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庾嶺千年官道,看江西今日為何選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20-12-27 豫章大都督

文/豫章節度使

前幾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再度推動贛粵合作深入發展。

從歷史上看,贛粵兩省淵源頗多。

元朝時期,廣東省幾乎全境地區與今日之江西省,同屬於當時的江西行省管轄。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等路行中書省,治所龍興府(今江西南昌),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4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將江西行省的廣東地區分出,設置廣東等處行中書省。元朝時的江西行省,是歷史上江西第一次跨越五嶺管轄廣東,也是江西歷史上第一次成為沿海一級行政區。

江西行省

五嶺是橫亙在贛粵邊境的大山脈。五嶺之中,以大庾嶺最為著名。大庾嶺之名,得於漢武帝時在此築臺屯兵的將軍庾勝。歷史上,自秦軍南徵百越過大庾嶺,到南越王趙佗隔絕五嶺,再到漢武帝平南越駐兵大庾嶺,再到東晉末年盧循北上,南梁末年陳霸先北上,大庾嶺一直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咽喉要道。

循著大庾嶺,古代中原地區發達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商貿物流、文人士子等源源不斷經長江、鄱陽湖、江西南下,進入百越兩廣地區,為當時尚屬蠻荒的兩廣地區帶去了先進文明,鞏固了中原王朝對兩廣地區的統治,促進了兩廣地區百越民族同內地華夏民族的融合。

大庾嶺

唐開元四載(716年)冬,張九齡監督開鑿新路,命道旁多植梅樹,故大庾嶺又名梅嶺。白居易詩云:「大庾多梅,南枝既落,北枝始開。是也」。張九齡整修大庾嶺官道後,從長江鄱陽湖南下五嶺到廣州出海的通道變得更為平坦。張九齡在《開鑿大庾嶺路序》中稱「私販運「轉輸不以告勞,高深為之失險。於是乎鐻耳貫胸之類,珠琛絕贐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由此可知,大庾嶺官道開通後,販夫走卒、商賈客流南北穿梭更為便利了。

張九齡

因梅嶺別名,大庾嶺官道又稱梅關古道。時至今日,當地仍有「小梅關」地名。梅關古道是目前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古道寬約6尺,路面整齊地鋪著鵝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這條古道位於今日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20公裡。

大庾嶺官道(梅關古道)

大庾嶺官道的修通,大大便利了南北交通,促進了鄱陽湖贛江珠江沿岸的商貿繁榮。故而大庾嶺官道又被後人稱為「古代的京廣線」。宋明以來,大量人口沿著這條官道南來北往,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讓廣東海運貿易越發繁榮,也讓江西在宋明時期走向經濟、文化的全面大繁榮。宋朝時期,歐陽修、晏殊、王安石、晏幾道、曾鞏、文天祥等名家皆出自於江西,到明代時,甚至更有「朝士半江西」的局面出現,楊士奇、夏言、嚴嵩等名臣均來自於江西。此時的江西,可謂人文薈萃,實乃正宗的「文章節義之邦」。這也造就了江西人耕讀傳家的傳統,讓江西在宋明時代發展佔盡了便利。

然而,隨著近代粵漢鐵路(京廣鐵路前身)的開通,新的交通幹線繞開江西,江西開始在近代走向衰落。廣東等沿海地區和湖南這樣的鐵路沿線地區開始大發展。江西因四周山脈阻隔,對外交通閉塞不便,發展被大大甩下了。

贛深高鐵

隨著1996年京九鐵路的開通運營,江西南下廣東大灣區出海的道路才又暢通起來。但由於鐵路沿線基本經過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故而江西的發展後勁還是不足。近期,隨著贛深高鐵橫嶺隧道的全面貫通,贛深高鐵距離通車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江西南下大灣區的道路也將越來越便捷迅速。江西融入大灣區發展,實現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勢頭也將更加強勁。

粵港澳大灣區

千年大庾嶺官道,折射著江西人千年以來生生不息走向外部世界的努力,顯現出今日江西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決心。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江西推進「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突破方向,是江西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的重要目的地,是江西走向世界、融入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橋梁樞紐。相信江西通過贛深高鐵的修建和此次對接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能用好粵港澳地區的產業資源、人才資源、創新資源,高水平推進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全面擁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弄潮兒。

歡迎點讚轉發關注三連哦!我是豫章節度使,與我一道品茶說歷史,煮酒論英雄。

相關焦點

  • 「圓夢小康」江西贛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今年6月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朝著將贛州打造成為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三區一園」的定位,將贛州打造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幅加速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長卷,在贛南大地徐徐鋪展。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2 15:29:02 來源: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評論:0
  • 招商引資 發展旅遊 大餘龍南全南加快融入大灣區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杜宇蔚/文三地主官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在2019年江西省兩會上,江西提出「南下」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並支持贛州建成贛粵開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年多的時光過去了,從贛州市到其轄下縣市區,均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了許多努力。
  •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於近日正式印發,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贛州的又一重要使命。
  •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江西這樣幹
    舉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並把它作為今年全省大型招商推介的收官之作,具有特殊意義。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指出,江西要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 新起點,新機遇——港澳臺同胞盼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新華社深圳12月1日電(記者王豐)在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持續深化。不少港澳臺同胞表示,希望能更好融入大灣區發展,尋得人生發展新機遇。   香港青年麥騫譽與校友共同創辦的路邦動力公司已入駐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兩年,主營動感仿生機器人的研發和製造。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2014年底,深圳市專門出臺《關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通過灣區經濟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深圳突破單一城市的發展局限。」2015年1月,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譚剛,在會上提交了一個提案,標題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新常態》。由於第一次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字,譚剛被本地媒體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自從江西贛州南康格力小鎮今年7月份開工,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何鵬鵬就一直在工地上忙碌。格力智能製造基地落戶帶來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家具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何鵬鵬說,「小鎮投產後,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家具』將升級為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鏈新平臺」。  同樣忙碌的,還有返鄉興業的東莞訊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逢春。
  • 對接大市場 搞活大流通 鶴翔蔬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
    對接大市場 搞活大流通鶴翔蔬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市場懷化新聞網訊 7月7日,在距懷化城區20公裡的鶴城區黃金坳鎮坪星村鶴翔農業生態蔬菜基地,工人們正冒著盛夏高溫,採摘打包辣椒、黃瓜、茄子、苦瓜等時鮮優質蔬菜
  • 沙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當前,沙田鎮積極對接大交通格局,對全鎮路網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通過南沙大橋、沿江高速、穗深城軌等交通要道北上南下、東進西出,順暢連接珠三角東西兩岸,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透露了這些重要信息
    在這特殊的一天,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智庫主辦,大中華國際集團(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環球經貿廣場協辦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人類的奇蹟城市」深圳地產40年盛典活動在深圳舉行。陳勁松: 重新定義一個城市是這個城市未來最大的希望和紅利,沒有之一世聯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勁松感嘆深圳40年彈指一揮間,展望未來十年,包括深圳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已經處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歷史時刻。
  • 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在澳門舉行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毛磊)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12月12日在澳門成功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大網球協會合作,共同推廣網球運動在大灣區間的交流與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由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廣東省網球協會、華發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中山大學EMBA網球協會和梧州網球協會聯合主辦,旨在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網球運動發展。本次活動獲得澳門中聯辦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共由28名業餘網球運動員組成兩隊,分別是澳門中聯辦聯隊和澳門國際文體聯隊,以雙打的形式進行友誼賽。
  • 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本屆峰會匯聚專家學者,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等話題,結合典型案例,全面詮釋城市化理念,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峰會上,「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揭牌。
  • 馬志達:厚植愛國主義精神,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馬志達表示,當前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好時機,唯有厚植愛國主義精神,才能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怎麼做到這點呢?馬志達認為,首先,要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國家的歷史,尤其是「一國兩制」的歷史。「一國兩制」是我們的愛國同胞辛苦創造的,它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只有更好地學習「一國兩制」オ能更好地發展灣區。另外,要充分利用好大灣區愛國教育資源。
  • 輝煌2018:耀眼全球的粵港澳大灣區
    作者: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魏傳光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氣象協同發展、互利合作,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氣象事業發展大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作為發展動力,以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核心技術突破等作為攻堅任務,推動粵港澳攜手提升氣象對大灣區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等方面的基礎性保障作用。(二)基本原則創新機制,共建共享。
  • 吉安綠色農產品「擁抱」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9月19日,83.56億元的農業產業和農產品產銷對接項目在深圳召開的2020江西吉安·粵港澳大灣區農特產品推廣會上簽約,吉安綠色農產品走出「家門」,擁抱大灣區市場。近年來,吉安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先後與深圳等地開展了農產品產銷對接、大健康產業推介等一系列交流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吉安蔬菜每年銷往廣東約16萬噸,生豬外調70%銷往廣東,越來越多的吉安農產品正源源不斷地裝進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
  • 新形勢下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新模式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 劉耕源、徐琳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趙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
  • 叮咚贛州申請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群聊 請通過驗證
    自從江西贛州南康格力小鎮今年7月份開工,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何鵬鵬就一直在工地上忙碌。格力智能製造基地落戶帶來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家具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何鵬鵬說,「小鎮投產後,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家具』將升級為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鏈新平臺」。
  •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北京會議透露這些關鍵信息!
    撰文|張銀銀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呼之欲出。 8月15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對於關心區域經濟發展、我國新一輪開放創新,以及相關投資的朋友來說,會議通稿不長,但信息量很大,細微的一些變化非常值得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