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2021-02-12 八公分的時光

《一個村莊的食單》之六十

厴,在我們的方言讀音裡又叫厴皮。可數十年來,我一直想當然地理解為是田螺的「眼皮」。可見,對於這種在我看來熟悉不過的小動物,實際上對它的了解還十分膚淺。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


田螺是故鄉人愛吃的一道美味菜餚,大人孩子概莫能外。我嗦田螺的嘴上功夫從小就十分了得,有時母親做了辣椒炒田螺,我會往自己的飯碗裡扒一大堆,坐於一旁的矮凳或門墩,嘟著嘴巴,嚯嚯嗦個不停,吃得津津有味,辣得火燒火燎,熱汗直冒。即便如今,我依然十分喜愛吃這道菜。偶爾炒上一碗,喝點小酒,真是快樂小神仙。手中的筷子尖不停地往來於菜碗和嘴巴之間,一嗦一個,一小會兒,桌上的空田螺殼已是一大片。

舊時的故鄉,泥鰍魚蝦多,田螺自然也不例外。池塘裡,溪圳裡,水田裡,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大者如小拳,小者如豌豆,尤以池塘裡為多。

夏秋間,是吃田螺的好季節。我們平日裡在水田或溪圳裡捉泥鰍魚蝦時,看到田螺,也會撿來積攢著。那時村邊池塘眾多,或深或淺。很多池塘岸是石頭砌的,或者是打了石灰三合土,因長年池水浸泡,壁上小孔小洞眾多,凹凸不平,不少地方甚至長滿青苔。這樣的塘岸,也是田螺喜愛吸附的地方。在深水大塘岸邊,我們有時匍匐在岸上,光著手臂伸入水下,就能摸出一隻幾隻田螺來。有的田螺成堆吸附在一塊,摸起來就更帶勁了。而在淺水的池塘,經常有大人或者孩子,下到池塘裡,沿著岸邊掏孔洞,摸田螺,叮叮噹噹,丟入隨身攜帶的臉盆或桶子裡。


田螺裡多泥沙,剛撿來的田螺往往要浸泡一兩天才能吃。池塘裡的田螺,外殼多生了一層青苔垢,看起來較髒。浸泡在清水裡的田螺,不一會就全都動了起來,殼尖朝上,腹面原本緊閉的圓厴皮伸了出來,露出軟軟的小觸角小頭,以及強勁有力的大足肌,緩慢爬動著,蠕動著,有的甚至爬到了盆桶內壁的水面處。厴皮是一個奇怪的構造,它像一個圓蓋子,薄薄的,硬硬的,深褐色,緊貼發達的足底,宛如盾牌,守護著田螺的門戶。在自然放鬆狀態,田螺的厴皮和足肌伸出殼外。稍微觸碰它,或搖晃盆桶,田螺便迅速把身體縮進殼裡,用厴皮嚴嚴實實地蓋住殼口。任憑你有手指甲摳挖,也難以將厴皮扣出來,它反而閉合得越緊了。事實上,我們吃田螺,也主要是吃緊貼厴皮的肉質足。

吐過泥沙的田螺,在下鍋之前,需要剁掉屁股,反覆淘洗。剁田螺屁股通常用豬草刀和豬草砧板,我一向很喜愛幹這個活。蹲在地上,左手從盆裡摸出一隻田螺,放砧板上摁住,右手咔嚓一刀下去,將殼尖一小截剁下,順手丟入另一個盆碗中。剁田螺也有講究,屁股不能剁得太少,否則,吃時一則難嗦,二則黑乎乎的田螺屎太多。一大碗田螺剁好,砧板上留下一攤子溼漉漉的碎屁股碎渣和無數的刀痕。後來家裡有了膠鉗,我也常用膠鉗剪田螺屁股。

 

剁好或剪好的田螺需要搗洗好幾遍,我們通常是用刷菜鍋的竹筒。這個特殊的竹器,方言叫冼竹,是用一節直徑寸許的竹筒做成,上部保留竹節,下部鋸掉竹節,劈成內外好幾層細長的篾絲,大小如牙籤。手握冼竹反覆搗水盆裡的田螺,譁譁有聲,能將田螺外殼上的苔垢搗洗乾淨,光光溜溜。

故鄉人家炒田螺,多數是打幹鍋,先把清洗後的田螺炒幹水分,再放茶油,與薑絲、蒜子、青辣椒或紅辣椒同炒,撒上鹽和別的調料,熗水翻滾幾沸後出鍋。也有的是先將田螺水煮一番撈出,再炒。若是摘來新鮮的紫蘇葉,切碎了炒田螺,則更香了。

並非每個人吃田螺都會嗦,有的人就不善於此道,嗦了半天,田螺肉依然在殼裡面。為此,他們常藉助於一根冼竹棍,先挑去厴皮,再將田螺肉挑出來吃,弄得滿手是油湯。我嗦田螺很有經驗,一般是筷子夾住一嗦,田螺肉就到嘴裡了。有時實在嗦不出,或者從田螺屁股上先嗦一兩下,或者拿一根筷子頭將田螺肉索性往裡面推塞一下,再嗦,嚯的一聲,就出來了,嚼嚼,咽下,滋味濃鬱,妙不可言。

 

我母親曾做過幹豆腐渣炒田螺的美味,於今想來,依然口有餘香。過年的時候,家裡做了豆腐,母親會將豆腐渣與油鹽蔥姜蒜同炒,拍成一個個小圓餅,再烘乾。這樣的幹豆腐渣,經過發酵之後,特別香,又經久不壞,可直接油煎做菜。炒田螺時,放一兩塊幹豆腐渣,壓成粉,撒上香蔥絲,紅辣椒灰,糊糊的,吃時別具風味。

吃田螺時,常會吃到田螺仔仔,大田螺裡尤其多,小砂粒似的,一大包。田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其生殖方式獨特,胚胎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差不多需要一年的時間。當一批仔螺產出來後,母螺隨即交配,又開始孕育來年的幼仔。

吃田螺也有一怕,就怕吃到死去多時的臭田螺。臭田螺奇臭,不經意嗦進嘴裡,令人噁心,吐沫連連,要用茶水好一番漱口。在鄉間,有一則關於吃臭田螺的笑話。說是兩個盲人,在盛夏酷暑嗦田螺。一人不小心,將一隻嗦到嘴邊的田螺肉掉桌底下,他俯下身子,一陣探索,摸到了,塞進嘴裡一嚼,臭的!「這田螺壞得好快呀!掉地下就臭了。」他說。另一個搭腔說:「這什麼天哎,好滾(熱)得呢!」其實,他撿到嘴裡的是一團臭雞屎。


鄉間也有田螺精變成漂亮姑娘,偷偷給一個年輕農夫做好菜好飯的美好傳說。父親每次給我講起時,我都羨慕不已,希望自己長大了,也能遇著這樣一個田螺姑娘。

在我的童年時代,那些丟棄的空田螺殼,能製作玩具。我們挑選一些指頭大的,用石子在殼上敲一個小孔,用繩子串起來,在青石板巷子裡,或者在禾場上,玩跳屋的遊戲,樂此不疲。

每年,村裡的池塘,都會幹塘捉魚。有時,一些池塘幹了,暫時不蓄水,留作種稻秧。許多日子,在池塘的泥面上,無數田螺爬行的軌跡,像一幅幅巨大生動的地圖。

 

2018年10月16日寫於義烏

黃孝紀:出生於湖南永興八公分村。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近年致力於「八公分系列」散文的寫作,單篇作品散見《福建文學》《湖南文學》《陽光》《綠洲》《牡丹》《少年文藝》《江河文學》《山東文學》《延河》等20多家純文學期刊及全國各級報紙副刊。著有「八公分系列」散文集《晴耕雨讀 江南舊物》《老去的村莊》《八公分的味道》《八公分的時光》《瓦簷下的農具》《一個村莊的食單》六部。其中,《晴耕雨讀  江南舊物》於2018年1月由天地出版社常規出版,並榮獲「東麗杯」孫犁散文獎;《八公分的味道》入選2016年湖南省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選題;《八公分的時光》入選2018年度湖南省作家協會定點深入生活項目,且《八公分的味道》《八公分的時光》兩書預計2018年內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常規出版;《老去的村莊》2018年10月即將由西苑出版社常規出版。

本書榮獲「東麗杯」孫犁散文獎

(新華書店及京東、噹噹、淘寶、亞馬遜有售) 

相關焦點

  • 炒田螺?你吃的真是田螺嗎?
    圖片:coocan.jp二是圓田螺屬(Cipangopaludina),一般就叫做田螺,個頭能長到桌球那麼大,甚至更大,殼面光滑。最常見的是中國圓田螺(C. chinensis)和中華圓田螺(C. cathayensis)。
  • 你吃的真是田螺嗎?2分鐘讓你明白「田螺」與「田螺」之間的關係
    有一天,小夥子在田裡看到了一個特別大顏色很鮮豔,跟其他的田螺不一樣,非常漂亮的田螺,小夥子看到後非常驚訝,一開始以為自己眼花了,小夥子看到這麼漂亮的田螺,捨不得吃,於是把它帶回了家裡,放在一個水缸裡面,每天精心地給田螺換水,日子一天天過去了。
  • 田螺競技
    點擊上行藍色字關注,一起分享生活8月29日上午,再遊玉簾泉,小孩於泉下碧潭岸邊撈取七八隻田螺,
  • 怎樣炒田螺才好吃?炒田螺的家常做法介紹
    用鉗子將尾部剪開,將內臟洗淨。  6、如果太幹可以加少量水,繼續炒熟至湯汁濃稠即可。  小訣竅:  1、紫蘇葉是一種紫色植物的葉子,有特殊的香味。我們村裡的菜地裡隨處可見,去腥效果很好,是炒田螺不能少的香料。  2、炒田螺最關鍵要掌握好火候。火候不到,螺肉不熟不進味;火候太過,螺肉又很難吸出來。
  • 田螺和福壽螺的區別 田螺和福壽螺的區別有哪些
    到底是田螺還是福壽螺呢?他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田螺和福壽螺的區別吧。  1、顏色不同:福壽螺的外觀呈黃褐色或深褐色,其顏色比田螺要淺,田螺在外觀顏色呈現出青褐色。福壽螺的肉多為黃白色,而田螺的肉為青褐色。在食用時,福壽螺的卵呈紅色。
  • 美食 | 炒田螺
    後來才知道田螺和蝸牛並不是一回事,一個水生,一個陸生,但北方人還是習慣把田螺叫做蝸牛或嘎啦油子,就像南方人習慣把包子叫做饅頭,只要不影響吃,叫什麼都入鄉隨俗好了。試想,如果你在街頭往炒田螺大排檔的馬扎子上一坐,文縐縐地說一句:「老闆,上一盤炒田螺。」就遠不如呼一聲:「老闆,來一盤嘎啦油子!」來的自然、親切,有味道。
  • 臨武美食之田螺
    田螺是臨武的一道美味菜。它豐腴細膩,味道鮮美,是螺中上乘之選,亦堪稱一絕。田螺生活在稻田裡的多,比較大,生活在江河小溪、山塘水庫,比田螺小,有些地方又叫沙螺、江螺、花螺等。撈田螺的時間最好是下午,俗話說「田螺精,夜出身」就是這道理。
  • 養殖田螺跟福壽螺哪個產量高?宜選優質田螺品種
    圖1:田螺與福壽螺養殖田螺跟福壽螺哪個產量高?田螺是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動物的統稱,包括中華圓田螺、黃螺、環稜螺等,有的田螺產量高,有的產量低,不過產量低的田螺味道更鮮美,更受人們的歡迎。圖2:福壽螺養殖田螺要注意選取優質品種,一般選擇個大、殼薄、生長繁殖迅速、肉質細嫩,抗病強的田螺。
  • 田螺和福壽螺的區分!養殖田螺開始盛行!技術簡單風險小!
    這個有著粉紅色卵的傢伙叫福壽螺爆炒田螺是夜宵不可缺少的一樣美食,田螺炒的香辣入味,再配上一點小菜啤酒,一份夜宵也就妥妥的了。❖福壽螺的螺層比田螺少,福壽螺一般3~5個螺層,田螺是6~7層。❖福壽螺螺殼很脆,用手能輕鬆捏爆。肉眼看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螺層了,福壽螺圈要少些。
  • 做了20年田螺,賣出的田螺可圍繞地球好幾圈了!
    古有田螺姑娘,今有醒醒田螺!話說很久很久以前,(ps說人話)也就是20年前,有個人在梧州開了一間田螺店,其田螺味道獨特,深受廣大本地人所喜愛,不久便成為梧州本地馳名特色小吃。它,就是「醒醒田螺」。即系夠新鮮、夠碩大,佔了吃妹兩根手指大小的田螺,骨骼算是合格了。
  • 炒田螺的做法大全
    方法步驟1.洗淨的田螺剪去尾部;洗好的生薑切片;洗淨的蔥切段;洗好的紫蘇葉切碎;鍋中倒水燒開,放入田螺,汆煮2分鐘,撈出,用清水洗乾淨。2.鍋注油燒熱,放入薑片、花椒、桂皮、八角、蔥白煸香,放入辣椒醬炒勻。3.倒入幹辣椒拌炒片刻,倒入田螺,加白酒炒勻,倒入適量清水煮2分鐘。
  • 這才是田螺的正確吃法
    田螺究竟應該怎麼吃?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7種田螺的做法,從此吃田螺再也不用去路邊攤買炒田螺了,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出更加美味的田螺!田螺是田螺科的統稱,這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粗略算來有上百種,我們常吃的大多是圓田螺、稜田螺等許多種。田螺究竟應該怎麼吃?
  • 劍網3:田螺五彩選元氣?元氣和會破哪個更適合田螺?
    就如今而言,田螺玩得人還是比較多的。另外由於是新版本新賽季,不少田螺玩家也希望能儘快把自身的屬性提升上來。但你想讓田螺的屬性真正提升上來,那麼對於屬性的選擇就要格外注意,堆錯了屬性浪費精力浪費錢不說,還會讓你落後於人,得不償失。
  • 舌尖上的謝洋——美味田螺!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雨水充沛,大田謝洋的美食——野生田螺,也慢慢的搬上了百姓的餐桌上。謝洋鄉是遠近聞名的生態鄉,良好的自然環境,使這裡土身土長的田螺,特別受歡迎。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軟體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前鰓亞綱田螺科。田螺在中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田螺也生長在大田的十八個鄉鎮裡,其中以謝洋的田螺最為有名。
  • 田螺與河蚌飼養技術
    田螺與河蚌飼養技術作者:鳥人田螺養殖五要點: 田螺是軟體動物,常棲息於冬暖夏涼、土質鬆軟、食物豐富、水質清新的湖泊、池塘、水田和微流河溪中。  最適宜田螺生長的水溫為 20~25℃ ,在15℃以下或30℃以上時便停止攝食活動,10℃以下入土冬眠。4月份開始繁殖,6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為繁殖旺季。親螺可到稻田、池塘、溝渠收集。選擇殼色淡、殼薄、體圓、個大、螺殼無破損、殼口圓片蓋完整的作種螺。
  • 麻辣田螺製作技術彙編
    做法一啤酒風味田螺原料及調料:田螺兩斤,八角 桂皮 白芷 草果 良姜各一個
  • 白玉蝸牛與田螺的異同點
    相同點白玉蝸牛與田螺同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雜食性動物,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均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生活習性上,白玉蝸牛與田螺都是晝伏夜出,多以鮮嫩多汁的植物為主食,且蛋白質含量較高。白玉蝸牛田螺
  • 炒田螺時,別忽略了「這三點」,否則田螺腥臭吃起來還很硬
    哈嘍,各位朋友晚上好,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田螺,相信田螺大家應該都有吃過吧,還記得小時候經常會和家裡人提著個桶子去河邊撈田螺
  • 你真的會吃田螺嗎?
    田螺是很多吃貨的最愛,但是田螺究竟應該怎麼吃?今天三將軍給大家整理了10種田螺的做法,從此各位吃貨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出美味的田螺了!
  • 田螺怎麼炒才能吸出螺肉?這個訣竅不知道,以後別吃田螺了
    田螺怎麼炒才能吸出螺肉?這個訣竅不知道,以後別吃田螺了。小時候一到夏季就會河邊或者小溪邊抓點小田螺回家的,在我們老家那邊小田螺也叫螺螄,放到鍋裡煮一下或者爆炒一下都是很美味的,吃的時候用根牙籤把螺螄肉挑出來,裡面的還會有點湯汁,吸一下也是很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