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銅印的過程

2021-02-08 國石文化網

「刻銅印難嗎?不是跟刻石頭沒兩樣?」是的,一開始我也這麼認為。


想刻銅印已經很久了,但抓不到竅門,多年來始終停留在「劃線」的階段。銅材其實不硬,任何人拿任何刀具都可以在上頭「劃線」,可是「挖肉」卻出乎意料地困難,更何況像刻石印那樣叩度綣P,試過的人自然明白,不必再多說。


直到2008年07月29日週二晚間,去篆刻界前輩徐照盛老師家夜談。大家都知道,徐老師除了篆刻名家外,治銅、玉、水晶、象牙、硬木等難攻印材更卓然有成。尤其銅印方面,徐老師一邊談笑,一邊輕鬆刻銅的深厚功力,足令觀者驚羨不已,下巴掉到胸口,哈哈!我抓準機會請教,徐老師無私分享所知所學,細膩傳授他獨到的心得,真令我感動不已。當天回家是夜裡十一點,我開始練刻,把當晚學到的刀法演練多次,終於掌握了要訣,天也亮了。


在此也效法徐老師的精神,將我所學和體會的心得及過程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完整公開,同時歡迎同好們補充及指教。

磨刀石與刻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老生常談,小孩都懂。磨刀是最關鍵的部份,要是傻傻地拿刀就刻,刻不動倒還好,一旦走刀滑刀,只怕要進醫院縫傷口了。我用的磨刀石有三種,由左至右分別為:粗砥石(粗)、油石(中)與天然砥石(細)。粗砥石用來整形,油石磨利,天然砥石磨光,要按順序分別研磨。這麼麻煩,其目的在於使刀在使用的過程中更「聽話」,也可以降低危險。補充一點,磨刀石的表面一定要要「完.全.平.整」,這樣才能磨出適合的刀。家裡常用的磨石要是有凹陷(術語叫「龍船」),建議換一塊新的。刻刀要選用「高速鋼」材質的,其他材質的很難用,不知道為什麼,還是留給金屬材料專家來解釋吧!



2. 磨刀石浸水:浸水的目的在於使磨刀所產生的熱度降低,減少粉塵,也使磨刀石的粒子不容易脫落。天然砥石不用浸,它的質地很細,拿起來很重,也不吸水。


3. 磨去刀鋒:刻刀不論新舊,首先都要把刀鋒抵住石面前後磨,去掉看不見的缺口,使刀鋒呈現完全直線,這樣磨完後刀角才夠銳利,刻銅才能如意。


4. 粗磨一:目的在於整形,確定刻刀的角度。用砂輪機整形也可以,好用就好。注意刀刃的兩面角度要平均且刀口平整,施力才容易。正面磨或側面磨都可以,效果差不多。


5. 粗磨二:注意刃面要平整,要磨到刃角起「毛邊」,那是形成刀鋒且具備切割力的特徵,然後反面磨掉毛邊,刀子基本上已經會傷人傷銅了,要小心。


6. 油石中磨:確定角度後把刀磨利,刃面較光滑好用。至此刀子算是可以用了。


7. 天然砥石細磨:徐老師磨完刀後,會用一塊3000號的細砂布(五金行有賣)「倒拉」幾次,就像理髮店拿剃刀在砂布上帶幾下,使刃面更光滑。切銅的時候,碎屑應聲而落,完全不沾刀。用天然砥石的目的也一樣,磨完後刃面像鏡子,可以照自己。


8. 試刀鋒:我拿沒長幾根毛的大腿試刀的鋒利程度,犧牲色相「露毛」演出,不想看的請轉頭,哈哈!根據我個人經驗,要「吹毛可斷」才算好刻。輕輕在毛根推,毛髮被輕易剷倒就及格了。還是那句老話:「請.一.定.要.小.心!」還沒上工先受傷,別說我沒提醒你。


9. 銅材原貌:開始處理銅印材。去金屬材料行可以買到,跟老闆買「青銅」(銅錫合金)棒,有方有圓,粗細尺寸都有,可請老闆代切成小段(要加工錢)。青銅其實是金黃偏白色的,表層氧化後呈現青灰色的緻密保護層,硬度適中,Q中帶脆,是很好的材料。紅銅拋光後是紫紅色,即使生鏽也是翠綠色,非常漂亮。但紅銅太黏刀,雖然較軟,反而極難刻。有點像用刀切麻糬一樣,不好叩丁F淥N類似乎不太適合當印材,試過就知道。


10. 100號水砂紙粗磨:磨去表面氧化層,順便整印面,再把稜角磨圓。氧化層厚薄不一,要耐心磨掉,同時整形。


11. 240號水砂紙粗磨:磨去前次的刮痕,比磨100號還費時費力,要耐心。


12. 銅印材處理前後一:我打磨銅材所用的水砂紙號數,依序是:#100 #240 #800 #1200 #2000(最後處理)。號數愈大就愈細,加水去磨才能得到好效果,砂也不容易掉。砂紙的號數依個人喜好可以調整,徐老師用的是:#100 #240 #600 #1500,原則上由粗到細(廢話),還是需要耐心。


13. 銅印材處理前後二:處理到#1200了,側面看有一點點鏡面的效果。至此銅材的處理算是初步完成,前後花了近四十分鐘才到我滿意的程度。


14. 磨墨上印稿:銅印材上印稿,比石材難很多。一般先寫紙上反拓上稿的方式,銅印很不容易做到清晰。有個小撇步:印面不能太細緻光滑,用#240水砂紙乾磨(不加水),不能沾到手汗。上稿沾水要很少很少,墨要很濃很濃,大概這樣。這裡補充說明一點,寫紙反拓時,磨墨是基本常識。最好用新製的墨條現磨,取其膠稍重,具有黏性。老墨舊墨膠性已退,寫字很好,但反拓上稿很糟,會糊掉。所以,不是老的都好,要找適合的才好。^_^


15. 毛筆上稿:這樣上稿最清晰,也最省事,不必準備一堆有的沒的工具器材。描個大概的樣子就行,之後看刻工和美感,成竹在胸,印稿只是參考位置而已。


16. 印床刻刀及槓桿:許多篆刻家都直接把印材握在手裡,拿刀就刻,石花崩落,沙沙有聲,好帥呀!換成刻銅印,小弟在此強烈建議:「千.萬.不.要.耍.帥!」還是用印床安全,安全才是唯一的路,別跟自己過不去,弄得傷痕累累,血染江河,切記切記!槓桿是用來當作刻刀的支點,便於施力挖肉。不用槓桿也可以,但危險指數直線上昇,即使平常有練指力腕力,也要小心。徐老師用的槓桿是一枝黑檀木的筷子,配上一個黃楊木(?)的把手,一看就是專家風範,但我用起來很吃力。我用的是一把小剉刀,把它前麵包了護布比較好握,用它裹橡膠的柄當槓桿。依個人需求調整,適手又安全就好。

17. 刻製一:刀架在槓桿上,大約和印面呈60度角(說不準),插進印面裡,然後向前移動槓桿,刀子跟著前進。刻刀是側鋒入石的,才有辦法「削」出理想的線條,肉才挖得動。正鋒只能切線,肉挖不起來。請注意,此時印面和印床在同一平面上,這是施力的關鍵。徐老師用一塊中間有洞的薄木板墊在印床上,這樣印面可以夾高一點,印鈕就不會磨擦到桌面,造成刮損。因人而異,因時置宜。


18. 刻製二:仔細看,這裡刻銅是用「削」的方式,而不是「鑿」的。力量的分配方面,左手槓桿是向前的力量,右手刻刀是向下的力量,兩者搭配才能挖得動,要練習才能理解,說不明白的。

19. 刻製三:削起來的銅屑像雜草一樣捲起來。不需用吹的,因為吹不動。用手指撥也撥不乾淨,一不小心還會刺進手指,當場受傷。要用刀鋒去轉,把它切斷,然後輕輕撥開就乾淨了。一樣要小心。


20. 刻製四(錯誤示範):入刀角度太大,切不動也走不遠;角度太小,會滑刀,非常危險。適當的角度才省力有效率,但必須自己揣摩,說不明白。

21. 左手的傷:練刀的傷還沒好,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傷口大約一公分,走刀劃到的,頓時鮮血如注。安全才是唯一的路,切記切記。


22. 列印泥試鈐:水溝挖好,先列印泥試鈐。我的印泥是自己混合調的,色調不像美麗那麼紅艷,自己喜歡,好用就好。


23. 試鈐:看看水溝有沒有挖錯,挖錯要重來,非常麻煩。所以刻銅印一定要專心,更要小心。


24. 修線條一:把水溝加粗,肉挖得更深一點。


25. 修線條二:這時候可以不用槓桿了,因為有先前的刻痕作為施力點,再加上刻刀非常鋒利,可以直接削,但仍要小心,切記切記。


26. 剷筋:大致刻好後,字口及轉角處會有行刀切不乾淨的「筋」(這名字我自己取的)。要把刀平抵印面,向前輕推,把筋削掉。注意力量不能太大,削得太用力會傷到線條。


27. 修邊角:把邊角修圓,也可以不修,看個人喜好或印風需求。我喜歡漢印渾穆圓融的形式,所以修一下。印材可以突出印床一些,比較不會削到印床。


28. 再試鈐:看看效果,不滿意再繼續修。


29. 刻邊款一:刻邊款,我會換一把刀。原因在於前一把刻印面,刀角刀鋒或多或少都有受損,肉眼可能看不出來,一旦滑刀,即使不受傷,印材也得重磨,非常麻煩。


30. 刻邊款二:楷書邊款太常見了,所以用草書(單刀)耍帥一下。沒辦法,要表演嘛,當然來點特別的,哈哈!


31. 2000號水砂紙細磨去筋:邊款一樣有細小的筋,用#2000水砂紙磨掉,使之摸起來平滑,順便把整根銅材打磨一遍,作初步拋光。


32. 拋光材料(青棒、牛皮):終於到了最後的步驟,可以比較輕鬆了。銅材看起來很光滑,但仍像毛玻璃一樣霧霧的。一般手工拋光用的研磨劑有白土和青棒兩種。白土較粗,青棒較細。我個人喜歡青棒,因為它比較利。圖中綠色的那塊就是青棒,底下墊的是黑色牛皮。


33. 塗青棒:把青棒塗在牛皮的「毛面」上,塗厚塗薄要看情形。反正現在不用刀,很安全,慢慢試沒關係。


34. 拋光:看到印材側面了嗎?拋光完成的一面,就像鏡子一樣可以照自己。


35. 拋光後:先拍照再說,之後再慢慢拋光。牛皮上黃黃亮亮的痕跡就是銅材的磨痕。


36. 完成:鈐印,拍照,完成,累壞了。^_^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籤約作家或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相關焦點

  • 銅印,就這麼鑿!一一倪永刻銅印初探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買了幾方古樸的銅印。初試刻銅,不知軟硬,以鎢鋼刀鑿,幾下便刀刃大傷。或查閱資料,或求助同道。鎢鋼刀韌度不如白鋼刀,不易刻銅。幾經琢磨,自己設計了幾把刀。第一把,根據邱亦夫的分析:刀刃要小,2~3毫米,於是在淘寶銀器製造店打造了一把2mm平口刀。刀刃很薄,但刀角度要大(約40~50度)。第二把,根據和韻齋璽印坊店長的經驗,打造了一把3~4mm超薄刃平口刀,刀角度約15度。
  • 篆刻課堂 刻銅印全過程(附演示圖片)
    刻銅印全過程原文:丁韋安
  • 上古銅印
    學篆刻看教程,關注:篆刻微刻,免費領取55G篆刻教程。
  • 對照秦漢銅印說說刀
    本文圍繞秦漢白文銅印,透過印痕看刀痕,籍此窺古印堂奧之一二。一、鑄與鑿古銅印從製造工藝上說,有鑄印、鑿印之別,當然也有鑄後補刻者。看圖時代用圖說話——(一)鑄印示例「刻刀吳」老師綜合四十餘年的做刀經驗,探索總結出一套吳氏刻銅刀。除了刀頭的具體造型外,吳氏刻銅刀還有其獨特之處,即刀頭與刀杆之間的過渡,按照人體力學的原理進行了弧度處理,一是增強握感舒適度,二是便於順暢行刀。
  • 歷代那些「每日拭之」、「光閃目耀」的銅印藝術
    今日在中國印學博物館展出的「熔山鑄海」西泠朱炳仁銅印篆刻藝術展前言中,這樣講到。銅印產生的年代已非常久遠,並且使用範圍廣,被歷代官員與文人所喜愛。從傳世的古璽印來看,絕大多數是銅印,延續的時間也最長。銅印古今官私印均使用,漢代祿六百石以上高官,佩之,唐諸司、宋六部用銅印,清府、州、縣皆用銅印。
  • 老王說隴史 武鄉亭侯銅印
    1977年,甘肅酒泉出土一枚銅印,內容是「武鄉亭侯」。乍一看內容,人們嚇一跳,「武鄉侯」?這不是諸葛亮的爵位嗎!再細看,其實不是,這個爵位比諸葛亮的爵位差不少呢。
  • 銅印||訂製屬於你的手工銅印
    秦御府丞印   古陶文明博物館館藏     秦印指的是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秦篆。不求聞達訂購價格:封泥香插20元                             銅印每枚398元人民幣印章的使用
  • 銅印史話‖古代四大神獸之龍圖騰藏書印 趙志丹傳統手工銅印鑑賞
    古代四大神獸之「龍圖騰·藏書印」中國銅印文獻博物館寶善堂銅印社◎秀容煙雨/禎泰銅印·趙志丹趙志丹傳統手工銅印「龍圖騰·藏書印」銅印,古亦稱「金印」 銅印源於東周,盛於西漢,銅製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階。
  • 文物普查發現神秘銅印,專家鑑定後激動不已
    結果卻真的令文物專家激動不已,有一個老鄉曾經在龜山漢墓附近撿到一件神秘的銅印,為什麼說是神秘呢?因為造型和烏龜一樣,而且上面刻著銘文,但是老鄉自然是看不懂,老鄉覺得這個東西重量太輕了,當廢品賣也不值什麼錢,為此就留下來了。
  • 刻枚銅印,這活不是人人都能幹!
    學篆刻、看教程,關注:篆刻微刻,免費領取60G名家印譜和篆刻教程。 「刻銅印難嗎?不是跟刻石頭沒兩樣?」
  • 三門民間故事,銅印救人海遊嶺除羊精
    銅印救人解放前,廣潤寺藏經樓一直珍藏著一枝裘公活佛治病用的銅印, 與天台宗重更經典《血書法華蓮花經》、宋真宗御賜袈裝等一起成為晉代古剎廣潤寺的鎮寺之寶。因患者眾多,應接不暇,他便將藥方十五字刻於三寸見方的銅印上,遇到病狀相似的,就以蓋印代替寫方,供百姓按圖索驥,照上面的藥方取藥。活佛還捐出香火鈿買藥救濟鄉民,安撫災民。後來又因疫情嚴重,患病的人實在太多,藥都被買光了,患者拿到藥方卻沒地方買藥。看到這種情況,活佛不顧有損自己的元氣,在銅印上注人法力,直接鈐印在患者背上,病應聲而愈,救治了許多病人。百姓生活才逐漸安定下來。
  • 古人刻印章的材質有何講究?
    古人刻印章的材質有什麼講究嗎?今天這一期,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
  • 【欣賞·學習】手把手教你刻銅印章
  • 把字刻在石頭上——前五千年的歷史,後五千年的傳承都靠他
    把字刻在石頭上——最古老的方式卻是保存信息最長久的方式像劉慈欣在三體中寫到,文明像一場五千年的狂奔,不斷的進步推動著更快的進步,無數的奇蹟催生出更大的奇蹟,人類似乎擁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後發現,真正的力量掌握在時間手裡,留下腳印比創造世界更難,在這文明的盡頭,他們也只能做遠古嬰兒時代做過的事。
  • 光刻膠是什麼材料 光刻膠分類情況是怎樣
    近些年來很多人都在考慮一些新鮮物品方面的事情,其實新的物品出現,有時也就未必屬於很好的事情,往往有些情況唯有是一次性辦理好,才可以讓以後的問題發生概率得到降低,而在近期,光是高科技的物品,就足夠讓一些人調查一段時間了,那麼光刻膠是什麼材料?光刻膠分類情況是怎樣?
  • 二級市場的「紅人」——光刻膠
    近期科技股略有反彈,光刻膠再次成為市場上的「紅人」,連續領漲整個市場,之所以受到機構的追捧是有原因的,但大多數人也許並不了解。根據《每日財報》的整理,在半導體製造領域,上遊微電子材料和設備是支撐該行業的關鍵部分。上遊微電子材料包括半導體製造過程中用到的所有化學材料,包括矽片、光刻膠及輔助材料、光掩模、CMP 拋光材料、工藝化學品、濺射靶材、特種氣體等。
  • 悅刻漏油還能抽嗎?relx悅刻漏油是煙杆還是煙彈的問題?
    相信很多選擇悅刻的用戶經常會遇見「漏油」的現象。那麼,悅刻為什麼會漏油?悅刻的煙彈哪幾代容易漏油,悅刻漏油之後又該怎麼處理呢?還有一種情況是,霧化煙彈在工作的過程中會出現冷凝液,被用戶誤認為是漏油。所以,首先要學會辨別冷凝液和煙油的區別。冷凝液是怎樣產生的?一般來說,煙油被霧化後未被吸入,煙油中的PG(醇類融合劑)在空氣中冷凝後形成的液體,裡面包含少量煙油,吸入最終有味甜、刺激性感覺,讓大家誤以為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