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紋肌溶解症(RM)指骨骼肌(橫紋肌)破壞、溶解,釋放大量肌紅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細胞內容物進入血液的臨床症候群,可導致腎損傷。
◆ 骨骼肌損傷
◆ 長期臥床
◆ 肌肉過度活動
◆ 中暑或高熱
◆ 低溫
◆ 大面積燒傷導致肌肉損傷
◆ 遺傳性代謝性肌病
◆ 膳食補充劑或減肥補充劑,尤其是含有麻黃鹼和肌酸的補充劑
◆ 感染,尤其是可導致血流感染的細菌、病毒感染
◆ 電解質紊亂,尤其是鉀、鈣紊亂
◆ 內分泌失調,如甲減和甲亢
◆ 腎臟疾病
◆ 心臟病或卒中,可導致肌肉損傷,長期臥床
◆ 血管或心臟手術:常常可導致肌肉損傷,且術中和術後需長時間制動
◆ 鐮狀細胞性貧血
◆ 炎症性肌病
◆ 過度/長期飲酒或吸毒
◆ 他汀類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
輕度患者可無症狀,大多數RM患者在數小時-數天內可出現臨床症狀。常見早期症狀有:
◆ 肌肉疼痛
◆ 肌肉無力
◆ 肌肉腫脹或炎症
◆ 黑色或濃茶樣尿
◆ 全身乏力
◆ 心律不齊
◆ 眩暈、頭暈
◆ 意識模糊
◆ 噁心、嘔吐
肌肉損傷後2-12h內血清肌酸激酶(CK)開始升高,1-3d內達峰值,3-5d內逐漸下降。一般認為,CK超過正常峰值5倍以上對橫紋肌溶解有診斷意義。
3%-50%的RM患者可發生急性腎損傷(AKI),RM 致AKI 主要的發病機制包括肌紅蛋白引起的腎臟血管收縮、腎小管肌紅蛋白管型形成及肌紅蛋白本身的毒性。此外,肌紅蛋白的降解產物亞鐵血紅素引起的氧化應激也是AKI 重要的發病機制(見下圖)。
HO-1:血紅素氧合酶1;HIF-1:低氧誘導因子1;EPO:促紅細胞生成素;RAs: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EF-1:內皮素1;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ADH:抗利尿激素;TXA2:血栓素A2;虛線:抑制作用;實線:促進作用
◆ 血清肌酐水平上升較快,尿素氮(BUN)與SCr的比率偏低;
◆ 尿鈉排洩分數<1%,反映腎前性血管收縮及腎小管堵塞,但腎小管結構仍然完整;隨病程進展,當發生缺血性或腎毒性ATN時,尿鈉的排洩分數將會升高;
◆ 水電解質及酸鹼代謝紊亂的特點:早期易發生低血容量休克,後期可出現血漿容量擴增;低鈣血症是RM早期常見的併發症,恢復期則常發生高鈣血症;電解質紊亂(包括高鉀、高磷、高尿酸、高陰離子間隙性代謝性酸中毒和高鎂)的程度往往反映RM合併AKI的嚴重度。
橫紋肌溶解症最重要的治療是儘早、儘快的補液,開始以等滲的鹽水為主,容量不足的患者可以每小時1升的速度輸入,液體復甦後給予一定量的低滲葡萄糖鹽水,保持足夠的尿量(可達300 ml/h),同時可用適當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促進肌紅蛋白和代謝廢物從尿中排出,也可用少量甘露醇利尿並減輕受損肌肉的腫脹。嚴重者可給予透析、血液濾過治療。
參考文獻:
1. Rhabdomyolysis: Causes, symptoms, and treatment .medicalnewstoday. 5 July 2017
2. 橫紋肌溶解症與急性腎損傷. 腎臟病與透析移植雜誌. 2013;22(1):75-80.
3. 橫紋肌溶解致急性腎損傷的診治. 中國血液淨化. 2009;8(3):120-122
醫脈通投稿郵箱:tougao@medlive.cn
歡迎大家積極投稿,一起開心討論學術問題~
長按二維碼,加關注
↓↓↓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醫脈通官網,查看更多學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