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文娛節目紛紛駐足傳統文化

2020-12-16 央廣網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中國的錦繡之美不能只留在書本記錄和博物館裡,應該多支持這類節目,讓中國文化進入普通人的視野。」在嗶哩嗶哩的視頻評論區,年輕觀眾毫不掩飾地表達對正在央視熱播的節目《衣尚中國》的喜愛和支持。

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民歌大會》《國家寶藏》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懷的文化類節目接連走紅,不僅取得收視與口碑雙豐收,還掀起一股弘揚中國美學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帶動下,聚焦中國歷史、地理、戲曲、民歌、家風等內容的文化類節目層出不窮,題材上不斷向垂直縱深的方向拓展。

 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靈感與養分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國家寶藏》再到《衣尚中國》,近年來的優質文化節目無一不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深挖內容,汲取養分。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不僅增添了節目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底蘊,還從更深層次提高了節目的生命力。而從「詩詞」「國寶」「典籍」到「衣尚」的焦點遷移,則反映出文化節目對傳統文化探索的垂直深入,以及其涉及領域的生活化。

服飾伴隨著人們的生活起居,反映著生產力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展現出不同時代審美的流變。《衣尚中國》每期節目圍繞一個主題,以訪談、互動、體驗、表演等形式,探尋中國服飾文化背後的審美精神,講述服飾裡的中國故事,汲取中華美學的精神滋養,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

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李思思表示:「服飾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承載文明的藝術品,以服飾入題,既走近傳統,又面向未來。」在節目中李思思的講述和導覽如「穿針引線」般把對傳統服飾的回顧與今天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觀眾跟隨著李思思的「穿引」,走進歷史,再回到生活,從而激發思考,尋找美的創造源泉。

「這次策劃《衣尚中國》,提出『復興中國審美』,從審美入手來規劃節目內容主題的方案,希望能通過中國服飾來探尋服飾背後所承載的中國文化、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節目研發、總導演湯浩說。

 年輕化表達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文化節目樣態創新的邏輯亦是如此。越來越多的文化節目,將傳統文化以更加年輕的話語方式呈現出來,獲得了更大範圍的關注和更多掌聲:《中國詩詞大會》抓住了中國人記憶詩詞名篇的文化習慣,選擇以比賽競技為看點;《朗讀者》看到了文學經典所蘊含的情感力量,憑藉「朗讀+故事」打動人心;《見字如面》注意到書信作為個體交流的獨特性,以類似話劇的現場演繹強調了戲劇性;而《國家寶藏》《衣尚中國》以高度凝練的短劇對國寶、服飾等歷史元素進行場景化呈現,提純出一個個意蘊無窮的歷史時刻。

與此同時,在節目不斷更迭升級的過程中,節目創作團隊也在摸索更加個性化的創新表達。如《朗讀者》第三季上線前推出先導節目《一平方米》,通過城市景觀動態直播、朗讀實況、現場採訪、連屏互動等手段,打造出全新的新媒體節目樣態。《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不僅打造了多元場景空間,增強與歷史元素的互動,還邀請了20所高校學子,採取團隊對戰賽的方式,為故宮注入源源不斷的青年力量。為了闡釋服飾文化,《衣尚中國》不僅採用歌、舞、劇等常見的文藝樣式,還將街舞、說唱、圓舞曲等舶來的藝術方式也應用到中華服飾的表達之中。

越來越多的新鮮玩法正在打破時間、空間和藝術領域的限制,「文化+科技」「藝術+科技」等手段的創造性轉化,將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傳遞給觀眾。

編織共同的文化記憶與家國情懷

《國家寶藏》讓觀眾重新燃起對中國文物的崇敬與熱愛,將中國人的匠心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描繪出以中國傳統為亮點的大國氣象;《中國詩詞大會》更是雕琢出個體對於中國文化的美學認知,讓「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書香文化潤澤生活,蔚然成風;《衣尚中國》則邀請各行各業的人從自身出發,從社會思想、民生經濟、審美變遷等視角,綜合解構服飾文化,連結百年經典與時尚潮流,再度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每逢佳節,人們身著盛裝、置辦盛宴,無不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衣尚中國》「節慶之美」中,嘉賓們通過對漢族、彝族等民族在傳統節日著裝的深入講解,讓觀眾見識到不同地區多樣的民風民俗,既為民族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平臺,更是為天南地北的中國人打開了共同的文化記憶之門。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舉辦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中國審美」倡議活動暨《衣尚中國》節目啟動儀式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統籌規劃部主任呂逸濤說,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賦予文藝工作者的神聖使命。文藝創作要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把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有效地傳播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打造符合時代的文藝精品。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6日 01版)

相關焦點

  • 文娛產業版圖再擴張,湖南「野心」很大
    熱搜已經上了一波又一波,網友們造出了各種段子,紛紛表示「太期待了」。有消息稱,接檔《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將是《花兒與少年4》。正是這檔節目,曾經因為各路明星互撕,引發了極大的討論度。而這些火爆一時的節目,都是湖南衛視播出的。無湘不成軍,早已成為文娛產業領域的共識。
  • 提升少兒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文化傳播能力
    從文化傳播的層面來看,作為電視媒介重要的傳播符號,少兒節目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重要的示範作用,他們的行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如何提高少兒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素養,提升其文化傳播能力就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 綜藝節目解鎖文化「密碼」,創新形式為傳統文化內核賦予更多當代美感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來源丨廣州日報 作者丨莫斯其格這個長假,你去尋找「詩與遠方」了嗎?其實,詩意不僅在「遠方」,它還會在螢屏裡——近日,新節目《詩意中國》走紅網絡,隨著三期節目的播出,古人「禮樂文化」「飲宴文化」「花藝文化」等生活畫卷徐徐展開,讓觀眾更好地了解並參與分享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詩意。
  • 未來5G手機可免費接收電視節目 傳統電視是否會被淘汰?
    今日,在700MHz技術與產業應用研討會上,中國廣電曾慶軍表示,未來5G手機可免費接收電視節目,且無需流量。而關於未來手機是否淘汰掉傳統電視等問題,網友們評論不一。  在今日舉行的700MHz技術與產業應用研討會上,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慶軍透露, 5G NR廣播不改變5G的傳輸層現有的體系,利用5G現有的NR信道進行5G的網絡,讓所有5G的終端都能收到用5G方式播的數位電視
  • 傳統文化之美:舞獅
    偶遇舞獅周末和家人去附近的商業廣場購物,偶遇傳統舞獅表演,很精彩。這種傳統文化之美難以言表,更多的是伴隨著舞獅表演的節奏,感觸博大的中華傳統舞獅文化。來來往往的行人,也大都會駐足停留,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分享。美好的事物,大家都願意花些時間,也願意與親朋好友分享。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傳統廣播電視節目...
    隨著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娛樂方式日新月異,電視節目作為傳統娛樂方式,遭遇了降維打擊。電視節目製作時間實現歷史新低,隨著觀看電視人數的降低,直接受到影響電視節目的產出。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全國電視節目覆蓋率接近100%,達飽和狀態,傳統廣播電視節目銷售收入降幅大,為497.66億元,同比下降22.55%。電視節目製作時間實現歷史新低隨著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娛樂方式日新月異,抖音短視頻、直播購物更是進一步搶奪了中老年這一僅有的有線電視群體。
  • 激發熱愛傳統文化熱情《我愛古詩詞》第二季節目正式啟動
    6月19日下午,由江蘇省文明辦、共青團江蘇省委、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我愛古詩詞》第二季節目正式啟動。據介紹,去年6月15日,《我愛古詩詞》第一季在江蘇城市頻道上線。節目獨闢蹊徑,以中小學生為參與群體,緊扣課本內容,深挖知識點,打造了豐富生動的「第二課堂」。
  • 日本橫濱舉辦絢麗燈光秀,市民紛紛駐足打卡!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日,日本橫濱,當地公園舉辦絢麗燈光秀,市民紛紛駐足打卡。12月3日,日本橫濱,當地公園舉辦絢麗燈光秀,市民紛紛駐足打卡。12月3日,日本橫濱,當地公園舉辦絢麗燈光秀,市民紛紛駐足打卡。
  • 我們研究了7隻美國文娛獨角獸,電視媒體居多,你猜猜估值最高是多少?
    2. 3.4. 文娛領域的資本效率中位數是3.2倍,是所有領域中最低的。但同時Hulu也有自己的困境,Hulu播映的節目內容絕大部分來自於其股東康卡斯特集團、迪士尼及21世紀福克斯集團,作為一個新媒體,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觀眾基礎,又沒有選擇內容的權利。與勁敵Netflix相比在內容和觀眾的佔有率上都處於下風。從Hulu身上,看到了傳統媒體想要轉型的努力,但是對於Hulu本身的發展是否是有益的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 直擊電視娛樂節目庸俗化現象
    目前,電視娛樂節目是豐富有餘,多彩不足,不少地方臺的娛樂節目日趨雷同,而且出現格調庸俗、譁眾取寵的傾向,沒有品味和文化內涵。一味追求收視率和經濟效益的娛樂節目,最終會誤導甚至扭曲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 每次打開電視尤其是周末,許多地方臺的娛樂節目如約而至,都是一幫老面孔在上面打打鬧鬧、嘻嘻呵呵、無聊至極,到底是為觀眾提供喜聞樂見的節目,還是一幫人在哪裡像是家庭聚會,嬉戲打鬧、嘰嘰喳喳、口無遮攔耍貧嘴。可以說,短短十餘年,電視娛樂節目已表現出「未老先衰」的症候。
  • 入股《陳情令》製作公司 小米文娛低調收割"後浪"
    與韓國SBS電視臺合作,運營了running man在亞太地區的多場真人秀節目。同時,新湃自己的經紀公司也會培養藝人,為演藝和影視劇輸送人才。如新湃籤約的于斌,參與了偶像男團真人秀節目《偶像練習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湃傳媒,近兩年小米投資實體天津金米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還投資了浙江東陽不世影業有限公司、北京白金時尚娛樂有限公司和上海抖動文化傳播公司。
  • IM電視節目製作中心創辦全國大型青少年勵志綜藝節目《華文新生代》
    《華文新生代》是一檔全國大型青少年勵志綜藝欄目,由IM電視節目製作中心(IMTV)獨立製作創辦。節目旨在讓中國新生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積極的奮鬥目標,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增強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弘揚新生代正能量,為中國新生代青少兒的成長教育添磚增瓦。
  • 《中國詩詞大會》:電視媒體的文化堅守與責任回歸
    關鍵詞:《中國詩詞大會》;電視綜藝;傳統文化;媒體責任 在媒體生態環境正被物慾化、粗俗化、娛樂化、躁動化的濁流嚴重汙染的情況下,電視綜藝界在2017年新年伊始颳起了一陣清新之風。在《歌手》《中國式相親》《我們的挑戰》等眾多電視綜藝節目中,一檔詩詞知識競技真人秀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意外走紅,如同給汙濁的霧霾中注入了一縷強勁清風。
  • 以科技助力國潮文化 酷開電視亮相人民日報「有間國潮館」
    酷開作為人民日報「國潮夥伴」的一員,攜酷開電視P50聲控智慧屏亮相國潮館,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停留。而除了「科技有為館」之外,「有間國潮館」還打造了「文化有為館」和「美好生活館」,多角度展現國人和中國品牌以披荊斬棘有為之勢,引領科技創新潮、文化價值潮、消費升級潮,走出創新、品質、未來可期的美好生活。作為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國正當潮」合作夥伴,酷開電視也希望通過對智慧家居生活方式的探索,進一步深挖酷開在國潮方面的潛力。
  • 【經濟面面觀】線上聽書、賞景、觀影、健身 雲端文娛消費越來越精彩
    「雲上」文娛亮點多  人們通過在線方式來滿足文娛需求,比如觀影看劇、聽音樂、玩遊戲、看直播等,在線文娛迎來爆發式增長,催生了一批新型、升級的文娛消費。  烏魯木齊市民鄭昕梳理了最近一個月的「在線消費記錄」:看電視節目付費30元、在線聽音樂付費12元、在線聽小說付費20元、一次遊戲充值45元……  「尤其以在線視頻網站為例,它的更新速度快、資源豐富,使得數字影視消費的比重越來越大。」
  • 長安鎮文化志願大篷車快閃活動走進社區:享受節目精彩,豐富文化生活
    11月12日晚,「好時代 好生活 好家園」2020年長安鎮文化志願大篷車快閃活動走進茅洲河帶狀休閒公園和新溢眼鏡製造廠,精彩紛呈的文化表演,引得大批市民駐足觀看,紛紛拿出手機拍下精彩瞬間。在茅洲河帶狀休閒公園舉行的快閃活動中,群舞《為祖國乾杯》、獨舞《維族姑娘》等舞蹈節目編排新穎、雅俗共賞,讓市民感受到舞蹈藝術的魅力。街舞《新夢想》的小舞者們充滿活力的舞姿讓現場氣氛更為活躍。雜技表演《力量組合》讓人大開眼界,雜技演員高難的動作讓現場市民拍手叫絕。
  • 文娛業走向AB面
    到1月31日,電視製片委員會、演員委員會聯合發文通知:在這特殊時期,如果有影視公司、影視劇組在此期間未暫停拍攝,有關單位將要承擔相關責任。就此,影視業全員待業,影視公司虧損加劇。2019年,大經濟環境下,文娛影視公司普遍業績不佳,甚至不少企業出現大幅度的虧損。
  • 代表康震:文化類綜藝節目創新了傳統文化傳播話語體系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 姚遠)從《百家講壇》到《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近年來國內文學節目向綜藝化轉型,從螢屏「清流」變為「潮流」。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康震認為,傳統文化通過綜藝形式傳播符合當代文化氛圍和話語體系,但對節目內容需要嚴格把關。
  • 2020中國視頻節目年度「掌聲·噓聲」丨時統宇:傳統電視人一定要...
    1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2日訊 12月21日,「2020中國視頻節目年度掌聲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掌·噓」評委、本屆獲獎節目主創等眾多中國傳媒學界知名專家和業界精英蒞臨現場。活動由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給予獨家媒體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說:「今年在年度中國視頻節目的掌聲中,我很高興地看到《問政山東》,這檔節目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把電視問政、網絡問政和熱線問政這三種問政方式和渠道三位一體」。
  • 從《職來職往》看中國電視求職節目的發展
    二、我國電視求職節目存在的問題 我國電視求職節目在借鑑外國同類節目的基礎上融入了本土文化的背景,逐漸成長為具有生命力的新的電視節目形式。但是在中國真人秀電視節目不成熟的情形下,電視求職節目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