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點,新機遇——港澳臺同胞盼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20-12-23 人民網

  新華社深圳12月1日電(記者王豐)在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持續深化。不少港澳臺同胞表示,希望能更好融入大灣區發展,尋得人生發展新機遇。

  香港青年麥騫譽與校友共同創辦的路邦動力公司已入駐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兩年,主營動感仿生機器人的研發和製造。麥騫譽介紹,目前公司位於香港的總部處理算法、軟體及硬體設計,而硬體組裝、技術測試、機件結構已轉移至大灣區內地城市。

  「大灣區給前來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住房補貼、減免租金、創新基金等優惠政策。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廣東江門的高校也進行產學研合作。」麥騫譽說,除了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公司還在廣州天河、東莞松山湖和江門五邑分別設立內銷中心、採購中心以及人才培養和測試中心。

  今年10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會議提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我們看好大灣區未來的發展,也希望未來大灣區能夠作為一個整體,擁有統一的政策和聯網信息。」麥騫譽說。

  像麥騫譽一樣,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把創業的目光投向粵港澳大灣區。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累計孵化港澳臺及國際青年創業團隊227家,其中又以香港創業團隊佔大多數;而在2019年開園的東莞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已吸引約40個港澳青年創業項目落地發展。

  2018年,29歲的香港青年鄧文俊已在香港IT圈裡摸爬滾打了9年,從程式設計師到自主創業,他的事業始終難以突破瓶頸期,而粵港澳大灣區給了他新的發展機遇。

  「我曾花了幾個月時間,不做其他事情,就走了大灣區9個城市,一個個去對接了解。」鄧文俊最終選擇落戶東莞松山湖,成立以增強現實(AR)為主要開發項目的科技公司。「大灣區製造業發達,我們公司所設計的產品可以直接對接企業,從而減少中間商成本,公司成立近兩年來,同樣的投入,收益要比以前高5至6倍。」他說。

  近年來,香港和內地間開通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今年8月,新橫琴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相繼開通,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布局正在形成。

  「大灣區城市間的交流合作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方便,未來我們還希望在灣區內其他城市設立分公司。」鄧文俊說。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在互聯互通、協調機制、制度銜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齊頭並進的大灣區共建態勢。數字經濟、智能製造、區塊鏈等新產業新業態塑造著大灣區的創新生態,大灣區的產業體系趨於完備;三地政府和廣大民眾形成了攜手發展大灣區的共識,中西多元文化融合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國際商業網絡更加密集,資本市場和自由貿易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11月28日開幕的珠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和珠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共同籤署《關於推進澳珠人才協同發展的合作協議》,宣布珠澳將攜手共建大灣區人才高地。

  「通過強化珠澳創新鏈條的連接、創新要素的驅動,使廣、深、港、澳走廊通過珠澳合作帶動珠江口西岸發展,形成一個閉環的創新鏈,從而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一流灣區的目標。」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說。

  站在即將封頂的艾美特大廈前,臺商蔡正富難掩臉上的喜色,作為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見證了33年來公司在大陸的一步步成長。「這座大廈將成為我們的總部大樓,標誌著我們公司進入轉型升級、開拓粵港澳大灣區的新階段。」蔡正富說。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當日,深圳臺商協會組織包括蔡正富在內的在深臺商臺胞收看轉播,大家反響熱烈。

  「在新時代,我對深圳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會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充分運用大陸各項惠臺利民政策舉措,投資興業,在此生根,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最積極的貢獻。」深圳臺商協會會長陳忠和說。

(責編:劉潔妍、燕勐)

相關焦點

  • 「佛港澳臺青年灣區行」正式啟動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佛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政華表示,來到佛山就是佛山人,希望佛港澳臺青年能夠肩負起佛山高質量發展的重任,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應有貢獻。王蓓蓓 攝  臺港澳青年助力大灣區發展  佛山市青年臺商會創會會長劉偉立、市青年商會會長李昭強也在現場分享了他們的感受,他們紛紛表示會繼續發揮好平臺作用,進一步加強青商團體間交流合作,舉辦更多更好的線上線下交流,鼓勵支持更多佛臺青年參與「雙區」建設,進一步促進佛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 馬志達:厚植愛國主義精神,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馬志達表示,當前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好時機,唯有厚植愛國主義精神,才能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怎麼做到這點呢?馬志達認為,首先,要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國家的歷史,尤其是「一國兩制」的歷史。「一國兩制」是我們的愛國同胞辛苦創造的,它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只有更好地學習「一國兩制」オ能更好地發展灣區。另外,要充分利用好大灣區愛國教育資源。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2 15:29:02 來源: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評論:0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2014年底,深圳市專門出臺《關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通過灣區經濟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深圳突破單一城市的發展局限。」2015年1月,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譚剛,在會上提交了一個提案,標題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新常態》。由於第一次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字,譚剛被本地媒體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 2020年「熊貓杯」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棒壘球賽開賽
    本次賽事是在中國棒球協會、中國壘球協會、廣東省體育局指導下,廣東省青少年訓練競賽中心從 2019 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 " 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棒壘球賽暨慢投壘球聯盟賽 " 賽事活動。所有參賽隊伍以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內各城市棒壘球協會或者棒壘球總會為參賽單位,參賽隊伍以該城市為名稱;所有參賽隊員除符合競賽規程中規定的出生年齡外和戶籍、學籍城市外,所有參賽隊均在 " 中國棒壘球 "APP 上統一註冊管理。主辦方表示,棒壘球作為國際化商業化最強的團隊運動,在中國有著百年歷史,在粵港澳地區也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
  • 乘風破浪往前行——深圳臺企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
    「這座大廈將成為我們的總部大樓,標誌著公司進入轉型升級、開拓粵港澳大灣區的新階段。」蔡正富說。  艾美特1973年創立於臺灣,主要生產電風扇、電暖器等家用電器。1991年,看到大陸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機遇,艾美特開始在深圳建廠。經過在大陸29年打拼,艾美特逐漸成長為產品行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家電品牌。
  • 兩岸同胞將在新時代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從探索科技創新合作到謀劃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粵港澳大灣區邁開了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步伐,生動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一國兩制」新實踐的勃勃生機。 如此難得的時代機遇,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創造了條件。
  • 招商引資 發展旅遊 大餘龍南全南加快融入大灣區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杜宇蔚/文三地主官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在2019年江西省兩會上,江西提出「南下」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並支持贛州建成贛粵開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年多的時光過去了,從贛州市到其轄下縣市區,均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了許多努力。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2019廣州國際玻璃展會8月繼續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2019廣州國際玻璃展會8月繼續舉行   由廣東省玻璃協會與廣州瑞鴻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2019 CGE廣州國際玻璃工業技術展覽會暨廣州國際玻璃展」將於8月22-24日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再度舉行,同期舉行
  • 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艾德控股集團迸發全方位創新活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布局和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承載著對整個中國經濟未來圖景的想像和期望。正如《2020粵港澳數字大灣區融合創新發展報告》所述,在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以0.6%的面積創造全國近12%的GDP;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以5.59萬平方公裡的面積和7116萬人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堪稱名副其實的大灣區。可以說,整合了粵港澳三地資源的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了全中國最好的經濟和金融資源,發展基礎堅實,市場機製成熟,產業體系配套齊全,金融體系全面領先。
  • 基礎設施「硬聯通」體制機制「軟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入新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大灣區建設啟動以來,粵港澳三地基礎設施「硬聯通」、體制機制「軟聯通」,加快融合,同向共進,大灣區建設步入新階段。近日,大灣區重大交通工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順利完成與人工島的水下對接,大灣區城市間的內聯外通將更加便捷。
  • 「圓夢小康」江西贛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今年6月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朝著將贛州打造成為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三區一園」的定位,將贛州打造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幅加速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長卷,在贛南大地徐徐鋪展。
  • 對接大市場 搞活大流通 鶴翔蔬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
    對接大市場 搞活大流通鶴翔蔬菜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市場懷化新聞網訊 7月7日,在距懷化城區20公裡的鶴城區黃金坳鎮坪星村鶴翔農業生態蔬菜基地,工人們正冒著盛夏高溫,採摘打包辣椒、黃瓜、茄子、苦瓜等時鮮優質蔬菜
  • 從大庾嶺千年官道,看江西今日為何選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文/豫章節度使前幾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再度推動贛粵合作深入發展。從歷史上看,贛粵兩省淵源頗多。大庾嶺唐開元四載(716年)冬,張九齡監督開鑿新路,命道旁多植梅樹,故大庾嶺又名梅嶺。白居易詩云:「大庾多梅,南枝既落,北枝始開。是也」。
  • 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構建「三大交通圈」
    站在新起點,肇慶將加快打造「一體兩翼」雙樞紐交通發展格局,加速構建大灣區一小時、廣佛肇半小時、市域一小時「三大交通圈」,構建「立足廣佛肇、對接深港澳、融入大灣區、輻射大西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意味著,進入「雙樞紐」的肇慶,將形成「空鐵聯動」的發展格局。近年來,不斷加密的高鐵和城軌網絡,讓肇慶實現20分鐘到佛山、40分鐘到廣州、1小時到深圳,一小時20分鐘到香港,加速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並成為西南地區高鐵進入大灣區的首站,全面融入國家高鐵經濟圈。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青少年「同心抗疫」英語寫作辯論賽暨志願...
    7月25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青少年「同心抗疫」英語寫作辯論賽暨志願服務啟動儀式在廣州二沙島文立方舉行。連續倆屆大賽及本次啟動儀式的主要承辦方CSSC優才之路負責人鄧京幹先生表示,本次系列活動的目的,就是要為大灣區青少年提供一個表達與交流的平臺,讓他們走出象牙塔,去見識和感知更廣闊的世界,在世界舞臺傳播中華文化自信,提升全球勝任力,也讓國際青少年能更好地認識大灣區的發展。
  • 理論圓桌會|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11月27日,「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論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與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承辦。
  •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於近日正式印發,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贛州的又一重要使命。
  • 李希到河源調研:​抓住機遇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區,爭當融入...
    李希到河源調研:​抓住機遇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區,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2020-11-11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港澳青年如何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聽聽他們怎麼說
    中共中央黨校博士、深圳市委黨校張磊副教授應邀作報告,40多名粵港澳青年企業家代表、服務機構代表圍繞學習講話精神、灣區創新創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背景下企業成長發展等三個主題展開討論交流,引發青年共鳴,取得良好成效。學習講話了解政策灣區青年收穫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