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即思考,但不止於思考

2020-12-12 狗毛蛋兒507

在現實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比如,考完試,學生自己估分,往往會出現這麼一個問題:自己估計的分數大多情況下會比老師給的少。是不是真的是老師沒看到?一次沒看到,是老師失誤,兩次,三次,次次如此,這個問題出在哪裡了,這本書告訴你答案。

《寫作即思考》,講的不僅僅是寫作,更多的是講「寫」的過程中暴露了什麼問題,怎樣難過彌補它,從而讓我們「寫」得更好。

「寫」就不限於僅僅是作文,文案,小說之類了,涉及到書寫的東西都可以用到這本書裡提供的思路。比如,你寫在試卷上的答案,你把你想說的答案寫在試卷上,在試卷上形成一個文字表達,才能作為一個內容去評估它的質量。所以,你說的可能是滿分,但是,寫的時候很能由於「詞不達意」,觀點不清晰,事實並不可靠,論證不是很合理……之類的原因,導致你沒有得到預想的分數。

一句話,寫出來,才能讓你暴露問題,問題暴露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我們的思考問題的習慣上上進行訓練了。

這本書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紹思考的關鍵概念與過程;第二部分思維的關鍵方法,介紹三種思維方法:批判性思維,反思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第三部分實踐中的批判性思維,從得出觀點、支持反對一個觀點、解讀和處理數據、決策和工作計劃、群體效應與合作等方面來講解;

第四部分評估他人的觀點,從評估信息來源、如何有效閱讀、有效記筆記等方面來論述;第五部分用寫作表達你的想法,就詳細到如何設定寫作主題,如何採用適當的語言風格,如何進行一般性寫作構架等方面來具體指導我們寫作;第六部分前瞻思維,利用反饋來發展自己的思考技巧。

整本書在論述時,有多種方式,各個章節獨立,穿插圖標、表格和方框,而且條理很清晰,每一個部分在敘述時,用到方框基本是以下三種,還匹配實用小貼士,以及行動標誌:

這本書的一個優點還在於很實用。特別是在講到「對思考本身進行思考」時,用到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班傑明布魯姆的思考分類法,很直觀給我們呈現整個思考過程,方便我們借鑑:

在講到「反思的過程」,用到了教育研究者格雷厄姆 吉布斯的循環反思圖:

這本書主要講「寫作」,但是,讀完後,發現這本書的用處實實在在大於寫作本身,無論大家寫不寫作,都應該看看這本書,它教會我們更有效率的思考方式,而這個方式在什麼場合都適用。

相關焦點

  • 寫作是抒發情感,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也是思考人生的途徑
    寫作是抒發情感,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也是思考人生的途徑。以寫促讀,以讀促寫,才是捷徑。——————————————題記人的一生或許都會有一個或多個夢想,有的有機會實現,有的卻只能深埋心底。她坦言,那時也有過寫作的夢想。其將經歷詳述與我聽。記得上學時,身邊的同學有寫作夢想的不止一個,他們大多下筆成言只需須臾,卻常常又是幾個班相互傳閱的範文。而友人,自小讀書太少,除了語文課本基本沒什麼讀物,每周兩節的寫作課成了最大的煎熬。通常咬著筆頭冥思苦想卻是大腦一片空白,那種如坐針氈的滋味著實難受。
  • 日更200 天,我對寫作有了新的思考
    今天是我持續寫作第 200 天。今年 5 月 28 號開始,我下定決心,開始日更。在這之前,我花了 1 周時間來思考這件事。我想清楚了寫作對我的重要性,並且在眾多寫作形式中,選擇了難度較大、但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日更。
  • 寫作就是一種表達:讓孩子學會寫觀點文,先從思考開始
    而在這兩種方式中,書面表達或寫作又為重中之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寫作是一項基本技能;而對於正在知識積累期和能力養成期的中小學生來說,觀點寫作更是一種必須。在話題寫作、議論文、思辨作文、各種策劃報告、文書、方案中,都要求有自己的觀點;在託福、雅思等語言考試中,觀點寫作也佔有重要的分值。
  • 重點‖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基於雙元視角的思考
    然而,在畢業論文寫作「大闖關」中,論文選題就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使得眾多學子熬禿了頭。不僅如此,選題不合適還會造成眾多「後遺症」,使得論文撰寫之路變得陷阱密布、崎嶇坎坷。因此,學子們只有提前明晰學位論文選題與寫作中的注意事項,才能順利避開「陷阱」,闖關成功!那麼MBA學位要怎麼進行論文的選題與寫作呢?南京財經大學秦偉平教授將基於雙元視角,為我們講解上述問題。
  • 我的宅家寫作「心路歷程」——思考意義,堅持真我,回歸初心
    我的文字,只用來在年底總結時,回顧、思考這一年來的收穫與反思。然而,自從參加了007,我開始堅持每天一篇,每每寫完發完,心裡總會記掛推薦量閱讀量、文章是否有人關注點讚,我辛辛苦苦碼出來的字,是否有人喜歡。
  • 「星」訪談|陳舒睿:思考和寫作,都不能停下腳步
    紅辣椒評論:你是如何接觸評論並開始寫作評論的?陳舒睿:一開始接觸評論是在高中,當時為了提升自己寫作議論文的邏輯能力,常讀一些優秀評論。不過,開始寫作評論是直至這學期選了曹林老師的《新聞評論》課。在評論寫作上,有沒有你覺得特別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東西?陳舒睿:這篇文章的選題出發點是想談談高校中值得反思的現象。我記得當時脫口秀大會剛剛落幕,GQ報導發了一篇李學琴的自述,其中有些話著實觸動到我。又聯繫起李雪琴剛爆紅時網友針對她的高學歷作的各種調侃和嘲諷,就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評論的點。
  • 《思考的整理學》|碎片化時代,開啟大腦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指南
    《思考的整理學》一書,觀點分析深入淺出,實踐方法簡便易行,幾乎每個方法都是作者親身驗證過的,在作者的指引下,我們可以重新體會思考的樂趣,輕鬆又有技巧地整理散亂的思考,激發出更多創造力。組織者要抑制住自我,而去創造出一個暢所欲言的開放氛圍,之後把各家之言相互對照,去思考一種新的調和狀態,這樣才會產生出飽滿的獨創內容。再次,在思考事物的時候,無心之境才是最佳狀態。
  • 胡逸揚:歷史寫作,帶給我們思考和看向未來的全新視角
    2020年11月27日,蘭州市第二屆青少年歷史寫作活動總結大會暨頒獎典禮在蘭州五十一中舉行。蘭州三十三中高二苗圃1班胡逸揚同學作為一等獎獲獎學生代表參加學生訪談環節,分享了自己寫作的歷程和心得體會。經授權,現將發言文字版整理髮布。
  • 當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在做什麼?
    當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其實是在做什麼? 例如,我們若思考下面這道題——「假設有一個池塘,裡面有無窮多的水。 我們不止是看上面的題目時腦海裡會有一個聲音將「假設有一個池塘……」這些字句讀出來,就連思考的時候,腦海裡也同樣是有一個聲音在編造「先將5/6升水壺裝滿……」這樣的語句。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人類思考的時候腦海裡同時會有個聲音在編造我們思考的內容——而不是思考完成後再將結果轉化為語句?
  • 思考,快與慢:改變傳統的思考方式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思考,快與慢》,作者是丹尼爾·卡尼曼。主要講述了對大腦思考速度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變傳統的思考方式。在本書中,卡尼曼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終極之旅。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
  • 深入思考,才是改變人生的起點
    如果我將相同的時間花費在看書或者寫作上,我會感覺到十分充實,認為這樣就沒有虛度。感受其實來源於想法,只要想法發生變化,感受也會不同。如果觀看短視頻是為了研究那些成功帳號是怎樣做成的,並得出了一般性的規律,此時觀看短視頻的感受就變成了超值。如果寫作每天僅僅是記錄流水帳而並非加入自己的真知灼見,這樣的寫作會讓我感覺在虛度光陰。
  • 《刀鋒》:窮極一生的理想追求,鞭辟入裡的人性思考
    即是剃刀的邊緣。這部小說講述了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裡·達雷爾,因為戰爭的變故而對人生產生了迷惘的思考,於是他放下愛情、財富,甚至將死生置之度外,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在這部小說中,毛姆筆下的每個人都如行走在剃刀邊緣之上,稍有不慎行差踏錯就會粉身碎骨。
  • 專訪|嚴飛:如何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嚴飛社會學幫助我們穿透日常生活的浮面澎湃新聞:你寫作《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一書的緣由是什麼?正是這種「反身性」社會學思考的滲透效果,才對社會造成了最大的改變和影響,讓我們正視我們所生活的社會,融入其中,帶著問題不斷思考自己的社會行為,思考我們周遭的日常制度的實踐,思考我們和其他人的關係。
  • 價值點拆解背後的一些思考
    編輯導語: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對一些方法論的價值點進拆解,在進行了分析思考並且理解了之後,再將其應用至其他的工作內容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提升,在職場上也會更快的進階。今天,本文作者就為我們分享了他關於價值點拆解背後的一些思考。
  • 教師資格證備考,作文練習特別篇,一道寫作題引發的思考!
    肖老師也是進入了迷茫期,最近都不知道應該寫什麼今天就借用備考群裡一位同學給出的材料作文題咱看看寫作的立意關於寫作,之前給出了寫作方式(不知道的同學記得翻一翻往期文章)立意完了接下來就開始討論寫作材料。(這裡提醒大家,平時一定要注重積累,材料選擇主要是靠積累,閒來無事多讀書,準沒錯。)
  • 如何提升表達與思考?
    那麼,你是否想過,你的思考、表達、解決問題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也許,你與別人只差一個結構思考力。什麼叫做結構思考力,你可以把散亂的思緒想像成一盤沙子,盤子裡面到處都是沙子。當你需要在沒有盤託的情況下,只能用手把沙子輸送給別人的時候,指間的沙子肯定會不斷流散,別人也不知道如何接盤。
  • 大腦應該如何正確地思考?教你一套獨特又高效的思考整理法
    最近在看日本百萬級暢銷書作家外山滋比古獨特又高效的思考整理法——《思考的整理學》,看的過程中在思索"思考"到底是什麼?我覺得無非就是「三步法」:有思考的東西、學會正確的思考方式、將思考後的結果完美呈現。所以這次我從三個部分談談我關於「思考」的淺薄之見。
  • 六頂思考帽:如何思考問題
    有了六頂思考帽方法,我們就能像指揮家指揮樂隊一樣指導自己的思考,從而實現自己的意願。同樣,在任何會議中,讓與會者擺脫日常軌道,換一種方式思考眼前的問題,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往往會利用思考來展示自我。
  • 網球比賽時你是否思考?你思考什麼?你的思考適度嗎?
    靈魂拷問第一擊:你是否思考?毫無疑問,思考是每一位職業球員必做的事情,思考會貫穿於比賽的整個過程。而我們業餘愛好者在比賽時,很多人基本上沒有思考,或很少思考。大多數人真的是在「享受比賽」,進入了「忘我」的境界就自然而然忘了思考。
  • 《思考的整理學》——來自1986年作者對「滑翔機人才」的看法
    接著提出在應試教育之下的學生即使是公認的好學生,在面對畢業論文的時候也會很容易就不知道該以什麼觀點入手開始寫作,甚至在面對這樣可以自主選擇和創作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焦慮,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只有學校帶頭不再進行應試教育,培養「滑翔機人才」,而是培養「飛機型人才」才能擺脫這種情況的普及,而這裡所說的「飛機型人才」更加需要具備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