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改變傳統的思考方式

2020-12-23 第一桶金學派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思考,快與慢》,作者是丹尼爾·卡尼曼。主要講述了對大腦思考速度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變傳統的思考方式。

在本書中,卡尼曼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終極之旅。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這是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一、系統1,系統2

卡尼曼將人思考的系統分為系統一和系統二,雖然我們都知道直覺反應可能會錯,但有時會更相信自己的直覺,我們以為仔細思考後的答案是正確的,但其實並非如此。

系統1的核心,即聯想記憶是如何不斷對世界上所發生的事作出連貫的解釋的。系統1代指人類的非受控或曰無意識的思考模式,換句話說,算是天性吧,就是憑直覺去想問題,想到什麼就認為答案是什麼並且是正確的,這就是快思考。

相關焦點

  • 慢思考:對抗快節奏時代的新型思維方式
    快節奏的時代讓每個人都匆匆忙忙,可令人擔憂的是,我們的工作效率並沒有隨之提高。對此現象,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特奧康普諾利寫了一本《慢思考》。本篇文章,結合《慢思考》這本書以及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談談我們該如何在這個一心多用的時代裡,該如何慢下來,並保持良好的專注力。
  • 快思考慢思考:像馬雲一樣有錢,也不一定能做好這些事?「DannyWiki...
    02 快思考和慢思考到底是什麼人性問題呢?這裡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快思考」和「慢思考」,來自心理學家Keith Stanovich和Richard West首先提出:大腦中存在兩套系統進行「行為決策」,後來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Daniel Kahneman將理論延伸發展,稱為「快思考」和「慢思考」。
  • 《思考,快與慢》:「如果有兩條路可以選,走艱難的那一條」
    《思考,快與慢》一書中指出,其實我們的大腦很懶惰,「能不自己思考就不自己思考」。相信權威和專業人士,就是大腦「走捷徑」的一種方式。思考方式的不理性和不清醒,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每個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本書中,有很多經典有趣的行為實驗,向我們展示了「非理性的大腦思考方式」的驚人力量。
  • 用實戰交易經驗解讀《思考快與慢》之陰陽平衡
    交易需要慢思考。前面文章我也籠統的介紹過《思考快與慢》這本書,什麼是慢思考,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給出一個很好的解釋,就是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事情我們就可以把他歸類為慢思考。而與之相對的那些不需要深思熟慮的,能夠快速得到答案的就是快思考。
  • 《思考快與慢》:明白這三點,生活裡少掉坑
    以前還真沒想過,這太自然了,可是看完《思考快與慢》這本書,卻能讓我們多少知道一點,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著我們的這些行為,凡事背後必有道理。本書的作者丹尼爾·卡尼曼 ,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他開創了經濟學的重要分支——行為經濟學。
  • 「猿輔導系」產品分析(1):快思考、慢決策的「粉筆網」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迅速發展,很多網際網路教育公司迅速崛起,本文以猿輔導產品粉筆網為例,透過產品看本質,從網際網路教育社區到網際網路教育平臺的轉型中思考教育賽道的「快思考」「慢決策。在風雲變幻的教育賽道中,充斥著大量的湧入者,教育行業經歷過這些湧入者的野蠻生長,見證過他們的輝煌,也見證過他們的落幕。
  • 增進思考力的10本名著:改變價值觀,成為有魅力的人
    增進思考力的10本名著:改變價值觀,成為有魅力的人!編輯:透過「深思慢讀一本書」,可以體驗自己生命中沒機會獲得的體驗,根據研究發現,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對內容的認識物產生情感投射,大腦的狀態接近我們正在體驗某事的狀態,可以讓人生經驗變得豐富又深刻,有了體驗才會開始思考,並真正獲得知識,改變人生價值觀,變成富有魅力的人。
  • 設計思考怎麼改變世界
    具體的改變看得到很容易,抽象的思維過程才是設計思考困難的地方。如果只是你看他改了個規格你就跟著改,他多了功能你也跟著寫,這種設計根本沒有經過思考。要做設計思考,得要先了解設計的前後脈絡,「現況」和「目標」,要思考物與人的的二個層面,「具體」與「抽象」。
  • 深入思考,才是改變人生的起點
    寫作與短視頻,做事的想法方式不同,感受也不盡相同。如果想要擁有充實的感覺,在想法上就需要動用大腦進行深入思考,加入自己的真知灼見,抱著觀察的心態,即便表面上你在跟別人閒嘮嗑,其實你也在調用認知能力進行深度學習。
  • 比爾透露本賽季狀態提升原因:改變思考方式 有了緊迫感
    華盛頓奇才隊球星布拉德利-比爾今天接受美國媒體採訪,主要談了自己本賽季狀態比以往有所提升的原因,他表示主要是因為自己改變了思考比賽的方式,同時也有了更強的緊迫感。
  • 是什麼在改變我們對體重和健康的思考方式
    改變我們對待健康的方式我們一直在努力解決「體重問題」的方式似乎運作不佳,由此可見,問題依然複雜歧視問題 一項名為「每個人都健康」(HAES)的計劃也許是改變我們對體重的思考方式的最著名方法,HAES和類似運動理念的基本原理之一是:體型大小,多樣性是正常現象,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 在美國,較高的BMI通常歸因於久坐的生活方式和以方便食品(高熱量)為基礎的飲食,但是沉重的人早在沙發和薯片之前就已經存在:石器時代的雕刻家創造出了如此肥胖而又真實的女性雕像,人類學家得出結論認為,肥胖存在於數千年前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思考,快與慢》一書深度剖析錨定效應背後的思維系統,教我們跳出認知陷阱,消除其對我們生活選擇的束縛,保持個人自主思考能力。兩種思維系統人的大腦中運行著兩套思考系統,它們各有千秋、各司其職,又相互作用。1856系統2、慢思考,遇到乘法計算題,我們從記憶中提取乘法相關知識,進行按部就班的運算,最終得出正確答案。運算過程是有意識且慢速,需要調動注意力進行大腦活動。
  • 社會空間生產與傳統文化保護的思考
    最後一章是對本書的總結和歸納,並提出新的思考和研究方向。「人類所處的大千世界紛繁多樣,創造的文化也是千姿百態。由各種習俗制度,觀念構成的文化系統通常是穩固的,但並非是固定不變的。相對穩固的文化系統,也在以不同的方式,速度發生著變遷。變遷的原因多種多樣,例如,突發的事件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引起根本的社會變遷。
  • 改變思考角度,世界將會不同
    當你感到好像一切都沒有希望時,首先,你就要開始去觀察,你是怎麼思考一件事的;其次,你要開始去思考,你是怎麼去想一個人的。因為你怎麼去思考一個人,決定了你會如何跟這個人互動。 比如,我的學生常常看到我就脫口而出:「許老師?不是不是。許醫師?不是不是。
  • 《思考的整理學》:保持思考創造力的好方法
    「我們自己就是待燃的火把,勇敢地去發掘這股可以創造人生奇蹟的力量吧,藉助積極思考的力量,你將發現一種全新的思考與生活方式。相信奇蹟,你就能創造人生奇蹟。」—— 諾曼· 文森特·皮爾該怎樣的思考才能讓我們能夠有條有理,能夠產生源源不斷地靈感和創造力呢?
  • 適用於股票小白的思考方式
    這種方式很有可能在初期的時候會取得一定的成果,甚至運氣好收益應該還會不錯。但是,這很可能只是運氣甚至是某些心懷不軌的人的套路。在大家興高採烈的時候,可能你現在選擇的股票就會開始下跌,甚至是大幅度的下跌,會把盈利吞進去,甚至本金也會不保。一旦出現下跌,大部分人會彷徨、失落,不知道自己怎麼做才是對的。
  • 慢直播走紅後的慢思考:短平快時代的「慢力量」
    那麼,千萬人都在「監工」的慢直播,究竟有什麼魅力?雲監工背後都反映出哪些傳播學和社會學內在邏輯?本期從三方面提出問題並深入思考,希望從中得到答案。     慢直播與雲監工是一回事嗎?     首先,先簡單回顧下慢直播的發展歷程。
  • 《快書寫,慢思考》——讓大腦成為創意產生器,而不是規則編輯器
    《快書寫,慢思考——好創意大爆發的28個技巧》,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一本教你如何用自由書寫解放頭腦的書。其實當時看上這本書,就是看中了其中的三個字,「快」、「思考」。我希望自己能達到在思考後「下筆如有神」的狀態,期待這本書能啟發我的大腦。
  • 網球比賽時你是否思考?你思考什麼?你的思考適度嗎?
    在職業比賽中,我們常常看到球員在喃喃自語,這是球員思考和提醒自己的方式。在網球場上,你看到的是球員的動作和表情,你看不到的是他的思考和心緒。而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更為神秘,對比賽的走向起著更加至關重要的作用。從0到4.0再到更高,這是每個人能看得到的進步。而懂得思考,學會思考,對網球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和認知,這才是真正步入網球殿堂的標誌。
  • 先行動後思考,3個步驟讓你的職場由外而內改變
    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在她的著作《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中就批判了傳統的先思考後行動的這種思維,提出了先行動後思考的新理念。她認為,在個人發展過程中,外在行為表現是比內在認知更重要的因素。為什麼要先行動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