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羊網記者 董柳 豐西西 符暢 何奔 周聰 李鋼
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雙區」利好疊加下的廣東,將如何接續奮鬥?16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上,大灣區九市負責人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接受媒體提問時,亮出了推進大灣區建設的「計劃表」。那麼,廣東12個非大灣區的地市又有怎樣的發展「路線圖」?
多市瞄準構建融入一小時交通圈
省人大代表、汕頭市市長鄭劍戈說,省委、省政府對汕頭高度重視,把汕頭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所以,我們必須緊緊圍繞「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構建「雙核+雙副中心」動力機制,抓住廣東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契機,以提升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互聯互通水平為主攻方向,全力推進實施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等一批支撐「串珠成鏈」的骨幹交通設施工程。他表示,汕頭要加快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快速通道,著力構建一小時交通圈。省人大代表、雲浮市委書記黃漢標說,雲浮堅持立足「一區」、融入「一核」、協同「一帶」,對接融入大灣區、先行示範區、珠三角核心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是主動融入、積極承接「雙區驅動效應」「雙核聯動」等外溢效應的具體舉措。我們將堅持從「交通東融」上率先突破,全力推進融入「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另外,大力打造「灣+區」產業共建平臺,大力探索構建政策共享體系,大力創建生態共濟發展格局,著力創建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對接「雙區」,交通先行。省人大代表、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表示,潮州將在「特」「精」「融」上下功夫,在做好「融」文章上,尤其要注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當前,潮州尤其要搶抓發展機遇,堅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主動加強對接,主動積極融入,更好引進外生活力,激發內生動力,驅動高質量發展。同時,加快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對標對接「雙區」制度規則,構建開放互通的政策環境和相互銜接的公共服務體系。「湛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支撐腹地。」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長姜建軍說,湛江是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北部灣城市群、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的交匯點。為了更好銜接服務國家戰略,近幾年,湛江「海陸空鐵」齊頭並進,按照機場升級、高鐵入城、高速成網、港口成群的思路,全力做足現代快速立體大交通文章,湛江現代快速立體交通建設開啟新裡程。
既要加快「硬聯通」也要實現「軟聯通」
「陽江要搶抓重大歷史機遇,主動接受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輻射帶動,以『陽江所能』主動對接融入『雙區所需』。同時,要立足戰略定位,以沿海經濟的先行發展帶動近海內陸和整體經濟發展,為全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撐。」省人大代表、陽江市委書記焦蘭生表示,未來,陽江將更加主動對接融入「雙區」發展建設,既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全力推進廣湛高鐵建設和對接深中通道開春高速有關工作,力爭贛深鐵路西延線接入陽江成為第三條高鐵,推動江湛鐵路陽江站到海陵島的軌道交通年內動工,積極謀劃深中通道、深珠通道與陽江的有效連接,不斷縮短與大灣區的時空距離,也要重點突破機制規則實現「軟聯通」,致力打造「雙區」電力能源、基礎原材料、產業拓展、農副產品、休閒旅遊等的重要基地。省人大代表、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說,河源將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推動「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構築新局。在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方面,將加快與「雙區」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體制機制「軟聯通」,重點加快贛深高鐵、梅龍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推動東江航道擴能升級為千噸級航道,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均衡通達程度。
「雙區」建設是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各地市負責人普遍認為,「雙區」建設是發展的重大機遇。省人大代表、揭陽市委書記葉牛平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是揭陽對接發達地區加快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將按照省委全會部署要求,圍繞「雙區所需、揭陽所能,雙區所有、揭陽所在」,充分發揮揭陽在廣東沿海經濟帶東翼的重要戰略支點作用,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融灣建帶」,更好實現平行分享、經驗借鑑、資源成果共享,將改革發展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省人大代表、茂名市委書記許志暉說,「雙區」建設對於茂名來說是借力借勢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找準定位和結合點,按照「快速、特色、集聚、向海」要求,加強交通、產業、創新資源和市場、機制的對接,積極主動融入「雙區」。省人大代表、韶關市委書記李紅軍表示,韶關要緊緊抓住「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充分借力「雙區」優質資源,在主動對接、主動支持、主動服務「雙區」「雙核」中拓展新空間、實現新發展。要大力提高與「雙區」「雙核」互聯互通水平,高水平打造對接「雙區」的重大平臺,構建與「雙區」共建共融的綠色產業體系,持續推動「廣韶同城」融合發展。
省人大代表、梅州市委書記陳敏說,「雙區」建設、廣州推動「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都給梅州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梅州主動作為,在市委七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服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在市委七屆八次全會上審議通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行動方案、支持廣州市推動「四個出新出彩」的若干措施,在著眼現代交通建設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著眼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著眼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梅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著眼建設「三宜」城市推動打造大灣區最美「後花園」、最優體驗場、最佳康養地四個方面,全方位抓好服務融入對接。
以更加積極有為的姿態融入「雙區」
投入「雙區」建設,要有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省人大代表、汕尾市委書記張曉強說,汕尾處於「雙區」外溢效應第一圈層,同時也是省委、省政府明確的東翼沿海經濟帶戰略支點城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在新的發展格局中謀定位置,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堅持把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產業共興、資源共享作為努力方向,以更加積極有為的姿態融入「灣+區+帶」發展格局,走出一條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子。省人大代表、清遠市委書記郭鋒說,廣清一體化符合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總趨勢,要在交通一體化、產業一體化、營商環境一體化三個方面加快推動,清遠要以廣清一體化融入大灣區,以生態旅遊參與大灣區,以職業教育服務大灣區,以綠色生態吸引大灣區,以科技創新對接大灣區。放眼廣東,全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牽引,奏響了一曲時代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