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育己」《能力陷阱》:先行動,再思考,告別越努力越失敗

2020-12-17 凱媽讀書

看到《能力陷阱》這本書,是在書店的暢銷書架上,它就擺在那個架子的視覺最佳處,讓我難以忽略。「能力是優勢,也是陷阱」這句話寫在它的封面上,吸引我去探究。「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樊登推薦」這樣的字眼更是在提醒我,應該拿起它。

什麼是能力陷阱?為什麼優勢也會變成陷阱?掉進陷阱了怎麼辦?

於是,在這個不算漫長的午後,我在書店輕緩的音樂裡,捧著一杯茶,「跳進陷阱」去尋找答案。

一、什麼是能力陷阱?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讓我「感覺好」,感覺好會讓我們想做得更好,於是,擅長的事做得越多越擅長,越擅長就做得越多。這樣的循環讓我們在擅長的事上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成就,但是,卻也會讓我們無法進行更為重要的策略性思考,無法在其他方面突破。

這就像人在挖一口井,越挖越深,越深越挖,最終只能看到這口井裡的風光,而忽略了井的四周鳥語花香、枝繁葉茂,親手將自己用自己的能力困在井裡,這就是能力陷阱。

記得此前看過一個新聞,一個收費站宣布關閉,被裁的員工鬧事「我把青春都耗費在收費站了,我現在36了,學東西也學不了。」「我們的優勢都放在收費站了,我只會收費。」當時新聞的評論裡很多網友批評嘲笑,說他們不去學習、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人脈等等,其實,他們就是陷進了自己的「能力陷阱」。

二、一個原則三步走,助你不急不慌爬出陷阱

被困在能力陷阱裡了,怎麼辦?

首先,應該高興啊,能被困能力陷阱,證明自己還有擅長的事情,比起永遠「踏」不進土裡,只能在表面「漂浮」的人,能被困本身就證明了「能力是優勢」部分。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策略性思考,艾米尼亞·伊貝拉在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原則和「三步走」。

1、一個原則——「由外而內」原則。如何爬出陷阱?當然是開始爬!

傳統的思維裡我們總是認為:要改變一個人的行動要從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開始,但《能力陷阱》這本書一開始就將這個認知顛覆,他告訴我們:改變需要「由外而內」,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改變需要外在的經歷。

這讓我想起此前一位同事的經歷。同事是個酷愛旅遊的人,可是她的婆婆卻極力反對她四處遊走,老人家堅定地認為這個世界的風景無論看什麼都和看小區的花壇是一樣的感受,並拒絕了同事向她發出的每一次旅遊邀請。直到有一次,同事自作主張給她定了機票、收拾了行李,將她「打包」帶往三亞,讓她感受過陽光溫暖、海灘柔軟、海水澎湃,老人家才終於相信,世界不只是小區的花壇,從此,再不反對同事去看世界。

由內而外的轉變是一個艱難的人物,而由外而內,只需要去行動就好。因此,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像那個人一樣去行動。

而行動並非盲目而行,需要圍繞增強外在表現力的三個方法「三步走」。

2、三步走助你實現轉變第一步:重新定義你的工作。

能力陷阱會讓我們產生錯覺:那些我們擅長的、做起來輕鬆的事情是最有價值、最值得投入。久而久之,這些事情就佔據了我們覺得部分的時間,讓我們無法思考。

以前讀過一篇文章,講毀掉一個年輕人最狠的方式就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文章裡細數大城市年輕人的加班時長,很多人每天「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忙忙碌碌日復一日地工作著,抬頭卻發現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一片迷茫。文章犀利地指出世界在偷偷懲罰「勤奮」的人。其實,這樣「勤奮」的你就是被困在能力陷阱裡的人。

如何擺脫「假勤奮」?需要對工作重新定義和安排。

你會如何安排你一天的工作?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我們往往選擇先從簡單輕鬆的工作開始,而這些瑣碎的事情往往佔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而真正優先級的工作安排應該是重要的事情優先。所謂重要的事,就是那些書中所指的領導者會把時間花在上面的事:

→ 像橋梁一樣連接不同的人和組織

→ 展望新未來

→ 提升影響力

→ 將想法與個人經歷結合

同時,我們通過簡單的軟體就能夠追蹤出我們的時間到底花在了哪些地方。調整工作優先級,把時間花在能幫助我們實現未來目標、提升影響力的事情上,是爬出能力陷阱的第一步。

第二步:重新定義人際關係。

戴爾·卡耐基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的成功中只佔15%,其餘85%取決於人際關係。」現在,還有一個說法:一個人的朋友圈決定了他的收入水平。

但是,我都是「自戀」而「懶惰」的,喜歡和自己一樣並且離自己近的人交往,而不擴展朋友圈的理由還那麼充分:

→ 經營人際關係網絡不是一份具有實質性的工作

→ 經營人際關係是在利用別人,是一種很虛偽的行為

→ 經營人際關係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我還有很多緊急的事情要做

→ 人機關係應該是自然而然建立起來的

艾米尼亞·伊貝拉告訴我們:這就是人際關係陷阱。「跨過這些陷阱你才能知道不同的人際關係網絡是如何產生不同的作用的。」

那麼如何構建人機「盤絲網」和「結構洞」?

1、展示自我

2、維持關係

3、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即使不能和很多面對面,藉助發達的科技我們也能和更多人產生連接。而在這個人人自媒體的時代,展示自己變得簡單。同時知識付費的盛行又讓我們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那些和你一樣願意為一個課程付出時間和費用的人,大都和你有著同樣的理想和目標。

第三步:重新定義你自己。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堅持真實者」和「隨機應變者」。前者追求做真實的自己,一旦脫離舒適區,就覺得虛假難受,後者則會嘗試根據環境改變自己。

我記得大學畢業前的最後一課,老師送了我們兩句話,其中一句是:「讓自己成為一滴水珠」。水,融合、包容,適應環境而變。許多年後,老師的贈語和期望仍讓我記憶深刻。而從《能力陷阱》這本書裡,我對這句話有了另一層理解:水不僅可以隨容器而變化形狀,更可以隨環境變化成不同形態。正如人不僅在空間上適應不同的環境,更在時間上有不同的發展。就如伊貝拉所言:你覺得的那個真實的「你」只是一個過去的你。如果要獲得進步,就要擺脫這個過去的你。

回看文章開頭的案例,36歲的收費站員工不能學習了嗎?當然不是的。跳出「真實自我」陷阱,看到未來的自己,當下的自己就不會焦慮不安。正如現在重新學習閱讀寫作的我也不是當初20歲的小姑娘,但我仍可以成為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

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改變,我們的努力會得到怎樣的回報或許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總之,行動起來!「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與君共勉!

悅讀育己,伴讀育兒,@凱媽聊教育 與你分享自己讀過的以及陪孩子讀過的書,育兒育己路,一起讀書、思考、成長。

相關焦點

  • 能力陷阱-先行動,後思考
    所以《能力陷阱》那本書的作者提出「先行動,後思考」的方法。簡單來講就是,我們越是熟悉,越是能力強的這些技能,我們就越喜歡或者越容易花時間去做這些事情,同時就越容易排斥其它(我們所不熟悉的事情)讓我們成長和進步的那些事情,那麼就越容易把我們牽絆在此時此地的當下。就像我們每個人定義我們的工作,都是用自己的技能和特長來定義自己工作。
  • 《認知覺醒》:為什麼越「努力」,會越失敗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用最捷徑的方式,去輕鬆獲取知識,比如說每天聽一本書,參加一個課程,然後訂閱一個名家專欄,用各種「努力」和「用力」去拼人生,然而結果卻越來越失敗、焦慮和迷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不是說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所成就嗎?
  • 《能力陷阱》:先行動再思考,提高行動力是關鍵
    一、像藝術家一樣借鑑,先行動,後思考用行為帶動思維行為能夠影響思維,這是心理學具身認知理論的觀點。每一次行動都在不經意間重塑我們的世界,讓我們對事物有全新的見解。很多人在準備一件事情之前,總是花大量時間思考。你問他什麼時候行動,他總是回答你說,「我還沒有考慮清楚」。既然花了這麼多時間都沒有考慮清楚,那為何不先邁出一步試試,也許走著走著靈感就來了。靈感基於現實,來自對生活細微處的觀察和發現,是某一秒鐘突如其來的靈光乍現。
  • 人,越努力,越精彩
    慶幸的是,這段難熬的日子,她最終努力的撐了下來。在這個姑娘身上,我們明白了什麼叫做厚積薄發,回國後她的事業順風順水、如日中天。江疏影坦言,正是那段努力拼搏的日子交給了她獨立思考,也成為了她人生中最大的收穫。人生,沒有白費的努力,一分一秒都藏著明天的美好生活。
  • 為什麼說「責任越大,能力越大」?
    漫威電影《蜘蛛俠》中,叔叔給小彼特說過一句經典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正因為彼特放走了本應能抓到的劫匪,最終導致了本叔叔的死亡,才使彼特最終了解了這句話的意義,並且後來成為了蜘蛛俠一生恪守的信念:如果你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你就有幫助別人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你生存的意義,這不是選擇,而是責任。
  • 沒有深度思考,再勤奮也沒用
    眾所周知,勤奮是一種很好的品質,我們想要做成一件事,達成一個好的結果,往往都離不開這種品質。
  •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感覺:自己越努力,越失敗?
    我們常常看到一句心靈雞湯:越努力越幸運。可實際上真是這樣嗎?生活中總有些人,感覺自己很努力了,卻並沒有幸運起來,而且愈加感覺心情沉悶頹廢,感覺自己過得是非常失敗的人生。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樣的事情又是如何一步步發生,改變了我們的心理?
  • 《能力陷阱》你最擅長的部分,也許正是你失敗的罪魁禍首
    美國作家埃米尼亞伊貝拉在《能力陷阱》裡給出了解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能讓我們在這一個方面獲得很多經驗,卻會忽視其他同樣重要的能力的培養,從而走向失敗。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能力陷阱呢?從這三個方面,就能走出陷阱。
  • 「夜讀」這5種小眾的能力,幫你更好地適應未來
    維持不一致的能力在聊「不一致」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什麼叫做「一致」。大腦有一個底層的需求:維持「一致」的需求。什麼意思呢?據 J Lomranz 的研究:教育程度越高、越年輕、體驗過越多事物的人,得分往往也越高。因為他們大多經歷過更多的觀念衝擊,從而可以更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框架。2. 掌握控制點的能力當我們與外界交互時,會存在兩個「控制點」:外在控制點和內在控制點。
  • 你越認真做、能力越強、責任越重,世界才會變得越好
    「道義」就是對「公是公非」的堅持與承擔,要開闢「道義之門」,就要放下私利私害,「利害」是個人的利害,「是非」是大家的是非,承擔「道義」要關注眾人的「公是公非」而不是自己的「私人利害」,一旦關注「私利」,「是非」就扭曲了,因此「私利」要先放下,這就是「塞得物慾之路」。
  • 「越減越肥」的5個核心原因,記得避開它們!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盤點一下那些「越減越肥」的減肥方式和生活習慣。熱量攝入過低通過剋扣飲食,降低攝入來達到減肥的目的在身邊並不少見,而且特別容易出現。因為這樣的減肥方式不需要去健身房痛苦的鍛鍊,只需稍微克制一下旺盛的食慾,短時間內就能看到明顯的瘦身效果。
  • 《越難越愛》推出3年即變「經典」???
    而吳若希更唱出劇集主題曲《越難越愛》及《眼淚的秘密》。雖然這兩首歌曲都曾在網上錄得非常好的點撃數字,但要談是經典的話,似乎有點「過早」。畢竟兩首歌才推出三幾年,可能有需要像紅酒一樣,再經過多些歲月才更有味道。因此,今次節目請她作嘉賓感覺上不多不少似乎整蠱了吳若希。因為觀眾反應好自然:「《越難越愛》是經典?咪玩啦!」
  •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盤點《蜘蛛俠》系列電影10大金句
    今天就來盤點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其中,Ben叔叔在死前說的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更是讓影迷們印象深刻。1.「能力越大,責任越大」2.「我們的選擇決定我們成為怎樣的人,而我們永遠有權利去做對的選擇」3.「不是每個人都能拯救世界,但對我而言,平凡的日子已經成為一種奢求」4.「不要為了別人而活,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5.
  • 越努力越失敗,到底是哪裡錯了?老領導好心提醒,以前怎麼沒發現
    正所謂「方法不對,努力白費」,這也是很多職場小白弄不懂的一個問題,他們總認為「越努力就越幸運」,從來不想想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不是領導或公司所需要的,以至於到了最後,自己付出很多,卻還是受到領導的責備與懲罰,於是就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組學研究」是一個聚焦豆瓣小組的欄目,豆瓣小組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這裡聚集了各式各樣好玩的年輕人,也為中文網際網路提供了諸多話題。讀懂年輕人,先來讀懂「組學」。————22 歲剛工作 4 個月,試用期工資 2 千,負債 1 萬;27 歲提前消費以貸養貸負債 11.2 萬;欠債十萬,抑鬱症,有家人要養,如何從谷底生還;和朋友創業失敗負債 10 萬,當外賣騎手還錢;……這些是豆瓣小組「負債者聯盟」中隨處可見的帖子,帖子裡動輒金額上十萬的負債,是發帖者焦慮與壓力的來源
  • 跑步,越跑越輕鬆?恭喜你,已經進入了跑步的「高潮」
    如果有幸把跑步這件事堅持下去了,你就一定體會過那種越跑越輕鬆的感覺,那是一種完全沒有了任何氣喘籲籲,超越了渾身乏力的感覺,達到的一種越跑越輕鬆也越跑越開心的狀態,此時,恭喜你,這就是跑步的「高潮」。體驗過「高潮」是對跑步基本尊重不得不說跑步的高潮不亞於真正的高潮,知道的人一定知道。那種越跑越輕鬆的感覺,不知不覺就跑完了五公裡,完全沒有疲憊的跡象。重點是,它的後味也很讓人上頭,跑完後渾身輕鬆,心情愉悅的感覺,連步伐都不自覺的輕快起來,多巴胺和內啡肽的魔力果然不可小覷。
  • 神居專訪|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會用「逆襲」挑戰自己
    Abstract#你有為一件事奮不顧身地努力拼搏過嗎?很多人會期待所謂「逆襲」,因為在普通人眼裡,那種非常輕易就能得到的巨大成功是自己迫切需要的,同時也是最不切實際的。想要不勞而獲,卻又得過且過,這是每個人在成功之前都會經歷的一個掙扎過程,只是有的人能克服,繼而成功,有的人在半途就失敗了。今天請到的神居專訪嘉賓,就是在人生每個關鍵節點都抓對了的「人生逆襲者」——株式會社GOODLIFE的劉子銳。
  •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從發帖內容上看,「超前消費」「遭遇詐騙」「購車購房」「投資失敗」等是他們背負債務的常見原因。網友們一邊調侃「一入網貸深似海」,一邊禁不住誘惑買買買,沒錢還時只能以貸養貸,債務就這樣越滾越大。負債,成為了一些年輕人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負債的年輕人,真的很多在去年雙十一前夜,「負債者聯盟」衝進了微博熱搜,之後它便頻頻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
  • 怎樣跑步「膝關節」才能越跑越強?
    為了讓大家跑得無憂,本期【運動指導】,小動君總結了最關鍵的 6 條跑步「壯膝」秘籍,記住它們,讓你的膝關節越跑越強!動圖來源 © Youtube「AchieveFitnessBoston」聽說過「超慢跑」嗎?和走路一樣慢,燃脂效果卻是槓槓的!可以往回翻看我們寫過的文章→《這種運動和走路「一樣慢」,燃脂效果卻翻 2 倍!》
  • 洛克菲勒:越無能的人,越愛說這3種話,很難富有,切記深交
    在洛克菲勒看來,財富與識人、社交和人脈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她曾在給兒子的信件中提到過:越無能的人,越愛說這3種話,很難富有,切記深交!在洛克菲勒看來,起點並不能決定終點,運氣也不全靠天意,可以自己策劃,一個人最終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跟自己付出多少的努力息息相關。出生在貧民窟的洛克菲勒,連基本的吃穿都成問題。那時候他剛開始工作,一周的薪水也只有5美元,即便是這樣落魄,他也沒有認命,憑藉努力建立石油帝國,創造了他人難以想像的巨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