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動後思考,3個步驟讓你的職場由外而內改變

2020-12-17 向北而居2020

從小就有人告訴我們,要「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當然,這確實是很冷靜、周密的做法,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是思考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無論有多少想法,都夭折在了行動之前。

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在她的著作《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中就批判了傳統的先思考後行動的這種思維,提出了先行動後思考的新理念。她認為,在個人發展過程中,外在行為表現是比內在認知更重要的因素。

為什麼要先行動後思考?

先行動,後思考,個人對這種觀點很是認同,為什麼呢?除了上面所說的行動極易夭折的情況之外,其實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思維的改變需要外在的經歷

社會心理學家卡爾·韋克曾說:

我們何以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呢?

——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麼以後才知道。

在職場上,當被問到職場規劃時,很多人會感嘆一句:「迷茫啊!」尤其是那些整天渾渾噩噩,做著重複工作和固守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人。這種時候,雖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但並不妨礙先行動起來,因為,如果一個人的外在經歷沒有改變,那他的思維方式也是很難改變的。如果不是由外而內地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會被過去所禁錮。

2、世界變化太快,而我們成長太慢

按照傳統思維,如果我們想要達成目標,通常是先有了目標,然後做計劃、拆解目標為行動步驟,最後實施計劃和修正行動,直至達成目標。

但問題是,世界瞬息萬變,新技術、新情況、新思維不斷湧現,我們的工作也持續地發生著變化。而我們的思考,來源於過去的經歷,基於我們現有的認知水平、能力和見識。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固守著原有思維,甚至是停留在過去,勢必要被時代和公司所淘汰。

所以,先行動後思考,由外到內的改變,不僅能讓我們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也能讓我們更好呼應這個時代。那麼,在我們工作中,如果想要升職加薪,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改變和增強自己的外在及行動呢?

改變外在表現的三個步驟

埃米尼亞.伊貝拉在《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中告訴我們,改變和增強自己的工作外在表現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

一、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中,很多人陷入了這樣兩種困境:

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太快,導致很多人都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目前的工作上,不僅沒有時間去思考當前的事情,也更難以抽出時間去思考發展的新趨勢或是進一步提升自己。喜歡做重複和擅長的事情是人類本能,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從而忽略了其他各方面也需要更多的練習,以至於他們一方面能力很強,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卻遠遠不足的局面。所以,如果想要擺脫這些困境,讓自己在職場上能有所發展,我們就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做出些改變。而改變最佳的起點,就是擴展工作的範圍,把工作當成一個平臺來學習並去做一些新鮮的事情。在這個平臺上,施展自己的能力,增加對形勢、行業、環境的判斷,接觸專業領域之外的項目這樣會給我們一些新的想法,從而促使改變的發生。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參與更多外部的活動,如參與行業論壇、加入諮詢委員會、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等。通過新的經歷,我們對工作的想法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二、重建人際關係網絡

在工作中,如果身邊的人都是和我們一樣或是一起工作了很長時間的,那我們的人際關係網絡就猶如一個回音箱,不會有新的信息傳入,因為大家的資源都是一樣的。這種時候,我們就需要擴展自己的關係網絡,轉換新角色或參與新活動,接觸一些不同的人。

在我們的工作中,人際關係網絡分為至少3種類型:

運營關係:幫助你處理當前的內部事務;個人關係:幫你提升個人發展空間;戰略關係:側重於幫你找到新的商業方向;這些關係不僅能讓我們擁有了搜集信息的雷達系統,也能讓我們獲得高手的指導和幫助,在我們的職場發展中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如何在公司內外建立人際關係網絡呢?

1、展示自我

伍迪艾倫曾說:「成功率80%在於自我表現。」所以機會出現時就要積極展示自我,如跨部門的項目、演講和培訓等,這些都是展示自我和拓展人脈的好機會。

2、運現在網絡向外擴展。

3、注意現有關係的良好維持。

三、重新審視自己

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習慣於給自己貼標籤和自我設限,如「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不擅長社交」,「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所以不努力也是正常」,「我長得不好看,沒人會喜歡我」等等。

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種可能,沒必要自我貼標籤和自我設限,這也是一種惰性思維,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並試著朝更多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

我們可以問自己一些類似以下的問題:

我最擅長的是什麼?我是如何利用或者是浪費它們的?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它們在我的工作中是如何體現出來的?我最初的抱負實現了嗎?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呢?我對目前的生活狀態和生活軌道的滿意度是多少?為未來奠定一個更好的基礎我將面臨哪些挑戰?在審視完自己之後,讓自己從「你應該是這樣」的定義和期望中跳脫出來,嘗試一些新的事,嘗試朝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如果還是有些不知所措,那麼可以先尋找一個榜樣,學習他,模仿他。

結束語

先行動後思考,實現由外而內的轉變並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不斷檢驗舊的假設,提出新可能性的過程。所以,要實現工作上的轉變,最好的出發點就是先重新定義工作,然後重建人際關係網絡,最後再重新審視自己,改變做事方法。這三個方面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關係,幫助我們重新定義或塑造我們的職場未來。

傑克·韋爾奇曾說:「當外在改變的速度超過內在改變速度之時,終點就在眼前。」所以,先行動起來吧。

相關焦點

  • 能力陷阱-先行動,後思考
    所以《能力陷阱》那本書的作者提出「先行動,後思考」的方法。簡單來講就是,我們越是熟悉,越是能力強的這些技能,我們就越喜歡或者越容易花時間去做這些事情,同時就越容易排斥其它(我們所不熟悉的事情)讓我們成長和進步的那些事情,那麼就越容易把我們牽絆在此時此地的當下。就像我們每個人定義我們的工作,都是用自己的技能和特長來定義自己工作。
  • 《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助你成為一名優秀卓越的領導者
    如何在工作陷入瓶頸時,及時突破自我重獲新生……今天,第一管理學派給大家推薦的書是《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作者是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埃米尼亞·伊貝拉。本書突破了傳統的"先思考,後行動"的舊思維,提出了全新的"先行動,後思考"的新理念。
  • 改變是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這個簡單的問題,困擾了 90%的人
    先問大家一個簡單的問題,你認為改變是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容易?A.由內而外B.由外而內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A,那麼,你是否也會覺得一個人要想改變,首先需要改變的是自己內心的想法?當你意識到自己出了問題,想要進行改變,就開始各種定目標、做計劃,根據自己的計劃一步步行動起來。
  • 自卑的人,做事之前,先輸一半,3個步驟,讓你成功建立自信心
    分類丨職場生活字數丨2200字,閱讀約3分鐘職場上,很多朋友都會困擾於自己的性格問題,總覺得自己太過自卑,膽小。因此錯過了很多機會,也難以融入周圍的環境。今天給大家3個建議,或許能夠對大家帶來一些幫助:1、接受「自卑」情緒,轉為正面動力2、用「量化」思維,拆解「主觀感受」3、合理「迴避」困難,改善自身體驗
  • 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目前的和想要成為的自己之間差在哪裡?
    為什麼你浪費了很多時間,卻做不出有效的決策?為什麼計劃制定得很好,實施起來卻很困難?為什麼你在管理崗位上無法獲得進一步的晉升?今天第一管理學派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逆向管理》,這本書由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所著,突破了傳統的「先思考,後行動」的舊思維,提出了全新的「先行動,後思考」的新理念。
  • 《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
    《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 2021-01-0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改變現狀很困難?《能力陷阱》:先行動再思考,提高行動力是關鍵
    先改變自己的行為,像藝術家一樣學習、借鑑別人的經驗,然後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體會別人的思維模式,尋找差異,最終實現改變。想成為一個領導者,首先要像一個領導者一樣去做,學習他的處事原則和行為方法,你才能跳出自己的思維世界去接觸更優秀的思想。
  • 「悅讀育己」《能力陷阱》:先行動,再思考,告別越努力越失敗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策略性思考,艾米尼亞·伊貝拉在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原則和「三步走」。1、一個原則——「由外而內」原則。如何爬出陷阱?當然是開始爬!傳統的思維裡我們總是認為:要改變一個人的行動要從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開始,但《能力陷阱》這本書一開始就將這個認知顛覆,他告訴我們:改變需要「由外而內」,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改變需要外在的經歷。這讓我想起此前一位同事的經歷。
  • 「我想工作,但不知做什麼」:5個步驟,有效思考,讓你忙起來
    昨天一個朋友還告訴我,他的現金流只夠維持4個月。現在已經過去一個月。正在和員工商量工資減半,希望大家一起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因為這場疫情,我們這一年會過得很艱苦。在這樣的狀態下,除了咬牙堅持外,我們還要想辦法自救。找到工作和假期的平衡點,爭取在家就能開工,繼續創造價值。
  • 職場乾貨|《靠譜》:掌握「假設性思考」,才是深度成長的思維
    它從溝通技巧、思考技巧、資料製作技巧、職業精神等四個方面將基本工作技巧總結成了30個職場技能。廣泛適用於各行各業,是職場之路的穩固基石。這本書的語言平實易懂,實操性強,既是一本值得坐下來仔細研讀並學習的好書,又是一本可以隨時拿在手中解答疑惑的職場寶典。《靠譜》的作者大石哲之畢業於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私立研究型綜合大學,慶應義塾大學。
  • 「3天面試10家公司沒人要」,當媽後重返職場卻被社會性死亡
    既然無法改變現狀,那就要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尋找更符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生娃後重返職場前,你要知道的這一點前兩天,我表妹找我聊天,她說她很焦慮。我建議媽媽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思考:1,你會什麼?在求職前,先做好自我評估。你一定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梳理,正確認識自己有哪些經驗、優勢。否則你連自己去哪個職場方向都不知道。2,你能做什麼?
  • 職場人士如何做好職業規劃,這3個步驟請參考,減少職場冤枉路
    對於職業規劃,這3個步驟值得參考: 1、我能做的工作:不僅對行業的薪資、發展前景、崗位要求等有所了解,也要對自身現在的能力、興趣有所了解,確定自己能做的工作; 2、我想做的工作:針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確定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決定自己最終想做的工作; 3、將我想變成我能:分解規劃目標,找出前往目標的障礙
  • 職場上,想要混得好,先改變自己對「邀功」的錯誤看法
    我經常給自己的下屬講一個道理,那就是:工作做完並不是真的完成了,匯報並得到反饋後,才是真正的完成。要知道你的領導是很忙的,你不能指望自己悶頭苦幹之後,等著他主動發現你做了什麼,做好了什麼,然後再來認可你。
  • 「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改變時當改變」3個步驟教你脫離舒適圈
    很多人會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沒有動力做出改變,今天這期我想跟你談談更實際的做法,用三個步驟告訴你如何突破舒適圈,你會更容易體會到我提出的內容。突破舒適圈方法的第1步,先要承認恐懼。走出舒適圈先要承認自己的恐懼,這樣才能看清自己的全世界。要承認自己沒辦法克服的困難,為什麼要承認?
  • 職場為何人與人不同?思考方式註定差異性,敏捷性思維助你更聰明
    「如果你想成為下一個馬克·扎克伯格、史蒂夫·賈伯斯或比爾·蓋茨,如果你想知道這些人是怎樣想出好點子、創造革新性概念和想法,改變這個世界的,那麼你就需要學著成為一名敏捷思維者。」布萊恩·格裡瑟姆導師在《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一書中如是說。什麼是敏捷思維?
  • 從月薪3000到5萬,這3大職場成功秘笈你一定要學會!
    全世界的人都好奇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在自傳中這麼寫道: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 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 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 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
  • 2021年,如何成為一個職場內不被淘汰的人?
    而受疫情影響,很多公司業務形態和工作方式隨之改變,比如線下轉線上,線上轉直播等。面對高強度而多變的工作,如果你不能很快適應,扛下挑戰,就容易覺得壓力山大,從而影響情緒和工作。03、學會獨立思考,不受趨勢所累學會獨立思考,做人生的主人,才不會困惑於各種行業趨勢。而思考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多讀書。日本著名諮詢師赤羽雄二雖然平時在麥肯錫的工作很繁忙,但一直保持每日閱讀的習慣,每月讀10本以上的書。特別是當工作涉及新的領域,他會先到書店買15本相關的書籍,一口讀完。他說「如果你想要十分出色,必須堅持讀書,哪怕再忙。」
  • 如何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命運,看完這五條步驟,讓你豁然開朗
    如果你現在感到低落、迷茫、失落或負債中,如何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的運氣與命運呢?如果你現在沒錢,也沒有特別好的事業,長得又不好看。那麼你還有最後一項用來翻身的東西,那就是時間。上面的問題你要先拿筆寫下來,不要只是想,想只能叫發呆,寫下來,才能叫真正的思考。
  • 為什麼你提出的問題不受周遭重視?用這個概念幫你解決職場困惑
    在《職場不講道理中》講到,邏輯思維之所以能在商務界得到如此廣泛的推崇,根本原因在於「不遺漏」。所謂不遺漏是提出一般情況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為業內人士或習慣利用該行業內常識思考的人提供「無法通過業內常識得出的,讓其眼前一亮的解決策略」。那麼在職場中,我們一般運用到哪些邏輯思維方法呢?邏輯樹MECEMECE分析法,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 七個步驟,手把手教你制定並達成目標!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實現目標、總是不能落實計劃?那是因為很多時候,你的目標和計劃只是在腦海中簡單的浮現一下,沒有經過深入思考,更多的幻想了願景,而忽略了具體的行動計劃就直接行動,這樣當然後毫不意外的失敗,因為行動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打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