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野果子太多了
山間路邊,房前屋後
印象中似乎隨處可見
有些拿出來
你卻叫不上名字
現在想想
小時候膽子也真夠大
什麼果子都敢往嘴裡塞
還好自己命硬
夏天來了
瓜果扎堆上市
小編好不容易找到40種雲南野果
快來認一認
你都吃過哪些
20種以上的可以稱為大神了
黃萢兒主要生長在雲南的山坡和公路邊,全身長滿了刺。每年4/5月間是大量上市的時候,今年,你吃了嗎?
在雲南,其實「萢」類野物很多,雲南也沒有特別的分類,統稱它們為「萢兒」。
大米萢兒,這個是端午節前後山上的美味呢~是不是有小夥伴開始流口水了呢?
傳說中的蛇萢,是不能吃的,多生長在菜地田梗邊。大人們說,這種蛇萢會有毒蛇在上面吐口水,如果看到萢上面有很多白色的像唾液一樣的東西,要小心翼翼的繞過它走,一不小心被上面的唾液沾到就麻煩大了。
蛇萢像草莓,整個是紅色的,上面還有小點點,在楚雄有些地方還叫「紅點果」,也有地方叫「米湯果」,你們呢?
蛇萢具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祛瘀,抗癌的功能,主治熱病,驚癇,咳嗽,吐血,前列腺炎,肝炎,咽喉腫痛,痢疾蛇蟲咬傷,湯火傷等。
山莓,山裡的最常見的野果之一,因為樹上長滿了刺,在雲南被當地人稱為「紅刺果」,山上、路邊上都有,味道非常甜,真正的綠色食品,小時候帶個袋子去山上,一摘就是一袋,然後帶回家慢慢享用。
它的果實酸甜可口,有「黃金水果」的美譽,還有補肝益腎、明目烏髮的功效。另外用葉子製成的茶還有調經養顏以及收斂止血的效果。
學名茅莓,也叫萢兒。一般長在田埂上或池塘邊;有些黃色的常有酒味,稱之為酒浸萢,沒有紅點則很甜。
果實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釀酒及制醋等;根和葉含單寧,可提取栲膠;全株入藥,有止痛、活血、祛風溼及解毒之效。
學名叫桑葚,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每年4~6月果實成熟時採收,去雜質,曬乾或略蒸後曬乾食用,也可來泡酒。
桑葚有改善皮膚(包括頭皮)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皮膚白嫩及烏髮等作用,還能延緩衰老。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顏、抗衰老的佳果和良藥。
註:順便在這裡說一下,不要把桑葚和馬桑萢混在一起啊,馬桑萢(野馬桑)是有毒的!馬桑果豌豆大小,圓形多肉,未成熟時呈綠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鮮紅色,後漸變為紫黑色,味甜略澀,有劇毒,常被兒童採摘誤食而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茶樹上一種變異茶花的果子的變異形成物:茶萢,果肉特別厚,味甜,鬆脆,很爽口。其實不單是油茶,很多植物的嫩芽,花瓣都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如榕樹的芽,鳳凰樹的花,玫瑰花。
茶萢最開始味道淡甜微苦,有點澀味,長到一定程度,表面蛻一層薄皮,表面為蛻皮之後乳白色時苦澀味會淡化很多,口感最佳,後期會慢慢變枯,出現黑斑,時間長了會開始變質就不能吃了。
也叫地枇杷,一般雲南山坎坎上最多,匐地而生,觸地易生須狀不定根,形似巨型蜈蚣,有的藤蔓有10餘米長,所以也被少數人叫做匐地蜈蚣。
幼果是青綠色,成熟後為淡紅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多吃地枇杷對胃比較好,它清熱利溼,對於小兒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痢疾,胃、十二指腸潰瘍,尿路感染,白帶,感冒,咳嗽,風溼筋骨疼痛都有一定功效。
羊奶果有兩個品種,一個味甜些,另一個果型小一點,小果型的現在山上還有野生的。羊奶果酸甜味,一般吃法除生吃外,放上鹽巴、辣椒醃吃。雲南德宏州很流行吃羊奶果。
大多數植物是春華秋實,可羊奶果偏偏是秋華春實。食用有祛風活絡、調氣止痛、清肝明目、益腎固精、補血養顏等功效。對風溼關節炎、腸胃炎、腰肌勞損很有用,還是一味婦科常用藥。
小編沒有吃過,不知道味道怎麼樣。
刺梨為薔薇科植物繅絲花的果實,又名茨梨、木梨子,是滋補健身的營養珍果。
糖梨果,個特別小,味道酸酸甜甜的。要等霜打了以後才好吃,特別甜,沒有澀味。
梅子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澤、肉厚、核小、質脆細、汁多、酸度高、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具有酸中帶甜的香味,被譽為「涼果之王」、「天然綠色保健食品」。
多依果一般是偏綠(帶點橘紅),醃製過的偏黃,味酸,帶澀,買到好吃的話是酸甜的,而且不算硬,好咬(雲南方言叫做「pāo」第一聲)。
多依果: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等作用。多依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它是一種很好的抗衰老,治療心血管病的藥食。
雞素果,山茱萸科四照花屬落葉灌木至小喬木。別名:山荔枝、四照花果、石棗、燈臺樹。
它是藥、食兩用樹種,因其果可鮮食、釀酒和制醋;入藥有暖胃、通經、活血作用;鮮葉敷傷口,可消腫;根及種子煎水服用可補血,治婦女月經不調和腹痛。
拐棗,街上,一紮成一把一把的賣。很多雲南人小時候都可能吃過,還沒熟透時超級澀。
八月瓜,九月炸,十月Tao來誆娃娃。意思是這種八月瓜水果,九月就可以吃了,十月就只剩下殼,可以摘來給小孩玩。味甜仔多,長在長藤上,摘的過程異常艱辛。
不過看起來有點恐怖,像是裂開的嘴巴。
苦的,苦的,在版納那邊宵夜攤上常常可以看見,用油炸一下,放點醬油,似乎可以清火。
也叫救兵糧、水杉萢,渾身帶刺,酸酸甜甜!也被稱為紅棗兒,紅果子,曾經也是大把大把地往嘴裡塞!還可以烤來吃呢。
其實就是銀杏果,比如騰衝銀杏村,秋天去就能見到。
據說藥用價值很高,有健胃、消食、滋補、止瀉的功效。特別是刺梨富含超氧化物岐化酶(簡稱SOD),具有抗病毒、抗輻射的作用,在心血管、消化系統和各種腫瘤疾病防治方面,應用十分廣泛。
雞蛋果又名百香果,天然純淨、濃鬱甘美、酸甜可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潤腸通便,預防大腸癌;補腎健身、排毒養顏;解酒護肝、消除疲勞;對高血壓、高血糖降低膽固醇有功效。
各地叫法不一樣,雲南有些地區的叫法連拼音都拼不出來,也是醉了,比如叫tang lianer ,有機會聽到可以學習一下。
砂仁,有補肺醒脾,養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的功效。它是一種姜科植物,分春砂仁和殼砂仁兩種,以果實及花入藥。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的作用。
山苦瓜不但具有觀賞綠美化功效外,更因其口感別具風味,煮食更具清肝降火功效。
這個是長在樹上的,很多人的老家院子裡會有一顆家養的,樹很大,果很小,不過到了成熟的季節就碩果纍纍了。有些地區叫法是:ta zhe (二聲、一聲)。
有的地方也叫酸石榴,至於它和石榴有什麼共同點,能想到的就只有硬皮很像了,夠酸爽,一般人也不一定吃得慣那個味道。
這麼賣相很有意思,有點像子彈頭,有木有?
開頭很酸,後面回甜,提神利器,泡著吃味道更美!
長得跟營養不良似的,酸得夠霸氣,不過還是很多人喜歡吃,可以泡了吃,也可以生吃蘸辣椒粉。
賣相不是一般的醜,不過也不要忽略它的存在。
這個在雲南一些地區也叫「烏噴仔」,這也是音譯,不知道怎麼寫,味道很好,不過吃多了舌頭和嘴就黑啦。
野生小白笈據說可以治療咳嗽,雲南有些地區小時候生病就被大人逼著吃這個,味道實在不敢恭維。
這個應該是因為樣子有點像柿子,所以才得名,其實和柿子的個頭真是差得不是一般二搬大啊!
光是想想牙齒就開始打架,全身骨頭都不好了,但就是有那麼多人愛這個勁霸的酸!
還有這些,真心是叫不出名字了,你能叫出來名字嗎?
↑↑↑這些肯定還不全,歡迎補充。
我們可以追憶童年的味道
但要記住安全第一
更不必親自嘗試一些未知的野果
要記住
只有活著
才能吃到更多美味!
來源:拾雲南 、雲南網、網絡
文筆塔-文山州頗具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平臺
識別二維碼添加2號客服微信
帶你認識更多塔友!
業務合作:13887648474(餘先生)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文山論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