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位於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是全國著名的蘇區模範縣、紅軍縣、烈士縣和譽滿中華的將軍縣。蘇區時期,全縣23萬人口,參軍參戰的就達9.3萬餘人,為國捐軀的達5萬多人,全縣姓名可考的烈士達23179名,長徵路上幾乎每一公裡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倒下。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孕育了肖華、陳奇涵等5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毛澤東同志曾稱讚興國人民創造了「第一等工作」,並親筆書寫了「模範興國」的獎旗授予興國。
興國縣 圖片來源:暱圖網
興國建縣於三國,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著名人物古有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宋代理學詩文家李潛、李卿、李僕父子兄弟七進士,明代史學家呂復,欽天監靈臺博士廖均卿,清雍正重臣禮部侍郎王思軾,近有美國決策科學會議主席、泛美大學教授李電白博士,美國加州州立科技綜合大學終身教授範新亞以及著名史學家、目錄學家姚名達等。
模範興國聞名遐邇
上將陳奇涵,參加過大革命運動和南昌「八一」起義,毛澤東同志稱讚他是「贛南農民運動的一面旗幟」。陳奇涵曾擔任過黃浦軍校的教官,是林彪的老師。建國後,歷任江西軍區司令員,最高軍事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少先隊員在興國縣將軍公園內的模範興國雕塑前重溫入隊誓詞,增強光榮感和使命感。圖片來源:贛州文明網
上將肖華,14歲任少共興國縣委書記,16歲任少共國際師政委。向來有「娃娃司令」之說。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軍事科學院第一副政委,蘭州軍區第一政委,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要職。他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將軍,作品《長徵組歌》、《艱苦歲月》、《紅軍不怕遠徵難》等影響很大,流傳甚廣。
毛澤東是最關心興國縣的領導同志。蘇區時他曾多次來興國指導工作,在興國舉辦過「興國縣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制訂了《興國縣土地法》,作了著名的《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讚揚「興國的同志們創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號召「要造成幾千個長岡鄉、幾十個興國縣」,並親筆為興國的代表題寫了「模範興國」四個大字。興國將它製成四塊匾額,懸掛在縣城東西南北四個城門上。從此,「模範興國」聞名遐邇。
「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帶來新機遇
在那個波瀾壯闊、激蕩起伏的革命戰爭年代,興國蘇區人民抱著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傾其所有,幾乎把最後一碗米、最後一尺布、最後一塊銀元、最後一枚鐵釘,都奉獻出來支援紅軍、支持革命。現如今,這片土地的人民正沐浴在黨中央、國務院支持加快老區振興發展的陽光中。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也為興國縣紅色文化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2014年10月25日江西省第十四屆運動會開幕式上,百歲長徵老紅軍王承登將採自紅都瑞金、走過了贛鄱千山萬水的聖火傳遞給少先隊員。圖片來源:贛州文明網
蕭華紅軍小學學生參觀「紅星閃閃」德育基地 圖片來源:贛州文明網
「哎呀嘞,蘇區幹部好作風,真心實意為群眾,柴米油鹽都想到,問寒問暖情意濃;哎呀嘞,蘇區幹部好作風,事事帶頭當先鋒,工作創造第一等,身先士卒真英雄……」興國縣埠頭鄉銘恩新村的老表在貼著習總書記畫像和「幸福生活萬萬年 黨的恩情大如天」對聯的新樓前,唱起了新編《蘇區幹部好作風》。他們真切地感嘆:「感謝『三送』幹部的長期幫扶,解決了我們好多困難,讓我們看到,當年的蘇區幹部好作風又回來了!」其實,在興國人民的眼裡,蘇區精神和蘇區幹部好作風,在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化「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推進「治庸、治懶、治散」活動中,在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學習梁家河、當好村支書、打好攻堅戰」中,拉開了重敘黨群之間魚水之情、舟水之情、血肉之情的序幕,詮釋著蘇區精神的新時代內涵,讓蘇區幹部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代表:興國將軍園、蘇區幹部好作風館、「模範興國」雕塑
興國擁有以「一院」(瀲江書院)、「二館」(將軍館和革命歷史館)、「六園」(作風園、調查園、兵工園、名人園、烈士園、將軍園)、「七大革命舊址」(土地革命幹部培訓班舊址、中共江西省委舊址、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江西軍區舊址、長岡鄉調查舊址、中央兵工廠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總醫院暨紅軍軍醫學校舊址)為代表的紅色景點。
小小講解員為參觀者講解先烈的革命精神 圖片來源:贛州文明網
興國將軍紀念館 圖片來源:贛州文明網
興國山歌聞名遐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山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中國風水文化的發源地,梅窖三僚被海內外盛稱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被評為「全省十大特色景區」和「江西鄉村遊十大美景」,世界各地的風水愛好者每年都雲集三僚開展文化研習活動,興國三僚風水文化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武漢文明網、贛州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