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 生態美 鄉風淳 長三角媒體眼中的「丹陽小康」

2020-12-18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11月28日鎮江訊(郭蓓蓓 錢飛 平之) 11月26日至27日,來自新華社、解放日報、新華日報、浙江日報、安徽日報等32家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的記者,齊聚丹陽,參加「長三角媒體看丹陽大型採風活動」。他們訪企業、走鄉村、進社區,零距離感受產業興、生態美、鄉風淳的「丹陽小康 「。

  產業興,打造10條產業鏈

  「整個工廠見不到工人,看上去就像一座花園。」27日上午,採風團記者一走進魚躍集團就禁不住發出陣陣感嘆。

  「作為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龍頭企業,魚躍在德國、義大利、北京等地設立了10大研發中心、7大製造中心和56家辦事機構。」魚躍醫療副總經理袁振介紹,發展至今,魚躍集團旗下現有2家上市公司、80多家控股公司,形成了完整的全球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網絡。目前,魚躍正在加速「勾勒」一座包含生命科技研究院、大健康產業加速器等在內的生命科技產業園,目標是在丹陽打造全球醫療器械產業小鎮,形成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成為「中國的圖特林根」。

  在被業內稱為「隱形冠軍」的僅一公司,記者們被這家公司「不考勤、不處罰」的理念所折服。公司副總裁吳立亞說,僅一致力於全自動包裝解決方案,為藥品、乳品、保健品行業客戶提供服務,多年來與哈藥集團、寶潔、雀巢、安利等世界知名企業展開合作,並設計製造了幾百條生產線。

  在肯帝亞集團,「不怕水、不怕火」的黑科技地板吸引了記者們的目光。肯帝亞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肯帝亞在在全國範圍內擁有2000多家專賣店,產品暢銷美國、德國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名牌」、「出口免驗企業」和「江蘇省質量獎」等榮譽,並堅持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始終保持技術優勢。「截止2019年,集團專利數量累計突破200項,地板類專利數量位居行業前列。肯帝亞產品現已通過『Floorscore』認證、『FSC體系認證』、『CARB』認證、『GREENGUARD』認證等多項國際權威認證。

  2019年,肯帝亞創新研發的防火防水生物質地板榮登中科院主辦評選的『2019最具創新力的黑科技TOP20』榜單。」

  在陳道明形象代言的明月鏡片和丹陽眼鏡城,記者們更是流連忘返。

  「一切工作圍繞10條產業鏈下功夫。」丹陽市經發局副局長趙順群說,目前已完成《丹陽市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意見》初稿,推行「鏈長制」,由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擔任全市產業鏈「鏈長」「副鏈長」,打造汽配、眼鏡、新材料、醫療等10條產業鏈,加快促進轉型升級,實現丹陽經濟高質量發展。

  「走進工商名城丹陽,感受到了朝氣和希望。」澎湃新聞記者袁傑說,和很多蘇南縣市一樣,丹陽過去這些年也經歷了痛苦的產業轉型,對落後產能的犧牲,換來的是新的強勁發展動能。如果說眼鏡產業給丹陽這座城市帶來了極高的辨識度,那麼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的崛起,將讓丹陽再次崛起於滬寧線,崛起於長三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丹陽工業曾經發過『一次力』,引領鄉鎮工業發展之潮流。今天近距離感受丹陽的龍頭企業、黑科技、『隱形冠軍』……感覺到丹陽工業「第二次發力」正在到來。」

  生態美,鄉村振興闊步行

  「相傳,村莊上空有成群鸞鳥聚集飛翔,鸞集翔村由此得名。」上午10時左右,初冬小雨裡雖然寒意陣陣,但擋不住記者們體驗鸞集翔美麗村居的熱情腳步。

  鸞集翔村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鸞集翔村不斷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生活汙水全部進入汙水管網,經過處理的尾水可達一級B類標準。村中水系都進行了清淤,並用石頭護坡。村莊北側景觀苗木基地,正在規劃和南邊的超力生態園、北邊的獨山七峰湖景區連接,打造鄉村休閒一日遊。「鸞集翔村先後被評為『鎮江市美麗宜承村莊』、『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和『全國文明村』。」

  在丹陽,鄉村振興正全面穩步推進。丹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荊健康說,首先是,抓產業: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第二是,聚人才:引進省「雙創」人才1人、鎮江市「金山英才」人才12人、丹陽市「丹鳳朝陽」人才16人,累計資助1300餘萬元;第三是,美生態: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166個行政村2816個自然村的村莊清潔行動;第四是,興文化:建成12個鎮級文明實踐所,192個村級文明實踐站,1000餘個文明實踐崗,按照「四個一、三室兩堂一站"的要求,推動文明實踐所、站標準化建設。

  「對於我來說,對丹陽的認知是眼鏡城、木業城、工業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記者顧紅豔說,這次走進丹陽,最大的感觸是這裡沒有我們印象中的那種高爐林立的固有場景,無論是智能工廠僅一智造、魚躍醫療,還是風景秀麗的訪仙鎮紅光村,都在傳達一個信息,這是一個山清水秀、風光宜人的江南水城,「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這裡隨處可見。

  鄉風淳,文明之種一脈傳

  在上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裡,三名戰士荷槍露宿街頭的雕塑,引起記者們的關注。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是電影《南京路上好八邊》裡解放軍戰士紀律嚴明的情景再現。「為了使上海這座亞洲最大的城市,在解放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上海戰役總前委在這裡進行近一個月的戰前工作部署。」

  如果說,「戰士荷槍露宿街頭」體現的是人民解放軍對人民的深情之愛,那麼,雲陽街道白雲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則時刻將對群眾的關心放在心上。

  白雲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中心設有黨員關愛室、便民服務大廳、黨群公開欄等七室一廳一欄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居家養老服務綜合服務中心、殘疾人之家等配套設施。「建立了『紅·網格』責任制和『融·網格』合作機制,將支部黨員及志願者下沉到網格,全方位服務好社區所有居民。」

  新安晚報記者徐琪琪說,看了上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和白雲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感受到,政府和群眾心連心,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這裡一脈相傳。

相關焦點

  • 美了村莊 活了產業 富了百姓 淳了鄉風 徐州農房改善有「特點」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一場硬仗,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民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 紫山村在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的同時,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了村莊,活了產業,富了百姓,淳了鄉風,村民生活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紫山村打造成為具有濃鬱歷史文化氣息的餐飲特色街區,兼具民宿、農耕文化、書畫收藏等文化體驗。
  • 「醉」美同山看小康,長三角20餘家媒體聚焦「西施故裡」
    在12月11日至12日,有來自新華社、浙江日報、文匯報等20餘家長三角主流媒體攝影記者們齊聚浙江紹興諸暨同山鎮,他們用鏡頭捕捉下"醉"美同山,聚焦當地的發展,展示與記錄下"全面小康"的幸福瞬間。▲圖為長三角主流媒體記者聚焦同山開拍儀式西施故裡的景區是開放式的,前往不需要買票入內。不過其中西施殿、中國歷代名媛館、範蠡祠、民俗館、鄭氏宗祠等是收費景點,若打算入內參觀,建議直接購買聯票。其中西施殿在其他幾個景點的對岸的薴羅山下,需要過浣紗大橋或者浮橋。
  • 產業蝶變「跑」出來!鎮江正快馬加鞭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不僅是鎮江和杭州兩地,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各大城市的融合發展更是充滿了想像空間。  正如東道主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所推介的「這是一座有山有水有故事有前途的前途。」。5月18日——19日,作為浙江的媒體代表,浙江在線記者跟隨二十餘家長三角媒體採風團重走總書記視察鎮江路線,觸摸產業發展的脈搏,山水城林之間,現場感受「奔跑鎮江」的澎湃動力。
  • 會寧甘溝驛鎮: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鄉村興
    通訊員 王彥霏會寧縣甘溝驛鎮堅持以農林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與國土綠化提升改造深度融合,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增進民生福祉,甘溝驛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精品鄉村休閒旅遊打造、國土綠化監管經濟組織減壓降溫、國土綠化提升改造等民生需求,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經濟林建設,實現改善生態與改善民生互利共贏。會寧縣文兵農機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 文明鄉風助力小康生活
    文明鄉風助力小康生活 2020-12-15 1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昌湖淡村鄉風好了人心齊 勁頭足了產業興
    隸屬於馮坡鎮昌裡村委會的湖淡村,原本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村莊,近幾年來,在鄉賢能人的帶動下,村民積極實踐垃圾分類,齊心協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而且鄰裡團結互助,鄉風更加文明。  「垃圾分類實踐賦予鄉村新活力,改變了村民傳統舊觀念,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村莊作貢獻,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返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業興 農村美 農民富!《規劃建議》繪就「三農」未來發展新藍圖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文山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州委九屆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文山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十四五」期間全州農村農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建議》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等方面均做出了具體安排。
  • 殷都區念好鄉風「五字訣」,倡樹文明新風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通訊員 孫瑞蘭 黨中良6月17日,隨著在安陽市水冶鎮政府電教樓會議室舉辦的「殷都鄉風文明大講堂」宣講骨幹培訓會的開講,正式拉開了安陽市殷都區鄉風文明大講堂的序幕。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鹿邑縣在大力實施「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的同時,把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守護文化靈魂。藉助生態文明建設東風,打造美麗鄉村,強化農村原生態文化的建設與傳承,提升提質文明創建實效,以鄉風文明的軟實力,構築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 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大國小家·扶貧印記)
    如今,下黨鄉結合自身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道路暢通了,人氣旺了,特色產業也發展起來了。在鄉黨委和政府支持下,王明秀等幾位返鄉青年成立了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第一年就吸納了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第二年,全村其餘50多戶茶農全部加入合作社,茶園種植規模達到了600畝。
  • 意欲「爭雄蘇南」,丹陽除了「眼鏡之都」還有哪些牌可打
    地處蘇南的丹陽,經濟體量佔鎮江全市1/3左右,堪稱鎮江的「區域長子」。因此,丹陽強則鎮江強,丹陽的發展也事關鎮江在滬寧線及長三角的崛起。今年二三月份,馬明龍履新鎮江市委書記後不久,兩次前往丹陽調研,並對丹陽提出了「爭雄蘇南、爭雄長三角」的新目標。臨近年底,這張「答卷」的成績如何呢?
  • 圓夢小康·幸福模樣|珠暉區興湘村:魚鮮稻香檸檬酸 秋收興湘小康甜
    編者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從《詩經》開始,「小康」一直是中華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小康的時光,幸福的模樣。每一個小康故事的背後,都是一段感人的歷程,也是一個勵志的傳奇。
  • 無錫「太湖明珠 盛地小康」官網上線 原創短視頻大賽啟動
    」官網上線暨原創短視頻大賽正式啟動,標誌著 「聚力強富美高 決勝全面小康」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全面拉開帷幕。,為打好全面小康收官仗凝心聚力。  據了解,「太湖明珠 盛地小康」原創短視頻大賽,以「賦」(錦繡江南)、「比」(美好生活)、「興」(盛地小康)主題,發動廣大網民積極參與創作投稿,通過短視頻以小見大,從小細節、小人物、小故事衍伸開去,創作反映無錫產業興旺、
  • 「興家風、淳民風、正社風」2020年度南昌市榜樣人物公示
    「興家風、淳民風、正社風」2020年度南昌市榜樣人物公示 大字 日期:2020-11-30 來源:南昌新聞網
  • 卡咪村小組:從生活富裕到鄉風文明的升華
    卡咪村小組:從生活富裕到鄉風文明的升華本報記者/丹洛 明德一個60年前從中老邊境搬遷過來的布朗族村寨,幾十年來變化不大,但近幾年隨著扶貧攻堅和黨的各項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成為了勐臘縣小有名氣的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的「雙富裕」村。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 甘肅會寧:特色產業成為全面小康的「壓艙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會寧縣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依託農業種養殖發展富民經濟著力強化體系支撐供銷對接和多產融合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特色產業已成為全縣全面小康「壓艙石」烏雞養殖在侯川鎮已經有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河北圍場:鄉風美產業強共同富
    作為河北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圍場採取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實施文化春風惠民工程、發展特色脫貧致富產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貧困群眾物質脫貧、精神富足。已成功帶動108個貧困村退出,7866戶貧困戶、17598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探索出一條精神扶貧、文化扶貧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 「洞庭湖畔看小康」特色農業產業興 農村宜業也宜居
    從2014年欠債幾十萬到如今有車有房,該農場負責人鄧建靠種蔬菜從貧困奔向了小康。在洞庭湖畔的沅江市、南縣、大通湖區,每一個村落宛若一幅江南水墨畫,每個村落都有脫貧致富的好故事。12月2日至3日,益陽市委網信辦組織的決勝2020——全面小康湖南行之「洞庭湖畔看小康」網絡主題採訪活動團一行來到這3個區縣(市),感受這裡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