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河源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2020-12-16 澎湃新聞

在『兩個大局』深刻變化、『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性交匯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東人民的深厚感情。我十分榮幸在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倍感溫暖、倍覺振奮,倍添信心、倍增幹勁。

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接受深圳報業集團記者專訪。陸穎 攝

12月4日,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在接受深圳報業集團「續寫『春天的故事』·走筆南粵權威訪談」全媒體採訪組專訪時表示,河源將把總書記對廣東的關懷厚愛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勁動力,深刻認識深圳發展之於全省大局、河源發展的重要性,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按照「灣區所向、深圳所需、河源所能」要求,找準河源市工作與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結合點,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為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作出河源努力、河源貢獻。

01

同飲東江水

河源與深圳親緣深厚

河源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地理位置上,河源與廣州、深圳及香港的直線距離均在200公裡以內,是粵東西北唯一同時近距離接受三個國際都市輻射帶動的地級市。在歷史上,河源與深圳兩地同屬惠陽地區,「我住東江頭,君住東江尾」,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據統計,河源目前有近60萬人在深圳工作和生活,河源60%以上的企業有著「深圳基因」,兩地交往非常密切。2013年,深圳全面對口幫扶河源以後,不僅給河源帶來實實在在的項目和真金白銀,更帶來開放的理念、先進的管理方式和務實高效的作風。

河源市區全景圖。陳仕平 攝

河源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深圳幾十年如一日的大力支持與傾情幫扶。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切實肩負起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使命。

丁紅都表示,總書記重要講話讓河源有了「天時」,河源的區位佔了「地利」,深圳和河源的深厚淵源佔了「人和」,這是河源發展的「天賜良機」。

河源市區新城區航拍圖。陳仕平 攝

河源要巧借善用深圳改革探索之活力、創新試驗之動力,從改革經驗借鑑、改革成果共享上『借船出海』。

丁紅都表示,接下來,河源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找準河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搶抓「雙區」建設、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和「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按照「中央要求、廣東使命、深圳所需、河源所能」,把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作為大機遇、大文章、大平臺抓緊抓實抓好,不斷提升產業、生態發展水平,並結合新一輪「深調研」工作,形成一批務實的調研成果,與編制「十四五」規劃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河源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02

堅定四個關鍵詞 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

河源與深圳一衣帶水、手足情深,2013年以來又結成全面對口幫扶的關係。在新的發展徵程中,河源如何肩負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使命?對此,丁紅都提出了「四個關鍵詞」。

01

一是「暢通通道」

丁紅都表示,河源將提升連接長江經濟帶和大內陸的「黃金通道」優勢,全力支持深圳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如大力推進連通深圳方向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贛深高鐵、梅龍高鐵、河惠莞高速公路紫金至惠州段建設,積極配合規劃深圳至河源、銜接杭深高鐵的高速鐵路,助力深圳形成與長三角地區聯繫的東向新通道等,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同時,藉助「雙區」對外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的優勢,有序組織和鼓勵企業搶抓訂單、拓展市場,推動市場採購貿易、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新業態加快發展,打通融入「雙區」的雙向貿易通道,形成與「雙區」深度融合的經貿網絡。

02

二是「戰略腹地」

河源將以打造深圳產業轉移和擴張發展的首選地為目標,進一步拓展深圳市發展空間。談起全力打造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戰略腹地規劃時,丁紅都打開了話匣子,「依託深圳大學灣區(河源)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河源將規劃建設一批高新技術試驗地和成果轉化地,同時積極引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形成『深圳總部+河源基地』『深圳研發+河源生產』產業協作體系。此外,河源會積極參與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全過程,在河源建設災備中心,為深圳探索數據資源跨境、跨域、跨級融合互通和協同應用提供更多信息數據資源支持。全力推進建設深河產業共建示範區,有序引導深圳現代服務業體系向河源延伸拓展,加強與深圳康養休閒旅遊合作共建。」

03

三是「生態屏障」

丁紅都表示,河源將堅決保護好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嶺,強化支持深圳綠色發展的生態屏障作用。加強深河區域環境保護合作,共同推進深河自然資源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整治,協同深圳一道築牢生態屏障。與此同時,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攜手深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提到河源的生態環境,丁紅都語帶自豪,「幾天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剛剛公布2020年度獲得『中國天然氧吧『稱號的地區,河源萬綠湖因負氧離子濃度高、環境優良而榜上有名,歡迎深圳市民到河源來呼吸負氧離子濃度高的新鮮空氣!」

04

四是「公共服務」

丁紅都表示,河源將全力完善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公共服務。「從加強民生融通,對標深圳政策體系,推進教育、醫療等領域合作,加快推進萬綠湖優質水直供深圳項目建設,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建設一批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方面,成為深圳的『大農場』『後花園』『康養地』。」

03

打造三大高質量發展平臺

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

從深莞惠一體化到深莞惠經濟圈(3+2)協同發展,再到正在規劃的深圳都市圈,河源等兄弟城市與深圳的全方位聯動越來越緊密。

目前,正在編制的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將河源納入其中,這是河源發展的重大機遇。如何在深圳都市圈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實現互補,是河源正在謀劃的一件大事。

丁紅都說,河源正積極參與高標準編制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以深圳先行示範區引領帶動,攜手深圳及其他兄弟城市共建共育深圳都市圈。

他表示:「河源將在『一核一帶一區』建設中,著力打造三大高質量發展平臺,帶動城市、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

走進河源市燈塔盆地,緊鑼密鼓推進項目建設的場景隨處可見:種業小鎮、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燈塔盆地分中心、燈塔盆地農高區農業醫院、發酵蔬菜產業園、美林油茶、忠信黑蒜……一個個如火如荼的場景,讓人感受到奮進的足音。

燈塔盆地田園綜合體將老圍屋翻新改造,融入人文元素,引進企業打造系列民宿。陳仕平攝

燈塔盆地位於河源市腹地,總面積2291平方公裡,是「雙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具備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支持河源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高區」。

目前,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管委會(籌)已經掛牌運作,並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和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力把燈塔盆地打造成引領河源未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平臺。

丁紅都告訴記者,

我們將堅定把燈塔盆地作為生態河源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主引擎』,打響『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把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水缸子』招牌打得更響、擦得更亮。

加快「融深」「融灣」質量效益提升,離不開高質量發展。河源把江海聯運、綜合保稅區、市高新區打造成為支撐河源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功能平臺。

丁紅都介紹,河源已對這一平臺的重點項目進行了系統部署:加快推動東江航道千噸級擴能升級及河源港口建設,與「雙區」實現江海聯運、鐵水聯運,穩步推進綜合保稅區申建工作;系統推進東源縣保稅物流中心(B型)投入運營,積極推進龍川縣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推動市高新區充分發揮現代產業龍頭帶動作用,在加速打造產業新城、科技新城過程中,輻射帶動引領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提檔增速。

贛深高鐵河源東站建設如火如荼。陳仕平 攝

一條高鐵串起沿線豐富資源,創造互聯互通無限可能。納入深圳都市圈一體化發展,交通「硬聯通」是先導。

河源將以高鐵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為支點、撬動江東新區打造都市經濟主戰場和未來城市核心,以釣魚臺片區打造『城市客廳』為支點、撬動中心城區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推動高鐵綜合樞紐、釣魚臺片區『雙核』聯動,高標準建設都市經濟帶動戰略核心載體,輻射帶動3000多平方公裡的現代河源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承接『雙區』城市功能疏解、社會服務延伸。

丁紅都說,隨著贛深高鐵開通,河源將劃時代地進入深圳1小時經濟圈,深河兩市將走得更近、更融合,同時折返線修建也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未來每天將開行12趟列車,成為河源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的通勤車。

丁紅都表示,到2025年,完成高鐵新城片區15平方公裡開發建設,構建完善的高鐵經濟產業生態圈;到2030年,預計江東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常住人口達45萬。假以時日,河源的每一個縣都將有高鐵通達,每一片土地都將「融深」「融灣」。

加快「融灣」「融深」,既離不開與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也需要優化營商環境實現體制機制「軟聯通」。

目前,河源與深圳在體制機制『軟聯通』方面進行了系列嘗試。兩市醫療、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取得重大進展,兩地建築企業資格互認等制度紮實推進。

丁紅都說,河源學習借鑑深圳系列改革舉措,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工作,提出了打造以珠三角平均水平為標準的營商環境目標。

這些都是河源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的重要支撐。現在,河源正在以這三大高質量發展平臺為戰略支點,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帶動力的高能級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融入深圳都市圈,在服從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實現綠色崛起。

04

攜手共建深河特別合作區

開啟「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

4

當前深圳正肩負總書記、黨中央賦予的新時代歷史使命,尤為需要戰略縱深和廣闊腹地。河源緊鄰深圳,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與深圳形成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廣泛的合作空間,是深圳可以依託的最佳戰略腹地。

丁紅都說,「河源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飛地經濟』模式,正在攜手深圳共建深河特別合作區,積極探索核心帶動周邊、周邊支撐核心之路,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發展。」

他介紹,河源現已布局了深河共建產業園(高新區)、深河科技園作為「深河特別合作區」的試驗區、起步區,其中「深河特別合作區試驗區(即河源高新區與南山區共建產業園)」建設進展順利,將於今年底投入運營,目前已經有16家企業籤約入駐,為兩地「飛地模式」創造了經驗。

「接下來,我們將加強與深圳溝通對接,探索以市場化為主導的管理架構,由兩市商定範圍建立深河特別合作區,充分發揮深圳在機制、理念、招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河源在空間、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將深圳的輻射帶動作用和河源的特色特點共同發揮出來,在政府引導的基礎上,形成頂層設計更合理、資源配置更高效、產業發展更高端、體制機制更靈活的『飛地模式』,打造我市全域全面融入『雙區』建設的核心平臺,進一步拓展深圳市發展空間,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廣東樣本』。」

丁紅都向記者展示了藍圖的一角,「河源正在加緊與深圳科技工業園(集團)有限公司的全面對接、細化合作,爭取早日推動項目落地,把深河科技園打造成為投資1000億元、招商1000家、營收1000億元的科技產業新城,走出一條深河合作市場模式新路子,奏響『深河特別合作區』建設的恢宏樂章。」

丁紅都表示,河源作為深圳都市圈的一員,雙方又是全面對口幫扶合作關係,在產業、科技、人才、民生等各領域有著深度合作,隨著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全面推開,河源必將是影響最直接、帶動最明顯、受益最大的城市之一。

後發亦可先至,彎道正好超車。用這句話來形容河源當前的發展態勢,再合適不過。客家古邑,萬綠河源,這匹粵北「黑馬」,正以逐日追風般的速度,走出一條與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新路。這裡就是綠色崛起的河源!

推薦閱讀

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圍繞總定位總目標,全力支持深圳商務工作開放創新發展深圳市財政局局長湯暑葵:全力保障民生福祉 全面支撐示範先行廣東省民政廳廳長卓志強:把深圳作為全省民政工作改革的重要陣地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葛長偉:加大改革授權力度 賦予深圳更多改革自主權廣東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羅長城:堅持全省一盤棋 全力支持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廣東省高院常務副院長鍾健平:支持深圳打造成為「保護創新」標杆城市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龔國平:讓深圳高新技術的旗幟繼續高揚

採寫|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鄧自強 葉曉濱 成功 周婉軍

圖片|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陸穎 陳仕平

監製|桂桐

編輯|李宇婷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河源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河源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紅都接受深圳報業集團記者專訪。深圳報業集團記者陸穎攝「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為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作出河源努力、河源貢獻。
  • 李希到河源調研:​抓住機遇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區,爭當融入...
    李希到河源調研:​抓住機遇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示範區,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 2020-11-11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12個非大灣區地市負責人表示:融入對接「雙區」建設莫等閒
    省人大代表、雲浮市委書記黃漢標說,雲浮堅持立足「一區」、融入「一核」、協同「一帶」,對接融入大灣區、先行示範區、珠三角核心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主動融入、積極承接「雙區驅動效應」「雙核聯動」等外溢效應的具體舉措。我們將堅持從「交通東融」上率先突破,全力推進融入「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 梧高引鳳來——廣東河源搭建高層次人才幹事創業大平臺
    在本屆人才交流大會上,河源進一步豐富人才交流平臺。當天,河源市政府分別與深圳鵬城實驗室、南方科技大學籤訂項目協議,與華南農業大學籤訂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院河源分院框架協議。河源市委組織部與深圳市委組織部籤訂深河兩地人才發展戰略合作意向書。同時,河源還發布了《河源市博(碩)士黨政儲備人才引育計劃》《燈塔盆地農高區和市高新區專項人才政策》等多項人才計劃和政策。
  • 把河源打造成為重要戰略腹地
    「河源要搶抓這一歷史機遇,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分工,在大灣區城市群中扮演好『河源角色』,實現功能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在廣域資源配置上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在更高水平開放中贏得發展新天地。」26日,河源代表團繼續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並對媒體開放,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如是說。 丁紅都認為,經過30年的發展,河源已經進入乘風遠航的新的歷史時期。
  • 河源江東新區:奮力打造撬動河源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平臺
    這裡便是正在加速崛起的河源江東新區。12月18日河源江東新區在新區生態景觀長廊舉辦2020年經貿活動。新區黨委書記孫宇紅致歡迎詞。據悉,此次經貿活動籤約項目26個(工業項目7個,生產服務項目2個,城市建設項目17個),投資總額910.3億元,籤約項目覆蓋江東新區全域「四組團」,其中城市起步區組團13個、高鐵新城組團3個、產業起步區組團9個、特色產業組團1個。
  • 2019河源萬綠湖國際 馬拉松獲兩項榮譽稱號
    其中,2019河源萬綠湖國際馬拉松被中國田徑協會授予「銅牌賽事」稱號,同時獲得「最美賽道特色賽事」稱號。2019年12月29日,河源萬綠湖國際馬拉松在河源市體育館鳴槍開跑,賽事共吸引了來自中國、肯亞、衣索比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義大利、丹麥、加拿大、美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4個省級行政區,共計15801名選手參賽,吸引近8000名觀眾圍觀本次賽事活動。
  • 深圳對河源的深情厚誼,全在這個視頻裡
    在衝刺收官的關鍵時期,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市長陳如桂,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市長林濤等領導多次親臨一線調研指導深河幫扶工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把脈開方。共幫扶河源214個省定貧困村共落實產業項目超1600個,逐漸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等產業化組織。積極構建產銷一體化扶貧新模式,推動河源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茶罐子」「水缸子」。疫情期間打通兩地務工用工需求的線上線下對接,打通返崗「最後一公裡」。
  • 2019河源萬綠湖國際馬拉松獲「銅牌賽事」「最美賽道特色賽事...
    其中,2019河源萬綠湖國際馬拉松被中國田徑協會授予「銅牌賽事」稱號,同時獲得「最美賽道特色賽事」稱號。賽事期間,15000餘名選手們奔跑在河馬賽道,領略東江美景,感受「恐龍之鄉」的奧秘,盡覽河源客家古邑的魅力風採。
  • 促進特色農產品發展 120家河源企業助陣深圳「綠博會」
    本屆深圳綠博會有500多家企業、50餘家農業組團參展,組委會組織了粵港澳大灣區強大的採購商和投資商陣容、電商團隊和專業觀眾,與展商的項目、產品、技術和服務現場面對面洽談,促進項目對接和農產品採購籤約成交。
  • 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有大動作→
    舉辦2020年經貿活動,是江東新區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對新區的戰略部署要求,為打造撬動河源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平臺,推動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的一大舉措,旨在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努力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
  • 這些代表上京前,市委書記與他們見面都說了啥?
    為啥這些市委書記要見一見代表呢?其實,這三個市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市委書記和市長都沒有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無法前往北京,因此要在臨行前特別叮囑幾句,一來說說當地的發展和對未來的謀劃,希望借代表之口在北京介紹宣傳;二來當地急需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協調的事項,也可以通過代表的建議,來加速推動。
  • 綠色河源又引重磅經濟學研究院落戶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設立大灣區研學基地,於日前落戶廣東省生態環境優良的北部山區市河源。今後,基地還擬申報設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研學基地、全球經濟轉型研究聯盟秘書處、新結構經濟學生命科學研究聯盟總部等,面向全球進行學術研究交流、師資培訓、碩博生社會實踐。
  • 整出城市「高顏值」,80個公園15條綠道助力河源打造幸福心城
    自東江灣公園開園以來越來越多人像張女士一樣喜歡來公園運動、散步河源系統規劃構建空間布局均衡、規模合理的綠色城市生態體系,市民可以「推窗即見綠,出門就進園」。80個公園河源公園城市建設按下「快進鍵」自2009年開始,河源市即著手公園城市專項規劃,按照「一環、二軸、多點、網格化」布局:一環,即桂山、梧桐山、筆架山等城市外圍綠地構成的環城生態綠地;二軸,即東江、新豐江沿江岸線組成的以景觀、休閒、旅遊、生態為主的城市景觀軸線和生物通道;多點,即鑲嵌於城市中的
  • 城市未來規劃曝光,河源不久後將「展翅高飛」
    河源「城市客廳」規劃圖曝光:將建河中新校區、婦兒醫療中心、恐龍公園。全面提升中心城區的城市功能,形成整個片區,乃至整個中心城區發展的突破口,讓河源更快更好「融灣」「融深」。據介紹,中心城區「1+6」城市空間格局的「1」是指「三江六岸」區域,是河源中心城區的「主骨架」。「6」是指中心城區6個重要城市組團,分別是東源縣、城市北區、西部片區、老城區、江東新區和市高新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相關會議部署工作。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是要為將來高鐵新城,甚至古竹義容的建設打基礎。
  • 韶關市委書記王瑞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
    韶關市委書記 王瑞軍:綠色是韶關的底色,生態是韶關的名片。 韶關是廣東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74.19%、有林地面積127.4萬公頃、森林蓄積量9261萬立方米,三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 ...十四五」 奮進新徵程 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為韶關未來5年乃至15年的發展擘畫了藍圖,對韶關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徵程,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輝煌作出韶關貢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