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小白在剛開始跑步的時候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比較追求高大上的東西,比如矯正跑姿訓練、跑步力量訓練等等。因為現在網上相關的跑步材料和教程非常的多,而且有的教程說的比較邪乎,讓很多跑步小白以為學會了就會變成跑步大神。實際上以上的訓練內容都屬於跑步的輔助訓練項目,從效果的角度來看,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其作用並不是決定性的。其實就長跑來講,跑量才是決定跑步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沒有跑量的支撐,跑步者的跑步水平很難出現質的提高。
01>>積累跑量有什麼作用
跑量是跑步能力的基礎,想達到一定的跑步水平和維持良好的跑步狀態,就一定要保持合理的跑量。這就好比一個學生學習語文和數學一樣,語文和數學是最基礎的學科,需要從小學一年級學起,同時也會貫穿到上學生涯的始末。所以即便是高水平的跑者,也會維持一定的跑量。比如馬拉松跑者,經常會做進行lsd輕鬆跑訓練,這種訓練實質上就是一種維持合理跑量的手段。積累跑量會產生以下的作用。
小貼士:
當跑者積累了一定跑量之後,除了力量和耐力的提升之外,內分泌和神經系統也會出現自我調節,其中內分泌系統會加速分泌內啡肽和多巴胺這兩種生物激素,使跑者獲得愉悅和樂觀的心情,這對提升跑步的積極性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02>>跑量是超越跑步天賦和跑步技術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跑步是指長跑,長跑和短跑的最大差別在於,短跑相對更強調天賦,而長跑對天賦的要求就會低很多,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跑量和天賦沒有直接關係,前邊提到跑量是決定跑步者長跑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從這點上來看,沒有跑步天賦的跑者依然也能成為優秀的跑者。
03>>如何積累跑量?
積累跑量的方式有兩種
通過增加跑步次數來提升跑量,是跑步新手常用的方法,跑步新手由於體力耐力的限制,做不到長距離跑步,有的人只跑幾百米就累得停下來,這種情況下積累跑量,只能通過增加跑步的次數來實現。比如一個跑步新手跑步的最長距離只能達到500米,那他可以通過一天跑2~6次,積累跑量1~3公裡。
通過增加距離來積累跑量,這種方式適合有一定跑步基礎的朋友,比如一個習慣跑3公裡的朋友,可以把跑步距離提升到5公裡來提升跑量,當然增加距離往往是通過降低速度實現的,但對於積累跑量來講,降低速度是可以接受的。馬拉松跑者經常進行的lsd輕鬆跑訓練,實際上就是一種降低速度積累跑量的訓練方式。
04>>積累多少跑量才合理?
既然跑量這麼重要,那麼對於一個跑步小白來講,積累多少跑量才是合理的呢?下面對比一下不同類型業餘跑者的跑量需求。
馬拉松跑者,每月200~300公裡
長跑愛好者,每月100~150公裡
健身跑者,每月50~100公裡
跑步小白,每月30-50公裡。
對於跑量的衡量,通常會以月為單位來計量,從這個角度來看,積累跑量是需要堅持的,並不是跑幾天就可以做到。所以跑步小白剛開始不要過分在乎自己能跑多快和多遠,最關鍵的是要把跑步的總量提上去。小白跑者每周跑步3-5次,每次跑步3公裡,一個月下來跑量為30-50公裡。
05>>跑量的含金量也很重要
當一個人剛參與跑步的時候,他所面臨的問題是能否堅持下去,所以其跑的好壞並不是主要問題。而當一個跑步新手變成了一個小白跑者之後,他就會觸碰到跑量的含金量問題,簡單的講,跑量也是分不同的等級的,舉個例子,配速8積累的跑量和配速6積累的跑量是不一樣的,後者的含金量會高很多,因為配速6的跑步比配速8的跑步強度大很多。
所以如果一個小白跑者已經跨過了「堅持跑步」這一關,就應該把跑步的重心轉移到提升跑量的含金量上,主要工作是提升跑步速度,在達到一定速度之後,跑者才能獲得含金量比較高的跑量。有了這種跑量為基礎,小白跑者才有可能儘快的突破瓶頸,實現成為跑步大神的夢想。
結束:
跑步是一個參不得假的運動,尤其在跑量問題上沒有捷徑可走,跑者只能一步一步的去積累。所以很多人認為跑步很枯燥,同時難度很大。其實這只是不跑步人的想法,成熟的跑者都深深的知道,跑步的快樂恰恰是隱藏在合理的跑量背後,跑量像一座山,爬這個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翻過這座山,你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
本文為青梅煮酒lunyx原創,爬格子不易,希望大家關注,或點讚回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