日,金、廈發生炮戰。此後,金、廈炮戰和零星炮擊經常發生。其中,1954年發生的金、廈炮戰持續了5個小時,1958年則發生了大規模的「八二三」炮戰。1959年2月23日,臺灣當局透露,自1958年「八二三」以來半年間,金門遭炮擊60萬餘發。平均計算,這半年裡,金門每天遭炮擊3333發,這是多麼猛烈而密集的炮火。

朱西寧:《八二三注》(上下),臺北:三三書房,1979年版

《炮擊金門》(油畫),《人民日報》,1960年6月19日,第8版

3.在聯合國問題上的較量

1950年1月8日,周恩來致電聯合國秘書長賴斯、聯合國大會主席羅慕洛,要求將臺灣當局從聯合國安理會驅逐出去;1950年1月19日,周恩來致電賴斯、羅慕洛,通知中國已任命張聞天為駐聯合國首席代表,要求回答:何時開除臺灣當局、中國代表何時可以出席;1950年2月2日,李克農副外長致電聯合國,就聯合國未開除臺灣當局提出抗議;1950年11月29日,中國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言,控訴美國侵略臺灣;1950年12月22日,周恩來發表聲明:要求美國軍隊從臺灣撤走,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驅逐出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必須恢複。

1951年10月9日,美國務卿艾奇遜宣稱:美國決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1954年7月7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宣稱:美國堅決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1954年7月8日,美國務卿杜勒斯宣稱:美決心使用否決權以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

4.美對臺軍援和在臺聯合軍演

1950年2月10日,美國宣布繼續承認國民黨政權並提供軍事援助;1950年6月25日,美國政府決定派第七艦隊駐泊臺灣海峽;1950年6月27日,美國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布他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臺灣的任何進攻」(美第七艦隊駐泊臺灣海峽是一個嚴重的事件。1954年12月29日,全國二屆政協一次會議發表宣言指出:如果不是1950年6月美國侵略臺灣,臺灣早就解放了);

美國第七艦隊(《目擊臺海危機》,九州圖書出版社,2000年)

布魯斯·艾裡曼著,吳潤璿譯:《看不見的屏障:決定臺灣命運的第七艦隊》,新北八旗文化出版,2017年版

1950年8月1日,美決定增派空軍第13航空隊常駐臺灣;1951年2月9日,美臺達成美向臺派遣軍代表團與運送武器的協議;1955年4月4日,美第16戰鬥機隊自衝繩調駐臺灣;1952年7月23日,美特種部隊在臺灣海峽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1953年4月6日,美援首批噴氣式戰鬥機在臺南移交;1953年9月1日,臺海軍與美第七航隊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1954年4月6日,美援3艘登陸艇抵臺;1954年4月12至13日,臺陸海空軍與美軍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1955年4月4日,美第16戰鬥機隊自衝繩調駐臺灣;1955年6月6日,美F—86軍刀機一中隊自衝繩調駐臺灣;1958年5月2日,美空軍在臺灣試射鬥牛士導彈;……。

《美國陰影籠罩下的臺灣》,《人民日報》,1958年5月24日,第4版

5.損害我核心利益的條約和法案

在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列強通過種種條約,其中包括列強之間的條約或某個列強國家某方面的法案,嚴重損害我核心利益。1950年代也有《舊金山和約》(美英《對日和約最後草案》)、「臺日和約」等企圖損害我核心利益的條約和法案。 

《舊金山和約》於1951年8月15日公布。對此,周恩來發表聲明指出,該和約是非法、無效的(在沒有中國參加的情況下,該和約規定:日本放棄對於臺灣及澎湖列島的權利、權利依據和要求,但未明確其歸屬於中國)。臺灣當局則宣稱,該和約排除臺灣當局故對臺灣沒有束力。

周恩來在《政治報告》中對當下國際形勢的表態與對《舊金山合約》的譴責(《人民日報》1951年11月3日,第1版)

1952年4月28日,臺灣當局與日本在臺北簽訂「臺日和約」,該和約規定:日本業已放棄對於臺灣、澎湖列島、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同日,舊金山合約生效。1952年5月5日,周恩來就臺日和約發表聲明,指出美國策動臺、日兩個傀儡締約,構成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中國人民、中國政府堅決反對舊金山和約及臺日和約。 

1954年12月2日,美國「同逃竄在臺灣的蔣介石賣國集團簽訂了所謂《共同防禦條約》」。周恩來指出:「美國政府企圖利用這個條約來使它武裝侵佔中國領土臺灣的行為合活化,並以臺灣為基地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和準備新的戰爭」。19551月26日,美眾議院通過《授權美國總統使用武裝部隊協防臺澎有關地區案》(又稱「福爾摩沙決戰案」),28日美參議院通過同一法案。

上記狀況是相當嚴重的。然而,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立場和操守的中國共產黨領袖,淡定地說「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在戰略上藐視、在戰術上重視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緊緊把握對臺工作的戰略定力和主導權,1950年代的對臺工作正如歌裡所唱「從勝利走向勝利」。揆之現實,我們面對的主要狀況,乃是1950年代的再版和升級版,形勢看來更加尖銳和複雜。然而,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祖國統一大業之最後勝利必將實現也!

感謝各位耐心聽老人說話,老人慈祥地祝福大家。謝謝!

2020年10月10日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的學術講座稿

(作者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

謹以此文獻給廈門大學百年校慶和臺灣研究院四十周年院慶!

相關焦點

  • 全國臺灣研究會在京舉辦臺海形勢座談會
    全國臺灣研究會舉行座談會。(圖片來源:全國臺灣研究會)中國臺灣網6月10日北京訊 今天,全國臺灣研究會(以下簡稱「臺研會」)在北京就臺海形勢舉行座談。會議由臺研會執行副會長王升主持,臺研會副會長汪毅夫、孫亞夫、李亞飛,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臺研會秘書長楊幽燕、副秘書長鄭慶勇、嚴峻等參加座談。
  • 汪毅夫到臺南家鄉尋根訪祖 進行學術文化交流
    現任臺盟中央副主席、全國臺聯會長的汪毅夫,祖籍臺南,其曾祖父汪春源是清末臺灣最後一位進士。9月13日至18日,汪毅夫會長赴臺南參訪,並出席多項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  這是汪毅夫會長第三次訪問臺南。2007年2月,時任福建省副省長,也是福建省紅十字會會長的汪毅夫,曾專程到臺南尋根訪祖。汪毅夫雖然在廈門出生長大,但是回到臺南,處處是鄉音,感覺非常親切。
  • 一灣海峽 萬千情誼——廈大與臺灣的校地情緣
    歲月流轉,至今仍在廈大的這方石錛穿梭了兩岸萬年淵源。一紙家書,萬分熱忱1945年,臺灣光復。「我們是帶了一顆熱誠的心、學習的心、為臺胞服務的心。」1947年,赴臺工作的廈大校友黃子錚給母校寄信寫到。地緣相近、文化同根,光復後的臺灣與廈大開啟往來。廈大是最早招收臺灣學生的高校之一,1946年至1949年間招收臺灣學生近百名。
  • 廈大臺研院歷史沿革
    受當時臺海政局的限制,因為無法前往臺灣,也無法與臺灣學者交流,只能利用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研究成果以臺灣文史方面的論文為主,整理出版的《康熙統一臺灣檔案史料選輯》、《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等資料檔案專輯,引起海內外的關注。
  • 1950年代風格的服裝和時裝| 1950年代男裝
    50年代的書呆子用牛角邊眼鏡,高腰褲和口袋保護套樹立了新的時尚潮流。英格蘭的泰迪男孩(Teddy Boys)重新引入了1900年代的風格。每個年齡段和個性都有50年代的男性時尚。對於您50年代的男裝,我們在網上搜索了許多複古,複製和1950年代啟發的男裝,以供選擇。
  • 汪毅夫:漳州平和壺時祠堂 臺灣阿里山神吳鳳傳說與「文化識盲」
    兇死者為厲鬼、厲鬼會散布瘟疫的觀念也是當年以「出草」(殺人取頭以為誇耀)為俗的臺灣非漢族部落居民的鬼魂觀念嗎?從劉家謀到連橫,他們聽到的、記錄的吳鳳傳說是不是有「文化識盲」的問題呢?附帶言之,連橫《吳鳳列傳》曾以《吳鳳傳》為題載於《臺灣文藝叢志》第4年第1號(1922年2月)。   (作者汪毅夫系閩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
  • 1996年臺海危機,臺灣百姓紛紛兌換美元,飛往美國
    臺灣是我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歷史上,臺灣一直都是我國的領土,早在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就派大將衛溫到臺灣地區開展生產活動。在明末之後,臺灣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曾被荷蘭,日本等非法侵佔。抗戰結束之後,臺灣結束了幾十年的殖民統治,重新回歸祖國。但是沒有回來幾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就逃到了臺灣島上,使臺灣再次孤懸海外。新中國建立初期,粟裕在臺海集結50萬大軍,曾準備解放臺灣,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駐臺灣基隆,高雄港,遊弋在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當時解放軍海空軍力量弱小,不得不擱置解放臺灣的進程。
  • 臺灣學霸爭考廈大 今年報考的臺灣高中畢業生比往年多三四倍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佘崢) 今年臺灣高中生爭相赴大陸求學。廈大證實,今年報考廈大的臺灣學生比往年多三四倍,清一色是臺灣地區學測成績前12%的頂標級學生。
  • 美政客不懷好意,與「臺獨」「不謀而合」,汪毅夫:必定走向失敗
    編輯:所以蔡英文在李登輝執政期間,就為李登輝炮製了臭名昭著的「兩國論」,她擔任民進黨主席期間,就不斷發表破壞兩岸關係的言論,現在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不斷地宣稱「臺獨」,故意製造兩岸關係的緊張氣氛。最近美國代表和遊錫堃進行了會談遊錫堃希美國能幫助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可以實現雙方的「建交」。但是遊錫堃卻慘遭打臉,美國代表只是關心美國含有瘦肉精的牛肉和豬肉打進臺灣市場,而壓根沒有回應遊錫堃的話題。在這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候,還有美國的政客提出應該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因為島內的「臺獨」分子也提出這是為了保障臺灣人享有更多的健康權。
  • 伊塔洛·卡爾維諾與他的1950年代
    父親過早地離去使1950年代初期的卡爾維諾失去了最重要的親人。而帕韋塞的離開使他失去了最重要的朋友。卡爾維諾就是在這樣一種情境中開始1950年代的,他不得不與同樣充滿悲觀主義的世界悽然相向。那之前,卡爾維諾已經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寫出了後來被認為是傑作的《通往蜘蛛巢的小徑》。
  • 中共黨史研究︱1950年美國為何向臺灣派遣第七艦隊?
    杜魯門政府為應對美蘇大戰而立刻展開的全面擴軍備戰,以強調蘇聯極有可能發動其他局部戰爭甚至是全面戰爭為主要內容的各種分析預測,以及杜魯門政府不斷從防止韓戰演變為美蘇大戰的角度解釋其在臺海軍事行動的各種文件與聲明,都說明美國派出第七艦隊的最基本和最主要考量是蘇聯有可能立刻挑起全球系列局部戰爭甚至是美蘇全面大戰。
  • 1.8億元捐贈 獻禮百年廈大
    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 記者 許蔚菡 通訊員 歐陽桂蓮《陳嘉庚與百年廈大》系列紀錄片昨日開機。莊華 攝明年的 4 月 6 日,廈門大學將迎來百年校慶。昨日的捐贈中,金額最大的一筆來自陽光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林騰蛟,他向廈大捐贈 1 億元;人數最多的一筆,來自同處廈門四家銀行的 1129 位廈大校友,近期為母校捐贈約 35 萬元;最感人的是 97 歲高齡的廈大臺灣校友周詠棠,向廈大捐贈 300 萬元,用於增資 " 周詠棠助貸學金 ",購置救護車、AED 設備、醫用輪椅等醫療設施,以及在馬來西亞分校設立校歌石。
  • 百年廈大隱秘四十五:我親歷廈門「八二三炮戰」
    廈大校園裡有縱橫交叉的防空壕,從教室到食堂,從宿舍到信箱……簡易的防空壕沒有排水能力,壕內常常雨水淤滯,蚊蟲與雜草衍生。大約在1953年,廈大中文系1952級的同學在南普陀後山的巖洞裡上課,突遭臺灣軍機的俯衝掃射,機槍子彈打在巖石上反彈到洞裡,削掉了一位叫蔡榮明的同學的頭皮,鮮血直流,蔡榮明同學經包紮後繼續上課。
  • 女為悅己者容:臺灣阿嬤在1950年代是用什麼化妝品
    這對於臺灣1950年代,甚至是更早時期的阿嬤級「資深少女」來說,卻是一個奢侈的煩惱。當時日軍眷屬也隨著來到臺灣,這座島上,也開始引進日本母國製造的保養品,著名的「煉白粉」及「雪花膏」,都是紅極一時的保養聖品。1930年代前後,臺灣女子教育成熟,女性對於美的追求,伴隨外在美消費的成長,是日據時期臺灣新女性樣貌誕生的助力。然而,這股追求美麗的風氣,很快就隨著中日戰爭爆發而消逝。
  • 廈大臺研院對臺交流不斷深入 走進臺灣田野調查
    (資料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陳翠仙 整理報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所)自從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對臺交流工作,致力於促進對臺研究、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當然,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兩岸關係、兩岸學術交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與臺灣社會各界的往來狀況與特點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今日,晨報邀請廈大臺研院副院長、教授張文生講述對臺交流的種種變化與故事。
  • 1996年臺海危機,臺灣飛往美國的機票天天爆滿
    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後,臺灣成為了西方列強都想要爭奪的地區。明末清初的時候,被譽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殖民者佔領了臺灣,後來臺灣被鄭成功收復。康熙時期,又被納入國家領土。清朝末年,臺灣又被急於對外擴張的日本所侵佔,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被日本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抗戰結束之後,臺灣回歸祖國。
  •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 未來何去何從?——專訪臺灣...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 未來何去何從?——專訪臺灣問題專家劉國深
  • 廈大與江蘇的校地情緣——吳韻漢風翰墨香 鳳凰花開江南岸
    ▲廈門大學建校之初校景 廢墟上重建,江蘇籍生物學家接掌廈大1944至1950年間,有一位江蘇籍生物學家勇擔重任、主持校政,為廈大復員於廈門並在廢墟上重建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細胞生物學家汪德耀。艱難困苦中,在汪德耀主持下,廈大相繼修竣了群賢樓群,擴建了白城教工宿舍樓、工學館等教學科研設施;學科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創辦中國第一個海洋學系,復辦外國語言文學系,增設國際貿易系,廈大發展為文、理、工多學科共五個學院十八個系的綜合性大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汪德耀接到國民黨接連兩封密電,要他把廈大「可靠」的師生、貴重的儀器圖書搬到臺灣。
  • 廈門大學與臺灣的情緣
    地緣相近、文化同根,光復後的臺灣與廈大開啟往來。廈大是最早招收臺灣學生的高校之一,1946年至1949年間招收臺灣學生近百名。臺灣學生對廈大也青睞有加,第一批「臺灣省升學內地大學公費生」中,志願選擇廈大的最多。廈大畢業生也滿腔熱情赴臺參與光復重建。據統計,1945-1949屆廈大畢業生赴臺300多人,佔其畢業生總數近30%。
  • 帥到沒朋友,「奶茶哥哥」竟然是廈大校草 他現在「失戀」了
    這個來自臺灣的大男孩,本周四在江蘇衛視益智答題類節目《一站到底》中嶄露頭角,代表廈門大學參加「世界名校專場」競賽。主持人評價他「帥得無法直視」。一夜之間,他成了不少少女的「男神」。  其實,這個「男神」很平凡,他會給愛犬刷牙,會在緊張的時候忘詞,也會在別人誇他帥的時候臉紅。已經回到臺灣的他最眷戀在廈大度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