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的「文學考古學」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簡稱「陀氏」)的思想遺產中,書信文本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價值與意義絲毫不亞於其長篇小說和《作家日記》。這裡所指的書信文本,主要包括陀氏本人的通信(包括便條、字據、委託書、簡要陳述書、申請書、協議書、合同等)、書信體小說以及小說創作中包含的書信文本。閱讀並研究作家的書信文本,不但有助於深刻理解他的一些大部頭思想小說,還能全面把握作家對某類特殊文體的繼承與創新、創作和生活的心路歷程以及思想發展的來龍去脈。

被「冷落」的陀氏書信文本

長期以來,在陀氏「五大思想小說」(《罪與罰》《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死屋手記》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等中長篇小說耀眼光芒的映襯下,其書信文本的重要性或多或少受到遮蔽,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獨立的思想史意義被偏廢或忽略,評論界往往是結合書信來研究其小說創作和思想發展;二是由於零散與瑣碎,書信文本特別是作家私人通信的修辭學和敘事學價值未得到足夠重視。

集中論述陀氏私人通信的研究,當屬蘇聯科學院版30卷33冊《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全集》(1972—1990)中最後3卷6冊書信部分的題解與注釋。編注者指出,陀氏的書信尤其是他獲得廣泛知名度後的書信,對研究《卡拉馬佐夫兄弟》創作史「的的確確是一個無價的史料來源」,「西歐和俄國現實中轟動一時的問題總是吸引著作家,它們在其書信中得到了廣泛的反映」。陀氏書信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書信有時是作家內心活動和總體印象的唯一史料,比如,對圍繞普希金雕像揭幕儀式而舉辦的普希金紀念大會的所觀所感,只反映在陀氏與妻子的私人通信中,作家在此期間與妻子的「這些通信是1880年普希金紀念活動絕佳的大事記」。題解認為,《作家日記》中有些觀點最早就來自於其私人通信。比如,按照作家的預判,俄國社會的階級敵對在19世紀末會表現為不同民眾的道德—宗教立場和社會「思想」之間的衝突,這種觀點其實來源於作家在書信中所擔心的以猶太富人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對俄國社會越來越大的作用與影響(1877年致阿·格·科夫納的信)。由此可見,書信對分析小說和闡釋思想的作用不可代替。然而,受篇幅和體例所限,這些題解十分簡短,注釋也只局限於每一封書信,未有詳細而系統的綜合研究。

此外,俄羅斯學者謝夫佐娃的文章《論陀氏書信中的復調主義和獨白主義的相互關係問題》(2004)主要從敘事學角度研究作家的書信,她認為陀氏的書信同時包含注重對話的復調特點和排斥對話的獨白特性,往往以三種形式呈現出作家或收信人與第三方的交往形態。謝夫佐娃在其副博士論文《陀氏遺產中的書信文體》(2004)中指出,陀氏的書信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既緣於書信是「類文學」文本,也由於作家不止一次地對收信人說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寫信。謝夫佐娃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陀學研究中書信研究的空白,但其研究對象僅僅局限在作家的通信和書信體小說,且只使用修辭學和話語分析的研究方法。同樣,俄羅斯學者梅列申科在其副博士論文《陀氏個性與創作研究語境中的作家書信》(2004)中,將作家的書信作為一種文體和筆法來研究,認為書信創作是作家自我表達的一種形式。這種文體學加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尚不能充分挖掘書信文本在作家創作中的作用與地位。

伊戈爾·沃爾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年》(1986)、《生於俄羅斯》(1991)和《權力變形記:18—19世紀對俄國帝位的未遂圖謀》(1994)等專著及文章中,通過作家通信及其他檔案,較為詳細地追溯了陀氏與沙皇王朝成員們的交往史,還原了其成為沙皇一家座上客的真正原因。但沃爾金的解讀和史實還原常常擺脫不了較強的獵奇性質,其研究也未能兼顧書信文本的詩學和思想史意義。

歐美陀學界對陀氏書信研究的不重視情況,與俄羅斯大體相似,且英語世界先是零星選譯了作家的書信以及作家與妻子的書信選。如S.S.科特連斯基編輯和翻譯、倫敦查託和溫德斯出版社1923年出版的《書信和回憶》(Letters and Reminiscences),伊莉莎白·希爾和多麗絲·穆迪譯自俄文、倫敦康斯塔伯出版社1930年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給妻子的信》(The Letters of Dostoyevsky to His Wife)。較晚才譯出了作家的全部書信,這就是大衛·洛和羅納德·邁耶編輯、翻譯,1988—1991年由美國安娜堡阿迪斯出版社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全集》1—5卷(F. M. Dostoevsky. Complete Letters. Vol.1-5),該書附有譯者對書信的簡介。

難點與挑戰:草蛇灰線的歷史痕跡

陀氏的書信體小說以及小說創作中的書信文本相對固定,有利於開展研究工作。蘇聯科學院版《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全集》第28—30卷發表了作家與原始手稿核對過的925封私人書信、43封官方書信、15封集體書信,並透露了尚未找到的379封信的信息。譯文較為完備的中文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1、22卷為作家書信(鄭文樾、朱逸森譯),共收入了356封。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基本沿用河北教育出版社的譯本,書信部分基本相同,但中譯本的選譯量僅約為陀氏全部書信的1/3,未能全景式展現作家生活與創作的心路歷程。

因此,對已出版書信的版本比勘、異文對照、塗抹原因的考察,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對整體書信文本的爬梳剔抉,對書信中草蛇灰線的歷史痕跡的「文學考古」,都需要花一番硬功夫。筆者以為,可以集中於以下幾項對陀氏書信文本進行梳理和考察:1.結合新發現的檔案資料,對陀氏私人通信的整體現狀作一番細讀式梳理,包括收信人與作家的關係、書信存滅情況與書信本身屬性的關係,並對為學界所知的近1400封書信按照一定方法進行分類。2.對作家早期書信體小說與作家書信的關係進行研究,分析陀氏書信體小說(以《窮人》和《九封信組成的小說》為代表)跟歐洲小說史上書信體小說的承繼關係,確定其賦予書信體小說體裁的獨特貢獻。3.對作家1864年前後的書信文本作詳細考察,特別關注作家生活中的大事件(如參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被捕與被流放、西伯利亞時期、返回城市、主編刊物、創作七部長篇小說和兩部隨筆、參與文學論戰、參加社會活動等),從一些細節對文學與生活事件進行考古式還原。4.將陀氏的創作與生活置於當時的歷史語境,結合當今世界流行的「微創作」風潮,充分挖掘陀氏書信文本的文體學、詩學和思想史價值,並指出其對後來俄蘇文學中書信體作品的影響。

研究陀氏的書信文本,要結合原始文獻進行辨識、梳理和分析,考察書信文本初稿與定稿的區別和緣由,研究書信文本創作的具體歷史語境。所以此項研究將既涉及校勘學、版本學、文體學方面的知識,也會提升書信文本的詩學價值和思想史意義的高度。關於陀氏書信文本的綜合、系統研究,可資參考的現有成果一是較少,二是研究內容比較瑣碎零散,且陀氏書信的體量甚大,再加上便條、委託書等其他類書信的文本,研究對象可謂十分駁雜。而且這項研究將會採用文獻細讀、版本校勘、文本分析(外部分析和內部分析相結合)等多種研究方法。這既是此項研究的難點和挑戰,也是其學術價值之所在。

跨學科、講通識:書信文本研究新範式

隨著外國文學研究由文學走向文化研究、走向跨學科研究的大趨勢,書信文本作為文學文本和歷史史料的雙重特點,決定了它在大文化研究中的不可或缺性。從文學性角度來看,書信作為一種文本或亞文本,有時既是一篇可以獨立的文學敘事或文學作品,有時還是一種別致的文學體裁;從史料學方面而言,書信既可以是歷史的「下腳料」,可以用來解釋作家的創作衝動,說明創作過程中的思想博弈,還可以成為重塑幾乎已被遺忘的史實的主料。如在文學可以代替歷史、哲學的沙皇俄國的特殊時期,歷史事件往往藉以文學作品的書寫而得以青史留痕,比如俄國歷史上的「涅恰耶夫案件」就因為《群魔》而形成轟動效果。

目前,陀學研究跟整個外國文學研究界的動態基本同步,已進入到跨學科、講通識、內外部研究相結合的階段,出現了諸如文學圖像學研究、文學地理學和文學考古學等新的研究範式。相對於對陀氏書信文本的零散、未成系統、不全面的研究,國際陀學界亟須對作家書信文本開展系統研究,形成專著。研究作家的書信文本不僅是對汗牛充棟的作家小說與思想研究成果文庫的有益補充,也表明研究者對陀學研究的發展態勢與學術前沿的敏銳把握,其學術價值不言而喻。

綜上,從如今紙質書信的驟減和書信呈變體發展的大趨勢來看,有幾點任務迫切需要學界合力推動和完成,以便形成一個書信文本研究的新範式:首先,對經典作家思想遺產的全面研究而言,書信研究不僅必不可少,還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給予充分的重視;其次,研究書信時不妨將書信文本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互相滲透,研究方法亦可進行適當轉換,既要重視私密書信的文學性,也要挖掘小說中書信文本的歷史意義;最後,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儘快推出陀氏書信的全譯本,或著成《書信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類的特殊傳記,以嘉惠學林。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文本研究」 (19BWW04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萬海松

精彩推薦:

紮實推進文學研究範式拓展

通過杜甫感受中華文明精神特質

夯實法治中國的長遠之基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講座|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六年的創作奇蹟
    【編者按】這是一場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享會。在1865-1871這六年時間裡,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了世界文學史上三部重要的長篇小說:《罪與罰》、《白痴》、《群魔》,還有兩部比較重要的中篇小說:《賭徒》和《永遠的丈夫》。這六年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發生了什麼?
  •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何把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妻子安娜?
    近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權威研究者、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榮休教授約瑟夫弗蘭克所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講述的就是這段經歷。艱難的流亡生活和不離不棄的妻子陀思妥耶夫斯基於1859年結束了西伯利亞的流放生活,歷經十年艱辛,重返聖彼得堡,以報人、編輯的身份重返文壇,並立即捲入俄國社會文化活動的中心,這一過程持續了五年。第四卷即從1865年開始,寫到187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家從國外返回為止。
  •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年代的創作奇蹟
    在弗蘭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中,類似的生平瑣事並不多。第四卷《非凡的年代》,如果從生平瑣事的角度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第二任妻子安娜的戀愛過程。一次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安娜說,他夢見自己在整理箱子中的文件時發現了一顆小鑽石,雖然很小,但是「非常閃亮和耀眼」。這件小事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價值在今天還繼續存在嗎?
    【編者按】20世紀以來,一方面見證陀思妥耶夫斯基偉大而深刻的讀者和評論家不計其數,另一方面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落後保守、心理陰暗的指責聲也不斷,納博科夫還認為他的文字不夠精美。那麼21世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價值和意義還在繼續嗎?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校區英語系教授童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俄國文學三巨頭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美能拯救世界
    這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白痴》的一段描寫。俄國文學的三巨頭是誰,屠格涅夫、託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並稱為俄羅斯文學三巨頭。屠格涅夫以詩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詩意的筆調展現美好。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 李雪︱陀思妥耶夫斯基:異見的共情者與人民的先知
    在愛憎鮮明、自罪自苦的俄國性格所點亮的諸多思想中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獨特性在一百多年中被從諸多層面分析和評價,而約瑟夫·弗蘭克和他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及其縮寫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則是從社會歷史意識形態角度解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其作品的最佳代表,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本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視角出發對十九世紀後半葉的俄國社會思想史進行多方位審視的巨著。
  •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作為自由的存在,對惡負責
    韋勒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評論史概述》一文中指出,俄國宗教哲學家梅列日科夫斯基是真正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思想的第一人。其實,在梅氏之前,弗·索洛維約夫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講話,稱他是「上帝的先知」,羅贊諾夫的《費·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的傳說》認為宗教思想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核心。
  • 魯迅為什麼不喜歡,「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魯迅深受俄羅斯文學的影響,稱俄國文學為「我們的導師和朋友」,「因為那裡面,看見了被壓迫者的善良的靈魂的酸辛和掙扎」,「明白了世界上有兩種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果戈理、託爾斯泰、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高爾基這些俄羅斯文豪都不同程度影響了魯迅。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的傑出代表,被西方現代派作家追認為鼻祖。
  • 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近代中國形象
    可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中國是遙遠而神秘的,就像一個只存在於幻想中的國度,它是如此遙遠,甚至超出了當時俄國人的認知範圍。距離的遙遠並未阻礙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注中國和思考相關問題。受「中國風」影響,他將當時流行於俄國上流社會的中國器物寫入了文學作品中。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俄國作家。即如有人所說「託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 誕 辰 · 陀 思 妥 耶 夫 斯 /病態心理描寫、罪人、癲癇病賭徒、信仰、神性與魔性「人類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1921年11月11日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 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138周年,這10句箴言助您重溫經典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最喜歡的一位作家,沒有之一。今天是他逝世138周年,138年前的今天,他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實際上,他在28歲的時候,就被死神盯上過。1849年12月22日,俄羅斯彼得堡謝苗諾夫校場,神父已經做完了臨終禱告,陀思妥耶夫斯基馬上要被槍決。
  • 囚徒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與西伯利亞流放生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後來回憶。「馬匹和雪橇陷在了雪堆裡。當時有一場暴風雪。我們下了雪橇,那會兒是晚上,有人在把馬匹和雪橇拉出來,我們站在一邊等著。我們四周是積雪和大風雪。那裡是歐洲的邊境。前方是西伯利亞和我們未知的命運,而我們的整個過去都遺落在身後。這實在是令人沮喪,於是我流下了眼淚。」陀思妥耶夫斯基於1850年1月9日乘馬車到達託博爾斯克。
  • 讀《文學回憶錄》看十九世紀歐洲文學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文學回憶錄》,本書基本上,把人類文學的歷程全部介紹到了,從最早期的希臘文學到二十世紀的文學,以及現代流行於世的主流文學流派,都有一一提到,我主要感興趣的方面是有唐詩,宋詞,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十九世紀俄國文學。
  • 讀陀手記20201114《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甦醒,1860—1865》隨想11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甦醒,1860—1865》第廿一章「《地下室手記》」終於閱讀、整理完畢。精彩之處頗多,分三個部分劃重點。
  • 讀書會 | 俄蘇文學之別林斯基--俄國知識階層的良心
    他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視作恩人他與屠格涅夫互為至交他是果戈裡最有力的支持者他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