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簡介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簡介
金鋼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將秉承「綠色、智能、創新、發展」的理念,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實施產業升級改造。以裝備升級、產品延伸、鋼焦一體化、產城融合化為核心內容,利用三年左右時間,將公司打造成為一個嶄新的現代化鋼鐵工業園區,並逐步創建成為綠色鋼鐵、循環經濟、產城共融的示範工業園區,成為國內標杆企業。設計生產能力為年產高速棒材130萬噸,高速線材48萬噸。本項目產品目標市場立足於東北,面向全國及國際市場。
1.1.2 市場前景
鋼鐵行業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採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從產業鏈角度看,鋼鐵行業屬於中遊行業,上遊主要為鐵礦石、煤炭、動力(電力)等,鋼鐵的下遊應用較為廣泛,在地產、基建、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等行業中被大規模使用。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目前,全球鋼鐵工業的大部分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印度、俄羅斯、韓國以及歐盟。
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鋼鐵產量達到18.08億噸,比上年增長4.6%。其中,中國鋼鐵產量為9.283億噸,同比增長6.6%,佔據全球鋼鐵產量的51.33%;印度位居第二,鋼鐵產量為1.065億噸,佔全球鋼鐵產量的5.92%;日本居第三位,鋼鐵產量為1.043億噸,佔全球鋼鐵產量的5.75%。綜合來看,我國的鋼鐵產量呈現逐年增加態勢,且穩居全球第一。
隨著世界範圍鋼鐵的需求增長和產能競爭,導致世界鋼鐵產業的競爭格局日益加劇,並由此出現了世界鋼材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全球鋼鐵工業興起新一輪購併聯合重組浪潮、高附加值產品所佔比例日益提高等競爭趨勢。
結合國際鋼鐵協會統計數據,2018年日本前三家鋼企產量佔日本總產量的79.8%,美國前三家鋼企佔比為54.0%,韓國前三家鋼企佔比93.2%;同期中國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粗鋼產量總計達到3.27億噸,產業集中度(CR10)僅為35.3%,而且這一數據距離工信部發布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60%的目標也相差甚遠。總體來看,我國鋼鐵行業的企業競爭較為激烈,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2019年1-5月份,受政府財政支出節奏快速前移影響,地產和基建投資回升,鋼材市場需求保持較好水平。2019年1-5月政府財政支出佔全部財政支出比重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發展中國家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極承接產業及資本轉移,「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我國鋼鐵行業廣泛參與國際合作提供了市場機遇。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消費升級、四化同步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拓展了鋼材需求空間。製造業強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正處於關鍵階段,對鋼鐵品種、質量和服務需求不斷升級。政府職能轉變,逐步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幹預,將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為我國鋼鐵工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我國鋼鐵行業下遊需求分布廣泛,主要包括房地產、基建、機械、汽車、家電五金、造船、管道、貨櫃等。在2013年以後,我國逐漸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經濟結構逐步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多元化的下遊行業分布,以及中國製造、「一帶一路」、基建開發等宏觀經濟持續利好,使我國鋼鐵需求極具韌性和增長潛力。
根據國家《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到2020年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應提升至60%,未來鋼企進行收購兼併將是必然,主要方向有龍頭聯合、區域聯合與優勢互補三種方式,通過兼併重組提升鋼鐵行業集中度,創造行業巨頭以及實現產業升級。由此可見,本項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1.3技術分析
本項目屬於全流程綜合鋼鐵廠,涉及原料場、燒結、焦化、球團、高爐、轉爐、連鑄、熱軋等工序,這些技術在國內均已應用多年,工藝技術十分成熟可靠,不存在技術難點,無技術風險。
1.1.4 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政策優勢
2019年4月8日,在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意見稿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本次修訂的意向旨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先進位造業、服務業發展。
在城鎮基礎設施領域,意見稿鼓勵類共列舉了15項,鼓勵內容包括了黑色金屬礦山的綠色化、智能化開採,鋼鐵生產的節能、環保技術開發、高性能鋼材的開發應用、煉鋼副產物的回收利用等。
(2)資源優勢
多年的生產經營活動使企業與原料供應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本項目所需的鐵礦石、煤等大宗物資可以經濟、穩定地從附近港口和城市採購。地方電力、水資源及燃料資源豐富,供應有保障。
(3)區位交通優勢
四平是東北的重要樞紐,幅射遼、吉、黑、蒙三省一區,南到瀋陽、大連,抵環渤海經濟圈;北到長春、哈爾濱,達俄羅斯;東到通化、延吉,觸朝鮮半島;西到通遼、白城,至外蒙古,是三省一區的區域中心。
四平公路鐵路交通十分發達,京哈、哈大、平齊、四梅鐵路在市區交匯,哈大高速公路和京哈、集錫、沈明、四渾四條國、省道貫穿東西南北;四平外環路和四葉省一級路在區內通過;高速鐵路橫穿開發區,車站位於開發區境內。從開發區驅車到瀋陽桃仙機場需90分鐘,北上長春龍嘉機場需70分鐘,距大連港550公裡,距營口港380公裡,距丹東港460公裡。
(4)人才優勢
四平匯集了科研、工程技術、勘察設計、經營管理、諮詢服務等各類人才,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師範大學、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吉林省農業工程學院、四平科學技術研究院為四平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成長體系。四平勞動力資源優勢明顯,熟練技工所佔比例在東北城市群中處於較高水平,勞動力正值紅利期,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有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可滿足各類企業需求。
1.2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1.2.1 產品規模
年產焦炭150萬噸、鐵120萬噸、粗鋼200萬噸、高速棒材(Ф10~Ф22mm)130萬噸,高速線材48萬噸(5.5~16mm圓盤條、6.0~16mm螺紋鋼筋盤條)。年產焦炭150萬噸、鐵120萬噸、粗鋼200萬噸、高速棒材(Ф10~Ф22mm)130萬噸,高速線材48萬噸(5.5~16mm圓盤條、6.0~16mm螺紋鋼筋盤條)。
1.2.2建設內容
擬佔地面積89萬平方米。需新增用地面積50萬平方米。利用現有煉鐵產能110萬噸/年,煉鋼產能170萬噸/年,主要建設包括:綜合原料場、1x220㎡燒結、4x60孔(7m)焦化、1x130萬t迴轉窯、1x1210m3高爐、1x100t轉爐、1x100t電爐、2x100tLF爐、1x7機7流方坯連鑄機、1x5機5流方坯連鑄機以、1條高速棒材、1條高速線材及全廠配套公輔設施。其中煉鐵、煉鋼產能不足部分擬向外購買。
1.3 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636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44000萬元。
1.4 財務分析及社會評價
1.4.1 主要財務指標
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385000萬元,利潤127200萬元,投資回收期7年(稅後,含建設期2年),投資利潤率20%。
說明:表中「萬元」均為人民幣
1.4.2 社會評價
金鋼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在響應國家政策,主動淘汰落後裝備,實現企業升級改造的同時,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以裝備升級、產品延伸、鋼焦一體化、產城融合化為核心內容,主動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建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中心、廢鋼收集加工處理中心、城市汙水再利用中心、城市燃氣配送中心、企業餘熱利用周邊供暖設施等相關利國利民設施,發展循環經濟產業,促進資源、環境、能源集約及綜合利用。
1.5 合作方式
合資、合作
1.6 需外方投資方式
資金、設備、技術
1.7 項目建設地點
鐵西區紅嘴路18號
1.8 項目進展情況
項目計劃書已編制
2.合作方簡介
2.1 基本情況
名 稱:吉林金鋼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紅嘴路18號
2.2 概況
吉林金鋼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四平現代鋼鐵有限公司,經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年12月30日裁定(文號為[2016]吉03民破1-6號)破產重組後註冊成立為股份制公司——吉林金鋼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現有職工200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00餘人),佔地面積97萬平方米(1455畝),年產值約40億元,是四平市支柱企業之一。公司目前已形成燒結、高爐、轉爐、軋鋼以及白灰、制氧、微粉為一體的鋼鐵聯合企業。
公司現有95平方米燒結機2座、450立方米高爐2座、60噸轉爐2座、棒材生產線2條、線材生產線1條及配套白灰、制氧和發電等相關設施。公司年粗鋼生產能力170萬噸,軋鋼能力230萬噸。公司主導產品為HRB400、HRB400E、HRB500、HRB500E、HPB300等牌號的熱軋鋼筋(直條、盤卷)。是上期所交割品牌、吉林省名牌產品、東北地區名牌產品。產品主要銷往東北區域、長三角、珠三角,部分產品出口到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2.3 聯繫方式:
聯繫單位: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局
聯 系 人:肖雷
聯繫電話:18604342800
電子郵箱:jlsphkq@163.com
項目所在市(州)聯繫方式:
聯繫單位:四平市商務局招商協調科
聯 系 人:宋慶新
聯繫電話:1384448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