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小康」江西贛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20-12-16 江南都市報

在中國版圖上,一個「A」字形結構的城市群屹立在南海之濱,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粵港澳大灣區。而贛州,正位於它通往內陸的直接腹地。

今年6月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朝著將贛州打造成為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三區一園」的定位,將贛州打造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

一幅加速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長卷,在贛南大地徐徐鋪展。

腹地變前沿 交通物流互聯互通

日前,隨著路虎、寶馬、豐田霸道等進口汽車進入倉儲區,贛州國際陸港的贛州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進口汽車突破千輛大關。作為江西首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贛州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憑藉內陸港區位優勢和便利的國際物流通道,吸引眾多汽車進口貿易企業集聚,進口汽車規模迅速做大,進口貿易額突破4億元人民幣。

自2014年10月開工建設以來,不靠海的贛州國際陸港以進口全直通、出口全直放的通關優勢,高效對接深圳鹽田港、廣州港、廈門港等沿海港口,打通了滿洲裡、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和二連浩特4個出境通道,常態化運行18條內貿、公鐵海多式聯運線路和19條中歐(亞)班列線路,成為了贛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底氣之一。

交通暢,百業興,贛州扼贛、粵、閩、湘四省交通要道,素有四省通衢之地利。為了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贛州緊緊圍繞把贛州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這一目標,在加快構建綜合交通網絡上下工夫。

隨著時速350公裡的昌贛客專通車,贛州去年底正式邁入高鐵時代。目前贛深高鐵、興泉鐵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設,將於明年建成通車,屆時,贛州北上南昌、南下深圳只需2小時。贛州市民期盼的「早上贛州吃炒粉,中午深圳品海鮮,晚上南昌喝糊羹」的夢想將成為現實。展望未來,贛州鐵路建設將形成「一縱一橫」高速鐵路和「兩縱兩橫」普速鐵路的3個「十」字形鐵路網,成為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節點城市。與此同時,贛州正加快建立贛州至香港、澳門、珠海、佛山等地空中快速聯絡線,力爭讓大灣區市民將贛州作為其中轉國際及地區航班的選擇。

在完善連接大灣區的信息高速公路方面,贛州積極融入大灣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全市4G覆蓋質量和範圍,加快高速光纖寬帶、5G、移動物聯網、IPv6(網際網路協議版本6)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贛州大力實施大數據戰略,引進物聯網、大數據、軟體服務等企業,打造大數據產業園,還在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上發力,推動我市和大灣區城市電子認證平臺無縫接軌。

老區變特區 優勢產業協同發展

7月1日,珠海格力電器正式籤約贛州,與贛州在智能製造等多方面開展合作。7月10日,格力選擇贛州為新零售全國巡迴直播的第一站,直播現場向全國觀眾推介贛州紅色文化、展示定南瑞獅表演、介紹老區新貌,全天直播帶貨成交額突破50.8億元。公司董事長、總裁董明珠表示,希望與南康的家具結合起來,為贛州的老區發展做貢獻的同時,還能讓贛州的美走向世界。

這是贛州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引進的第一家世界500強制造企業。近年來,贛州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積極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不斷豐富「朋友圈」。圍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現代家居城、中國稀金谷、青峰藥谷、贛粵電子信息產業帶、贛閩紡織服裝產業帶「兩城兩谷兩帶」主導產業,贛州積極對接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承接大灣區優質產業轉移,瞄準大灣區目標企業,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招商優惠政策。贛州經開區推行「大項目帶動,全產業鏈招商」模式,著重對接粵港澳企業取得較好成效,陸續引進了名芯半導體晶圓製造項目、深圳同興達2.5D和3D玻璃蓋板項目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車和電子信息雙首位產業項目,總投資達300億元。今年以來,興國縣落地的工業項目,超九成來自粵港澳大灣區。

贛州還高標準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主動對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設,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推動與大灣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校地、校企協作和技術對接的網絡平臺,建立與大灣區相匹配的全鏈條創新政策和創新生態。積極對接大灣區科技人才資源庫,重點圍繞我市產業發展技術短板,通過項目合作、技術諮詢、課題攻關、智慧財產權入股等方式,在大灣區引進一批專、精、高的創新科技高端人才。在醫療合作方面,日前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在章貢區的贛州市立醫院正式揭牌,掀開了贛南蘇區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新篇章,今年以來,廣東方面已派駐9位優秀博士醫療專家坐診服務交流,大大提升贛南蘇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打造後花園 生態環境共建共享

今年7月16日,安遠縣率先迎來了江西省首個疫後跨省遊團隊,來自大灣區的旅遊團隊來此開展為期兩天的「東江源 客家情」贛州體驗之旅。「喝源頭水、泡富硒溫泉、品客家美食,很是愜意。」遊客張斐說。

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的源頭。近年來,贛州持續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東江源水環境共治共保,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深圳某基金會攜手尋烏縣發起護東江公益活動,全額捐贈2000萬元用於生態修復,並捐建7800盞鄉村路燈;安遠縣多措並舉護好東江源頭水,投資近12億元對三百山景區進行提升改造,力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休閒度假後花園。

有了優美的生態環境,贛州不斷推動綠色產業優勢互補,促進生態產品供需結合,與大灣區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力爭把贛州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富硒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度假後花園。

依託豐富的紅色、古色、綠色資源,實施引客入贛工程,建設大灣區旅遊度假首選地、打造大灣區康養休閒勝地。擁有「好山好水」的上猶縣,依託豐厚的山水資源、客家文化等旅遊度假資源和立體通達的便捷交通,致力於全域景區化,籤約落地建設了南湖國際垂釣基地、天沐溫泉等一批特色民宿、康養體項目,精心打造的「一杯茶、一幅畫、一條魚、一塊石、一列小火車、一泓溫泉」六張生態旅遊名片和「春花秋葉、夏漂冬泡」特色旅遊品牌吸引粵港澳等省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身為農業大市,贛州充分發揮綠色生態優勢,瞄準大灣區高端市場需求,實施優質農產品供應工程,打造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以臍橙、蔬菜、油茶、生豬、黃雞、茶葉為重點,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推進規模化、生態化、標準化生產,建設一批直供大灣區的優質農牧漁產品供應基地。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項目成功落地信豐縣,建成後可有效幫助解決蔬菜技術、品種、標準、設施及人才培訓等難題,加快打造南方地區蔬菜產業質量標準中心和標準化服務示範基地。(伍兆雲)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

編輯:陳遠路

相關焦點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22 15:29:02 來源:黑龍江網絡廣播電視臺 評論:0
  •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於近日正式印發,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贛州的又一重要使命。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自從江西贛州南康格力小鎮今年7月份開工,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何鵬鵬就一直在工地上忙碌。格力智能製造基地落戶帶來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家具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何鵬鵬說,「小鎮投產後,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家具』將升級為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鏈新平臺」。  同樣忙碌的,還有返鄉興業的東莞訊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逢春。
  • 叮咚贛州申請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群聊 請通過驗證
    自從江西贛州南康格力小鎮今年7月份開工,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何鵬鵬就一直在工地上忙碌。格力智能製造基地落戶帶來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家具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何鵬鵬說,「小鎮投產後,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家具』將升級為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鏈新平臺」。
  • 從大庾嶺千年官道,看江西今日為何選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文/豫章節度使前幾日,2020年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廣東深圳舉行,再度推動贛粵合作深入發展。從歷史上看,贛粵兩省淵源頗多。元朝時期,廣東省幾乎全境地區與今日之江西省,同屬於當時的江西行省管轄。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等路行中書省,治所龍興府(今江西南昌),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4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將江西行省的廣東地區分出,設置廣東等處行中書省。
  • 招商引資 發展旅遊 大餘龍南全南加快融入大灣區
    作為江西南大門、廣東後花園,近年來,贛州各縣市區一直努力擁抱大灣區、融入珠三角,搭上粵港澳經濟圈發展快車。近期,贛州大餘、龍南、全南三縣市主官紛紛加強與珠三角地區的溝通對接,深化合作共識。■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杜宇蔚/文三地主官動作頻頻加快融入大灣區發展在2019年江西省兩會上,江西提出「南下」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策略,並支持贛州建成贛粵開放合作高地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年多的時光過去了,從贛州市到其轄下縣市區,均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了許多努力。
  •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江西這樣幹
    省委、省政府舉辦這次活動,省委主要領導親自率團出席,充分體現了江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對外開放走深走實的政治擔當和行動自覺。二是高水平推進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具體舉措。擴大開放是推動我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高水平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是促進我省擴大開放的重要抓手。
  • 江西為贛州「量身」出臺政策 看看有哪些「乾貨」
    人民網贛州6月9日電(時雨)6月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臺,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若干政策措施》裡有哪些「乾貨」?這個政策的出臺能給贛州帶來怎樣的紅利?8日,贛州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盧述銀在發布會上進行了解讀。
  • 「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以網球會友 促區域交流
    活動聯合大灣區各大網球協會、機構,為進一步推廣網球運動在大灣區間的交流與發展搭建平臺,活動所籌得的善款將會用於「澳門重點青少年網球培養計劃」,以球會友,促進區域間網球運動員切磋學習,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發展浪潮。
  • 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成功舉行...
    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成功舉行  以網球會友,促進大灣區交流  澳門, 2020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與大灣區各大網球協會及機構合作,共同進一步推廣網球運動在大灣區間的交流與發展,並在當晚於新濠天地君悅酒店舉行頒獎晚宴,將籌得的善款將會用作培養澳門網球界的菁英。
  • 江西南北「雙核發展」,落後局面能否改變
    對於培育「副中心」,江西起步很早。早在2005年,江西就提出「一主兩副」發展戰略:「一主」指省會南昌,「兩副」則是九江和贛州。2016年,上饒又與九江和贛州一道,升格「省域副中心城市」。不過,此後江西僅針對贛州出臺專門支持政策,把贛州發展放在優先位置,舉全省之力支持。江西該怎麼發展?是走雙核心城市還是走均衡發展道路?
  • 粵港澳大灣區「贛州·紅色初心號」專列貴賓團開啟初心路精彩之旅!
    2020年12月16日,300餘名粵籍遊客乘坐「贛州·紅色初心號」旅遊專列從東莞東出發抵達贛州站,開啟贛州初心路精彩之旅!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6日下午,載著300餘名廣東遊客的「贛州·紅色初心號」旅遊專列緩緩停靠在贛州火車站。
  • 時尚新贛州 5縣市聯手紅動大灣區
    核心提示: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帶36家品牌服裝企業集中參展,打造「贛州時尚館」,成為時尚展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 贛州經開區:「引進來」「走出去」雙向發力,加速融入「雙循環」新...
    近年來,贛州經開區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工業強省戰略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實施大開放主戰略,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開創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局面,努力爭當全省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排頭兵
  • 沙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當前,沙田鎮積極對接大交通格局,對全鎮路網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通過南沙大橋、沿江高速、穗深城軌等交通要道北上南下、東進西出,順暢連接珠三角東西兩岸,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 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香港「再融入」
    2014年底,深圳市專門出臺《關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通過灣區經濟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深圳突破單一城市的發展局限。」2015年1月,身為廣東省政協委員的譚剛,在會上提交了一個提案,標題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東經濟發展新常態》。由於第一次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名字,譚剛被本地媒體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 「江西南大門」龍南撤縣設市 開工建設13個重大項目
    7月25日,江西龍南舉行撤縣設市揭牌儀式,宣告正式設立龍南市。圖為龍南市。(資料圖)江西龍南市官方供圖中新網贛州7月25日電 (吳鵬泉)江西龍南25日舉行撤縣設市揭牌儀式,龍南縣自此更名為龍南市。當日,該市集中簽約了21個招商引資項目,籤約金額235.9億元,13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龍南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東鄰定南,南接廣東和平、連平,西鄰全南,北毗信豐,是一個擁有千餘年歷史的客家古縣。龍南市擁有376座圍屋,被譽為「世界圍屋之都」,以龍南為主的贛南圍屋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威高集團贛州項目正式籤約落戶章貢區
    10月24日上午,章貢區人民政府與威高集團有限公司贛州項目籤約儀式隆重舉行,威高集團贛州項目、威高贛州醫療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章貢區。市委書記李炳軍出席相關活動,威高醫療控股董事局主席陳學利,區委書記高世文,區委副書記、區長連天浪,區領導範秀剛、李鑫出席籤約儀式。
  • 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
    4月21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9)》藍皮書。該藍皮書分基礎設施、經濟貿易、科技創新、人文灣區和三地合作等五大版塊,以大量數據、翔實素材和現實案例全景展示了2018、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展情況,對大灣區發展重點、熱點與難點問題進行了理論探索,提出政策建議。
  • 輝煌2018:耀眼全球的粵港澳大灣區
    在2019年「兩會時間」即將開啟,「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會成為2019年全國「兩會」的熱詞,並以嶄新姿態吸引各界關切的目光。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目標是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發揮三地互補的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實際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正當其時,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