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安市前鋒區按照「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工作思路,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社區管理機制,推進小區居民「市民化」,全力構建黨建引領、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斷增強居民歸宿感、獲得感、幸福感。
黨建引領解難題
「李書記,最近幾天雨水較多,我發現小區部分地面滋生了青苔,這樣大家很容易摔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11月27日,鑫鴻公館小區居民胡加強發現路面溼滑的問題後,趕緊聯繫小區黨支部書記李朝菊。
「這個情況我馬上跟物業反映,你放心。」隨後,李朝菊立馬聯繫物業進行道路清理。
居民遇到的難題迅速得到解決,得益於小區黨支部的成立。今年3月,龍塘街道指導社區黨組織在「鑫鴻公館」「金城華府」等新建居民小區建立黨支部,選舉產生支部委員會。同時還組建了小區業主委員會,構建起「支部委員會 業主委員會」的「兩委」議事機制,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補齊治理短板。
隨著「鑫鴻公館」黨支部、業委會的成立,小區「兩委」大力發動退休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參加整改監督工作,形成了對物業的有力監督。小區內裝修建渣長期堆積、景觀綠化帶雜草叢生、公園照明燈長期不亮、部分樓棟過道燈損壞等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贏得居民一致點讚。
龍塘街道成立小區黨支部解決居民難題只是前鋒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在社區治理中,前鋒區緊扣黨建引領和服務群眾兩項重點,通過建強黨組織,充分發揮社區、小區黨員的引領作用,大力推行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建立「5 2」服務群眾機制,為群眾辦低保、社保、臨時救助等3700餘人次,年均排查化解鄰裡糾紛、下水道堵塞、路燈損壞等煩心事480餘件,極力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全力構建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
社會協同促治理
「經常有志願者到我們小區,給我們講解文明城市創建和鞏固、法律政策相關規定等內容。」11月30日,家住大佛寺街道幸福社區三期安置房的李女士向記者說道,「前段時間人口普查的時候他們也來了,引導我們在手機上登記信息。」
雜物整理、垃圾清掃、面對面交談解決問題、勸阻不文明行為……在小區內經常能看到志願工作者的身影。正是有了這些志願者的存在,幸福社區各小區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
近年來,前鋒區推進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骨幹力量的「三社聯動」,堅持社區主導和社會組織共建共享相結合,聯絡駐社區單位110個,成立黨員志願者、社會志願者服務隊伍等社會組織56個,定期到居民小區開展文明勸導、環保宣傳、普法教育等志願活動。同時,實施「紅色聯姻三社聯動」,在社區設立社會組織服務站,為社會組織開展服務提供基礎空間。
據了解,截至目前,前鋒區常態化開展黨紀黨規、法律政策宣傳和環境保護等志願服務180餘場次。
多元平臺提服務
12月1日傍晚,位於大佛寺街道龍鎮社區八期安置房旁的「愛心超市」裡,居民鄧大爺正在選購紙巾、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
據了解,龍鎮社區「愛心超市」於11月3日成立,超市內商品均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居民除了到店選購外,還可以在手機小程序上下單後再到店裡領取。接下來,該超市計劃採用積分制管理辦法,社區居民可以通過捐贈衣物、志願服務等形式進行積分,以積分換取商品。
「愛心超市」是前鋒區探索建立的慈善公益平臺之一。據了解,前鋒區採取「免費開放 公益性 市場運營」模式,引進「愛心超市」「便民食堂」等社會組織12個,建立慈善銀行積分制度,實現慈善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給居民提供更大的便利。
同時,搭建政務服務平臺,將低保、勞動保障等7項行政審批權下放至街道,並將服務延伸至社區、小區,讓群眾就近就便享受民生服務。不僅如此,該區還將適用簡易程序、需要快準穩緊急處置的9項行政執法權下放至街道,下沉執法資源,集中執法力量,變行政執法為行政服務,做到「街道吹號、部門報到、小區集中、一體服務」,實現街道執法服務高質高效。
此外,前鋒區還搭建社區文體休閒平臺、宣傳教育平臺,建設青少年之家、兒童樂園、健身房、書法棋藝室、舞蹈室等多功能服務空間,組織開展歌舞展演、書法棋藝展示等活動90餘場次,吸引上萬名居民參與,以城市精神涵養小區人文,實現共治共享。
近年來,前鋒區持續優化基層治理,創新社區共治模式,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努力建成和禮、和善、和睦、和諧、和美的「五和」社區,共創建市級治理示範小區7個,建成龍鎮社區等「五和社區」9個、「六角丘小區《民法典》公園」1個、「蘆溪河法治公園」1個。(廣安日報 前鋒記者站 文思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