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首抒寫母愛的古詩,做兒女的都好好讀讀

2021-01-14 老楊話文史

母愛是高山,偉大而剛毅;母愛是大海,汪洋而深沉;母愛是太陽,明亮而溫暖;母愛是月亮,柔和而寧靜;母愛是歌謠,婉轉而動聽;母愛是酒釀,清香而綿長……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形式讚頌這天下最無私的愛,今天,讓我們做兒女的,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品味這八首抒寫母愛的古詩,感受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

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停車茫然四顧,我就像困厄的楚囚。感傷從心中湧起,悲痛的淚水如鯁在喉。慈母剛剛病重,我想要為她尋找名醫診治,今天我急著來接她去就醫,老天竟然無情地不把她留下!母親走了,她給我的愛我所回報,我的人生又還有什麼追求!李商隱的詩歌一般都是風格穠麗,情感晦澀,而這首詩卻寫得寫得明白、質樸,感情深摯,抒發了對母親突然離世的無限悲痛。

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王冕出身農家,幼年喪父,給人家放牛時學畫畫,晚上在寺院長明燈下讀書,終成大儒,能畫亦能詩。在很早以前,萱草花就是中國的母親花,詩歌以萱草花隱喻母愛,寫出了慈母無時不刻對兒子的關愛和牽掛,表達了自己不能經常在母親身前盡孝的慚愧之情。

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撩起帷帳,拜別年邁的老母,外出河梁謀生,看到母親的蒼蒼白髮,我眼淚也要流幹。風雪之夜,我輕掩柴門悽慘地遠去,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心想:母親養我這個兒子又有何用?倒不如沒有啊!這首詩通過眼見別時的實況與懸想今後的虛景相結合,用直白如話的語言對詩人遠行他鄉和離別母親時見到的場景進行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母親至真至誠的情感。

十五【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把母親接到揚州,把家臨時安頓在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明之夜,聽到杜宇的啼鳴,無論我在南方還是在北方,母親總是關心著我。王安石為宰相詩人,詩歌題材一般以政治詩和詠史詩為主,這首描述母愛題材與類型的作品在王安石詩中獨樹一幟。詩歌雖只是簡單平實的敘述,卻道出了普天之下所有母親對兒女無時不刻的牽掛和關心。

歲暮到家【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蔣士銓這首詩,用淺顯的語言,描寫了遊子年末回家與慈母見面的場景,通過衣物、語言、行為和心理動作的描寫,將母愛具體化、形象化,歌頌了偉大深摯的母愛,表達了遊子不能盡孝的愧疚,感人至深,讀後使人潸然淚下。

思母【元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溼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寒霜摧殘了蘆花,淚水沾溼了衣裳,再也看不到白髮母親獨倚柴門盼兒歸的身影;往事歷歷在目,猶記得去年五月黃梅時節,我典賣袈裟糴米回家的情景。與恭是浙江餘姚九功寺僧人,一樣不負親恩,對於母親的離世,他難忍悲痛。這首詩沒有華美的詞藻,用極普通的詞語,敘述極平凡的往事,卻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讀來令人深為感動,惋嘆不已。

別母【清代:汪中】

細雨春燈夜欲分,白頭閒坐話艱辛。

出門便是天涯路,明日思親夢裡人。

汪中出身孤苦,幼年無力求學,由寡母啟蒙。此詩是汪中遠行時與母親依依惜別的寫照。細雨如絲的春天夜晚,已經半夜時分了,白頭的母親和兒子閒坐在燈下,訴說著生活的艱辛。兒子就要出門遠走天涯,從明天開始,只能在夢中思念我的母親了。

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描寫慈母為遊子縫製衣衫,針針線線都織入無限的愛意、細膩深微的關心和體貼。歌唱了深摯無私的母愛。詩歌選取極為平常的生活事件,表現的思想感情卻極為深厚,抒寫了兒子不能報答母愛的心情,感人肺腑。是千古傳誦的母愛名篇。

寫在最後:讀了這些古詩,我們感受到天底下的慈母對兒女的愛都是偉大而無私的,而做兒女的對母親的盡孝卻總是遠遠不夠。讓我們盡最大的努力侍奉母親,時時問候,事事關心,讓每一天,都是母親節。

相關焦點

  • 母親節裡,共話古詩中的母愛
    中國自古以來推崇孝道,偉大的母愛和中國人對親情天然的推崇,還有孝道的影響,母親節在中國也紮下根來,雖然沒有成為國家法定假日,但其影響也不能小視。後來也有人呼籲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母親節,也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不論這個日子在哪一天,其形式也或有差別,其內含和主題卻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表達我們對母親的感激和熱愛,都表現了對母愛的讚美。
  •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中「無為」啥意思?3首離別古詩
    怎樣才算是好好的道別?我們仿佛從來沒有學習過,所以離別到來的時候,才會覺得慌張,覺得猝不及防。今天,和大家分享3首離別的古詩,也許你最熟悉的那首,卻不是你理解的樣子。也許讀完這三首古詩,你便懂了如何才算好好的道別。
  • 母愛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是永不停息的沒有一位母親是不愛自己的子女的不管怎樣母愛終究都是生命中最真摯最難以割捨的感情叄母愛可以感化一切當我們過生日時她顯得多麼激動緊張為我們操辦了一切每年都不落下總記得比我們還清楚而每當到了她的生日時卻從未見她大大操辦過
  • 和母親節相關的詩句詞句 讚美母愛慈母的古詩、小詩
    母親節將至,5月份的第二個周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對於母親的讚美,我國從古至今從未停止過,一起來感受一下古代詩詞中的濃濃母愛。和母親節相關的詩句詞句1、《詩經 邶風 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 任時光流轉,滄海桑田,真心付出對母親的愛永遠比讚頌母愛更重要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對於此,我們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母愛所給予的,是任何一個孩子用盡畢生都難以報答的深恩厚愛。有很多關於慈母與孝子的故事,古時的孟母三遷,二十四孝,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
  • 五言之冠《古詩十九首》,篇篇情深字字珠璣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作者和名稱已不可考,每首詩歌都以首句為標題。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 為何我們古代沒有母親節,品析唐代詩人對母親感恩思念的古詩
    關於母親節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在每年1月8日這天古希臘人都要舉辦活動向眾神之母致敬;其實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親節,只是日期不同,比如挪威每年2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法國每年5月29日等等。我們現在所過的母親節源於美國,1914年美國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在20世紀80年代,被我們民眾接受,發展至今成為一大節日,會選擇在這天表達對母親的無限敬愛。
  • 母親節的起源及古代為何沒有,品析唐代詩人對母親感恩思念的古詩
    關於母親節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在每年1月8日這天古希臘人都要舉辦活動向眾神之母致敬;其實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親節,只是日期不同,比如挪威每年2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法國每年5月29日等等
  • 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
    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二雨滴草芽出,一日長一日。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五我起影亦起,我留影逡巡。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七我家有庭樹,秋葉正離離。10首絕美古詩,惆悵的意境美到極致。九思懷耿如昨,季月已雲暮。
  • 《古詩十九首》的人生主題
    又如《冉冉孤生竹》一詩,陳祚明《採菽堂古詩選》說它是「望錄於君之辭」。這些都緣於中國古代詩學「言志」傳統的強大闡釋力。近代以來,朱自清、馬茂元等學者對《古詩十九首》做了大量的解釋工作,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看法,對詩歌的藝術性研究進行了有益探索。
  • 詩中的母愛,首首深情,獻給你最愛的人
    後天就是母親節了,人們常說,母愛是柴米油鹽的瑣碎細膩,是無數次輾轉低回的溫柔牽掛,從牙牙學語到雁雁成行,母愛向來平凡,卻生來偉大。養育之恩說到和母親相關的詩詞,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孟郊的《遊子吟》,孟郊每次出門遠行老母親都給他縫縫補補,生怕他歸來的晚衣服會穿破,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愈覺母愛之可貴。
  • 老師帶你玩兒古詩(三)——選自必背古詩
    這首詩也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悽涼,慷慨而不淺露。孩子們單從古詩的字面意思難以感悟到古詩的深層情感,這時候通過專屬的小遊戲帶領孩子去感悟。學習這首詩的最佳方法:大人一句一句帶領孩子先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接著放開這首歌,讓孩子聽歌曲,大人帶領孩子邊聽邊搖頭晃腦,孩子不自覺地就想跟著歌曲唱,而歌裡的歌詞就是古詩的原文。在趣味中孩子唱會了一首古詩、體會詩人的豪情與悲壯。
  • 《古詩十九首》,對抒情詩影響很大,它的內容和藝術特色是?
    「古詩」,本來是後人對古代詩歌的一種稱呼。如漢人稱《詩經》為古詩,六朝人也稱漢詩為古詩。東漢後期有許多無名氏的五言詩,魏晉之後稱之為「古詩」。這一批詩歌,據梁代鍾藤《詩品》說有59首。其中有十九首被昭明太子肖統收入《文選》,代表當時五言詩的最高成就。於是,《古詩十九首》便成了專名。
  • 孟郊這首詩歌頌母愛偉大,縫衣的舉動飽含母親不舍心理,感人肺腑
    任何時候家都是溫馨的,不僅有偉岸的父親,擔起了生計的艱辛和滄桑,更有慈愛的母親包容了兒女的愧對,無音無痕。母親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兒女遠行在外時深深地思念,接人待物時諄諄地叮嚀,失落黯然時勉勵的寬慰,母愛充盈在天地之間。
  •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致敬母親節,感悟古詩中濃濃的母愛
    不敢設想等小寶也有了課外班,並且兩個娃的課外班接送時間、地點都不一致,到時人手比現在更緊張,該有多麼崩潰。三、學習母愛主題的古詩:①《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唐代孟郊一首30字小詩,讀後令人淚目,讓我們歌頌母愛,感恩母親
    這首詩雖然沒有華麗的詩句,在唐詩中不顯山不露水,但在千百年來卻讓無數的遊子們淚溼衣襟。這首30字的唐詩,被國家推薦為中學生必讀的古詩。現在讓我們欣賞這首古詩。《遊子吟》唐代 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部編版語文六(上)古詩解析:第6首《春日》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人們一般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
  • 今天是兒童節,還記得背誦的第一首古詩嗎
    都說小時候人的記憶力是最強的,那麼你一定記得你小時候學習古詩的情形。有可能就在一歲多的時候,父母親就抱著你,教你學說話,教你背古詩。你還記得自己人生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嗎?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當你不用父母提示,就能把一首古詩背誦出來的時候,父母比你們還要高興哦。
  • 《古詩十九首》:詩人明明在寫星辰,為什麼又表達了對同窗的心寒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古詩十九首》,看似寫星辰,為什麼說表達了對同窗的心寒?《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南朝時期的蕭統,從東漢末年沒有作者的古詩中選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後來,《古詩十九首》從《文選》中剝離了出來,成為許多學者研究的對象。它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全詩語言樸素自然,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被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
  • 魏晉古詩之《劉禎·贈從弟》賞析
    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的修辭手法。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從弟:堂弟。《贈從弟》共三首,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稱於世。  《贈從弟》(其二)貌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松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又以「谷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松的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