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西南大門、廣東後花園,近年來,贛州各縣市區一直努力擁抱大灣區、融入珠三角,搭上粵港澳經濟圈發展快車。近期,贛州大餘、龍南、全南三縣市主官紛紛加強與珠三角地區的溝通對接,深化合作共識。■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杜宇蔚/文
三地主官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
在2019年江西省兩會上,江西提出「南下」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並支持贛州建成贛粵開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年多的時光過去了,從贛州市到其轄下縣市區,均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了許多努力。近期,大餘、龍南、全南三縣市主官更是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步伐。
8月12日,大餘舉行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儀式,大餘縣縣長韓相雲出席儀式並講話。活動共計籤約開工項目11個,總投資達62.71億元,涵蓋有色金屬新材料、汽車零部件製造、電子信息、生態食品深加工等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8月15日,大餘縣委書記廖永平南下廣州出席2020年江西大餘(廣州)汽車配套產業招商推介會,發揮本地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勢,引入珠三角相關強勢企業。會上,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與大餘籤約,總投資約21億元。
與大餘一樣,龍南也在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全力招商引資。8月7日,龍南市市長劉勇在當地出席深圳市恩欣龍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辦高性能特種工程塑料型材生產項目籤約儀式。該項目總投資達20億元,是龍南撤縣設市後籤下的招商第一單,將為龍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增添新的強勁動力,為龍南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添磚加瓦。
8月14日,劉勇再次出席項目籤約儀式。這次龍南籤下兩家珠三角企業,總籤約資金約25億。8月20日,龍南市委書記繆蘭英在深圳出席2020江西「三南(龍南全南定南)」園區一體化發展暨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合作推介會,為珠三角相關企業入駐龍南做招商推介。
同屬贛州「三南」的全南也在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做多點突破。8月4日,在中共全南縣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全南縣委書記餘鍾華提出,要搶抓重大發展機遇,牢牢扭住項目抓手,奮力爭當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突擊先鋒、前哨尖兵。近年來,全南正依託自身旅遊資源優勢,加速向大灣區重要旅遊目的地進發,做大全南現代旅遊首位產業。
到粵港澳大灣區去招商、引入珠三角優質產業項目、爭做對接融入大灣區的先鋒哨兵、做大灣區重要旅遊目的地,大餘、龍南、全南三地主官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入手,發揮當地不同產業的優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廣闊天地。
發揮本地產業優勢面向大灣區招商引資
作為江西緊鄰大灣區的地區,贛南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憑藉於此,贛南地區可以敞開懷抱,面向珠三角招商引資,引入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理念,並作為珠三角居民周末度假旅遊的好去處。作為一方主政者,三縣市主官近期紛紛多舉措面向大灣區招商引資、發展旅遊。
對大餘來說,引入汽車零配件產業,做好大灣區汽車產業的配套工作,是推動全縣工業經濟加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廖永平看來,大餘致力於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先行區,加快與大灣區的思想觀念對接、產業轉移對接、營商環境對接和機制體制對接,努力為招商項目落地創造最高效、最優惠的政策條件,並全面對標粵港澳大灣區實施無差別化的營商環境綜合改革。
近年來,為推進汽車零部件首位產業發展,大餘深入實施「粵企入餘」工程,出臺專項招商優惠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資源保障力度,圍繞設備購置、廠房租賃、物流運輸、用工用能等方面,為汽車零部件企業制定出臺專項招商優惠政策,著力為企業「減負」,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此外,廖永平還表示,對重特大項目,大餘還將開闢「綠色通道」,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幫助來餘粵企解決困難。同時,要求大餘各地各部門單位走進企業和工廠,與企業家打交道、交朋友,落實宣傳政策。
同樣是招商引資,撤縣設市不久的龍南拿出哪些誠意面向大灣區企業?劉勇指出,龍南各級相關部門要更加注重效率、質量、安全三方面形成的工作整體,不斷完善招商服務,提升安商服務質量,以最高的效率、最優的服務,用更高的品質、更高的要求,促進整體工作效率及整個投資環境實現質的提高。同時,龍南還將做好「店小二式」、「保姆式」、「媽媽式」的服務,盡職盡責為籤約項目建設做好協調服務,真心實意為企業排憂解難,不折不扣落實優惠政策,為項目儘快落地紮根發展創造最優條件。
與大餘、龍南緊盯工業不同,全南志在打造面向大灣區的更高水平旅遊目的地。餘鍾華強調,要牢牢抓住市委、市政府實施新一輪文化旅遊三年行動計劃的機遇,做精景區景點、完善要素配套、提升旅遊品牌,努力將全南打造成為服務大灣區、面向全中國的生態旅遊勝地、鄉村旅遊網紅地、休閒康養旅遊打卡地,真正成為大灣區的休閒花園和康養秘境。
對接融入大灣區,大餘、龍南主官主抓工業,全南主官力推旅遊。三縣市在工業、文旅多個產業上多點突破,發展好江西南大門,當好江西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的橋梁,助力江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縣市意在打造對接大灣區的「橋頭堡」
對接融入粵港灣大灣區,是地處山區的贛南縣市求突破、求發展的重要出路。三縣市主官如此賣力面向大灣區招商引資引入產業、發展旅遊引入客流,正是為加快打造對接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先行區。
作為大灣區通往內陸的直接腹地,大餘、龍南、全南等贛南縣市有義務、有責任當起這一承前啟後、轉接南北的樞紐。大灣區產業和客流北上國內腹地需要贛南縣市,贛南縣市實現當地經濟發展升級也需要大灣區。正如繆蘭英在2020江西「三南」園區一體化發展暨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合作推介會上所說,今天的「三南」,擁有優越的人文、區位、交通、平臺、政策等投資環境,更有持續釋放的發展紅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底氣,歡迎大家前來投資興業。
不論站在大灣區的角度看,還是站在贛南縣市的角度看,可以說大餘、「三南」等贛南縣市,在今天有著更明顯的優勢和更充分的理由擁抱大灣區。早在2018年8月7日,贛州市委五屆五次全會便明確提出,要努力把贛州打造成為江西對接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建設成為大灣區高端產業協作基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優質生活圈後花園和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推動贛州成為大灣區帶動我國中南部地區發展的主要支點。
如今,這些目標正一個個得到實現。產業轉移的成果在贛南大地生根發芽,現代旅遊引來的客人在贛南大地滿意暢遊,一車車蔬菜也從贛南不斷直供粵港澳。隨著兩地經貿往來的日益緊密和優惠政策的落地生根,贛南縣市和大灣區正愈發形成一個共同發展的整體。
8月19日9時16分,贛深高鐵前線傳來好消息,贛深高鐵全線最長隧道龍南隧道順利貫通。過去,儘管有秦始皇五嶺鑿通靈渠水、張九齡庾嶺開設梅關道,但贛粵兩地人員往來還是多有不便。今天,在贛深高鐵、粵企入贛、粵客入贛等設施和政策的幫助下,贛南縣市與大灣區的交流阻隔少了很多。作為橋頭堡、先行區,大餘、龍南、全南等贛南縣市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大灣區發展之中。
請您點題
讀者對贛南縣市對接融入大灣區發展有什麼建議,歡迎掃描版面上方二維碼留言發表看法。
信息日報傾力打造推出的「政事一周」和「市(廳)長一周」欄目已受廣泛關注和好評,如果您想了解哪位市委書記、市長或廳長的工作動態,可致電13970088875。同時,本報也歡迎讀者提供書記市長廳長工作的新聞線索,一起來為江西加油鼓勁。
數據來源:江西日報社大江大數據研究中心,均來自媒體公開報導,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