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本就該互相擁抱 哥倫比亞打造首座「生物多樣性城市...

2020-12-17 華夏小康網

從中國手中接過接力棒後,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哥倫比亞,成為紀念2020年世界環境日的東道國。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自然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正在加速,氣候也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影響。如今,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正在肆虐,困擾著無數人的健康和生計。這對全球提出警示:保護人類,必須保護好自然。同時,整個國際社會也需要為此做出改變。舉辦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正是為了找到可行辦法、實現這一目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世界環境日主場活動視頻會議上這樣談到。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關愛自然,刻不容緩」。近年來,我們聽到越來越多類似的呼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正以積極行動在重新定義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哥倫比亞:「破壁」城市與自然 修復受損沼澤地

日前,哥倫比亞已經計劃將加勒比海沿岸最大的城市——巴蘭基亞(Barranquilla)建設成其國內首座「生物多樣性城市」。據悉,這項倡議是為了響應今年哥倫比亞作為東道國,巴蘭基亞作為第一個試點項目城市,打破城市與當地物種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之間的壁壘,將以兩者完全有機結合的概念重新設計並完善「生物多樣性城市」的內涵。隨著項目的推進,還會有更多哥倫比亞的城市加入進來。

今年早些時候,巴蘭基亞當地政府還宣布了一個重大的「生物多樣性城市」提議:修復馬格達萊納河河口的馬洛昆沼澤(Mallorquín swamp)。提到馬格達萊納河,人們會想起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裡「新忠誠號」在水面上乘風破浪的那條河,它流入加勒比海,是哥倫比亞第一大河、最重要的水運航道。

自殖民時期以來,巴蘭基亞一直是人們通往哥倫比亞內陸的大門,其生產總值佔哥倫比亞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27%。但隨著城市擴張、運輸業蓬勃發展,沿海地區水質受到嚴重影響,河口三角洲的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使凱門鱷和其他魚類的棲息地嚴重退化。

馬格達萊納河河口溼地由一條狹窄的海灘同加勒比海隔開。因為工業化不斷推進的需要,堤壩建造起來,讓更多的貨船暢通地進出港口。也因此,多年來,汙水廢水排放、過渡砍伐、過度捕撈等削弱了沼澤的碳循環能力(沼澤植被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合成為有機碳,從而成為陸地生物與大氣之間進行碳交換的重要途徑之一)。儘管正在退化,馬洛昆沼澤仍保護著4種紅樹林,包括受到威脅的紅樹物種、81種鳥類、15種海洋無脊椎動物、9種魚類、9種兩棲動物和7種爬行動物。

「生物多樣性城市」項目的建立,通過讓馬格達萊納河小徑和其他基礎設施上的生態系統得以恢復,讓當地居民和遊客可以在附近開展可持續生態旅遊活動,例如觀鳥。巴蘭基亞還將允許遊客到受保護的紅樹林區VíaParque Isla Salamanca一探究竟。這裡面積超過500km2(193平方英裡),這是候鳥的重要憩息地。據悉,在這一地區最近一次的物種調查中,志願者在5小時內識別出207個物種。

「我們可以告訴遊客,在巴蘭基亞,不僅有一條遠近聞名的河(馬格達萊納河)、有一片寫滿故事的大海(加勒比海),還有一片保護我們更好生息繁衍的沼澤(馬洛昆沼澤)。」巴蘭基亞市市長Jaime Pumarejo這樣描述道。

阿爾巴尼亞:讓瀉湖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黃金防線

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之間關係的不僅有東道國,還有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國家阿爾巴尼亞的人們。

作為3個孩子的父親,阿爾伯特·帕蒂(Albert Pati)正在深刻地感受著氣候變化給他生活帶來的改變。

早前,帕蒂一家搬到海邊,開了一家臨海酒吧。那時候,不論是三五朋友聚會,又或是海外遊客來觀光,這裡都是欣賞地中海的絕佳觀景點之一。

氣候隨著工業化升溫,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一家。直至有一天,帕蒂像往常一樣開車送孩子們去上學,眼前突然漫過海水,淹沒了自家的車。那一刻,帕蒂帶著幾個孩子如落湯雞一般迅速逃離。待到達安全的地方,他不禁感嘆「我今年52歲,我從未見過這種氣候。冬天更加艱難,潮水也越來越高。海平線居然真的升高到眼前了,真的慶幸有一片地勢稍高的海灘拯救了我們。」

在帕蒂酒吧所屬的勒扎區(Lezha District),很多上世紀70年代建的房屋已經消失了,有的幾乎看不見,有的只剩屋頂能露出海面。人們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如何找到一個與海洋和諧共存的解決辦法。

於是,Kune-Vain瀉湖就這樣應運而生。所謂瀉湖,原為海洋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積而與海洋分開,形成封閉或接近封閉狀態的湖泊,有的則是靠近陸地的淺水海域,被沙灘、河壩或珊瑚礁所封閉或接近封閉而形成。在Kune-Vain瀉湖,如果海水超過了海平面,將會首先到達瀉湖內部,較緩地流入鎮子裡的地下水系統,從而避免對居民和建築造成直接傷害。

據記者了解,Kune-Vain瀉湖系統佔地約4000公頃。與此同時,因為這裡是遷徙路線上鳥類的生態廊道,約有200多種鳥類,所以這裡成為一處生物多樣性的極佳觀賞地點,更被鳥類保護國際組織指定為具有全球意義的「重要鳥類保護區」。

Kune-Vain瀉湖不僅可以保護野生生物,還可以成為一道抵禦海岸線不斷被侵蝕的天然屏障,保護人類、城鎮和村莊免受洪水侵襲。每次想到這件事,帕蒂都想雙手合十,感謝大自然的這份饋贈,讓他不再在夜晚時為了幾個孩子的安全輾轉反側。

當然,關注氣候變化的全球環境基金(GEF)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沒有袖手旁觀。在二者的支持下,阿爾巴尼亞政府現在正沿著Kune-Vain瀉湖系統的這條沙丘地帶,計劃重新造林2000米。這個項目希望通過恢復植被來增強瀉湖的抗侵蝕能力。當前,項目組正在選擇合適的樹木品種,最好是既要耐洪、也要耐鹽的本地樹種。

不僅如此,項目組的科研人員還耐心地對當地政府和社區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利用自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參與這項修復項目的官員阿蒂法·卡薩姆(Atifa Kassam)表示,「這種建立在適應生態系統的項目,通過古樸的、自然的方式保護人們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同時也為自然界的物種提供了生存空間,值得我們進一步完善。也希望更多氣候脆弱的國家和地區能找到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合適的舉措和方法。」

現在,越來越多的阿爾巴尼亞人來參觀Kune-Vain瀉湖。「通過利用瀉湖來幫助人們抵禦氣候變化,我們可以保護至關重要的生態旅遊業,讓附近城區也能正常運轉起來。」

現在帕蒂的海灘酒吧「升級」了。他說:「我在自家酒吧的院子裡種了花白蠟樹(fraxinus ornus)。之所以選擇這種樹,是因為它非常結實和耐久。」他常常指著院子裡的樹,向來納涼喝冷飲的遊客自豪地介紹道,「這種樹不易受蟲類傷害,其實很容易養活。這都是來這裡幫助我們的植物學家告訴我們的。」

全球:自然仍不斷向人類發出警告信號

一些國家和地區嘗試著用基於自然規律的方式改善周邊的環境,初嘗甜果,但從全球多數地區看來,自然界仍然在以各種方式向人類傳遞信號。

這其中有積極的信號。很難想像,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人類的苦難中,自然在悄然煥發另一種生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近日公開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指出,由於多國政府採取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政策,截至2020年4月,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比2019年日均水平下降了17%。

隨著疫情在印度持續蔓延,印度政府一聲令下,超10億印度居民居家隔離。短短的一兩個月內,恆河水就自淨到了可飲用級別。

由於遊客驟減,威尼斯的運河變得清澈見底;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街頭,因為實行宵禁,街頭冷清到能看到美洲獅「逛街」覓食;在撒丁島港口碼頭邊,沒有人類活動幹擾,海豚在嬉戲追逐。

當然,消極的信號依然存在。4月,澳大利亞科學家發表報告指出,由於海洋溫度上升,大堡礁珊瑚正經歷5年內第三次白化現象。此次白化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恐令大量珊瑚死亡。

6月1日,剛果(金)暴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有6名感染者,其中4人已死亡。這是自1976年以來這裡發生的第十一次伊波拉疫情。

那麼,如何阻止這些自然的消極信號再次發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生物多樣性專家多琳·羅賓遜(Doreen Robinson)表示:「健康的自然生態系統可以防止疾病傳播。在當地生物多樣性程度較高的地方,可以降低某些人畜共患的疾病感染率。

這一年,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聲音紛繁複雜,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再定義,也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間變成一道答案並不統一的多解題。但人與自然越來越像一碗混合沙拉,當調羹攪拌時,沒有生物能夠獨善其身。

相關焦點

  • 多樣性:是城市熱詞,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圓滿落下帷幕,展現了昆明作為COP15大會東道主的良好風貌,也標誌著雲南省、昆明市迎接COP15大會的宣傳工作全面展開。在今天,人類對地球有一定改造能力的前提下,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一個重要議題。但保證我們已知物種的多樣性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我們之所以要敬畏自然,不只在於它供養我們的生存,還在於它是我們情感、倫理、反思精神的外在投射。我們在自然中去建立、去審視、去完善我們自身的形象。
  • 雲南發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
    5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同時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5大會)在昆明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雲南發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以下簡稱《
  • ...植物醫生設計團隊打造生物多樣性專欄「多樣星球」LOGO
    (原標題:品牌公益底蘊深厚 植物醫生設計團隊打造生物多樣性專欄「多樣星球」LOGO)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你我息息相關
    今年我國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篇一呵護共同的地球家園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材、水、能源、文化和精神支撐等。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 《生物多樣性公約》等機構與綠會分享聯合新聞稿
    地球目前面臨的緊迫挑戰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的研究顯示,如果不可持續的人類活動、氣候變化與棲息地的退化得不到控制,多達一百萬個物種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消失。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慶祝活動的目標是提高人們對這一令人震驚的趨勢的認識,推動討論如何通過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來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曲線。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倡議書親愛的隊員們: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簡單來說,生物多樣性表現的是不同生物種類,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相互影響,從而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生物多樣性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全球頂級銀行是損害生物多樣性的推手?
    日前,一份由環保倡議項目Portfolio Earth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金融體系相關活動損害生物多樣性,銀行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生物滅絕背後的資金推手。  報告表明,全球頂級銀行為破壞生態的商業活動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頂級銀行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出臺。該《方案》立足貴陽市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和保護需求,從生態系統、物種多樣、遺傳多樣和景觀多樣四個層次出發,著力加強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 141 E86 biodiverse wetlands生物多樣性溼地
    biodiverse wetlands生物多樣性溼地Fires burn in the Parana River Delta,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biodiverse
  • COP15我們在行動 | 雲南昆明加緊籌備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大會將審議「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新目標,努力達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莉莎白·穆雷瑪今年初在昆明考察完籌備工作後表示,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上,中國能為世界提供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
  • 初中生物《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模擬題
    A.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B.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C.生物的多樣性僅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D.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2.綿陽市平武縣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脊椎動物200多種,冷杉、雲杉、紅樺等多種植物,這離不開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例如,全球有20多億人依賴木材燃料來滿足其初級能源需求,約40億人的健康保健主要依賴天然藥物,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中約70%是天然藥物或源於自然的合成藥品。全球75%以上的糧食作物類型依靠動物傳粉。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每年的固碳總量相當於全球人為碳排放量的約60%(IPBES,2019)。攝影:Robert Clark但近幾個世紀以來,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
  • 大事記:生物群落與多樣性
    生物群落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生物多樣性,一個群落的小環境越是多樣,那麼其中的物種就越豐富。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是在1986年才被提出,它涵蓋了所有從基因、個體、物種、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到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型式。
  • 一文搞懂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讓雲南人刷屏的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到底是什麼? 這篇文章講清楚了!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3會標 2018年 城市調研:生態環境部組織對北京、海口、昆明、成都4 個辦會備選城市進行了考察調研,雲南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積極向國家爭取大會在昆明舉辦
  • 人類需不需要「生物多樣性」?
    攝影:CYRIL RUOSO, MINDEN PICTURES, NATIONAL GEOGRAPHIC今天的紀念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大會早在2000年就通過決議,將此紀念日設立於每年5月22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
  • 紅河: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
    在守好生物多樣性綠色「家底」的同時,我州相繼出臺了《紅河州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紅河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決定》《紅河州城市通道面山綠化三年行動計劃》等,形成了領導帶動、四級聯動、部門互動、全民發動的工作格局,全力實施國土綠化、通道面山綠化、城市「兩園」建設、林業產業基地「四大工程」為紅河「增綠」。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1)從科學的角度如何看待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拓展閱讀:綠會國際部參加英國嘉年華之《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網絡研討會)研討會開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代理執行秘書伊莉莎白·穆雷瑪女士和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女士分別發來視頻致辭。
  • 從愛知到昆明|是什麼左右了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締約方大會中,遺傳資源(各個物種的遺傳情報)一直都是一個重要話題。一般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要看基因或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基因或遺傳多樣性是最小維度,衡量著物種內部的多樣性和健康程度,在物種保育的研究和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 南美洲西北部哥倫比亞有哪些遊玩點
    哥倫比亞是一個富有多樣性,美麗和生態的國家實際上它是僅次於巴西的世界上第二大生物多樣性國家。從Guatape的LaPiedra巖石頂部觀看,爬升649級。該水庫是在20世紀60年代建造水電站大壩期間形成的,現在約佔哥倫比亞電力的13%。
  • 生物多樣性,是引發衝突的原因嗎?
    生態學術方面有個術語叫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地區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特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總稱。它主要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