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城市巡禮:粵港澳大灣區,世界頂級城市的終極形態

2020-12-22 騰訊網

投資4741億元!

8月4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規劃建設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裡程約775公裡,形成主軸強化、區域覆蓋、樞紐銜接的城際鐵路網絡,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達到4741億元,這個消息直接導致了當天恒生指數直線拉升。

世人的眼光再次聚焦在了粵港澳大灣區,一個代表了城市未來發展的地方。

(90秒,速覽大灣區之魅力)

1、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的終極形態

「灣區」是一種經濟概念,從世界經濟版圖來看,全球六成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在距離海岸100公裡的沿海地區,集中了全球超七成的大城市、人口和資本,"灣區經濟"已被視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以紐約灣、舊金山灣、東京灣為代表的世界三大灣區的成功要素,經濟界普遍認為離不開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計劃,被中國譽為世界級未來城市建築群,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即常說的「9+2」,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的將是未來中國的巔峰級別的,一個世界級城市群。

2、人與城市的關係:怎樣才算美好的城市

縱觀人類城市的進化史,就是整個世界的發展史,因為經濟、文化、科技、政府、政治、宗教等,都附著於城市。所以一座能稱上「美好」的城市,首先必然是人與城市的和諧,涉及諸多領域,是產、城、人與自然、文化的統一。

首先城市經濟要繁榮。這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前提條件,沒有經濟繁榮,就不會有和諧社會。因此,發展社會生產力,發揮區位經濟優勢,放大地域生產力的功能,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人們充分就業,生活水平提高,從而為和諧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其次,城市政治要清明。政治清明是經濟發展的保障,也是和諧人際關係和良好社會風氣的源頭,政治文明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有著重要作用。

第三,城市文化要健康。一座城市的靈魂是文化,是人們精神世界的寫照和依託。社會、政治和文化思潮的變遷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城市的興衰,繁榮的城市必定有著積極活躍的民風和秩序。

第四,教育、科技要發達。教育關係公民素質,科技是生產力之首。一座先進的城市,對知識的投入大小已成為城市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標誌。現代城市應該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傳播和應用的中心。

第五、生態、環境要宜人。城市化進程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而注重城市生態、城市衛生環境的改善,為人們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環境需求,是城市發展的根本目標之一。

第六,基礎設施要完善。基礎設施是城市立方體的骨架,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城市的道路、排水、供氣、供電,以及綠化、環衛設施,構成了城市的基礎本功能,以人為本的城市,當然要為人們提供完善且優良的基礎設施。

3、大灣區建設成就印證國家對其戰略定位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達11.6萬億元,人口總量超過7000萬。不斷跳動的數字記錄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步伐,見證著中國速度!從創新中心到人才高地,從金融開放到產業集群,宜業宜居宜遊的粵港澳大灣區正聚力行進,保持著巨大潛力和不斷迸發的創新活力。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是多方面共同奮鬥的結果,打造國際級一流大灣區,科技創新是首要驅動力。華為、大疆、騰訊等優秀企業正是大灣區科技創新能力的傑出代表,領先全球的5G技術,無所不在的微信及小程序,百公裡加速3.9秒的純電SUV、人車互動系統、無人駕駛技術·····深圳,已成為大灣區代表科技創新的核心城市。

生活便利程度長足發展,例如「廣佛同城」概念的繼續深化,國內第一條跨城際地鐵路線「廣佛線」是如何幫助廣州、佛山市民開啟奇妙的大灣區跨城生活。

而廣州南沙,更是直接對標世界TOD樞紐經濟,同時在現有地鐵4號線的基礎上,南沙未來還將擁有地鐵15號線(全線)、22號線南延段、NS2線(南沙境內段)、18號線南延段(南沙境內段)4條。其中地鐵18號線、22號線等緊張建設中,建成後從南沙30分鐘內快速直達廣州中心城區。南沙,已成為了未來灣區TOD樞紐經濟中心。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驚世駭俗的超級建築,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作為珠海新地標、國內唯一一座建設在海島上的歌劇院被譽為「日月貝」的珠海大劇院。

在這裡,你也可以領略到令人神往的自然風光。無論是從香港的太平山,到江門的圭峰山,抑或深圳的楊梅坑到珠海的廟灣島,從肇慶的七星巖到佛山的嶺南水鄉生態,都讓人流連忘返。

在這裡,你更可以感受傳統文化飛越千年的傳承,從活靈活現的香港客家麒麟扎作,典雅古樸的廣式紅木宮燈,兼融民國嶺南畫風、葡人文化及西洋畫藝術特色的澳門廣彩,同嘆一盅兩件、同看一場粵劇,都讓人體會到廣府文化的一脈相承;黃飛鴻、葉問從佛山走向香港,走向世界,讓全世界領略到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煲仔飯、艇子粥、咕嚕肉、古法醬油,到碗仔翅、冰皮月餅,葡式蛋撻,穿越「舌尖上」的廣東與港澳,每一口都吃得到「歷史和故事」,感受地道的大灣區美食文化。

你也可以看到灣區人民的休閒方式不斷革新,從傳承千年的龍舟文化,到現代科技帶來的北冰南展,讓粵港澳大灣區的朋友足不出省就能一圓冰雪夢的雪世界。

中國建造到中國創造,從智慧科技到文化生活,從傳統技藝到特色美食,你都可以感受到,整個大灣區的發展,就是奔著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個戰略定位而去的:

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4、後續還將有更多的利好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軌道上的大灣區」同樣也會改變很多城市的命運。

大灣區「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主要城市間將實現1小時通達、至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大大改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

這樣,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將會促進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產業鏈條實現深度融合。對灣區內每一個城市而言,都是機遇。

珠三角「環線+放射線」的城際鐵路網,除了完善交通,將更有助於推進珠三角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等綜合發展。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為經濟內循環開路。粵港澳大灣區直接覆蓋了9個城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是一個區域性市場,可以先從區域循環開始,然後變成國內大循環。

而且,粵港澳大灣區所涉及的產業關係密切,在創新、科技、大數據方面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也是內循環的重點領域。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還有利於促進內循環和外循環良性互動。

5、買房不買大灣區,買遍全國也枉然

許多人問,房價上漲何時是個頭?誰知道呢?在中國,可能再過20年房地產不會過時,也別拿鶴崗這樣的人口淨流出的城市說事,眾多年輕人還在往大都市圈遷移。中國目前城鎮化率不到60%,戶籍城鎮化率也就40%左右,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達到80%。

從現在往後面再看20年,中國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遷移的進程還遠未結束。人口還是往更好級別,更大的城市流入,發達國家那種所謂「逆城市化」那是若干年後才也許可能會發生的事。

再從城鎮化來看都市圈概念。細數中國較為有影響的幾大城市群,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真正具有國際化的影響意義的,就只有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也就是粵港澳大灣區!

「人永遠是一個行業、一個區域興衰的關鍵。」

粵港澳大灣區深處廣東省腹地,而廣東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製造業第一大省、財稅第一大省、外貿第一大省。

近日發布的2019年廣東省國民經濟統計公報,2019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152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5萬人,相比5年前增加近800萬人。

2019年,廣東常住人口高達1.15億人,排名全國第一,去年,全國新增人口僅467萬,而廣東一省人口增長就高達175萬。這是廣東連續第5年新增人口超過百萬人,依然是「孔雀東南飛」。

以深圳、廣州為首的珠三角一直霸榜人口吸引力榜。廣州、深圳兩地每年的新增人口高達40萬以上,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人才高地。

相比人口總量和新增人口,廣東還有一項獨特之處:出生率高位居全國前列,老齡化率在全國墊底,這構成了雙重優勢。

勞動力往哪裡去,年輕人奔向哪裡,哪裡就是經濟產業乃至房地產支撐之地。

人口,關乎未來。人口不僅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創造創新的源頭,同樣還是資產價格的長期支撐。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祖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於是有了人類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深圳;時隔40年後,他的繼承者又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大圈——粵港澳大灣區,這將會是今後100年全世界最好的地方。

聰明如你,應該知道,緊跟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不會錯。

故智者有云:「買房不買大灣區,買遍全國也枉然。」

誠如斯言也。

【聲明】

文圖沒有必然聯繫,僅供參考,部分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城市共享加工集配中心啟動
    劉良龍)12月19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指導,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主辦,廣東雪印集團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城市共享加工集配中心啟動儀式暨雪印集團『百億'合伙人戰略發布會」活動在廣州市增城區舉行。
  • 在中國的世界四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名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縮寫GBA)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總面積
  • 段淳林教授受邀出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並發表...
    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  大灣區時代,廣州城市形象如何建構和傳播?老城市如何煥發新活力?  2020年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201報告廳舉行。與會嘉賓就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探索特色城市發展的活力之路等話題進行交流。
  •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澳門、廣東城市群,2019年GDP表現
    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憑什麼讓世界重新排序?
    縱觀世界,發展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落,都與沿海灣區融為一體。在中國範圍來看,近年的發展導向,也始終離不開灣區:從深圳到上海,從香港到澳門,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圖,海南自貿島的飛速發展......無一不在向世界印證2500年前,狄未斯託克的那句話:「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
  • 深圳GDP趕超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
    中國近十幾年的發展真是超速,不僅在國內建立了「深圳速度」,在世界上也震驚了許多國家,最重要的是,中國有高鐵、跨海大橋、高速公路建設、護衛經濟發展等基礎設施的補充,中國上下一心,經濟發展速度日益提高,深圳也在每天的發展中,終於在2019年GDP首次隔海相望。
  • 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再度激戰汕尾品清湖畔
    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再度激戰汕尾品清湖畔 12月19日,「搏浪杯」2020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首站賽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網球公開賽本周末打響!
    11月21日至11月22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網球公開賽將在南沙鈞泰國際網球中心舉行!為了更好地推廣網球運動,展現網球運動的魅力,廣東省網球協會和廣州市南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特聯合舉辦了這次比賽。各位球友們是否已經熱血沸騰了?網球公開賽的賽程將如何安排呢,戳圖帶你一鍵讀懂~據悉,本次比賽有兩大亮點。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昨日在廣州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現場當今時代,風雲變幻,如何講述中國故事,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作為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廣州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形象,用國際語言展示美麗花城、幸福廣州?昨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由知名專家、媒體代表、傳播學者組成的「智庫」,現場為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
  • 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落幕
    新華網廣州12月20日電 廣東省自行車運動協會日前組織了2020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旨在推動大灣區體育事業發展、促進大灣區城市文體旅融合。
  • 2020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開賽 首站:汕尾!
    12月19日,2020(第三屆)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首站賽在汕尾開賽,來自全國各低風險地區的300餘名運動員和騎行愛好者齊聚品清湖畔競技,共享騎行快樂,同賞濱海美景。希望通過賽事的舉辦,讓各地年輕人相互溝通、交流學習,碰撞創新創業激情,攜手共建粵港澳美麗家鄉,推動民間增進友誼、促進交流合作,打開世界了解汕尾的窗口,展現汕尾「紅色聖地」「山海湖城」「活力灣區」的城市靚麗新形象。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城市共享加工集配中心啟動儀式舉辦_南方網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12月19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指導,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主辦,廣東雪印集團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城市共享加工集配中心啟動儀式暨雪印集團「百億」合伙人戰略發布會」活動在廣州市增城區舉行。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與廣東地域文化」,《大灣區的城市發展》系列...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與廣東地域文化」,《大灣區的城市發展》系列論壇第七期成功舉行 2020-11-29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盛高投身粵港澳大灣區三舊改造
    2020年,盛高投資SPGINVEST正式回歸粵港澳大灣區,成立廣州盛高投資有限公司。回歸後, 盛高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的三舊改造,涉及舊城復興、舊村改造、舊廠更新,在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區域和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個經典舊改項目案例。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網球公開賽昨收拍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孫嘉暉 通訊員 雷力) 昨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網球公開賽在南沙鈞泰國際網球中心收拍,這是廣東省網球協會和廣州鈞泰體育近期舉辦的第三個大型賽事
  • EBA堅果雷射電視粵港澳城市挑戰賽總決賽落幕
    (肇慶代表隊Kena戰隊)粵港澳電子競技聯盟啟動儀式總決賽當天現場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電競競技聯盟成立,由香港ER ESPORTS LIMITED、澳門ER ESPORTS LIMITED、深圳碧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珠海橫琴破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廣州廣東奧義樂園科技有限公司、佛山高頓電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山睿集傳媒文化公司、江門賽娜策劃管理有限公司
  • 大灣區時代下,廣佛新世界構築粵港澳生態都市生活
    按照計劃,佛山西站將在6月30日建成運營,這個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的樞紐中心,即將助力大灣區經濟圈起飛。
  • 分站城市巡禮|壓軸大幕開啟 遇見活力華南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廣西作為中國-東協開放合作持續深入推進、海南自貿區(港)的提速建設,為華南地區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機會。綠野滄桑,山川湖海,華南水鄉,燈火繁繡。2019瀘州老窖·國窖1573WCGC中國賽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華南賽區南寧站、深圳站、珠海站、海口站相繼亮相激烈開賽,分站城市巡禮,以「以酒會友,以球為媒」之名,獻禮活力華南。南寧八桂之南,邊海之交。邕江之畔,綠城之中。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網球公開賽落幕 體育賽事促進人文建設
    11月22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網球公開賽在南沙鈞泰國際網球中心落幕。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網球協會將進一步利用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網球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共謀廣東網球大未來,為廣東建設體育強省作出貢獻。近年來,廣州南沙也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體育為紐帶,舉辦了多場較高規格的賽事活動,旨在通過體育活動賽事的舉辦,促進人文灣區的建設。
  • 正略鈞策: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變革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體量較大,其中影響經濟體量最主要因素是對外貿易。與世界三大灣區對比,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最大,GDP排名第三,接近紐約灣區水平,其中,對外貿易貢獻度較高。 一、基礎設施建設是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不斷壯大的核心優勢 與世界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貨櫃吞吐量大幅度領先,排名第一,其中深圳、廣州、香港位列全球港口排名前十,港口規模優勢為對外貿易的發展建立基礎,這是對外貿易的核心基礎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