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雙寶,可謂是累壞了寶媽們。寶媽們常常感覺自己分身乏術,既要滿足老大的需求,又要照顧老二的情緒。在處理一些事情上,常常讓兩個孩子感覺到不公平,媽媽不愛自己。
給大家講一講分蛋糕的故事。在一個有著兩個男孩的家裡,媽媽買來了一塊大蛋糕,高高興興地分給兩個兒子吃,但分完後兩個孩子都說媽媽偏心,這是怎麼回事呢?哥哥說弟弟拿到的是大塊的,弟弟也說哥哥拿到的是大塊的。媽媽被吵的頭疼,安慰這哥倆,卻被嫌棄。於是,媽媽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兩個孩子叫到一起,商量以後分蛋糕的規則,媽媽叫哥哥來分蛋糕,而弟弟首先選蛋糕。這樣一來,哥哥怕弟弟選到大塊的,唯恐把蛋糕分的大一塊小一塊的,而弟弟因為有先選權,完全不愁哥哥分的大還是小。這哥倆連誇媽媽是個公正聰明的好媽媽。
從上述故事中,我們懂得了兩個孩子會因為各種事情而鬧矛盾,這個時候就考驗媽媽的智慧了。如何公正地處理兩個孩子的問題,得到孩子的表揚,是媽媽們要追求的目標。第一,媽媽們儘量不要搞獨裁處理,聽取兩個孩子的分歧點,照顧雙方的情緒,適當處理。第二,媽媽們儘量不要幹涉過多,這會讓孩子覺得不公平,媽媽們要做的是當好一個旁觀者和建議者。第三,面對孩子之間爆發的矛盾,媽媽們可以選擇圍魏救趙,曲線救國,將矛盾的注意力轉移到另外一件事中,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孩子的矛盾消弭於無形。第四,媽媽們聽取雙方的想法,讓他們互相理解思考,了解對方的感受,做出正確的處理方式,讓兩個孩子都滿意。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碰到兩個孩子在爭搶玩具的時候,這個時候媽媽們往往會讓大孩讓一讓小的。但這卻忽略了大孩的心理感受,他會認為媽媽不公平,生媽媽的氣,不信任媽媽。而小的則會得意洋洋,以後有事情就找媽媽,讓媽媽為自己謀得優勢,可能會形成自私自利的壞習慣。
公平的媽媽應該先不做點評,先聽聽兩個孩子的真實想法,比如:大孩想要這個玩具去和朋友一起玩,而小孩則是要玩具的佔有權。這個時候媽媽就要發揮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小孩體諒大孩,大孩只是借用一下玩具。如果小孩同意了,媽媽可以試著獎勵兩個孩子一頓豐盛的晚餐,激勵他們互相體諒對方。
公平的媽媽會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公平對待的,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品格。孩子在媽媽公平處理事情的時候,也學會了體諒對方,換位思考,對以後的人際關係處理更有以身作則的教育意義。(如果你覺得小編言之有理,別忘了點關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