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如何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聽聽他們怎麼說

2020-12-11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10月29日下午,以「青力量闖灣區創未來」為主題,粵港澳青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暨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座談會在粵海街道高新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灣區青年空間舉行。

團市委書記方琳,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鮑曉晨,團區委書記金翠,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人大工委主任袁麗出席會議。中共中央黨校博士、深圳市委黨校張磊副教授應邀作報告,40多名粵港澳青年企業家代表、服務機構代表圍繞學習講話精神、灣區創新創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背景下企業成長發展等三個主題展開討論交流,引發青年共鳴,取得良好成效。

學習講話了解政策

灣區青年收穫頗豐

座談前,中共中央黨校博士、深圳市委黨校張磊副教授應邀作報告,帶領與會青年代表集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內容。同時,由專業機構政策分析師作宣講,幫助港澳青年深入了解來深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

隨後,青年代表圍繞主題暢所欲言。曾在美留學的90後香港青年黃可欣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令人振奮,那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讓我看到了更大的市場、更好的前景。

從事科技行業創業的澳門青年陳振傑分享說創業需要資本,更需要市場。我幾年前將公司從澳門遷至深圳,因為深圳對科技創業型企業的支持,也因為這裡完善的產業鏈,幾年來公司得到了迅猛發展。

灣區青年林國威建議搭建灣區青年資源連結平臺,開通面向灣區青年的招聘及宣講渠道,營造更具「煙火」氣的就業環境,讓更多灣區青年了解、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

與區委統戰部部長對話交流

共繪灣區同心共融發展大局

鮑曉晨表示,希望灣區青年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更深地融入國際體系,為中國及世界經濟貢獻灣區青年力量。他說到,南山區作為團中央18個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縣區之一,將繼續搭建好灣區青年務實合作的平臺,拓寬灣區青年企業家的國際視野,積極引導灣區青年搶抓「雙區驅動」機遇,為灣區青年展翅高飛提供條件。

與團市委書記聊天談心

共話城市發展和個人成長

「深圳,對於青年來說,是有獨特魅力的」,方琳表示,深圳是一座社會大學,它教育青年積極向上、不斷成長蛻變。深圳也是一座企業大學,這裡駐紮的多而優的大、中、小型企業,給了青年人歷練、成才的平臺和機會。她表示,深圳團市委將根據青年需求,推出、優化青年服務項目,豐富服務內容,幫助青年在大灣區獲得更好發展。同時,方琳也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青年成長故事與親身經歷過的城市發展,與在座青年交流談心,鼓勵引導在座港澳青年主動作為,主動融入大灣區。

本次活動旨在號召粵港澳青年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中聯辦、市委黨校等專家學者,以及南山團區委、粵海街道辦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相關焦點

  • 澳門專才發展學會會長高俊輝等:促進港澳融入灣區發展
    在9月2日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和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聯合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我為「十四五」規劃獻一策主題活動中的專家分享環節裡,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博士智庫委員會副主任、臨床醫學博士、澳門執業醫生林哲正,澳門專才發展學會會長、澳門特別行政區人才發展委員會委員高俊輝,全國青聯委員、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監事長
  • 港澳同享「市民待遇」 大灣區宜居建設再「升級」
    謝惠強攝(新華社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灣區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是重中之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以來,各項便利舉措不斷頒布,逐步推動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方面逐步實現與港澳的銜接。最新的進展,是粵港籤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57項措施,當中多項措施將為港人在內地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 劉漢球赴澳門出席社團活動,希望澳門鄉親社團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11月22-24日,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漢球赴澳門出席澳門清遠同鄉會成立八十六周年紀念活動,出席澳門清遠市英德商會、澳門清遠市英德聯會第一次常務會董會會議,拜訪澳門清遠市清城區聯會、澳門善明會,希望他們認真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特區建立
  • 港澳青年創業訓練營在松山湖開班
    這個訓練營既能助力港澳青年創業,又能為其在創業過程中物色合適的東莞夥伴。記者今(13)日從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獲悉,第二期港澳青年創業東莞夥伴訓練營開班儀式,於11日在松山湖人才大廈舉行,本期訓練營精準錄取40名學員,優配8位導師並採取雙導師制,力求培養更多優質的港澳青年人才發展服務人員和夥伴,為港澳青年人才創新項目提供就近轉化、迅速量產和精準對接機會,進一步承接好港澳項目在東莞落地發展。
  • 「佛港澳臺青年灣區行」正式啟動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佛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政華表示,來到佛山就是佛山人,希望佛港澳臺青年能夠肩負起佛山高質量發展的重任,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應有貢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年臺商開始隨父輩來到佛山接班傳承、創業發展,成為臺資企業持續發展的新生力量。為了幫助青年臺商儘快熟悉大陸政策環境、了解大陸經濟特點、融入佛山,臺青研修班也隨之誕生。
  • 港澳青年內地「雲實習」收穫多:了解祖國 充實自我
    2020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總結座談會近日在北京舉行。活動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主辦方和實習機構代表、參加文化實踐的港澳大學生共百餘人參加。   座談會邀請相關專家圍繞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青年就業主題開展專題講座,實習生、實習機構代表以及港澳青年機構代表交流分享了活動感悟和對港澳青年工作的建議。
  • 東莞濱海灣新區融入大灣區產業鏈
    「濱海灣新區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而生。近年來,新區以改革開放融入大灣區競合格局,努力把後發劣勢轉化為後發優勢,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綜合優勢。」東莞濱海灣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羅斌說。東莞曾被稱為「世界工廠」,而濱海灣片區就處於這座工廠的核心。
  • 張建宗籲港青擔當「促成者」「推廣者」角色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致辭指出,希望香港青年繼續提升自身能力,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擔當「促成者」「推廣者」角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資料圖:香港青年參觀濱海圖書館留影。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本屆比賽的題目內容涵括中國歷史、地理、文化、詩詞、時事等,旨在提高和加深香港學生對中國國情知識的興趣,培養獨立分析、理性思考的能力。
  • 港澳律師大灣區執業意味著什麼?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一年多以來,國家連發多份文件,通過港澳律師在灣區的執業試點,為港澳律師打開了一扇門,加強三地法律認同。&nbsp&nbsp&nbsp&nbsp在業界學者和在大灣區執業的律師眼中,這些文件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 中華文化延續城市文脈 文化產業融入灣區發展
    陳可辛、杜琪峯、徐克等知名香港導演轉入內地發展,「合拍片」大獲成功。2019年4月,國家電影局為進一步支持港澳電影產業在內地發展,宣布出臺五項新措施,全面放寬港澳電影產業進軍內地市場的限制。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臺,更多香港影視人融入大灣區合拍電影、電視劇,成為香港影視業重新崛起的一條生路。
  • 年輕人,如何在灣區實現夢想?聽聽他們怎麼說
    後疫情時期,如何調整職業規劃?怎樣思考自身定位,把握髮展機遇?大灣區有哪些新熱點、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廣大青年如何投身「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衝刺當中?如何紮根灣區,成為「人生贏家」?有請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獲得者為我們分享經驗!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2014年底,深圳市專門出臺《關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通過灣區經濟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深圳突破單一城市的發展局限。」2015年1月,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譚剛,在會上提交了一個提案,標題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新常態》。由於第一次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字,譚剛被本地媒體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 馬志達:厚植愛國主義精神,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廣東政協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主任馬志達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這樣說。「『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關鍵在於澳門人的愛國之心。」馬志達表示,當前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好時機,唯有厚植愛國主義精神,才能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怎麼做到這點呢?馬志達認為,首先,要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國家的歷史,尤其是「一國兩制」的歷史。
  • 招商引資 發展旅遊 大餘龍南全南加快融入大灣區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杜宇蔚/文三地主官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在2019年江西省兩會上,江西提出「南下」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並支持贛州建成贛粵開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年多的時光過去了,從贛州市到其轄下縣市區,均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了許多努力。
  • 新活廣州 | 為何選擇大灣區?這些澳門青年有話說!
    但蔡依瑩認為:「講好普通話,才能夠更好地走出澳門這一方小天地,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同聲同氣,粵澳交流加深唐一來到廣州,這裡和澳門一樣講粵語,他覺得「就有一種同聲同氣的感覺」。共通的方言,使得廣州對於澳門青年來說,更顯親切。事實上,近年來,粵澳兩地的交流不斷加深,聯繫也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來到廣州逐夢。
  • 新活廣州 |為何選擇大灣區?這些澳門青年有話說!
    但蔡依瑩認為:「講好普通話,才能夠更好地走出澳門這一方小天地,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同聲同氣,粵澳交流加深唐一來到廣州,這裡和澳門一樣講粵語,他覺得「就有一種同聲同氣的感覺」。共通的方言,使得廣州對於澳門青年來說,更顯親切。事實上,近年來,粵澳兩地的交流不斷加深,聯繫也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來到廣州逐夢。
  • 2020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 總結座談會在線舉行
    、副主席於群,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等內地與港澳各相關機構的領導和代表,各實習機構代表和港澳實習生以及港澳各界的青年代表參加座談。座談會邀請相關專家圍繞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與青年就業主題進行專題講座,實習生、實習機構代表以及港澳青年機構代表交流分享了活動感想和對港澳青年工作的意見建議。
  • 「同心撐青年」計劃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圳實習就業
    新華社深圳12月12日電(記者李曉玲)深圳海外聯誼會11日啟動名為「同心撐青年」的支持港澳青年來深圳實習就業計劃,預計每年可為港澳青年提供最多上千個就業與實習崗位。名為「問策助發展」的深港澳企業政策諮詢服務計劃,可為港澳人士提供各類創業、就業政策信息諮詢服務。
  • 助力光明區多黨合作事業 和港澳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
    深圳僑報記者 謝青芸 攝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謝青芸 通訊員 羅育強 何建華) 7月31日,光明區民主黨派服務中心、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深港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正式揭牌啟用,標誌著光明區多黨合作事業和港澳交流合作邁上新的臺階。
  • 「百企千人」第5年:累計吸引1500名港澳青年學生到南沙實習
    第一年首批只有23名香港學生到南沙實習,去年高峰期超過600位港澳青年來到南沙,到今年由於疫情限制人數只能從報名的500多位港澳青年中選擇120位青年來到南沙。「百企千人」計劃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平臺,超過1500名港澳青年從這個窗口了解南沙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