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3 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2 15:29:02 來源: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評論:0 查看數:0

[摘要]

自從江西贛州南康格力小鎮今年7月份開工,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何鵬鵬就一直在工地上忙碌。格力智能製造基地落戶帶來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家具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何鵬鵬說,「小鎮投產後,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家具』將升級為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鏈新平臺」。

同樣忙碌的,還有返鄉興業的東莞訊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逢春。新基建方興未艾,訊康電子的網絡變壓器、5G濾波器產品供不應求,他們在贛州經開區新上的生產線9月份投產後,三班倒都搞不贏。楊逢春說,自己一周在東莞和贛州間跑好幾個來回。

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連,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贛州發改委副主任馬曉聰介紹,贛州常年有200萬人在大灣區城市就業創業。在他看來,深度對接融入大灣區,既是贛州全市脫貧後鞏固脫貧成果、獲取接續動力、增強「造血」功能的現實路徑,也是贛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城市體量、經濟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迫切需求,「僅7月份以來,市領導就5次帶隊到大灣區進行對接」。

贛州對接融入大灣區,呈現出良好態勢。

一方面,基礎設施加速互聯互通。

在贛州國際陸港,一列滿載進口木材的列車緩緩駛進貨場。這批以鐵海聯運方式運抵的木材,檢疫檢驗合格後將分撥至南康及周邊縣市。贛州港是廣州港、鹽田港、大鏟灣港的內陸腹地港,經過6年多的運行,已與大灣區港口實現「同港同價同效率」,並從最初的木材進境口岸,擴容為汽車整車、肉類進口指定口岸。今年截至10月,這條「出海通道」已開行深贛歐班列200列,完成跨境電商300多萬票。

與「出海通道」的擴容齊頭並進,贛州加快建設贛深高鐵、大廣高速複線等陸路通道,拓展至香港、澳門、珠海、佛山等地空中聯絡線,構建融入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立體化交通網絡。

另一方面,優勢產業協同穩步推進。

8月20日,贛州「三南(龍南市、全南縣、定南縣)」園區一體化暨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合作推介會在深圳舉行。作為承接大灣區產業最前沿的龍南經開區,一舉拿下230億元籤約額。

「2018年以來,贛州共引進大灣區內資項目428個,佔所有內資項目的47.45%;引進大灣區外資項目110個,佔所有外資項目的71.9%。」贛州商務局四級調研員張衛東介紹,贛州圍繞贛粵電子信息產業帶、新能源汽車、現代家居、鎢和稀土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積極承接優質產業轉移。贛州還主動對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設,高標準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贛州經開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的區塊鏈城市治理等創新成果,已在大灣區部分城市落地應用。

雙方產業深度交融態勢明顯,共建共享生態文明成果方面也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龍南市出贛入粵高速入口,滿載蔬果的卡車不斷駛入。龍南水利局局長蔡立寧說,龍南實施最嚴格的河長制、林長制,確保優質農產品輸送粵港。而在高速的相反方向,則是為數眾多的旅遊車輛。這些來自大灣區的遊客,或為體驗龍南、安遠的客家圍屋文化,或為參加瑞金、興國的紅色研修之旅,或為感受崇義、上猶的綠水青山。上猶縣一直有著贛州後花園的美譽,現在當地把目標對準了建設大灣區休閒度假後花園,開展全域景區化建設。陽明湖每周舉行的路亞垂釣比賽已成為知名旅遊品牌,上猶文廣新旅局局長曾德坤告訴記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參賽選手和遊客都來自大灣區城市」。

「未來,贛州將按照建設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型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的『三區一園』定位,努力打造跨區域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典範。」贛州市市長曾文明說。

相關焦點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新基建方興未艾,訊康電子的網絡變壓器、5G濾波器產品供不應求,他們在贛州經開區新上的生產線9月份投產後,三班倒都搞不贏。楊逢春說,自己一周在東莞和贛州間跑好幾個來回。  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於近日正式印發,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贛州的又一重要使命。
  • 「圓夢小康」江西贛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在中國版圖上,一個「A」字形結構的城市群屹立在南海之濱,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粵港澳大灣區。而贛州,正位於它通往內陸的直接腹地。今年6月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朝著將贛州打造成為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三區一園」的定位,將贛州打造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幅加速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長卷,在贛南大地徐徐鋪展。
  • 招商引資 發展旅遊 大餘龍南全南加快融入大灣區
    作為江西南大門、廣東後花園,近年來,贛州各縣市區一直努力擁抱大灣區、融入珠三角,搭上粵港澳經濟圈發展快車。近期,贛州大餘、龍南、全南三縣市主官紛紛加強與珠三角地區的溝通對接,深化合作共識。■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杜宇蔚/文三地主官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在2019年江西省兩會上,江西提出「南下」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並支持贛州建成贛粵開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年多的時光過去了,從贛州市到其轄下縣市區,均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了許多努力。
  • 叮咚贛州申請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群聊 請通過驗證
    新基建方興未艾,訊康電子的網絡變壓器、5G濾波器產品供不應求,他們在贛州經開區新上的生產線9月份投產後,三班倒都搞不贏。楊逢春說,自己一周在東莞和贛州間跑好幾個來回。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 粵港澳大灣區「贛州·紅色初心號」專列貴賓團開啟初心路精彩之旅!
    2020年12月16日,300餘名粵籍遊客乘坐「贛州·紅色初心號」旅遊專列從東莞東出發抵達贛州站,開啟贛州初心路精彩之旅!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6日下午,載著300餘名廣東遊客的「贛州·紅色初心號」旅遊專列緩緩停靠在贛州火車站。
  • 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構建「三大交通圈」
    站在新起點,肇慶將加快打造「一體兩翼」雙樞紐交通發展格局,加速構建大灣區一小時、廣佛肇半小時、市域一小時「三大交通圈」,構建「立足廣佛肇、對接深港澳、融入大灣區、輻射大西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梁潔記者 餘秋亮 施亮肇慶進入「雙樞紐」時代隨著《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的印發,國家層面上首次確定了肇慶「高鐵+機場」的「雙樞紐」格局。
  • 從大庾嶺千年官道,看江西今日為何選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文/豫章節度使前幾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再度推動贛粵合作深入發展。從歷史上看,贛粵兩省淵源頗多。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等路行中書省,治所龍興府(今江西南昌),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4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將江西行省的廣東地區分出,設置廣東等處行中書省。元朝時的江西行省,是歷史上江西第一次跨越五嶺管轄廣東,也是江西歷史上第一次成為沿海一級行政區。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如今,它的名字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自下而上的國家戰略在珠三角,不管政商還是學界,對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概念並不陌生。從學術界討論到地方政府規劃,再到國家戰略的提出,珠三角從城市群到大灣區的規劃理念已經延續了二十餘年。
  • 江西為贛州「量身」出臺政策 看看有哪些「乾貨」
    人民網贛州6月9日電(時雨)6月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臺,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若干政策措施》裡有哪些「乾貨」?這個政策的出臺能給贛州帶來怎樣的紅利?8日,贛州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盧述銀在發布會上進行了解讀。
  • 沙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當前,沙田鎮積極對接大交通格局,對全鎮路網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通過南沙大橋、沿江高速、穗深城軌等交通要道北上南下、東進西出,順暢連接珠三角東西兩岸,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 新起點,新機遇——港澳臺同胞盼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新華社深圳12月1日電(記者王豐)在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持續深化。不少港澳臺同胞表示,希望能更好融入大灣區發展,尋得人生發展新機遇。   香港青年麥騫譽與校友共同創辦的路邦動力公司已入駐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兩年,主營動感仿生機器人的研發和製造。
  •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江西這樣幹
    1場主題推介,就是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推介會,旨在推介我省對外開放的資源稟賦、優勢產業、政策舉措。預期將現場籤約一批合作項目。3場專題推介:電子信息產業鏈招商推介會、文化和旅遊產業鏈投資合作對接會和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推介會。
  • 河源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同飲東江水河源與深圳親緣深厚河源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地理位置上,河源與廣州、深圳及香港的直線距離均在200公裡以內,是粵東西北唯一同時近距離接受三個國際都市輻射帶動的地級市。在歷史上,河源與深圳兩地同屬惠陽地區,「我住東江頭,君住東江尾」,地緣相近、人緣相親。
  • 對接大市場 搞活大流通 鶴翔蔬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
    對接大市場 搞活大流通鶴翔蔬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市場懷化新聞網訊 7月7日,在距懷化城區20公裡的鶴城區黃金坳鎮坪星村鶴翔農業生態蔬菜基地,工人們正冒著盛夏高溫,採摘打包辣椒、黃瓜、茄子、苦瓜等時鮮優質蔬菜
  • 輝煌2018:耀眼全球的粵港澳大灣區
    在2019年「兩會時間」即將開啟,「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會成為2019年全國「兩會」的熱詞,並以嶄新姿態吸引各界關切的目光。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目標是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正當其時,水到渠成。
  • 東莞濱海灣新區融入大灣區產業鏈
    「濱海灣新區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而生。近年來,新區以改革開放融入大灣區競合格局,努力把後發劣勢轉化為後發優勢,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綜合優勢。」東莞濱海灣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羅斌說。東莞曾被稱為「世界工廠」,而濱海灣片區就處於這座工廠的核心。
  • 贛州經開區:招大引強揚帆勢正勁
    強化「灣區思維」 在不久前落幕的「粵企入贛、合作共贏」2020年贛州經開區產業招商推介會上,贛州經開區在深圳成功籤約18個項目360億元。這是該區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招商的重要成果,也是該區在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中勇做先行者、爭當排頭兵的一個縮影。
  • 贛州經開區:「引進來」「走出去」雙向發力,加速融入「雙循環」新...
    近年來,贛州經開區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工業強省戰略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實施大開放主戰略,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開創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局面,努力爭當全省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排頭兵
  • 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河源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01同飲東江水河源與深圳親緣深厚河源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地理位置上,河源與廣州、深圳及香港的直線距離均在200公裡以內,是粵東西北唯一同時近距離接受三個國際都市輻射帶動的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