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總負責人,大明第一才子解縉,最後被埋在積雪內凍死

2020-12-26 騎著毛驢讀書人

郭德綱長篇單口相聲《解學士》講的是大明第一才子少年神童解縉用對聯智鬥太師的故事。故事詼諧幽默,讓人捧腹大笑。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歷史上真實的解縉。

解縉(1369年)十一月七日,解縉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鑑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並不是相聲裡所說的賣豆腐家庭。傳說他小時候聰穎絕倫,有「神童」之稱,五歲時他父親教他詩文他聽一遍就能記住;七歲時就能寫文章了;十歲一天背誦千言的文章,終身不忘;十二歲讀盡《四書》、《五經》。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授庶吉士,讀中秘書。

解縉一生伺候了三位皇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邊。朱元璋曾對解縉說:「我和你從道義上是君臣,而從恩情上如同父子,你應當知無不言。」解縉即呈上萬言書,主張應當簡明律法、並賞褒善政 。朱元璋讀後,稱讚其才。不久,解縉再次呈上《太平十策》進言 。終因無端指責大臣, 朱元璋認為解縉還缺乏涵養,必須修身養性,閉門思過,否則會成為眾臣攻擊的對象。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解縉只好隨父回歸吉水。在老家八年,他閉門著述,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定《禮記》。

建文四年(1402年),解縉被召回京師復職,任翰林待詔。十一月任內閣首輔。

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縉升任翰林侍讀。隨後成祖建立文淵閣,解縉進文淵閣參知政務,明朝內閣制度由此開始。不久,又遷為翰林侍讀學士,奉命總裁《太祖實錄》、《烈女傳》,書成,朱棣賞賜銀幣。其後又主編《永樂大典》。

永樂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朱棣聽後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朱棣,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朱瞻基)!」兩人相視而笑。最後朱棣同意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朱高煦深恨解縉 。當時恰逢朱高熾帶領明朝大軍討伐安南,解縉上疏勸阻,朱棣不聽。隨後討伐成功,並設置郡縣。當時太子雖立,朱高熾表現並不令朱棣滿意。此時朱高煦更受隆寵,禮秩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上疏勸阻朱棣說:「啟爭也,不可。」朱棣隨即大怒,稱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對解縉很有意見。

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徵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而返。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

永樂十三年(1415年),一天,朱棣要錦衣衛的指揮使紀綱把監獄中囚犯名單給他看看,一下看到「解縉」二字,順口說了句:「啊,解縉還活著呀!」這無異於死刑判決書。紀綱心領神會,回到獄中,將解縉用酒灌醉,扒光衣裳,埋到雪地裡,活活凍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

解縉大明第一才子,他才氣橫溢,下筆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詩,現存詩五百餘首。後人贊其曰:「義節千秋壯,文章百代尊。」 解縉擅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書開明狂草先河,在書法史上負有盛名,與明初三宋(宋克、宋廣、宋璲)並駕齊驅。 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遊七星巖詩》、《宋趙恆殿試佚事》等。

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親自主持領導3千多文人以3年時間,完成了3億7千多萬字,卷帙達2萬多的宏大巨著《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被學術界稱為「輯佚古書的淵藪」,《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解縉之死是因為他官場上不成熟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他本來沒有過多的錯,就是活得太明白了,敢說敢言,不知道官場的險惡,最終得罪了皇帝丟了性命。

精彩歷史故事盡在騎著毛驢讀書人的文章,歡迎關注評論,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解縉:大明第一才子的悲催人生
    這副著名的楹聯,原創作者就是他這位仁兄堪稱明代第一才子後為明代官方唯一連中三元者、永樂大典主編——可才子也不是聖人哪怕是第一也難免有驕傲的成分從出生到入職場都被讚美包圍著因此就有世人皆蠢唯我解縉獨慧的那麼個意思洪武大老闆也忒賞識解縉安排他到兵部上班歷練
  •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為何最終被朱棣處死?
    而作為明朝的才子,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的解縉就是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才子,如果他智商低情商也低的話,還不至于波及生命,可惜他偏偏在朝為官。《永樂大典》解縉在洪武二十一年考中進士,朱元璋很賞識他,有一次為了籠絡解縉,就對他說:「我和你名為君臣,實際上情同父子,你應該對朕知無不言啊!」
  • 朱元璋視解縉如親子,為什麼朱棣要將解縉埋到雪地裡活活凍死?
    解縉是誰?就是那個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大才子,就是那個讓《不列顛百科全書》都無地自容的《永樂大典》總編修。此人不但是書法名家,且精於小楷,擅長行草,用筆如神、鐵畫銀鉤,他的草書到晚明時更是開啟了狂草的先河。明朝的何喬遠在《名山藏》中寫道:「縉學書得法於危素、周伯琦。
  • 解縉是《永樂大典》主編,侍奉大明三代皇帝,為何下場如此悲慘?
    前言「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說起這幅對聯,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誰所作,他便是明朝的大才子——解縉。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解縉生活在明朝國家甫定,剛由戰亂走向穩定的特殊時期。
  •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最後卻凍死雪中
    明朝大才子解縉,於洪武二年出生於江西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解縉自幼聰慧,熟讀四書五經,十八歲參加鄉試名列榜首。後來進士及第,才能受到朱元璋的賞識,命其常伴左右。韓國公李善長因罪被朱元璋處死後,解縉又進言替李善長伸冤,這讓朱元璋也很上火,並認為解縉缺乏涵養,應該閉門思過,否則會成為眾人攻擊的對象。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召解縉父親進京,直言解縉處事過於直接,容易為他自己帶來禍端。此後解縉隨父親回江西老家修心養性,一待就是八年。這期間解縉閉門讀書,並校訂《元史》,補寫《宋書》。
  • 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本是朱棣親信,為何落得被醉殺的下場?
    解縉此人才華洋溢,他官至內閣首輔,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被評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令人可嘆的是,這樣一個人竟被朱棣下令灌醉了埋在雪地中凍死。 要知道,解縉歷經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三朝,昔年朱棣從朱允炆手中奪權的時候,解縉這位號稱要誓死效忠建文帝朱允炆的翰林待詔,可是在城破時,毫不猶豫投靠了朱棣以求自保。 解縉的投誠讓朱棣高興壞了,他正因為方孝孺這些大儒的不合作而頭疼呢,解縉就給他送福利來了,甚至於,解縉還幫他寫了方孝孺寧死不肯寫的《登極詔》。
  •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他的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卻被活活凍死
    解縉是明代的大臣,文學家,同時還是書法名家。解縉文章師司馬遷,詩歌風格近李杜,為時人推崇。解縉一生最大的業績當是主持纂修《永樂大典》,他還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他既精於小楷,又擅長草書、行書,用筆精妙,出人意表。
  • 明朝大才子解縉,為何被朱棣殺掉?
    過了沒多久,解縉又呈上《太平十策》進言。解縉剛入仕的時候,就指責過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尚書沈替對此事非常不滿,就污衊解縉。朱元璋就把解縉貶為江西道監察御史,這時候的解縉還不知道安分,上疏為李善長辯冤,又說袁泰藐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朱元璋認為解縉缺乏涵養,要修身養性,閉門思過。該得罪的,不該得罪的,解縉都得罪啦!為了解縉不被大臣們攻擊,就讓解縉的老爹把他帶回老家去。
  • 大明第一首輔,死於不拿自己當外人
    大明三大才子之一、《永樂大典》總編纂、官至內閣首輔的解縉,因為嘴上沒有把門的,竟於盛年被瘐斃獄中,讓人不由扼腕嘆息。
  • 埋雪而死的才子:嘆明初三大才子之解縉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解縉自幼好學,出口成章。這年春節,他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鄰居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幅對聯,就命人把竹子砍了。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改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 解縉深受朱元璋待見,卻為何被朱棣凍成「冰棍」?朱棣:情商太低
    明朝修撰了一部集經史百家,包括天文地理,陰陽佔卜,藝術佛經等諸多知識為一本的浩瀚巨著《永樂大典》。這樣一部巨著的修撰當然不僅僅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的功勞,但是作為它的主纂官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是不行的。而作為《永樂大典》的主纂官之一的解縉,絕對有著優秀的文學天賦,紮實的功底,還有管理的才能,不然又怎能被任命主持修撰這樣的巨著。但是,就是就是這樣優秀的解縉卻在仕途上不勝得意,可以說他的仕途與才華不成正比,最後還生生被凍死。
  • 大明三朝重臣解縉為何被凍成「冰棍」而死,他究竟犯了什麼罪?
    大明三朝重臣解縉為何被凍成「冰棍」而死,他究竟犯了什麼罪?解縉(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學家。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
  • 2020北京事業單位公基:明朝三大才子簡介_北京中公教育
    浩浩蕩蕩的明代二百餘年,出過無數的能人異士,縱觀整個明代,以博學多才而論的為三人最強,這三位才子分別是洪武至永樂年間為大明殫精竭慮的忠臣解縉,正德至嘉靖年間仕途不順卻堅毅無比的楊慎,以及正德至萬曆年間命途坎坷卻集大成的徐渭,被並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號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學家。
  • 明朝大才子解縉,一門三進士,編永樂大典功勞大,慘死錦衣衛之手
    ,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於公元1369年(大明始建於1368年),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和大明朝幾乎同時誕生。接下來,給朱棣寫即位詔書的便是本文的主人公——解縉。即位詔書寫得那是怎一個漂亮了得,深深地撫慰了朱棣那被方孝孺嚴重中傷的心靈。於是,解縉便自然而然得到了朱棣的賞識,馬上升為侍讀,不久就又升為侍讀學士,成為明朝內閣第一任首輔,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和《列女傳》,後又主編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永樂大典》。永樂二年(1403年),升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
  • 解縉做錯了什麼?朱棣非殺他不可
    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與徐渭、楊慎並稱為明朝三大才子,曾官至內閣首輔。為朱棣編纂《永樂大典》,被稱為世界上最有用的百科全書,可謂風頭無二。而解縉為了說服朱棣,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即朱高熾長子朱瞻基,二人相視大笑。最後,朱棣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但由此,也讓朱高煦對解縉心生怨恨。
  • 他用才氣書寫大明風華,怎奈掉入政治漩渦留下了一曲雪地悲歌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他命途多舛,歷經坎坷,他被稱為「中國的梵谷」。今天我們來說說三大才子中位列第一的風流才子、文壇領袖的解縉,那麼他的身上又有怎樣的故事呢?靖難之役後朱棣上位,這次解縉站對了隊伍。後來解縉火箭般地升遷,據史學家推測,解縉為朱棣寫了登基詔書,就是那份讓方孝孺寫,方孝孺寧死不寫,後被誅十族的那份詔書,結果當然是深得朱棣的心。因此,解縉也成了朱棣心中主編《永樂大典》的不二人選。
  • 中國歷史懸案之《永樂大典》下落之謎!
    朱棣登基之後,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書,修了《永樂大典》這部巨著。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部《永樂大典》自打問世,就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所以朱棣就萌發了修這麼一部書的想法,並把修書的工作交給了當時號稱「天下第一才子」的解縉。
  • 明朝的曠世奇才曾深受兩位皇帝寵愛,為什麼被灌醉扔到雪地裡凍死
    《永樂大典》記載了中國14世紀以前,包括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文獻資料,是中國歷史上的巨著,全世界第一本真正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的主編之一,是明朝大才子解縉。他才華橫溢,是聰明人中的龍鳳。解縉自幼聰明絕倫,五歲父親教他詩文,他聽一遍就能記住。
  • 正本消失副本流散 《永樂大典》600年風雨飄搖今何在
    國家圖書館供圖  《永樂大典》由明代才子解縉等人編纂而成,保存了中國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七八千種古籍。其12冊原件正在北京展出。  展覽中,一些看似與《永樂大典》沒有關聯的展品,其實背後也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編纂官解縉的作品,姚廣孝的手稿,等等。
  • 三朝重臣解縉為何被朱棣凍成「冰棍」而死?他到底犯了什麼罪刑?
    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紀綱令人買來酒菜,打開牢門,陪「罪犯」解縉喝酒。此時的解縉憤懣滿懷,不停地喝著,很快就醉倒了。隨後紀綱命人將解縉拖到雪中,就這樣,被凍成「冰棍」的他被無聲無息地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