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小白不要忽視積累跑量,跑量決定跑步者的整體跑步水平

2020-08-04 青梅煮酒lunyx


跑步小白不要忽視積累跑量,跑量決定跑步者的整體跑步水平

跑步小白在剛開始跑步的時候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比較追求高大上的東西,比如矯正跑姿訓練、跑步力量訓練等等。因為現在網上相關的跑步材料和教程非常的多,而且有的教程說的比較邪乎,讓很多跑步小白以為學會了就會變成跑步大神。實際上以上的訓練內容都屬於跑步的輔助訓練項目,從效果的角度來看,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其作用並不是決定性的。其實就長跑來講,跑量才是決定跑步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沒有跑量的支撐,跑步者的跑步水平很難出現質的提高。

01>>積累跑量有什麼作用

跑量是跑步能力的基礎,想達到一定的跑步水平和維持良好的跑步狀態,就一定要保持合理的跑量。這就好比一個學生學習語文和數學一樣,語文和數學是最基礎的學科,需要從小學一年級學起,同時也會貫穿到上學生涯的始末。所以即便是高水平的跑者,也會維持一定的跑量。比如馬拉松跑者,經常會做進行lsd輕鬆跑訓練,這種訓練實質上就是一種維持合理跑量的手段。積累跑量會產生以下的作用。

  1. 提升跑步的耐力和力量
  2. 促使身體向有利於長跑的方向上進行自我調節
  3. 培養堅持和自律的品格
  4. 提升跑步的信心和興趣
跑步小白不要忽視積累跑量,跑量決定跑步者的整體跑步水平

小貼士:

當跑者積累了一定跑量之後,除了力量和耐力的提升之外,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也會出現自我調節,其中內分泌系統會加速分泌內啡肽和多巴胺這兩種生物激素,使跑者獲得愉悅和樂觀的心情,這對提升跑步的積極性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02>>跑量是超越跑步天賦和跑步技術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跑步是指長跑,長跑和短跑的最大差別在於,短跑相對更強調天賦,而長跑對天賦的要求就會低很多,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跑量和天賦沒有直接關係,前邊提到跑量是決定跑步者長跑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從這點上來看,沒有跑步天賦的跑者依然也能成為優秀的跑者。


跑步小白不要忽視積累跑量,跑量決定跑步者的整體跑步水平

03>>如何積累跑量?

積累跑量的方式有兩種

  1. 增加跑步次數
  2. 增加跑步距離

通過增加跑步次數來提升跑量,是跑步新手常用的方法,跑步新手由於體力耐力的限制,做不到長距離跑步,有的人只跑幾百米就累得停下來,這種情況下積累跑量,只能通過增加跑步的次數來實現。比如一個跑步新手跑步的最長距離只能達到500米,那他可以通過一天跑2~6次,積累跑量1~3公裡。

通過增加距離來積累跑量,這種方式適合有一定跑步基礎的朋友,比如一個習慣跑3公裡的朋友,可以把跑步距離提升到5公裡來提升跑量,當然增加距離往往是通過降低速度實現的,但對於積累跑量來講,降低速度是可以接受的。馬拉松跑者經常進行的lsd輕鬆跑訓練,實際上就是一種降低速度積累跑量的訓練方式。

跑步小白不要忽視積累跑量,跑量決定跑步者的整體跑步水平

04>>積累多少跑量才合理?

既然跑量這麼重要,那麼對於一個跑步小白來講,積累多少跑量才是合理的呢?下面對比一下不同類型業餘跑者的跑量需求。

馬拉松跑者,每月200~300公裡

長跑愛好者,每月100~150公裡

健身跑者,每月50~100公裡

跑步小白,每月30-50公裡。

對於跑量的衡量,通常會以月為單位來計量,從這個角度來看,積累跑量是需要堅持的,並不是跑幾天就可以做到。所以跑步小白剛開始不要過分在乎自己能跑多快和多遠,最關鍵的是要把跑步的總量提上去。小白跑者每周跑步3-5次,每次跑步3公裡,一個月下來跑量為30-50公裡。

跑步小白不要忽視積累跑量,跑量決定跑步者的整體跑步水平

05>>跑量的含金量也很重要

當一個人剛參與跑步的時候,他所面臨的問題是能否堅持下去,所以其跑的好壞並不是主要問題。而當一個跑步新手變成了一個小白跑者之後,他就會觸碰到跑量的含金量問題,簡單的講,跑量也是分不同的等級的,舉個例子,配速8積累的跑量和配速6積累的跑量是不一樣的,後者的含金量會高很多,因為配速6的跑步比配速8的跑步強度大很多。

所以如果一個小白跑者已經跨過了「堅持跑步」這一關,就應該把跑步的重心轉移到提升跑量的含金量上,主要工作是提升跑步速度,在達到一定速度之後,跑者才能獲得含金量比較高的跑量。有了這種跑量為基礎,小白跑者才有可能儘快的突破瓶頸,實現成為跑步大神的夢想。

跑步小白不要忽視積累跑量,跑量決定跑步者的整體跑步水平

結束:

跑步是一個參不得假的運動,尤其在跑量問題上沒有捷徑可走,跑者只能一步一步的去積累。所以很多人認為跑步很枯燥,同時難度很大。其實這只是不跑步人的想法,成熟的跑者都深深的知道,跑步的快樂恰恰是隱藏在合理的跑量背後,跑量像一座山,爬這個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翻過這座山,你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

本文為青梅煮酒lunyx原創,爬格子不易,希望大家關注,或點讚回復,謝謝!

相關焦點

  • 跑步小白很容易忽視跑量,跑量是決定長跑能力的最關鍵因素
    因為現在網上相關的跑步材料和教程非常的多,而且有的教程說的比較邪乎,讓很多跑步小白以為學會了就會變成跑步大神。實際上以上的訓練內容都屬於跑步的輔助訓練項目,從效果的角度來看,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其作用並不是決定性的。其實就長跑來講,跑量才是決定跑步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沒有跑量的支撐,跑步者的跑步水平很難出現質的提高。
  • 停止跑步兩個月,跑量清零體力下降,跑者如何快速恢復狀態?
    導讀;2020年是註定難忘的一年,從春節開始我們經歷了兩個月的肺炎疫情,對于堅持跑步的跑者來講,自己雷打不動的跑步習慣,不得不向疫情防控讓步,相信絕大多數跑者都停止了跑步,雖然有些人可能在家中繞圈跑步,但是這種臨時措施畢竟無法同室外跑步相比擬,而隨著跑步停止的時間越來越長,跑者的身體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 千萬別再亂跑了,健康跑步的跑量標準,你認真了解過嗎?
    75分鐘對於很多熱愛跑步的老將來說,也就是一次跑步的運動量,但是對於大多數跑步者來說,每周三次左右,每次20-30分鐘的跑不量已經很不錯了。2、提升健康的最佳跑量同樣根據上文2019年美國身體活動指南要求,如果能達到最低跑步活動量的一倍,那麼就能夠獲得理想的健康狀態,由於建議活動量是每周積累150分鐘中等強度或者75分鐘大強度活動。
  • 每天多少跑量稱得上跑步高手?試試這個數,一年後你也可以是!
    跑步,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正能量的生活態度。長期跑步可以使身體更健康,這樣的一個理念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因此,馬路上、公園裡的一些地方,隨時可以見到跑者們追風的身影。他們中間,不乏一些跑步「大神」,也有更多大眾跑步者。
  • 跑步雖好,但不要天天跑
    ,但也沒必要天天跑 昨天我們發的一篇6月份跑量互動中,達子6月跑了700.45公裡,跑步次數58次,跑步天數30天,一天沒休。 她自己其實非常喜歡跑步,但並不想讓跑步成為自己的負擔,所以自此之後就決定不再堅持每天都跑,而是改為每周跑3-4次。 所以,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不需要以別人為榜樣,人家怎麼跑你也怎麼跑,說不定他天天十公裡就沒事,換做你,可能就要受傷了。
  • 跑步雖好,但不要天天跑
    這讓很多跑友驚嘆,這6月份的跑量都快趕上我上半年的了,真是沒法比,太狠了!也有跑友疑惑:這樣天天跑都不休息好嗎? 確實,我們需要明白,同樣是跑步,通過跑步強身健體和跑步體育競技,是有很大區別的。 她自己其實非常喜歡跑步,但並不想讓跑步成為自己的負擔,所以自此之後就決定不再堅持每天都跑,而是改為每周跑3-4次。 所以,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不需要以別人為榜樣,人家怎麼跑你也怎麼跑,說不定他天天十公裡就沒事,換做你,可能就要受傷了。
  • 為什麼跑步雖好?但也不要天天跑!
    雖然跑步很好,但也沒必要天天跑  昨天我們發的一篇6月份跑量互動中,達子6月跑了700.45公裡,跑步次數58次,跑步天數30天,一天沒休。  她自己其實非常喜歡跑步,但並不想讓跑步成為自己的負擔,所以自此之後就決定不再堅持每天都跑,而是改為每周跑3-4次。  所以,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不需要以別人為榜樣,人家怎麼跑你也怎麼跑,說不定他天天十公裡就沒事,換做你,可能就要受傷了。
  • 大跑量跑步傷膝蓋,是真理,還是謠傳?
    間歇跑、變速跑和勻速跑的問題。五、跑量的問題,隔天一練、一天一練、一天兩練甚至三練四練的問題。>有些跑步愛好者會跟我交流,說一天20公裡的跑量太大了,而且最好是隔天練一次,至少要有一天的時間用來休息和恢復,不用一天一練,更不用一天兩練。
  • 跑步為什麼會兩腿灌鉛,跑步小白如何戰勝疲勞感?
    韻律呼吸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降低疲勞感,當跑步者的呼吸達到可控的狀態下,你的跑步速度和距離都有提升,這其中的原因在於韻律呼吸法提升了攝入氧氣的效率,而跑步的耐力就和最大攝氧量相關,所以採取韻律呼吸法是提升跑步成績的一個有效方法,也是跑者必須學習的技巧。
  •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王石提醒說,跑步不要忘了初心,初心是從跑步中獲得健康,樂跑目的是讓人們通過跑步達到理性、無傷、健康、愉快。「過於追逐馬拉松,過於追求跑量,給自己制訂不切實際的目標、不重視休息和營養是切忌的。每年進行體檢特別是心臟健康檢查是必須的。」
  •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這些年馬拉松運動的火熱,讓更多人跑步的目的變成了跑得更快、更遠,如果你跑的短、速度慢,好像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了;跑團裡崇拜的往往是跑得快跑得長的馬拉松型選手。 王石提醒說,跑步不要忘了初心,初心是從跑步中獲得健康,樂跑目的是讓人們通過跑步達到理性、無傷、健康、愉快。
  • 跑步隨筆之一,別人比你跑得遠跑得快,那是因為別人的跑量比你大
    02跑步水平的差距是跑量的差距相必很多朋友都有和小王同樣的經歷,看到別人輕輕鬆鬆就跑個5公裡10公裡,有的甚至還能參加個半馬,個別還能跑全馬,如此的表現不僅激發自己的跑步欲望,禁不住躍躍欲試想一試身手,但是真正一跑,才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答案就兩字:跑量。
  • 健康跑步的最少∣最佳∣最高跑量標準
    所以,對於初級跑者來說,從走跑結合開始,逐漸讓自己達到每周積累75分鐘跑步,應該是一個重要目標。從跑量上計算,每周150分鐘跑步積累的跑量大約在20-30公裡左右,月跑量在85-125公裡左右,也即100公裡左右。這個跑量對於初級跑者還是不太容易能達到的,對於成熟跑者來說,實現起來難度中等,而對於馬拉松跑者來說很輕鬆就實現了。難道真的100公裡就能實現最佳健康了嗎?
  • 千萬不要再亂跑了,健康跑的跑量標準你符合了嗎?
    跑量越大,跑得越快,似乎能夠受到更多跑友的膜拜,也會更有成就感。而跑量低,速度慢的人,難免會感到自卑,只好以「跑渣」自嘲。跑量真的是越多越好嗎?跑步速度越快越好嗎?並不是這樣的,跑量如果太多、速度太快的話,會使得身體過度疲勞,反而容易受傷。
  • 健康跑、提速、備賽…不同跑者,跑量區別真的很大
    怎麼確定跑量,對每個跑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健康跑、提速、備賽…不同跑者,周跑量都有區別。它決定了你的訓練成果是否有效,也和你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跑量不夠達不到效果,跑量太多反而有害於身體。咚妞知道這會兒可能有些人坐不住了:我啥類型都不是!我是佛系跑者!
  • 入門跑步,每天都跑和隔天跑,哪個更好?
    無論你是剛入門的小白,還是已經練了很久的跑步大神,如果你的目標是想更快地提升跑步成績,那肯定是不建議每天都跑的。,想進步更快一定不能忽視身體的恢復情況,沒有恢復的努力只會帶來一身傷病和更快的瓶頸期。,而是要根據自身能力和跑步水平,進行合適的跑步量。
  • 困擾許多跑友的問題,跑步應該天天跑還是隔天跑?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跑步的計劃也不同,只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沒有受傷都是沒有問題的。跑步不要受他人影響,看到一些跑圈大神每天跑10公裡,你也跟著跑,為了追求更好的配速或是為了累積更多的跑量,而去盲目去模仿別人。
  • 這6個跑步關鍵你知道嗎?做到了幾個?|跑者|長跑|力量訓練|跑步者...
    而對於經驗豐富的跑者來說,需要提高的是速度耐力,以一定的配速持續跑更多裡程。  提高耐力,雖不能讓你很快達到更快的速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鍛鍊會變得更加容易。在這個階段,你還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你需要做出的改變:即使你正在進行5KM訓練,也可以嘗試耐力訓練  原因:每個跑者都希望提高自己的跑步耐力,因為耐力能決定你能跑多遠、跑多快。
  • 「初階跑者」如何避免這11個跑步錯誤!
    問題:許多跑者,尤其是那些初級跑者(剛跑步不到半年),犯了"可怕"的錯誤。非常興奮,跑了太多的跑量,太快,太快。初階跑者錯誤地認為"更多更好"。因此,他們過度跑步導致損傷,如小腿夾板,跑步者的膝蓋,或髂筋束症候群。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可能會讓你對跑步失去興趣。解決方案:比您想像的要保守一些,因為需要多久,多長時間,跑多長時間,尤其是在跑步初期。逐步增加您的跑量。不要讓您的每周跑量增加超過10%。如果您是跑步的新人或即將獲得長時間的休息,請先步行,然後進入跑步階段。
  • 跑步的終極意義:不是跑量,而是健康和陪伴
    跑步的人群很多,不同跑者對各自跑量的要求和概念也各不相同,咱們今天就聊聊「跑量」這個話題。跑量不再過多,但更要有質量對專業運動員出身的吳向東而言,即將過去的4月跑量不是很多,截止4月26日,他說自己跑量「也就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