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爾維諾與他的1950年代

2021-02-23 文藝報1949

1950年8月27日,義大利詩人與小說家切撒爾·帕韋塞自殺身亡。很多年裡,帕韋塞都是卡爾維諾的第一位讀者,這位卡爾維諾最為敬重的師長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告別人間,使他震驚不已。第二年,也就是1951年,卡爾維諾的父親也離開塵世,這位後來被寫進《聖約翰之路》的慈父既溫柔又有趣,對他的孩子影響至深。多年之後,卡爾維諾回憶說,「父親走的路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的深處,在一個人類的超凡世界(或者說人間地獄)裡開掘出來的道路。」父親過早地離去使1950年代初期的卡爾維諾失去了最重要的親人。而帕韋塞的離開使他失去了最重要的朋友。

卡爾維諾就是在這樣一種情境中開始1950年代的,他不得不與同樣充滿悲觀主義的世界悽然相向。那之前,卡爾維諾已經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寫出了後來被認為是傑作的《通往蜘蛛巢的小徑》。作為共產黨員,他曾在戰時參加過幾次遊擊隊同納粹在加裡波第最殘酷的戰鬥,也參加了巴亞爾多戰役,成為義大利共產黨的積極分子,並在戰後為《團結報》寫稿。無論是在文學上還是在政治上,1950年代之前都是卡爾維諾的積澱期,時代也並未給他提供更多的時間和自由。可以說,卡爾維諾的文學傳奇是在1950年代開始的。

1950年代的卡爾維諾首先是一位小說家。這個身份的註腳是一系列短篇小說和幾部長篇小說,其中,《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騎士》無疑是經典之作,直接奠定了卡爾維諾的文壇地位,他在後來被題為《我們的祖先》的序言中對這三部小說進行了相對詳細的闡釋。進入1950年代,冷戰帶給卡爾維諾的是持續的壓力,所以他自己說《分成兩半的子爵》是抵制這種壓力的「消遣」之作,他並不安於接受消極的現實,而是力圖用一種「新現實主義」的筆調消解它。《樹上的男爵》是一部虛構和想像之作,傾注了作者對文學的全部激情,並在其中做了非常深刻的文學實驗而自得其樂,卡爾維諾認為,只有在這部小說中才能品味到「小說」作為概念最傳統的含義。《不存在的騎士》用一種超現實主義的歷史「事件」描述了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將他對時代的思考引向更為縱深的層次。此外,《阿根廷螞蟻》《女王的項鍊》和對伏爾泰及康拉德的評論或點綴或延伸著這種深度。而卡爾維諾本人則更偏愛《我們的祖先》,這源於他更看中關於現代人的通約性,所以他才會說,「我希望它們被看成是現代人的祖先家系圖,在其中的每一張臉上有我們身邊人們的某些特徵,你們的,我自己的。」

如果說1950年代的小說創作體現出卡爾維諾關於文學的天才氣質,那麼《義大利童話》的編撰則體現了他埋首於資料的學術追求。如今,《義大利童話》在義大利已經成為圖騰式的童話作品集,這大多來自於編撰者讓人感動的皓首窮經,卡爾維諾收集了大量或已經公開發表或尚未見過天日的義大利19世紀民間故事,並將之做了極為仔細的甄別和篩選,最後還將一些方言翻譯為標準的義大利語,甚至自學了一些地區的方言,這讓他成為一位做學問的人。在《義大利童話》60多頁的序言中,卡爾維諾以學者的眼光和視野講述了他所認為的「義大利童話」以及這部大書的來龍去脈。他認為,歐洲的民間故事和童話資源豐富、資料浩繁,但他願意直面壓力。他為編撰工作確定了兩個目標,一是「代表義大利方言中可考證的所有種類的童話」,二是「代表義大利所有大區」。他為此目標承擔了大量辛苦的工作,對所有古典的義大利民間故事和童話進行整理,並汲取其中的價值和營養。他還從語言、修辭、敘事等多個方面梳理了義大利童話的特徵。無疑,《義大利童話》經此已成為傑作,之於文學史來說,這部童話集使義大利童話與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並稱為經典童話;之於編撰者本身來說,這部童話是卡爾維諾當時躲避周邊世界「奇妙的氛圍和邏輯」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是,這種學術研究式的編撰方式奠定了卡爾維諾理論家和批評家的技術和學理基礎,使他能夠輕而易舉地寫出《美國講稿》《為什麼讀經典》這樣的名著。

卡爾維諾所謂「奇妙的氛圍和邏輯」所指的是,在《義大利童話》付梓出版的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發,極大地改變了卡爾維諾對世界和時代的認識。卡爾維諾是在義大利中北部的叢林中參加過遊擊戰的人,早在1944年就加入了共產黨,年輕時信奉無政府主義和共產主義,所以義大利光復後,他與政治已經密不可分,而且卡爾維諾對政治的態度相當寬容,從未因為共產意識和作家意識的衝突而受到煎熬或焦躁不安。1950年代中期,意共知識分子之間的派系鬥爭告一段落,而蘇共二十大之後,很多西方觀察家都認為一個真正的充滿希望的時代已經來臨,卡爾維諾當然也不例外,1956年夏天,盧卡奇訪問義大利期間還曾肯定他「對重生的共產主義的寄望」。可是,「匈牙利事件」讓卡爾維諾看到的是,一個時代尚未開始,另一個時代也尚未結束,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選擇與湍急的洪流劃清界限,1957年,他向都靈聯合委員會遞交了辭呈,辭去了黨內所有職務,之後也再沒加入任何黨派。他成為一個政治上絕對自由的人。「這些事使我疏離了政治生活,也就是說相較於之前,政治在我內心中佔據的空間小了很多」。這種態度實際上是卡爾維諾對意共的失望,很多年之後回憶至此,他曾坦言,「我不知道那班在1956年11月迷途的公車是否還能走回正路」,可謂意味深長。

看上去,對於卡爾維諾來說,這是一個沒什麼與眾不同的1950年代,可是與之相比,1960年代的卡爾維諾幾乎沒有幾部長篇小說,他先是四處週遊,後來定居巴黎,不是在講壇上,就是在研討會的發言席上,即便卡爾維諾自己也承認,「60年代我扮演的主要角色是隱士」。1970年代之後,他先後在《晚郵報》《共和報》上發表一些閒散的遊記和論文,偶有短篇小說,還有同樣是名作的長篇小說《看不見的城市》及《寒冬夜行人》,可是與《我們的祖先》相比,這兩部小說更像是卡爾維諾關於文學的理論思考,因為彼時的卡爾維諾已經不再需要被其他人確認,儘管他當時一隻腳在文學之內,而另一隻腳在文學之外。

回過頭來,重新思考卡爾維諾1950年代的生命和創作,就會發現這不長不短的10年對他來說多麼重要。小說創作奠定文學地位,童話整理形成理論深度,遠離政治改變人生走向,使得卡爾維諾三十幾歲就成為「另一個人」,「這個人」的標籤是清逸、澄明、深邃、多情,又頗具少年感。如果深入考察內中隱秘的邏輯,可以發現,卡爾維諾1957年做出的政治選擇在權重上之於他的人生具有更深的影響。一方面,鑽進童話世界本身即是對成人世界的跳脫;另一方面,從《樹上的男爵》不難看出他與外界保持距離的決心,而這部小說的創作時間與出版時間恰然持續在1956年和1957年,「青年政治家」成為「樹上的男爵」,並在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生活在樹上」,他甚至在給一位編輯的信中暢快直言,他已經開始「提前品嘗年華老去的無比喜悅」。從這個意義上說,《義大利童話》和《我們的祖先》可以被視為卡爾維諾政治態度的一種註腳,反而觀之,是政治的卡爾維諾塑造了文學的卡爾維諾,使之成為有趣而高貴的靈魂。

生活在歷史中的人,尤其是歷史中的藝術家,沒有誰能夠走出「歷史制約」,卡爾維諾概莫如是。因此,即便面對文學的卡爾維諾,也需要秉持一種聖伯夫或泰納的批評態度,將社會、時代和卡爾維諾的人格看成是一個共同體。惟其如此,才能體會到卡爾維諾所面對的「歷史制約」:如果沒有1956年的世界變化,卡爾維諾的人生會走向何途,恐怕連他自己都不得而知。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我們只能面對已經消逝在歲月中的卡爾維諾和他的1950年代,並通過新的重構與建構,重塑一個活生生的卡爾維諾。在此過程中,我們歡欣雀躍。

內容來源:《文藝報》2021年1月6日4版

微信編輯:曉梅

相關焦點

  • 1950年代風格的服裝和時裝| 1950年代男裝
    50年代的書呆子用牛角邊眼鏡,高腰褲和口袋保護套樹立了新的時尚潮流。英格蘭的泰迪男孩(Teddy Boys)重新引入了1900年代的風格。每個年齡段和個性都有50年代的男性時尚。對於您50年代的男裝,我們在網上搜索了許多複古,複製和1950年代啟發的男裝,以供選擇。
  • 老照片:1950年代黃金年代的蘇聯,人民生活水平堪比歐美國家
    1950年代的蘇聯,處於特殊的權力交替時期,1953年史達林去世,隨即上臺的赫魯雪夫也是一個強權人物,他在逐步清除了史達林的影響之後,對蘇聯國內進行了各方面的改革,這一時期,蘇聯的科技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在航天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一時期後來也被稱為是蘇聯的黃金髮站時代。
  • 【廈大與臺灣】系列 汪毅夫:1950年代的臺海
    我今天要談的是1950年代的臺海往事。往事如煙亦留痕。在海峽兩岸老年居民的個人記憶、海峽兩岸舊時報章的公開報告裡,1950年代的臺灣海峽發生了一些嚴重的狀況。茲擇要舉例而言之。1.美國高官竄臺活動1950年2月11日,有一條報道說,蔣介石在臺北會見美國記者查爾斯·柯克。
  • 美軍士兵鏡頭下的韓國,1950年代
    清溪川是該市市中心的河流,全長逾十公裡,流往漢江;1950年代至1960年代,此地的水質惡劣。【漢城火車站附近的街景,1956年。】1900年,京城站落成;1925年,該站參照日本東京火車站設計、重建。【漢江大橋,1954年。】漢江大橋竣工於1917年,曾是漢城市民們喜歡的散步之地;戰爭期間,該橋被炸毀。
  • 《文史哲》的1950年代:在學術與政治之間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史哲》的1950年代:在學術與政治之間  華崗認為,讓人們接受馬列主義最好的方法與途徑,是自由討論或辯論  本刊記者/楊敏  1973年,在山東省革委會的主持下,山東大學學報之一的《文史哲》在兩次停刊後復刊
  • 美軍士兵鏡頭下的日本,1950年代
    【東京街頭,歡送美軍的浴室工作人員;1950年-1951年。】在日本,泡澡是一種傳統,洗浴產業非常發達。【東京新橋車站附近,賽馬活動的投注者們;1955年12月25日。】此圖的右側,可見整形醫院的廣告牌;1923年,該國就成立了整形外科學會。
  • 央視開年大戲反特懸疑年代劇《破局1950》熱播
    《破局1950》劇照 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記者 馬海燕)由鄭曉龍擔任藝術總監,蘇霆編劇,何濤導演,苗圃、何明翰領銜主演的反特懸疑年代劇《破局1950》,正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黃金強檔熱播。作為央八開年大戲,該劇首播即以其快節奏、強劇情吸引觀眾注意。
  • 老照片:50年代濟南大明湖舊影(1950)
    1950年濟南大明湖公園南門景色九曲亭又稱藕亭,六角攢尖,單簷寶頂,位於大明湖稼軒詞北湖畔,原名覺漚亭,為李鴻章公祠一部。大明湖小滄浪,位於鐵公祠庭院內西南隅。大明湖得月亭建於1929年,有紅柱重簷八角亭。大明湖得月亭大明湖鐵公祠,為紀念鐵鉉而建的祠堂。
  • 珍貴老照片:1950年代,瑞士最大城市蘇黎世的街頭風貌和生活百態
    下面這組老照片,就拍攝於20世紀50年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在二戰後的第一個10年內,蘇黎世這座小城,當時是怎樣的一番面貌。 【圖1】1950年,蘇黎世的街頭,兩側高樓林立,有軌電車在街道上穿行。
  • 第15期中共黨史學科工作坊舉行 探討1950—1960年代中國社會史
    本期工作坊以「1950—1960年代的中國社會」為主題,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愛雲、河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鄭清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宋學勤擔任主講人,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李文擔任評論人,宋學勤副教授兼任主持人。耿化敏副教授、李春峰副研究員等校內外青年教師以及研究生30餘人參與研討。
  • 老照片:1950年代日本,百貨真人泳裝展示,街頭抗議頭破血流
    1950年代,日本東京,上班尖峰時段大學生被僱用成為「通勤推手」,負責將乘客塞進車箱裡。1950年6月5日,東京百貨商店為了吸引公眾注意推出新的泳衣系列,模特兒在櫥窗內展示泳衣。1958年10月30日,日本年輕女子穿著和服搖呼啦圈。1950年,美國引入日本的海外無線電電話系統,臺北和漢城有專屬通話頻道。
  • 那些夢想年代的汽車 Dream Car1950-1960
    從1930年代中期開始風行的流線型設計浪潮,由於1939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戛然而止。當這場災難在1945年結束時,除了北美和澳大利亞本土基本沒有受到戰火摧殘,其他汽車大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蘇聯,都留下了成片的廢墟,德國和日本幾乎被夷為平地。
  • 迎接F1 70周年長篇歷史回顧第一期:開疆拓土的1950年代
    本篇文章為回顧特輯的第一部分,讓我們走進50年代…… 1950年,FIA開始籌劃第一屆F1世界錦標賽,而銀石賽道則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首選。 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與伊莉莎白女王將要親臨首屆F1大獎賽現場觀賽的消息傳出時,銀石賽道也被冠以皇家之名。除了原有的彩旗等因素之外,也加上了草垛、供王室人員觀賽的鐵架、綿延數裡的繩索,以及殘留的戰鬥機等裝飾物。
  • 歸國情,報國心:致敬1950年代回國的留美科學家!
    這一切都離不開五十年代歸國科學家的貢獻,特別是從美國回來的一批科研工作者,他們為國家科技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好了路石。國家開始實施一系列政策,採用各種方式爭取、動員他們回國參加建設,於是在1950年代初期形成了留美回國潮。他們回國後,面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困難局面,熱情高漲,努力拼搏,短短十七年就基本打開了科技文化的新局面。
  • 單本強推|《離婚1950》作者:紅葉似火,年代文 爽文
    《離婚1950》作者:紅葉似火文案:跟白眼狼養子同歸於盡後,覃秀芳重生了,回到六十年前,正值丈夫另結新歡,婆家合謀欺騙她。最讓人絕望的是,不久後兩個大幹部進城抓住覃秀芳的手熱淚盈眶喊閨女……嫌棄前妻沒文化出身低,追求自由美好愛情,一朝落難卻慘遭新老婆拋棄的周家成……重生 爽文 年代文一句話簡介:五零年代黃昏戀立意:自立自強
  • 陳麗汶︱上海摩登的南移:劉以鬯1950年代的南洋足跡
    如果我們回顧劉以鬯五十年代所寫的南洋小說,這些作品也如同《對倒》中的這幅畫一樣,可以成為我們審視其時新馬文學、文化、政治的重要途徑。劉以鬯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照(左),及九十五歲生日照(右)。劉以鬯1952至1957年間旅居新馬編報。五十年代末,他在新馬、香港的報章和通俗雜誌上發表了大量南洋背景的小說。
  • 打彈子、滾鐵環、跳繩……1950年代美術創作中的兒童遊戲
    張仃 新中國的兒童 1950年孫青羊 娃娃戲 20世紀50年代初 在1949年以來的美術創作中,有很多以兒童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其中有很多人們熟悉的兒童遊戲。這些不同形式的畫曾經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並與社會政治和社會發展緊密關聯,反映了這一時期兒童題材美術創作的特點。其中以「娃娃戲」的形式來表現的兒童的生活,延續了延安以來的傳統。
  • 傳承自戰爭年代的沂蒙專區,1950年撤銷
    1950年5月,山東魯中南、膠東、渤海三大行政區撤銷並重新調整專區,沂蒙專區撤銷改為沂水專區,轄有沂水、蒙山、沂源、沂南、蒙陰、日照、莒南、莒縣、莒沂等九縣,專署仍駐沂水。自此,傳承自戰爭年代的沂蒙專區成為歷史,但是「沂蒙精神」永存。
  • 好萊塢倩影錄:1950年代,美國女影星芭芭拉·布瑞頓的罕見老照片
    在整個20世紀40年代,芭芭拉相繼出演了26部影片,其中有三部被後世奉為經典。它們分別是《基德船長》(Captain Kidd,1945),《英豪本色》(The Virginian,1946),《神槍客》( Gunfighters,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