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憑什麼讓世界重新排序?

2020-12-16 大灣區評房論勢

2500年前,古希臘海洋學家狄未斯託克曾言: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當綿延的海洋帶來無限生機,水流彎曲處,也正是生命最絢爛的地方。

如今,日新月異的灣區經濟是國際經濟版圖的亮點,也是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核心動力源。

某種層面上看,正是灣區的規劃與建設,才成就了今天的世界,不誇張地說,灣區就等同於真金白銀。

世界銀行統計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離海岸100公裡以內的灣區及直接腹地。

縱觀世界,發展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落,都與沿海灣區融為一體。

在中國範圍來看,近年的發展導向,也始終離不開灣區:從深圳到上海,從香港到澳門,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圖,海南自貿島的飛速發展......無一不在向世界印證2500年前,狄未斯託克的那句話:「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

灣區的發展

是國家戰略的選擇

亦是世界的聚核

夾在舊金山和聖何塞兩個城市之間有一片長約25英裡的狹長區域,這裡培育了5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集中了來自於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這裡就是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矽谷

矽谷 圖源網絡

從美國西海岸一路向東,位於美國東部的灣區成就了世界上第一大都市紐約,這裡集聚了巨額財富,是全球聞名的金融中心,孕育出了曼哈頓、華爾街。

紐約灣區 圖源視覺中國

同樣位於亞太地區的東京灣,是日本經濟騰飛的縮影更是其根源,成熟的工業帶、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成熟的城市管理,都是其躋身世界三大「黃金灣區」的理由。

東京灣區 圖源網絡

以上絕非個案,觀之全球,大灣區即為繁華宜居城市群。高淨值人群、大型企業、尖端人才的湧聚,讓大灣區周邊的城市不僅擁有大量財富,更享國家優越政策扶持與先進規劃奠基。

如果我們稍微梳理一下灣區的發展,就會發現:它們都是從原先的一個個城市,或者說是城市的孤島,慢慢地變成城市之間的聯動,然後變成了一個城市集群,到最後形成了灣區的一體化發展。

簡單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萌芽階段。港口經濟是帶動灣區起步最初動力,天然良港的存在讓灣區成為各類生產要素匯聚,貿易活躍催動港口的各類產業複雜化。並開始逐步吸引外部人口的遷入,形成以出口或者貿易為主的產業鏈。

港口 圖源網絡

第二階段,快速發展階段。隨著產業的發展,產業內部的擴張需求加大,同時產業工人也越來越多,和周邊城市、區域聯繫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個時候,對外交通成為了影響灣區的發展最核心要素。

灣區內部各個城市通過快速路網、軌道交通,尤其是跨城的軌道交通,來實現快速的聯繫和融合。由於成本的提升,這個階段灣區內部的產業發展基本會伴隨著升級,形成更加具備附加值的產業集群。同時,引入了更多更高級的產業工人。

第三階段,成熟階段。隨著灣區內部人口質量提升,以及灣區形象成熟,對於高知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強。高職人才的快速流入又帶來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導入,最終形成正向反饋。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而言,目前正在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是價值兌現最為快速的階段。

粵港澳大灣區

是複製還是超越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文件橫空出世,一個坐落在華夏大地的世界級超級城市群顯露雛形,悄然成為世界第四大灣區經濟。

如果說1979年鄧老在南海邊劃了一個圈,讓這個圈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為成功的樣本,那麼2019年這個圈的延伸,勢必將揭起一輪新的城市革命。

粵港澳大灣區,是少有的三核驅動,廣深港3個GDP超2萬億元人民幣的城市緊密相連。還有緊追其後的東莞和佛山,未來數年,粵港澳大灣區GDP超萬億元的城市將達5個。

如此經濟體量的大城市扎堆,在世界也屬罕見。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GDP就達1.66萬億美元,以不到全國5%的人口,不到1%的土地面積,貢獻了超過全國十分之一的GDP。

如果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經濟體和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排名,能夠排在全球第11名,已經超過了非常多的發達國家。

數據來源IMF 製圖洪波大視野

此前,在國際金融論壇(IFF)上,國內外專家預測,到2030年前後,粵港澳大灣區將超過現有的三大灣區,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的灣區。

2020年、2030全球四大灣區GDP比較(單位:萬億美元)資料來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而這都是有跡可循的,粵港澳大灣區手上有太多王牌持續發力:

1 人口:最新數據顯示,僅2019年全年,珠三角九城的人口便全部實現淨流入,由此拉動整個廣東2019年實現人口淨流入175萬,再加上之前的成績,5年時間完成了800萬人口的遷入。

2 土地:粵港澳大灣區11城佔據56500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比紐約、舊金山、東京三個灣區的面積總和還要大。而土地是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更大的土地面積意味著多產業集中的可能性。

3 交通:作為世界級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已開通兩年,快速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珠海至香港的時間縮短至半小時以內。虎門二橋、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際快速軌道、廣深港高鐵等交通工程,均在密集推進中。

圖源網絡

根據規劃,到2020年將進一步實現「12312」交通圈,即廣州與珠三角各市1小時通達,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各市陸路2小時左右通達、與周邊省會城市陸路3小時左右通達,廣東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

圖源南方+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全球吞吐量排名第四的深圳港、排名第五的廣州港和排名第八的香港港等世界級港口。港口貨櫃吞吐量在四大灣區中名列首位,市場規模領先全球。

數據來源中國港口協會 製圖洪波大視野

4 營商環境:在最新發布的2020年500強排行榜上,中國上榜公司數量為133家,首次超越美國121家排在全球第一位。全球上榜企業中位於四大灣區的有93家,佔比高達18%。

數據來源財富中文網 製圖洪波大視野

5 PCT專利(PCT專利數量可以反映一個區域的創新實力及區域內企業或機構參與國際化競爭的程度。):根據2020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中國PCT專利數量首次超越美國排在了全球第一位。

全球前50個企業申請人裡面,中國佔了12家(2018年8家),而總部在大灣區的有9家(2018年為6家)。總部在大灣區的六家公司PCT申請量達到10307件,已經遠遠超過法國,可以排在全球第六位。

圖源廣州日報

6 百富榜人數:2020年胡潤百富榜榜單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上榜總人數達590位,佔比25.2%。去年這一數字是425人,一年增加了165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前十名富豪,粵港澳大灣區佔了5個!

綜合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正在超越歷史。並且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灣區經濟,成為一個強大的輻射動力器。其產生的經濟效益,絕不可能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加一等於三、等於四」的放大效益。

粵港澳大灣區空間重構圖 圖源網絡

借用吳曉波先生的一段話:

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銳不可當;

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

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

天地一時,無比開闊。

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上,時代中國還將帶來怎樣的驚喜?又如何藉由灣區市場對自身進行新一輪賦能?

相關焦點

  • 在中國的世界四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英文名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縮寫GBA)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總面積
  • 美好城市巡禮:粵港澳大灣區,世界頂級城市的終極形態
    世人的眼光再次聚焦在了粵港澳大灣區,一個代表了城市未來發展的地方。 (90秒,速覽大灣區之魅力) 1、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的終極形態 「灣區」是一種經濟概念,從世界經濟版圖來看,全球六成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在距離海岸100公裡的沿海地區,集中了全球超七成的大城市、人口和資本,"灣區經濟"已被視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輝煌2018:耀眼全球的粵港澳大灣區
    在2019年「兩會時間」即將開啟,「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會成為2019年全國「兩會」的熱詞,並以嶄新姿態吸引各界關切的目光。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目標是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正當其時,水到渠成。
  • 正略鈞策: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變革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體量較大,其中影響經濟體量最主要因素是對外貿易。與世界三大灣區對比,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最大,GDP排名第三,接近紐約灣區水平,其中,對外貿易貢獻度較高。 一、基礎設施建設是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不斷壯大的核心優勢 與世界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貨櫃吞吐量大幅度領先,排名第一,其中深圳、廣州、香港位列全球港口排名前十,港口規模優勢為對外貿易的發展建立基礎,這是對外貿易的核心基礎優勢。
  • 新形勢下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新模式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基地和出口基地,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已具備建設世界一流灣區的基本條件,但也面臨著經30多年發展遺留下來的複雜的資源、環境、生態等問題,同時高速城市化又催生了獨特的城市氣候效應,如颱風、暴雨、高溫、乾旱、強對流乃至寒潮。
  • 大灣區時代下,廣佛新世界構築粵港澳生態都市生活
    位於佛山西站旁的廣佛新世界,構築粵港澳大灣區的宜居生活,配套進一步完善,價值大大提高。廣佛新世界實景,小區商業、社區及教育配套豐富。  當前,廣佛兩地提出攜手打造「超級城市」的概念,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廣佛兩地中心區域,南海區也提出了要搶抓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大機遇,積極推進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動工,為打造廣佛「超級城市」核心區奠定堅實基礎。可以預見,「高鐵+地鐵+城軌+高速路網」的立體交通樞紐,將把同城生活帶上最便捷的快車道。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2015年1月,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譚剛,在會上提交了一個提案,標題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新常態》。由於第一次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字,譚剛被本地媒體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 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棒球經典賽拉開大幕
    今年,廣東省棒球協會聯動香港棒球總會,澳門棒壘球發展協會,共同打造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棒球經典賽,歡迎晚宴上廣東省棒球協會會長李輝先生向大家闡述了大灣區棒球經典賽的目的與口號,中國棒球協會主席陳旭先生也到場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棒球經典賽一定是一個好的開始,現場廣東省各級地方協會的會長都親自到場祝賀,此次參賽隊伍包括了專業隊、成年社會隊、廣東獵豹少年隊等。
  • 環杭州灣大灣區與粵港澳灣區的對比分析
    而早在今年三月,南邊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由於兩大灣區在地理形勢、經濟發展路徑等方面均有相似及可互相借鑑之處,故本文以此為切入點,依據現有經濟數據,對兩大灣區進行了全面地比較和分析。 一、什麼是灣區經濟?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中國廣州夜景從2019年各大灣區GDP總額全國佔比來看:東京灣區為31%, 紐約灣區為9%,舊金山灣區為4%,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為1.72萬億美元,位居四大灣區第二位
  • 開創粵港澳大灣區 引才用才新局面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一戰略定位考慮,深圳的引才用才改革措施不僅將促進深圳創新型城市建設,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開創引才用才新局面。助推深圳成為面向全球的一流創新人才聚集地截至2019年底,深圳已累計認定國內高層次人才9000餘人,累計引進海外留學人員超過13萬人。
  • 開創粵港澳大灣區引才用才新局面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一戰略定位考慮,深圳的引才用才改革措施不僅將促進深圳創新型城市建設,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開創引才用才新局面。  助推深圳成為面向全球的一流創新人才聚集地  截至2019年底,深圳已累計認定國內高層次人才9000餘人,累計引進海外留學人員超過13萬人。
  • 淺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下廣東商業銀行經營轉型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肇慶、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及香港、澳門地區,面積共5.6萬平方公裡,擁有6800萬人口,均居世界四大灣區的首位。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 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在澳門舉行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毛磊)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12月12日在澳門成功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大網球協會合作,共同推廣網球運動在大灣區間的交流與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由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廣東省網球協會、華發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中山大學EMBA網球協會和梧州網球協會聯合主辦,旨在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網球運動發展。本次活動獲得澳門中聯辦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共由28名業餘網球運動員組成兩隊,分別是澳門中聯辦聯隊和澳門國際文體聯隊,以雙打的形式進行友誼賽。
  • 理論圓桌會|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11月27日,「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論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與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承辦。
  • 重慶金佛山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市民免票開放
    導讀:從16號開始,我市金佛山推出特惠政策,未來一年時間,景區將面向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市民免票開放。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李彬  從16號開始,我市金佛山推出特惠政策,未來一年時間,景區將面向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市民免票開放。
  • 粵港澳大灣區蔬菜產業論壇高質量發展論壇開幕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促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滿足粵港澳、東南亞及全球高端消費市場需求,12月10日,粵港澳大灣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2 15:29:02 來源: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評論:0
  • 中國人壽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產品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12月15日,中國人壽舉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產品發布會,隆重推出了中國人壽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產品——「國壽粵港澳 大灣區醫療保險」。廣東銀行保險監管部門持續推動保險業主動融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國家發展戰略,印發了多份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相關文件,引導轄區金融機構通過加大各類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加快構建大灣區特色保險產品體系, 豐富多樣化跨境金融產品供給,支持行業聚焦跨境車險、跨境醫療險、跨境理財通等重點創新領域,不斷提升粵港澳三地居民金融服務便利度,推動以現代金融支持大灣區發展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透露了這些重要信息
    如今,深圳又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同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成員。在新的徵程中,深圳將如何帶領大灣區實現創新升級,繼續領跑?8月30日,正值中共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第1個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