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餃子姐 餃子姐的健康八卦
餃餃有話說:
「我得了抑鬱症。」
「有什麼好抑鬱的,真矯情!」
抑鬱症患者聽到這樣的話會很絕望吧。
全球大約每10個人中就有一人遭受過抑鬱症的折磨。
抑鬱症每年會影響3億人,其中每年有80萬人死於自殺。
抑鬱症已經成為15歲到29歲年輕人的第二大致死原因。
。。。
抑鬱症和抑鬱狀態不是一個概念
長達兩周以上的持續抑鬱狀態,才有可能被確診為抑鬱症。抑鬱症的治療,需要通過心理諮詢和抗抑鬱類藥物等醫學手段。
我聽過一個說法——在心理問題上,人只能自己拯救自己,別人說再多也沒用。但很可惜,在抑鬱症問題上,純靠個人意志恢復,基本不可能。
我身邊就有一個罹患抑鬱症的朋友。據她描述,有時候她明明口渴得不行,水杯就在手邊,但就是沒辦法把水杯拿起來。是的,她喪失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她說:「這不是懶不懶惰或者心情好不好的問題,我就是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喪失人生的意義和興趣,是抑鬱症的典型症狀之一。在沒有藥物幹涉的情況下,一味地讓一個抑鬱症患者開心起來,就像是告訴一個腿斷了的人:」站起來跑兩步吧!加油!你可以的!"何其荒謬。
接下來,我想帶你看看不一樣的抑鬱症。
生活在高海拔地區,更易患抑鬱症
前不久,我在某社交平臺看到了這樣的求助帖:
抑鬱症風險和海拔真的有相關性麼 ?
美國猶他大學的Brent M. Kious研究了抑鬱/焦慮與居住地海拔高度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住在高海拔地區的人有更高的抑鬱和自殺風險。研究人員採用的是「醫學院畢業到培訓期第一年的實習健康調查數據」。
註:PHQ-9問卷用於評估抑鬱症,GAD-7問卷用於評估焦慮症狀,使用廣義線性模型估計優勢比(OR),來指示海拔升高對居民精神症狀的影響。
研究人員對46所學校和282個定居點的3731例病例進行了分析,發現:
1.居住在高海拔(海拔900米以上)地區的居民,PHQ-9問卷和GAD-7問卷的總分明顯高於低海拔地區的居民;
2.從低海拔地區遷移到高海拔地區的居民,PHQ-9問卷和GAD-7問卷的總分明顯提高。
由此可見,居住地海拔增高,會導致抑鬱、焦慮和自殺的傾向增加。原因,可能是低壓低氧通過改變血清素代謝和腦生物能學來促進抑鬱,甚至導致平時服用的抗抑鬱藥物效果不再明顯。
我那個得了抑鬱症的的朋友,和我一樣是個混跡北上廣的小透明。她有份不錯的工作,年假期間去了西藏旅行釋放壓力。然而,歸來後,她果斷辭掉了工作返回老家專心治病,包括她家人在內的許多人都表示難以理解。
她對我說,「從西藏回來以後突然就不想再死磕了,只想逃離北上廣。」看來,西藏的淨化能力的確會讓抑鬱症患者更加厭世?不過,對她來說,這未嘗不是件好事。
當然,站在科學角度,我還是建議抑鬱症患者謹慎選擇西藏等高海拔地區作為旅遊地。精神科醫生也要對自己的患者提出合理建議,防止病情加重。
團隊運動,有助於消除「童年陰影」
從弗洛伊德開始,許多心理治療師都喜歡用"原生家庭"來解釋一系列心理疾病,泛心理學公眾號也緊隨這個趨勢,似乎一切心理問題都可以甩鍋給原生家庭。
的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暴力、忽視、父母酗酒賭博等「童年陰影」的孩子,更容易在成年後收受到精神損傷。但是,「童年陰影」的消極影響是可以緩解的。
Molly Easterlin等人在美國Cedars Sinai醫學中心的Pediatrics的研究中顯示: 如果一個孩子在兒童期遭受過精神損傷,那麼在青春期多參加團隊運動,會降低他成年後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
研究中採用的數據,是1994 - 1995年以及2008年美國成人健康的縱向研究數據,追蹤青少年與成人的健康狀況是否隨時間變化,並把兒童時期的「童年陰影」作為主要的因變量。研究者對9,668人進行了分析,參與者是7~12年級的青少年:經歷過團體運動的人中,24~32歲時診斷為抑鬱症的人的比例低於未參加團體運動的人(16.8%對22.0%)。針對有焦慮症診斷史的患者(11.8%對16.8%)和當前抑鬱症狀的患病率(21.9%對27.5%)的研究,也獲得了類似的結果。
遲發性產後抑鬱會導致寶寶語言發育遲緩
近年來,關注孕產婦心理健康和預防產後抑鬱成為社會熱點。
有人提出,新媽媽產後抑鬱,會影響寶寶發育。日本青柳早苗等研究人員在濱松醫學院兒童發育研究中心發現,遲發性產後抑鬱症可能導致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註:「早發性產後抑鬱」指產後4周內的抑鬱狀態,「遲發性產後抑鬱」指產後5~12周。
這項研究是「濱松母嬰出生系列研究」的一部分,包括969名新生兒和他們的母親。產後抑鬱症的早發和遲發由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確定,而新生兒的語言發育由Mullen Scales of Early Learning進行測量,並在六個時間點(出生後10、14、18、24、32、40個月)進行監測,最後通過多元回歸分析和生長曲線分析評估解釋變量與表達語言評分變化之間的關係。
根據生長曲線分析結果,在遲發性產後抑鬱症的母親的後代中,表達語言評分在出生後10~40個月顯著單調下降。患有遲發性產後抑鬱症的母親,孩子在18個月內語言發育顯著遲緩,並在40個月時顯示降低0.6倍的標準差。不過,早發性產後抑鬱的母親,寶寶語言發育能力沒有顯著下降。
寶寶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一個家庭兩代人的幸福。所以,準爸爸要從妻子懷孕開始好好陪伴自己的妻子,多關注妻子的訴求。新手媽媽一旦覺察到自己有抑鬱傾向,要及時和家人溝通,儘快向醫生諮詢。
後記:
據《柳葉刀》流行病學調查估算,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且呈現低齡化趨勢。然而,高達九成的抑鬱症患者並未接受正規治療。
餃餃的抑鬱症朋友說,治療抑鬱症的過程是一個自救的過程,既然已經發展成一種「病」,靠雞湯是很難治癒的:
首先,不能破罐破摔任其發展,要有「我要康復」的想法;
其次,要信任醫生。醫生是抑鬱症路上陪你披荊斬棘的小夥伴;
最後,要積極接受科學治療,甚至可以從一些看似可有可無的「小知識」做起—— 本來想去西藏散心的抑鬱症患者,會考慮要不要換個低海拔的地方旅行;遭受過童年創傷的年輕人,會嘗試參加團體活動來逐漸消除「童年陰影」;產後抑鬱的新媽媽為了寶寶健康成長,開始重視抑鬱症,積極接受治療 ......
比起抑鬱症本身帶來的痛苦,多次和病魔抗爭卻節節敗退的無力感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但反過來,靠自己和醫生的努力擊敗抑鬱症的成就感和重生感,也是常人體會不到的。
所以,要相信醫學,正視抑鬱症,大不了把自己當成來凡間歷劫的小仙男or小仙女,你說對吧?
原標題:《「有什麼好抑鬱的,真矯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