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2021-01-08 騰訊網

盼望著,盼望著!東莞港站在沙田建起來了。12月15日,穗深城際鐵路開通。當天,家住沙田的倪先生嘗了嘗鮮,他乘坐C6730列車19:58從虎門北出發,20:11準點到達東莞港站。「票價7元,全程13分鐘。」方便、快捷是倪先生最大的體會。

沙田鎮位於東莞市西南部,區位優勢突出。當前,沙田鎮積極對接大交通格局,對全鎮路網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通過南沙大橋、沿江高速、穗深城軌等交通要道北上南下、東進西出,順暢連接珠三角東西兩岸,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繁忙的東莞港站 通訊員 甘海鵬/攝

47分鐘到廣州,40分鐘到深圳

當前,沙田正以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港灣新城,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平臺。為保障沙田周邊居民出行,沙田於10月中旬便完成穗深城際軌道沿線站點配套措施,包括公交接駁設施、小汽車接駁設施、計程車上下客泊位、自行車系統設施、步行系統設施等。

12月17日上午,東莞港站排隊進站的人不算多。9:13,李先生拖著行李箱來到東莞港站候車,將乘坐最早一趟穗深城際鐵路,前往廣州東站。他說:「根據車程顯示,從東莞港站出發只需要47分鐘就能到達廣州東站,十分便捷!」

李先生表示,他家住沙田立沙新區,這是他第一次乘坐穗深城際鐵路,東莞港站也是第一次來。「車站內環境整潔,指示牌方向明確,整體情況比較滿意。」根據車站內指示標誌,對照車票信息,李先生很快就找到檢票口進站上車。

穗深城際鐵路的開通,不僅方便沙田鎮居民出行,對於商務活動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東莞柏輝玩具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位於沙田鎮成田工業園,距離東莞港站3公裡。該公司主要以外貿出口為主,員工商務出行到深圳的機會較多。穗深城際鐵路開通後,對於該公司影響較為直接。

倪先生是東莞柏輝玩具有限公司辦公室主管,常年在沙田工作生活,他見證了沙田鎮交通路網建設不斷完善。「先前公司人員商務出行到深圳,主要以汽車為主,耗時1個多小時,遇到堵車得用上2個小時。」他表示,如今搭乘穗深城際鐵路出行,從東莞港站到深圳機場站最快只需要40分鐘,規避堵車風險,極大地提高了出行效率。

東莞柏輝玩具有限公司正門。受訪方供圖

發揮集聚人才、技術、資本效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沙田鎮將2019年定為工作落實年。沙田以「魅力灣區、創新港城」為目標,加強執行力建設,而交通路網建設則是當中重要一部分。以穗深城軌鐵路開通為契機,沙田正著力做好產業布局,用好連片土地,不斷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

東莞港站是穗深城際鐵路線上設的一個站點。隨著穗深城際鐵路開通,沙田連接珠江兩岸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對於當地發展拉動作用將逐步顯現,有利於大灣區集聚人才、技術、資本。對此,倪先生感受尤為深切。

倪先生表示,公司2018年營業額達2.3億元,處於當地行業發展領先位置,但招聘過程中發現,許多人都對沙田交通存在偏見,認為沒有火車站點不方便出行,因此存在招工難等問題。

倪先生真切地感受到穗深城軌鐵路開通後帶來的變化,他說,「公司現有員工2000餘人,當中許多人家住廣佛深,穗深城軌開通後,周末回家更便利。我相信,穗深城軌發揮的作用不僅限於此,開通後將對於人才、技術、資本等方面都會展現出較強的集聚吸引力,相信未來會更好!」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沙田重視交通路網建設,近年來沙田交通格局發展不斷向好,道路建設不斷完善,良好的道路交通對沙田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當前,沙田連續兩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今年前三季度,沙田鎮生產總值124.06億元,同比增長7.8%。對於下階段的發展方向,沙田鎮也十分明確。

沙田鎮黨委書記、東莞港(濱海灣新區)黨工委副書記賈貴斌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是東莞的『執行力建設年』,沙田將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實,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大對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等力度,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動提升城市品質、推動產業升級、創新基層治理、優化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沙田的高質量發展。」

12月17日晚上19:35,進出東莞港站的乘客仍絡繹不絕,他們或是背著行囊遠行奔走,或是帶著合同凱旋……無論如何,東莞港站這一站點,讓沙田人走得更遠,也讓遠處的人更接近沙田。

全媒體記者 張帥/文

編輯 官登祿

相關焦點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連,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贛州發改委副主任馬曉聰介紹,贛州常年有200萬人在大灣區城市就業創業。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2 15:29:02 來源: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評論:0
  • 新起點,新機遇——港澳臺同胞盼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新華社深圳12月1日電(記者王豐)在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持續深化。不少港澳臺同胞表示,希望能更好融入大灣區發展,尋得人生發展新機遇。   香港青年麥騫譽與校友共同創辦的路邦動力公司已入駐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兩年,主營動感仿生機器人的研發和製造。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2014年底,深圳市專門出臺《關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通過灣區經濟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深圳突破單一城市的發展局限。」2015年1月,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譚剛,在會上提交了一個提案,標題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新常態》。由於第一次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字,譚剛被本地媒體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 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圈逐步形成!獅子洋通道2021年開工建設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三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在跨江通道、港口航運、機場群建設方面加強布局,通過不斷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目前,珠江口的跨江通道正在加密建設,獅子洋通道計劃於2021年開工建設,全部工程2027年12月建成。
  •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於近日正式印發,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贛州的又一重要使命。
  • 「圓夢小康」江西贛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今年6月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朝著將贛州打造成為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三區一園」的定位,將贛州打造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幅加速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長卷,在贛南大地徐徐鋪展。
  • 招商引資 發展旅遊 大餘龍南全南加快融入大灣區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杜宇蔚/文三地主官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在2019年江西省兩會上,江西提出「南下」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並支持贛州建成贛粵開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年多的時光過去了,從贛州市到其轄下縣市區,均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了許多努力。
  • 基礎設施「硬聯通」體制機制「軟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入新階段
    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偉樂:它(深中通道)的建成會對整個大灣區的硬聯通以及軟聯通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加強經濟來往,未來車輛將會達到將近(每天)10萬車次。現在,番海大橋、明珠灣大橋等多個跨江通道都在加緊建設;廣珠城軌延長線珠海市區至珠海機場城際軌道也已通過驗收,未來這條輕軌線路將與澳門輕軌無縫對接,加上已經通車的廣深港高鐵,港澳兩地都將通過廣東融入國家高鐵網。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 李靜:逐步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和物流服務體系,也增強了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 輝煌2018:耀眼全球的粵港澳大灣區
    在2019年「兩會時間」即將開啟,「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會成為2019年全國「兩會」的熱詞,並以嶄新姿態吸引各界關切的目光。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目標是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正當其時,水到渠成。
  • 直通商學院攻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
    深圳 圖片來源:攝圖網讓區域一體化成為灣區主旋律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這一裡程碑式的文件正式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第一個亮點在於『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一表述,深圳無疑成為其中的關鍵詞。「林江說。近些年,科技創新被賦予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在未來的大灣區發展中,要以深圳為核心,把整個珠三角9個城市連接在一起,開闢一條科技創新走廊,共同成長為「中國版矽谷」。綱要的第二個亮點在於,把香港打造成「中國版曼哈頓」。
  • 從大庾嶺千年官道,看江西今日為何選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文/豫章節度使前幾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再度推動贛粵合作深入發展。從歷史上看,贛粵兩省淵源頗多。宋明以來,大量人口沿著這條官道南來北往,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讓廣東海運貿易越發繁榮,也讓江西在宋明時期走向經濟、文化的全面大繁榮。宋朝時期,歐陽修、晏殊、王安石、晏幾道、曾鞏、文天祥等名家皆出自於江西,到明代時,甚至更有「朝士半江西」的局面出現,楊士奇、夏言、嚴嵩等名臣均來自於江西。此時的江西,可謂人文薈萃,實乃正宗的「文章節義之邦」。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中國四大都市圈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經濟圈)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打造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
  • SmartSolo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淺層三維結構探測(一期)」項目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
  • 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構建「三大交通圈」
    站在新起點,肇慶將加快打造「一體兩翼」雙樞紐交通發展格局,加速構建大灣區一小時、廣佛肇半小時、市域一小時「三大交通圈」,構建「立足廣佛肇、對接深港澳、融入大灣區、輻射大西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近年來,不斷加密的高鐵和城軌網絡,讓肇慶實現20分鐘到佛山、40分鐘到廣州、1小時到深圳,一小時20分鐘到香港,加速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並成為西南地區高鐵進入大灣區的首站,全面融入國家高鐵經濟圈。
  • 在中國的世界四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
    5.6萬平方公裡,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01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 美好城市巡禮:粵港澳大灣區,世界頂級城市的終極形態
    世人的眼光再次聚焦在了粵港澳大灣區,一個代表了城市未來發展的地方。 (90秒,速覽大灣區之魅力) 1、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的終極形態 「灣區」是一種經濟概念,從世界經濟版圖來看,全球六成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在距離海岸100公裡的沿海地區,集中了全球超七成的大城市、人口和資本,"灣區經濟"已被視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東莞沙田:創新港城建設再提速 推動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沙田推動一大批工業項目竣工投產,有效釋放經濟增量。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沙田累計引進總投資額超兩千億元的優質項目。 當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推進,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提出,以珠三角沿海地區為核心,東西兩翼地區為新增長極,共同打造世界級沿海經濟帶。
  • 河源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同飲東江水河源與深圳親緣深厚河源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地理位置上,河源與廣州、深圳及香港的直線距離均在200公裡以內,是粵東西北唯一同時近距離接受三個國際都市輻射帶動的地級市。在歷史上,河源與深圳兩地同屬惠陽地區,「我住東江頭,君住東江尾」,地緣相近、人緣相親。
  • 對接大市場 搞活大流通 鶴翔蔬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
    對接大市場 搞活大流通鶴翔蔬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市場懷化新聞網訊 7月7日,在距懷化城區20公裡的鶴城區黃金坳鎮坪星村鶴翔農業生態蔬菜基地,工人們正冒著盛夏高溫,採摘打包辣椒、黃瓜、茄子、苦瓜等時鮮優質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