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就是一種表達:讓孩子學會寫觀點文,先從思考開始

2020-12-22 自主學習自在成長

l 我不知道怎麼下筆;

l 我的頭腦很亂;

l 我找不到新意;

l 我根本就沒有想法;

……

對孩子來說,可怕的不是寫作文,而是頭腦一片空白。

01觀點為什麼重要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象現在這樣重視觀點。在智能化全覆蓋、人人自媒體、以人為本的環境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必然現象。

如果不能影響別人,就要被別人影響。沒有觀點只能做綠草陪襯,只能是被動的學習者、接收者。

觀點的表達方式,要麼通過口頭,要麼通過書面。而在這兩種方式中,書面表達或寫作又為重中之重。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寫作是一項基本技能;而對於正在知識積累期和能力養成期的中小學生來說,觀點寫作更是一種必須。

在話題寫作、議論文、思辨作文、各種策劃報告、文書、方案中,都要求有自己的觀點;在託福、雅思等語言考試中,觀點寫作也佔有重要的分值。

觀點的重要性在於:

l 觀點體現了一個人的思考深度和知識水平。那種不過腦子、張口就來的說法很難形成觀點。即便是神機應變、才思敏捷的大家,其觀點的形成也必然經過了大腦的各種算法推理,只不過他思考的速度非常快,遠非常人可以比擬;

l 觀點是話語權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個人影響力的一種傳播載體,決定了一個人在圈層中的角色和地位。沒有觀點的人存在感相對較低;

l 觀點凸顯了一個人的個性競爭力。文如其人,觀點如其人,它是一種識別特徵:在很多競賽與選拔中,彼此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能讓一個人脫穎而出的或許就是觀點(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語溝通),觀點即能力。

重視孩子觀點寫作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時之需,而是一生之用,幫助他們在以後的人生中成為一個有影響力、有價值的人。

02究竟什麼是觀點

根據定義,人們寫作時所用到的「觀點」是指從一定的立場或角度出發,對事物或問題所持的看法。

對於觀點,人們常常會有一些誤解:

l 觀點與常識的區別。常識是眾所周知的知識、理念、技能、規律或準則。如果沒有把握好「觀點」和「常識」之間的平衡,把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作為觀點,這樣很難寫出有思辨力或者有深度的文章。

l 觀點與事實的區別。如何辨別事實與觀點?事實是事物或事件客觀存在或變化的狀態,可以用時間、位置、數據、照片、視頻等來描述、來記錄,而觀點是人們基於該事物或事件而引發的所思、所想、所問、所感、所悟、所嘆、所信等等。

l 觀點與觀念的區別。觀念是人們認知的集合體,是一種比較抽象且穩定的對待客觀世界的態度。觀點則要具體得多,它基於一定的觀念立場,並受到周圍環境、個人情緒等因素的影響。

什麼樣的觀點有價值?

觀點的價值取決於觀點自身的質量。以下四點缺一不可:

l 自己原創:觀點是自己思考的結果,不是拷貝、照搬、變通、改寫別人的說法。

l 有理有據:觀點是要有支撐的,不是信口胡來、信手拈來的未經證實的觀點,否則只能是空中樓閣,不堪一擊。

l 三觀要正:契合文化體系內的世界觀、社會價值觀,不能反社會、反人格,目無法理、倫理。

l 分享傳播:自己守口如瓶的見解只能是秘密,而非觀點。觀點要在流通中給他人帶來觸動,這種觸動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幫助、警示、提醒、激發、啟迪、爭論等等。

03觀點的形成機制

在涉及觀點寫作時,人們常用的一種說法是「提煉觀點」。的確,觀點作為一篇文章的精華所在,必然是經過去粗存精之後獲得的。

但所謂提煉的前提是已經有了觀點的雛形或半成品,否則何提煉、升華、提純?

因此,關鍵的工作是形成觀點。

如何形成觀點?這貌似有點宏觀,難以落實。社會之大,話題之多,每個人的立場和角度千差萬別,要找到一個簡單易行的形成觀點的通則,談何容易?

其實,如果把形成觀點看作知識輸出的一種方式,我們就不難理解它的投入產出過程:

信息獲取

信息獲取是觀點寫作最基礎的環節。為了表達觀點,人們需要接觸、了解和積累各種素材。平時的學習、閱讀就是最常用的積累方式。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米」就是我們的加工原材料,我們儘可能搜集到的相關信息(已知的要深挖,未知的要想辦法解決)。

如果是在考場作文中,給定的資料往往有限,但字字珠璣,必須掰開了揉碎了,讓濃縮的信息發散、釋放出更多的內涵和外延。

知識構建

這是一個最關鍵的步驟。我們獲取到的素材並不是自動就與大腦內儲存的知識體系發生了有效的關聯,而我們的大腦也並非輕而易舉就能提取到我們所需要的閃光點、獨特點,所以各種理解、推理、分析、判斷、演繹、設問、拓展手段必不可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思維導圖在這個環節應用頗多,具體範式有賴於個人獨家功夫。

觀點輸出

經過充分內化的知識已經不是我們最初吸收的素材了,它已經打上了個人思考的烙印並醞釀陳述,可以對外輸出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理想的觀點輸出是一個觀點框架(或提綱),而非只有一句中心思想或主題語。

深度思考者會在知識構建的過程中就會把大觀點下面的細分觀點都考慮到位。這樣在成文的時候才能有整體感、體系感。

一個高質量的觀點的形成,從信息獲取到知識構建、觀點輸出的過程可能要往復循環多次,不斷予以反思反饋修正,才能使最終的觀點更深刻、更有感召力。

04形成觀點的一些實戰手法

看了上面所說的知識構建環節,是不是還感覺有點無從下手?有一些思維「線頭」或許有用,讓你越抽越長,直至找到問題的本質所在,抽出觀點。

l 辯證思維(反向思考)

辯證思維就是不要將觀點絕對化,必須考慮到它的對立面。對錯、好壞、正反、優劣、強弱、美醜……所謂兩極就是指事物發生的兩個方面。說話之前思考這兩個問題:

如果是錯的,錯在了哪裡?有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如果是對的,對在了哪裡?有沒有什麼不足之處?通常來說,對於一個事件的看法不外乎三點:同意、否定、二者兼而有之。若同意他人對事件的看法和評論,最好的方式是在他人的評論之上添磚加瓦,將這一觀點重點強化。

l 不同角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般情況下,每個事件或話題都會涉及不同的參與者或主體。要考慮到所有牽涉其中、受影響的人群(對象),同理心,換位思考。

比如,站在故事中的人物角度分析問題,可以有多種人物的存在:

事件的核心人群:主導者、追隨者、參與者、執行者、被影響者等等事件的外圍人群:旁觀者、被波及者、社會關係或其他方式關聯者等等

l 靈魂發問

針對你所感興趣的某一個要素,設定5個以上層級的提問(為什麼),就像孩子們小時候打破砂鍋問到底那樣,越接近事物的本源,你的思考越深入,你的思維比別人走得更遠。

這種剝洋蔥式的發問分析法,有助於人們從現象到本質的挖掘。

l 假設分析

針對你所感興趣的某一個要素,設定5個以上層級的假設分析(如果……,會怎樣……),一步步推理分析,會讓思維的發散度、延展度大為增強。

l 放大背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假設同樣的事件或話題放在不同的區域、國家,會有什麼樣不同的反應?這是一種橫向的比較與借鑑。

l 前世今生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把一個事件或話題放在歷史、時間的長軸上去考量,在過去、現在、未來的不同時間節點上,它經歷了什麼樣的演進,未來會有什麼變化和趨勢?這是一種縱向的比較與分析。

l 抽象關聯

世間萬物,皆有關聯。對於看似不相干的事件或話題,我們可以採用抽象歸類法,找出不同事件背後的連接點或者相通的規律,把這些規律和道理總結出來,從而提煉出非常有價值的觀點。

l 自定義

針對某些現象、問題或某些解決方案,我們賦予它一些新的名詞,並用自己思考到的點去重新定義這個名詞。這就是自定義,相當於DIY一個概念、理念或說法,具有很強的個人原創色彩。

05觀點寫作的行文模式

一般三段式模塊在觀點寫作中也是適用的。其開頭一般為背景介紹或話題引入,中間部分為論點和論證,結尾部分予以總結、呼應、強調或升華。根據論點與論證的出場次序不同,觀點文的行文模式大致分為兩種情形:

演繹推理模式:前提(背景)+事實(論據)+結論(觀點)+建議(呼應)。這種模式較為常規,順應思維分析過程,但需要讀者順著自己的思路,否則不太好理解觀點歸納的邏輯性、合理性。歸納拆解模式:前提(背景)+結論(觀點)+理由(論據)+建議(呼應):結論前置,開門見山,一目了然,既能充分調動人的好奇心,又符合讀者接收信息的邏輯,也容易給讀者思考回味的空間。

對於孩子來說,最簡單明了的結構就是觀點前置法:

l 是什麼:亮出自己的觀點/主張/想法

l 為什麼:列出『三點理由』,每個理由都有相關的例子或故事作為證據

l 呼應:重申觀點,並加以思想升華

為什麼是三點理由?因為三生萬物,舉一反三,三這個數字具有很深的哲學性和科學性,意義非凡。當然這是一種普適說法,必要時也可以變更為二個、四個,要根據分析問題的具體情況而定。

06觀點的反思與成長

觀點寫作的結果,是得出思考型、具備個人風格的觀點。

如果孩子的寫作經驗較多,有自己的獨特且深刻的思考體系,那麼出奇制勝、劍走偏鋒利可以作為策略;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才剛剛開始接觸評論寫作,儘量行中庸之道,觀點恰當、論證得體、語言得法即可成就一篇不錯的觀點文。

這樣的觀點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也不一定獲得所有人的贊同,它有可能受到質疑和爭議,但這並不影響它作為觀點的價值。

l 觀點不是定理或公理,沒有絕對的正確性,只有相對的適用性。不要因為害怕犯錯,就不敢把自己的觀點亮出來。

l 要把他人的質疑或反駁,當作提升自己思考的機會。對於觀點寫作來說,有爭論是件好事,無人問津才可怕。如果反駁成立,就進一步完善修正自己的觀點;如果反駁比較偏頗,就反思是不是文章表達得不夠嚴謹明確,讓別人產生誤解。

l 要保持平常心,用一種對事不對人的態度,開放性地看待別人提出的不同意見。這是修煉情商的絕好機會,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時,懂得包容和互補才能收穫 1+1〉2的效果。

培養思考的感覺、提高思維能力,沒有別的訣竅,只有不停的讀讀讀、寫寫寫!

但無論何時,比思想(觀點)更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觀點寫作的目的不是單純地把思想變成文字。

如果淺嘗輒止地分析問題,不假思索地表達觀點,這樣的寫作,即便技巧再成熟、文字再練達,恐怕也沒有靈魂。

相關焦點

  • 讓農村孩子 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曹雯「我們要讓優秀的學生走向卓越,讓臨界生走向優秀,讓『學困生』擺脫困境,因為我們的課堂不僅是好學生的課堂,也不僅是差學生的課堂,要讓農村學生通過學習語文,學會思考、學會表達。」作為一名鄉村教師,陳永洪很早便意識到了閱讀與寫作對於語文教育乃至鄉村教育的重要現實意義。他說「語文」兩字,拆開來是能說會寫,村裡的孩子大多可能接受不了高等教育,如果語文好一點,以後不管走到哪裡,「能說會寫」總有好處。同時,「語文課堂上的那些名著美文,那些浸透在文字間的傳統美德、思想品行,學生讀得多了總能感悟,對於立德樹人影響深遠。」
  • 孩子說話沒邏輯,不能表達觀點該怎麼改善?簡單,嘗試一下寫作吧
    如果是這個方面的問題,可以隨著孩子的長大,表達能力變得純熟,生活經驗更加豐富之後得到很大緩解的。作為爸爸媽媽呢,需要做的就是多給孩子進行詞彙量的儲備,各種情形下的表達方式,以及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時間長了效果就會比較明顯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思維的問題了。
  • 小學生寫作文,學會這一招,寫作水平趕超作文學霸
    口頭作文從二年級起,我會經常讓孩子寫日記練筆。一開始他很有興趣,自由地寫,也曾寫過流水帳日記,後來經我點撥後會寫一個明確的主題,但後來他寫得越來越痛苦了。他遇到的障礙其實是不知道寫什麼(找素材),還有不知道怎麼寫(寫作方法),學校老師確實也沒教這個。所以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日記,有時是勉強硬擠的,也沒真正練到寫作能力。
  • 孩子會寫讀後感,作文可以不用管
    文無定法,是說寫作文的構思沒有固定的章程,有很多可以想像和發揮的空間。寫作文無定法,那教作文有沒有定法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教作文也無定法。最傳統的作文教程,一般都是從審題、立意開始,然後是選材,到結構語言。有的則是分文體教學,按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來教學。還有的以作文寫作技法為主,例如怎麼寫景,怎麼寫人;或如何開頭,如何結尾。
  • 寫作是抒發情感,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也是思考人生的途徑
    寫作是抒發情感,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也是思考人生的途徑。以寫促讀,以讀促寫,才是捷徑。——————————————題記人的一生或許都會有一個或多個夢想,有的有機會實現,有的卻只能深埋心底。她坦言,那時也有過寫作的夢想。其將經歷詳述與我聽。記得上學時,身邊的同學有寫作夢想的不止一個,他們大多下筆成言只需須臾,卻常常又是幾個班相互傳閱的範文。而友人,自小讀書太少,除了語文課本基本沒什麼讀物,每周兩節的寫作課成了最大的煎熬。通常咬著筆頭冥思苦想卻是大腦一片空白,那種如坐針氈的滋味著實難受。
  • 《精進寫作》:寫作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
    01記錄生活:寫作讓你的成長有跡可循作者弘丹老師說,自己一開始寫作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因為這個初心,她堅持寫作5年,並且成為了一名終身寫作者。在孕期時,她寫了懷孕日記,寶寶出生後,她又寫了寶寶成長日記,並且加上寶寶的生活照,整理成一本合集,送給孩子。
  • 寫作並不是從「寫」那一刻才開始!怎樣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寫作這件事,從本質上說,就是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世界就是那麼個世界,每天發生著各種事情,但面對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感受和看法卻不同,這些不同的感受和看法,決定著文章品格的高下。觀念本身重要,形成觀念的能力更重要。
  • 《思考的整理學》:智慧的人生從學會遺忘開始!
    所謂思考的整理,就是如何更巧妙地遺忘。 ----(日) 外山滋比古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常常被告誡「博聞強識」「必須要記住」的重要性,一旦忘記就會被批評、指責,甚至是責罰。漸漸地,我們的頭腦裡便下意識地開始不斷地記憶,不斷地塞進去很多「有用的東西」,從而讓自己變成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 文案寫作:如何構建寫作框架&優化表達內容?
    在工作和生活中,寫作無處不在。當然,我們寫的東西,不需要上升到「文學」的層次。很多時候,我們寫作的目的,是傳遞信息,使閱讀者能夠充分理解寫作者的原意。這類型的寫作,寫出來的文案不需考慮「轉化率」、「帶貨能力」等因素,只要求表達的邏輯性、簡潔度、準確性、能讓讀者儘可能「看得懂」。
  • 寫作即思考,但不止於思考
    《寫作即思考》,講的不僅僅是寫作,更多的是講「寫」的過程中暴露了什麼問題,怎樣難過彌補它,從而讓我們「寫」得更好。「寫」就不限於僅僅是作文,文案,小說之類了,涉及到書寫的東西都可以用到這本書裡提供的思路。比如,你寫在試卷上的答案,你把你想說的答案寫在試卷上,在試卷上形成一個文字表達,才能作為一個內容去評估它的質量。
  • 寫作的黃金圈法則:為什麼寫,寫什麼,如何寫|秋葉《寫作7堂課》
    寫作這項技能,就如閱讀能力一樣,自我們每個人從小學會識字認字寫字起,便一直如影隨形。從最初的寫段落大意,寫日記,寫散文,到後來的寫說明文,寫議論文,甚至到大學裡的學術論文,工作後的公文......這期間,有人寫得快樂,有人寫得痛苦,有人寫得敷衍,也有人如我一般,寫得隨意。
  • 《寫作七堂課》寫作帶給我的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表達能力」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整本書沒有揭露出來的最珍貴的東西,也是我們學習寫作的基礎。因為一個人只有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有了非做他不可的理由,我們才會認認真真得開始並堅持一件事情。然而學會寫作練習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寫作能力,更多的是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到的表達能力。
  • 看了100篇優秀作文,孩子咋還不會寫作文?
    朋友的孩子自從開始學寫作文,不是哭就是鬧。你跟他急眼,他就敢當場崩潰。畢竟一篇作文裡面涵蓋了他不喜歡的3大事情:寫字、背誦(好詞好句)、應付考試。朋友也心情複雜,既怕他不寫,又怕他亂寫。我給她出主意:「不然,你去書店買點優秀作文當睡前故事?」
  • 孩子作文老跑題,想要幫娃突破關鍵詞抓取難關?先從解讀選題開始
    會寫作文是一種綜合能力自古以來,中國人的考試從來沒有脫離過"作文考察"一項,在古代科舉中,學生策論寫的好壞可能直接影響他的命運仕途。把寫作文當作一項對學生能力的重點考察方式其實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因為寫作文其實考察了考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問題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邏輯能力。
  • 提筆就害怕,不知道寫啥:「庖丁解牛」模板法,讓你輕鬆學會寫作
    文 | 魏楓「感謝上蒼,讓我從事寫作,給我一種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又簡單,又快樂 。」這是著名作家賈平凹在獲得了第十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後,站在領獎臺上對自己所熱愛的寫作,由衷的發出的感慨。是啊,寫作是多好的自由職業啊!而且獲得這種自由職業的門檻很低,任何人,只要經過學習和訓練,都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這種自由。
  • 6500 字詳解:寫作和賺錢的 4 個關係!看完你一定會忍不住想開始寫
    比如我那個朋友,他會寫文章,但他做不了知乎好物,他說是因為自己不會選品,或者對平臺不熟悉。其實是他學習能力不足,他沒法根據現有的信息,學會一些未知的東西。學習能力不夠,在賺錢路上就寸步難行。所以,我們要想做賺錢的事情,先要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而寫作,就是提升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 包玉剛中文老師金威:困住孩子寫作能力的,是缺席的親子時間
    在上海民辦包玉剛實驗學校負責專業發展培訓師及語言支持的金威老師認為,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可以從培養觀察力和進行有效閱讀兩方面來提升。除此以外,其實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也對孩子有著重要作用。文丨周歲 編丨Luna隨著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日漸提升,寫作也成為了孩子必備必考的能力之一。關於語文,大家也有共識——良好的寫作需要良好的閱讀打基礎。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寫作技巧,就像閱讀能力一樣,從我們學會讀和寫起就一直是如影隨形。從開始寫段落、日記、隨筆,到後來寫說明文、議論文,甚至大學的學術論文、下班後的公文這期間,有人寫得開心,有人寫得痛苦,有人寫得敷衍,還有人和我一樣,寫得隨意。是的,自從三年前我恢復了閱讀的習慣,我就開始嘗試事後思考和書評的輸出,以鞏固信息和知識的輸入。
  • 該不該讓孩子讀「閒書」?培養興趣之餘,引導孩子學會批判性閱讀
    比如寫作文,有的孩子絞盡腦汁憋不出幾個字,寫來寫去都是同樣的套路;而博覽群書,閱讀積累豐富的孩子,更能寫出一篇好作文。而有的孩子看完課外書之後,一無所獲,還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這說明孩子看書的時候不勤動腦思考。形成這種閱讀不思考的惰性之後,會導致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逐漸下降。
  • 《寫你想讀的文章》用無欲則剛的精神來寫作
    所謂事象,就是我們耳聞目睹以及所了解的事情,包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當我們與事象接觸,心靈為之觸動,便會產生想要把所見所想記錄下來的念頭,謂之意象。」這個觀點是《寫你想讀的文章》這本書的中心觀點,貫穿了本書的始終。不管是意象還是事象,這都需要寫作者本人有一顆洞察的心,且能夠真誠地表達。