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福壽螺瘋狂入侵洱海」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對於植物行業從業者,並做過一段時間與水生植物相關工作的我來說,聽到和見到福壽螺,簡直是猶如噩夢一般。
比較欣喜的是,在這個話題的評論下,已經沒有以前那種「像對待小龍蝦、羅非魚一樣,吃就完了」的言論,而是告誡大家謹慎對待,並且有很多人在評論區裡面科普「廣州管圓線蟲」和「福壽螺患者」。
看來大家對待環境和入侵生物,有了比較深的認識,也從側面印證,福壽螺危害巨大且不可食用的事,世人皆知。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28) 又稱大瓶螺,外觀和田螺比較相似,但也比較好區分,第一是外殼顏色,福壽螺呈黃色,而田螺為青褐色;第二是椎尾巴,福壽螺平且短,田螺長而尖;第三是螺蓋形狀,福壽螺偏扁,田螺偏圓;第四是肉質顏色,福壽螺為黃白色,而田螺為青褐色。
福壽螺原生分布於南美洲的普拉塔流域,1979年被中國臺灣地區華僑從阿根廷引入到臺灣地區,本來是準備用於食用的,後因口感差,市場接受度低而被棄養。
由於福壽螺在條件適宜且沒有天敵的環境中生存,加上繁殖能力強,1982年就開始在臺灣地區造成泛濫,危害水稻和水生植物以及水生蔬菜,並破壞食物鏈。
而中國大陸在1981年也經由以為華僑將福壽螺引入,在80年代中期,還被多省推廣養殖,但也由於福壽螺味道不受歡迎,被大量遺棄野外,自然繁衍蔓延,在90年代末20世紀初,在多省入侵。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將福壽螺列為重大危險性農業外來入侵生物之一。
福壽螺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都極強,在水田、沼澤、河流和池塘等水生地帶都能生存。它的食性很廣,動植物都可食用,但以鮮綠多汁的植物為主。
福壽螺的生存溫度在5-42℃之間,最佳生存適宜溫度為20-30℃。它的生命周期為2-5年,在水溫高、食物多的地方,能夠全年產卵。1年能繁育2-3代,幼螺3-4個月性成熟,並且世代重疊。
筆者在華南和華中地區繁育與應用水生植物時,最擔心的是福壽螺泛濫,一是會給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造成毀滅性的災難,二是福壽螺的螺卵看上去非常噁心,讓人產生密集恐懼症,嚴重影響人的觀感。
在池塘和水田中控制福壽螺還算比較容易,每隔一段時間,在福壽螺泛濫區域,施一次水溶性的殺螺藥劑,可控制一個月至一個半月沒有福壽螺對植物造成較大的傷害,並且殺螺藥劑不過量的話,不會對魚類和植物造成傷害。
但殺螺藥劑的價格比較貴,增加了對植物景觀的養護成本,並且殺螺藥劑只能殺幼螺和成年螺,對螺卵的傷害不大。福壽螺將卵會產在植物的莖稈、田埂、牆壁等物體上,若想清除螺卵,還得需要人工進行。
另外也有誘殺型的顆粒狀殺螺精,價格便宜,也有比較好的殺螺效果,但是效果比較慢,且只是比較適合淺水區域和面積較小的區域。
筆者曾根據部分論文資料,給福壽螺的螺卵噴施石膏水,抑制螺卵孵化成螺,但效果不是特別明顯。
在可調控的水域中,控制福壽螺泛濫或者徹底清除福壽螺尚且並非易事,很難想像洱海那樣的水域,控制清理福壽螺的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但好在洱海的氣溫不像華南一樣,能適應福壽螺全年活動。福壽螺在12℃以下時,活動能力顯著減弱,在8℃以下時進入冬眠。
不管怎麼樣,入侵的生物不管是對環境還是人們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要因為自己的某些私慾,置人類與環境於不顧。謹慎引種,科學引種,維護生態平衡,人人有責。
(閱讀者,您好!我是植物君柏心,一個植物行業從業者,閒暇時做一些植物種植經驗分享、植物景觀配置介紹和植物科普,如果您喜歡的話,麻煩您動動手點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