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自從江西贛州南康格力小鎮今年7月份開工,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何鵬鵬就一直在工地上忙碌。格力智能製造基地落戶帶來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家具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何鵬鵬說,「小鎮投產後,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家具』將升級為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鏈新平臺」。

  同樣忙碌的,還有返鄉興業的東莞訊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逢春。新基建方興未艾,訊康電子的網絡變壓器、5G濾波器產品供不應求,他們在贛州經開區新上的生產線9月份投產後,三班倒都搞不贏。楊逢春說,自己一周在東莞和贛州間跑好幾個來回。

  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贛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連,是大灣區聯動內陸發展的直接腹地。」贛州發改委副主任馬曉聰介紹,贛州常年有200萬人在大灣區城市就業創業。在他看來,深度對接融入大灣區,既是贛州全市脫貧後鞏固脫貧成果、獲取接續動力、增強「造血」功能的現實路徑,也是贛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城市體量、經濟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迫切需求,「僅7月份以來,市領導就5次帶隊到大灣區進行對接」。

  贛州對接融入大灣區,呈現出良好態勢。

  一方面,基礎設施加速互聯互通。

  在贛州國際陸港,一列滿載進口木材的列車緩緩駛進貨場。這批以鐵海聯運方式運抵的木材,檢疫檢驗合格後將分撥至南康及周邊縣市。贛州港是廣州港、鹽田港、大鏟灣港的內陸腹地港,經過6年多的運行,已與大灣區港口實現「同港同價同效率」,並從最初的木材進境口岸,擴容為汽車整車、肉類進口指定口岸。今年截至10月,這條「出海通道」已開行深贛歐班列200列,完成跨境電商300多萬票。

  與「出海通道」的擴容齊頭並進,贛州加快建設贛深高鐵、大廣高速複線等陸路通道,拓展至香港、澳門、珠海、佛山等地空中聯絡線,構建融入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立體化交通網絡。

  另一方面,優勢產業協同穩步推進。

  8月20日,贛州「三南(龍南市、全南縣、定南縣)」園區一體化暨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合作推介會在深圳舉行。作為承接大灣區產業最前沿的龍南經開區,一舉拿下230億元籤約額。

  「2018年以來,贛州共引進大灣區內資項目428個,佔所有內資項目的47.45%;引進大灣區外資項目110個,佔所有外資項目的71.9%。」贛州商務局四級調研員張衛東介紹,贛州圍繞贛粵電子信息產業帶、新能源汽車、現代家居、鎢和稀土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積極承接優質產業轉移。贛州還主動對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設,高標準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贛州經開區在全國率先開展的區塊鏈城市治理等創新成果,已在大灣區部分城市落地應用。

  雙方產業深度交融態勢明顯,共建共享生態文明成果方面也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龍南市出贛入粵高速入口,滿載蔬果的卡車不斷駛入。龍南水利局局長蔡立寧說,龍南實施最嚴格的河長制、林長制,確保優質農產品輸送粵港。而在高速的相反方向,則是為數眾多的旅遊車輛。這些來自大灣區的遊客,或為體驗龍南、安遠的客家圍屋文化,或為參加瑞金、興國的紅色研修之旅,或為感受崇義、上猶的綠水青山。上猶縣一直有著贛州後花園的美譽,現在當地把目標對準了建設大灣區休閒度假後花園,開展全域景區化建設。陽明湖每周舉行的路亞垂釣比賽已成為知名旅遊品牌,上猶文廣新旅局局長曾德坤告訴記者,「其中很大一部分參賽選手和遊客都來自大灣區城市」。

  「未來,贛州將按照建設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型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的『三區一園』定位,努力打造跨區域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典範。」贛州市市長曾文明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波 賴永峰 劉志奇)

相關焦點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2 15:29:02 來源: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評論:0
  •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於近日正式印發,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贛州的又一重要使命。
  • 「圓夢小康」江西贛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在中國版圖上,一個「A」字形結構的城市群屹立在南海之濱,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粵港澳大灣區。而贛州,正位於它通往內陸的直接腹地。今年6月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朝著將贛州打造成為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三區一園」的定位,將贛州打造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幅加速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長卷,在贛南大地徐徐鋪展。
  • 招商引資 發展旅遊 大餘龍南全南加快融入大灣區
    作為江西南大門、廣東後花園,近年來,贛州各縣市區一直努力擁抱大灣區、融入珠三角,搭上粵港澳經濟圈發展快車。近期,贛州大餘、龍南、全南三縣市主官紛紛加強與珠三角地區的溝通對接,深化合作共識。■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杜宇蔚/文三地主官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在2019年江西省兩會上,江西提出「南下」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並支持贛州建成贛粵開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年多的時光過去了,從贛州市到其轄下縣市區,均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了許多努力。
  • 叮咚贛州申請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群聊 請通過驗證
    新基建方興未艾,訊康電子的網絡變壓器、5G濾波器產品供不應求,他們在贛州經開區新上的生產線9月份投產後,三班倒都搞不贏。楊逢春說,自己一周在東莞和贛州間跑好幾個來回。隨著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按下「快進鍵」,一批協同發展項目「次第花開」。
  • 後疫情時代粵港澳大灣區貿易與投資「迎考記」_中國經濟網——國家...
    中新廣州知識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創新載體之一,是中國與新加坡共同打造的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和國際化知識創新平臺。中新廣州知識城已先後引進瑞士龍沙、粵芯、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重大項目165個,預計到2022年,中新廣州知識城科技研發投入強度將達到4.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0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新華社廣州12月15日電 題: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新華社記者 劉大江、劉宏宇2020年,在疫情衝擊和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復甦向好,大灣區協同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正朝縱深推進,一些重大政策在大灣區先行先試,為區域創新發展注入動力
  • 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新華社廣州12月15日電題: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新華社記者 劉大江、劉宏宇2020年,在疫情衝擊和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復甦向好,大灣區協同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正朝縱深推進
  • 沙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當前,沙田鎮積極對接大交通格局,對全鎮路網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通過南沙大橋、沿江高速、穗深城軌等交通要道北上南下、東進西出,順暢連接珠三角東西兩岸,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 江西贛州市信豐縣:「橙」勢而上加快產業融合_中國經濟網――國家...
    眼下正是贛南臍橙上市的季節,被譽為「中國臍橙之鄉」的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田間地頭瀰漫著橙香,橙農們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談起今年種植的新變化,種植大戶邵國輝直說5G是最大變化。  「瞧,這是政府免費為我們架設的網際網路智慧農業視頻採集系統。」
  • 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構建「三大交通圈」
    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明確提出打造肇慶東站、珠三角樞紐機場站兩大樞紐,肇慶正式進入航空+高鐵的「雙樞紐」時代。市域內,肇慶大橋擴建工程建成通車,東進大道三期工程除馬房特大橋以外其餘路段實現功能性通車,肇明高速一期項目動工。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2014年底,深圳市專門出臺《關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通過灣區經濟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深圳突破單一城市的發展局限。」2015年1月,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譚剛,在會上提交了一個提案,標題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新常態》。由於第一次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字,譚剛被本地媒體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 江西為贛州「量身」出臺政策 看看有哪些「乾貨」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戰略定位為『三區一園』。」盧述銀說,以贛州市為主體,深化拓展與大灣區交流合作,創新體制機制和運作模式,探索建立合作共建、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新機制,打造跨省區域合作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典範。
  • 從大庾嶺千年官道,看江西今日為何選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文/豫章節度使前幾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再度推動贛粵合作深入發展。從歷史上看,贛粵兩省淵源頗多。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等路行中書省,治所龍興府(今江西南昌),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4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將江西行省的廣東地區分出,設置廣東等處行中書省。元朝時的江西行省,是歷史上江西第一次跨越五嶺管轄廣東,也是江西歷史上第一次成為沿海一級行政區。
  • 東莞濱海灣新區融入大灣區產業鏈
    「濱海灣新區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而生。近年來,新區以改革開放融入大灣區競合格局,努力把後發劣勢轉化為後發優勢,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綜合優勢。」東莞濱海灣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羅斌說。東莞曾被稱為「世界工廠」,而濱海灣片區就處於這座工廠的核心。
  • 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數字經濟科技成果對接會舉行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重要指示和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及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11月27日上午,由廣東省委統戰部、廣東省工商聯、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白雲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
  •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江西這樣幹
    1場主題推介,就是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推介會,旨在推介我省對外開放的資源稟賦、優勢產業、政策舉措。預期將現場籤約一批合作項目。3場專題推介:電子信息產業鏈招商推介會、文化和旅遊產業鏈投資合作對接會和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推介會。
  • 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
    4月21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9)》藍皮書。該藍皮書分基礎設施、經濟貿易、科技創新、人文灣區和三地合作等五大版塊,以大量數據、翔實素材和現實案例全景展示了2018、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展情況,對大灣區發展重點、熱點與難點問題進行了理論探索,提出政策建議。
  • 輝煌2018:耀眼全球的粵港澳大灣區
    在2019年「兩會時間」即將開啟,「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會成為2019年全國「兩會」的熱詞,並以嶄新姿態吸引各界關切的目光。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目標是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正當其時,水到渠成。
  • 一錘定音: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意義不凡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博覽會(粵港澳大灣區車展),6月20日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帷幕,這是深港澳車展更名為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後的首屆車展。在全球新冠疫情繼續蔓延、北京疫情反彈的嚴峻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如期成功舉辦,對於加快國內汽車消費復甦和重啟國內會展業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